深度丨50餘家浙商企業撤資異象,江蘇灌雲刀刃向內整飭營商環境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房地產報」

灌雲縣營商環境被人詬病之後,電視臺問政欄目《監督進行時》正式啟動,這是其整治營商環境系列舉措之一。中房報記者 崔軍民/攝

編者按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能缺少。最近,我們記者在基層採訪,聽到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渴望優化營商環境。企業無論大小,都期盼有更好的營商環境,讓自己輕裝前行、加速奔跑。

1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匯報,要求進一步打通落實堵點,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中央政府的政令,地方政府當牢記和落實,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與工作之一。

中房報記者 崔軍民丨江蘇連雲港報導

倪衛東怎麼也沒想到,來到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投資房地產開發後成了他厄運的開始。

從投資合作協議,到「毛地「摘牌,再到土地交付,各個環節均埋下了層層誘因,事情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將人網入其中。

倪衛東只是到灌雲投資的浙商中一員。

據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了解,幾年前,僅招商引資而來的浙商在灌雲縣的稅收就佔據了全縣財政收入的50%。不過,近年已有50餘家浙商陸續撤資並退出了灌雲縣。

招商引資無疑成了江蘇灌雲縣的重頭戲。灌雲縣政府在2020年1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稱:「開放開發深度拓展。組建縣招商引資工作推進指揮部,成立七大產業招商組,大力實施精準招商、專業招商。並在2020年的工作安排中進一步實施狠抓大招商,主攻大項目的招商戰略。」

如此重視招商工作,這些浙商緣何紛紛退出?帶著這些疑問,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於2020年12月末到江蘇灌雲作一番調查。期間,記者把相關採訪內容留給了灌雲縣委宣傳部,並多次致電對方,截至發稿未獲得任何回應。

━━━━

投資之旅變身陷「囹圄」

灌雲縣地處江蘇省東北部,在全國經濟強省的江蘇,灌雲經濟不僅不亮眼,還靠後。2018年江蘇41個縣財政收入排行中,灌雲縣位居榜尾。

據灌雲縣政府預算執行情況報告顯示,全縣2019年度的財政收入為22.59 億元,相比2018年度的財政收入增長了1.2%。截至 2019 年末,灌雲縣政府債務餘額為 54.22 億元。經江蘇省財政廳核定、縣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灌雲縣2019年新增政府債務限額16億元。

土地是招商引資的重要利器。儘管在國家層面已經嚴禁「毛地」出讓,但各地政府在財政和招商的急切心之下,「毛地」出讓一度成為土地市場的開發常態。灌雲縣也不例外。

毛地出讓的隱患,使灌雲另一地塊還沒拆遷就已陷入了一片死寂。中房報記者崔軍民/攝

所謂「毛地」,是指地上存在需要拆除的建築物、構築物等設施的土地。與之相對的是淨地,是指完成基礎設施配套,場地內達到開工條件的土地,已經完成拆除平整,不存在需要拆除的建築物、構築物等設施的土地。

倪衛東是江蘇恆仁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仁置業」)董事長。早在2009年,灌雲縣招商引資時,倪衛東和公司股東應邀來到灌雲考察項目。彼時,倪衛東他們同時考察了河南鄭州高新區。他們最終選擇了灌雲。並註冊了恆仁置業公司,倪衛東任董事長。

2009年11月,恆仁置業與灌雲縣政府籤訂了投資合作協議。同一天的灌雲縣政府縣長會議紀要顯示:「陸莊地塊用於開發商住小區,建設多層和高層,以淨地出讓。該地塊在與開發商籤訂協議後,兩個月內由縣國土局正式掛牌,土地摘牌後,三個月內拆成淨地交付給開發商。」

「毛地」掛牌後,恆仁置業以2個多億元的土地資金摘牌。並籤訂了成交確認書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

按照土地出讓合同約定以及會議紀要,灌雲縣政府應當在2010年5月12日前完成拆遷並向恆仁置業交付淨地。

同年4月,拆遷工作啟動,但因種種原因多次中途叫停,直到2013年政府部門還遲遲不能交付淨地,項目一再延誤。

在恆仁置業的多次催促下,直至2013年年底,灌雲縣政府先交付了80餘畝淨地讓恆仁公司做先期開發。另一邊,拆遷還在繼續。

2014年6月16日凌晨,由灌雲縣侍莊鄉(現為侍莊辦事處)拆遷工作領導組副組長組織拆遷公司的人員,針對被拆遷戶陸某的一次拆遷,成為了倪衛東的獲罪根源。

這次拆遷被指控系倪衛東等5人「共謀計議」而來。這其中1人系原侍莊鄉拆遷工作領導組副組長,另3人系合伙人,以江蘇雲申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名義與原侍莊鄉人民政府籤訂拆遷承包協議,承接陸莊地塊的拆遷工程。

2018年9月28日, 灌雲縣人民法院一審認定,倪衛東等5人犯故意毀壞財物罪。

2019年4月9日,連雲港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中以「事實不清」,撤銷了灌雲縣人民法院一審法院的判決,發回重審。

2020年10月20日,灌雲縣人民法院維持原判,繼續判決倪衛東罪。

這在灌雲當地的房地產開發商看來,拆遷過程中出現的矛盾,表面雖與當地百姓的訴求不無關係,但根源卻在於地方政府將「毛地」當作淨地來招拍掛,導致拆遷工作中出現一系列問題以及對投資商不利的後果。

據法治周末報導,2004年最早到灌雲搞房地產開發的浙江商人蘇榮漢和2008年到灌雲搞房地產開發的福建商人馮濟育對此都深有體會。「我們和(縣)政府籤約拿的都是淨地,但2012年以前,(縣)政府招拍掛的實際上都是毛地。」

蘇榮漢、馮濟育均表示,把「毛地」當作淨地來招拍掛,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地方政府承諾的淨地交付往往無法如期交付。以恆仁置業開發的恆仁·嘉天下項目為例,地方政府本來承諾在開發商繳納土地出讓金3個月後交付淨地,結果7年後才交付了不到一半,9年後才實現全部交付。

據倪衛東反映,與恆仁·嘉天下一街之隔的九龍港水街項目,2008年就籤約了,但直到目前土地也還沒有全部交付。

「如果淨地能夠及時交付,恆仁·嘉天下的項目在2016年就能全部完工。對於房地產開發來說,時間就是最大的成本。如今一拖近十年,項目資金佔用成本巨大,這期間的損失怎麼計算?」倪衛東說。

「毛地」出讓隱疾使另一位投資人徐錫安的東方世紀商城項目(君悅華庭)還沒拆遷就已陷入了一片死寂。目前,項目周邊均是待拆遷的村莊和臨街商鋪,道路對面則是徐錫安註冊的項目公司連雲港恆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已人去樓空,售樓處也大門緊鎖。據其公司簡介稱,該項目已投入2.5億元資金。不過,記者通過多個途徑聯繫徐錫安,未獲回應。

━━━━

1500萬元拆遷補償背後的詭異

針對被指控的罪名,倪衛東不能理解。「我期待著第二次二審能糾正一審錯誤判決,並判我無罪。」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略顯疲憊的倪衛東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訴求。

倪衛東指著那些裁判文書上的「共謀計議」相關表述說,合同籤訂的是淨地交付,我們出錢,縣政府交付淨地。「至於拆遷,是由縣政府主導的,我們只是配合而已。」

倪衛東案件,無論是一審、二審還是發回一審重審,倪衛東的辯護律師均為他作了無罪辯護。

記者發現,灌雲縣人民法院審理的倪衛東案件,兩次一審均已明顯超期審理,違反了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記者另從多個信源獲悉,就在重審的一審判決作出前,灌雲縣人民法院通過內部函件向連雲港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了書面請示,因此連雲港中級人民法院還不恰當地召集了審判委員會集體商量研究本案。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向灌雲縣人民法院求證,被告知「需要先經過灌雲縣委宣傳部和連雲港市中級法院同意」。

有律師認為,兩級法院在案件移送前交換判決意見的行為明顯違反了「法院依法獨立刑事審判權」的原則。這也意味著,國家法定的兩審終審制實質上在灌雲縣人民法院與連雲港中級人民法院之間演變成了一審終審。

案件還要回溯到拆遷中來。由於縣政府遲遲不能交付淨地,項目一再延誤。直至2013年年底,灌雲縣政府先交付了80餘畝淨地讓恆仁置業做先期開發。而另一邊,拆遷還在繼續。

有關被拆遷戶陸某等幾戶的拆遷安置問題達成協議後,陸某又向恆仁置業提出要承建10萬平方米工程的附加條件,被恆仁置業拒絕。陸某也隨之反悔安置協議。

恆仁置業獲得80畝地塊後,隨即組織建築施工單位施工建築圍牆,陸某多次帶人以及部分被拆遷戶推倒在建圍牆。

在拆遷期間,還有人攜帶農藥、汽油等到售樓處。

複雜的案情,讓恆仁置業向被拆遷戶陸某支付了1500萬元費用。期間,出面協調的有時任灌雲縣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戴樂雨、以及時任副局長徐成。據了解,戴樂雨因其他原因犯政治錯誤已被撤銷了黨內職務,徐成目前已不在公安系統工作。

記者看到,這1500萬元由多筆款項組成。除了拆遷補償款、醫療費、財產損失費以及拆遷費之外,另有被拆遷戶陸某領取的兩筆「工程款」550萬元和400萬元。共計1500萬元。

倪衛東告訴記者,實際上這950萬元「工程款」並不存在。由於自己被錯誤捲入到了這場拆遷案件當中,灌雲縣公安局已立案偵查。「時任灌雲縣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戴樂雨、以及時任副局長徐成出面協調並承諾,如果支付了這1500萬元,就可以撤銷這起刑事案件。1500萬元達成『協議』後,自己先是支付了900萬元。由於沒再看到撤銷案件的希望,剩下的600萬元餘款我也就沒再支付。之後,他們對我作了網上通緝。」隨後倪衛東要求縣公安局相關人員寫下承諾後,又支付了餘款600萬元。網上通緝隨即被撤銷。

記者致電當時辦案的戴樂雨,被告知「當時是由縣政法委和縣公安局領導帶隊負責處理。如果是採訪,需要先聯繫縣委宣傳部。」隨即掛斷了電話。記者通過多種途徑聯繫徐成,無果。

倪衛東說,能感覺到被拆遷戶陸某背後有一張很大的關係網在操縱著整個事件。「有好多人利用拆遷撈取錢財。他們藉助了當地公安的力量和個別人的職權。」倪衛東認為。

有知情人士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灌雲縣委一位新上任的領導,在一次會議上談及恆仁置業的案子時勃然大怒,並拍案而起,直呼「一個農民,能有多大的本事,敢開口要1500萬元?!」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灌雲縣人民法院非法延期審理倪衛東案件的真正原因,或是當地複雜的關係,有人想要判倪衛東有罪,有人不希望判倪衛東有罪。有領導調離後,灌雲縣人民法院對倪衛東作出了有罪判決。

針對這1500萬元,倪衛東向各級相關單位實名舉報,轉辦到灌雲縣相關單位後,得到的回覆是「已處理過了」。

━━━━

灌雲開始刮骨療傷

「灌雲近些年的招商引資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僅我們浙商企業在2010年至2018年為當地的納稅貢獻平均就在50%以上。但是,灌雲的總體營商環境還有待提升,尤其是一些招商引資的遺留問題亟待解決。」灌雲縣政協常委、灌雲浙江投資企業商會會長陳進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陳進良說,幾年前,僅招商引資的浙商在江蘇灌雲縣的稅收就佔據了灌雲縣財政收入的50%。不過,近幾年至少已有50餘家浙商陸續撤資並退出了灌雲縣。我們一直呼籲,營商環境好一點,能夠善待這些招商引資企業,畢竟為當地創造了不少稅收,創造了就業機會。

灌雲浙江投資企業商會成立於2006年,成立之初只有19家會員單位不足60人。到2016年,已發展到128個會員單位近4000人,涉及裝備製造、精細化工、房地產開發、五金電器、生物醫藥,以及建材業、服務業等諸多領域。

灌雲浙江商會投資事業的發展,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灌雲招商引資的發展水平。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招商引資的遺留問題也成為了企業、社會關注的焦點。「恆仁置業倪衛東案件是灌雲招商引資的遺留問題之一,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陳進良說,這成為他們投資者的一塊心病。

有浙商認為在招商時很多優惠政策都有,並也都寫入了投資合作協議裡,但項目落地後所有的優惠政策就沒有了。相應的扶持也沒有,招商引資的配套體系也不夠完善或者執行不到位。「比如恆仁置業倪衛東案件,為什麼實名舉報多年沒人處理?當地是不是該啟動紀檢監察介入調查?是不是一切都該在法律框架內解決問題?」

還有浙商認為,寫在協議裡要減免的建設規費,也沒有給減免。不僅優惠政策沒有了,還吃拿卡要現象成風,並且還不給辦事,執法也不夠透明,比如灌雲的所有房地產項目,打樁使用的都是錘擊式打樁,操作時由於聲音太大,涉嫌環境汙染,一罰就是數十萬元,是不是所有的房地產項目都該處罰?灌雲的另一個房地產項目,幼兒園的配套設施,產權是開發商的,以往這些配套設施的產權都是賣給別人,但現在全部都無償收回去了,企業根本就沒有把這些成本計算進去。

在灌雲投資的浙商還普遍認為,當地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解放。「當地人認為招商企業進來灌雲後,把灌雲人的錢給掙走了,心裡不平衡。他們不認為是這些招商引資企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並解決了當地人的就業問題。開門招商時我們都是座上賓,進來後就像人們常說的關門打狗,辦事都得送禮。我們希望有一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這樣我們才有繼續在當地投資的信心。」

還有一位浙商說,按照投資合作協議,當地該返還他數百萬元的營業稅,可是多年了也沒有返還。找了相關領導,也沒人理會。「既然是縣政府籤訂的合同,總得有契約意識吧?」

上述這位浙商認為,招商進來後,關鍵是地方政府能夠承諾兌現,要讓企業良性循環起來。特別是一些人在工作中形成了幫派,即使一把手有心治理,也會遇到阻力。「有些人根本不在乎領導,很多工作根本執行不下去。」

就恆仁置業倪衛東案件,曾有數十家招商引資企業聯名蓋章,並向各級相關部門反映,都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應。

不過,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發現,就在2020年11月17日,灌雲縣電視臺問政欄目《監督進行時》正式啟動。首期節目即是當地企業最為關切的《項目監督進行時》。並以「關切企業助營商,聚焦項目轉作風」為主題,灌雲經濟開發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行政審批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等7家職能單位現場接受質詢,並針對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和整改措施。

這是去年新任縣委書記蘇鋒到任之後,針對營商環境推出的一系列舉措之一。

責任編輯:何可信 劉亞

相關焦點

  • 優化營商環境永無止境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企業若想發展壯大,市場若想充分競爭,要素若想充分湧流,須臾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江蘇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出很大努力,近日,江蘇又發布《關於支持民企發展的若干意見》,著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環境最優」的高水平營商環境。
  • 黑龍江富錦狠抓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圖集在黑龍江省委、佳木斯市委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暨警示教育會議召開後,富錦市以問題整改為導向、以建章立制為根本、以深化改革為抓手,全面做好各項工作落實。以問題整改為導向,刀刃向內「切病灶」。
  • 徐州高新區擦亮「高·新」營商環境品牌
    「拿地即開工」、「一件事」改革、「不見面」招商、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領導幹部「一線工作法」……徐州高新區圍繞「建設國家一流高新區」目標,連續3年開展營商環境建設年、提升年、深化年專項行動,加快科技創新引領區、高新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四區」建設,致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
  • 高新啟林多措並舉優化營商環境 激發實體經濟新動能
    為進一步推動雙創工作深入開展,貴陽高新啟林創客空間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新啟林」)對標一流營商環境標準,聚焦啟林創客小鎮入駐企業創新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多措並舉,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壯大注入動力。不斷優化創業配套設施。
  • 邵陽:聚焦企業服務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辦好的證件交到企業手中。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記者 賈星 通訊員 李芸雲 陽晨飛)「材料準備有人指導,上交資料後業務全程專人代辦,證件辦好還送證上門。這樣的營商環境,讓人如沐春風。」邵陽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張弓表示,「三員」跟蹤服務機制實施以來,已對邵陽經開區園區內300餘家工業生產企業和47個產業項目實現全覆蓋,為企業解決各類問題400餘個,企業滿意度明顯提高。邵陽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
  • 西安經開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提高企業獲得信貸便利度
    為提高全區獲得信貸便利度,全力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經開區始終高度重視營商環境打造工作,認真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以服務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為重點,創新服務措施,激活金融活水,著力提高貸款人獲得信貸的便利度和滿意度。
  • 「把脈」企業 「開方」服務 鹽南高新區全要素優化營商環境
    鹽南高新區以《關於進一步優化全市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為要求,按照24條新政策,從降成本、強服務、樹誠信、治頑症四個維度發力,以「店小二」式的服務全要素優化營商環境。「不見面」服務 護航企業渡過難關營商環境細微而多樣,企業感受真切而敏感。
  • 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厚植企業發展沃土
    …    一條條落地生根的司法舉措,一件件高質高效審判的涉企案件,南陽法院奏響了優化營商環境、護航企業發展的「最強音」。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南陽兩級法院積極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努力營造穩定、公開、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創新機制讓破產企業重新恢復「生機」    如何讓司法助力破產企業重新恢復活力,讓企業留得住、發展好,始終是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關注的重點問題。
  • 念好「六字訣」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作者: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市長 楊玉經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世界銀行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0.36%。一個地方營商環境優不優,最具感受度、最有話語權的主體是企業。
  • 改革+提速 為牡丹江市優化營商環境再加碼
    持續深化商事登記改革、攻堅克難推進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全面提升為企業服務能力……日前,記者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了解到,2020年,牡丹江市不僅通過「改革+提速」為營商環境再加碼,還通過提升政務服務、監督評價等手段促進牡丹江市營商環境全面優化,讓企業更有奔頭,讓百姓更有盼頭。企業註冊實現100%電子化2020年,牡丹江市持續深化商事登記改革,為經濟建設助力。
  • 「落實「六穩六保」·優化營商環境」與企業高度「黏合」 合肥高新...
    在劉仕明看來,作為「中國聲谷」自主孵化的企業,公司發展5年以來,他們之所以能把精力放在了「智能辦公」的深度研發上,離不開「中國聲谷」及高新區政府提供的優質營商環境。劉仕明在演示智能「滑鼠」。(央廣網發 趙家慧攝)位於安徽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是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於2013年共建的重點合作項目,也是中國唯一定位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
  • 改革+提速 為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再加碼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驅動力。2020年,按照中央、省市關於營商環境的重要安排部署,我市聚焦主業、踏實進取,全力以赴推動營商環境領域各項改革,推動我市營商環境取得了明顯進步。持續深化商事登記改革、攻堅克難推進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全面提升為企業服務能力……日前,記者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了解到,2020年,我市不僅通過「改革+提速」為營商環境再加碼,還通過提升政務服務、監督評價等手段促進我市營商環境全面優化,讓企業更有奔頭,讓百姓更有盼頭。企業註冊實現100%電子化2020年,我市持續深化商事登記改革,為經濟建設助力。
  • 抓營商環境就是抓發展!武漢部署抓好優化營商環境「一把手工程」
    5月14日,在收聽收看全省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大會後,我市召開推進營商環境建設電視電話會議。各級各部門要在持續提高思想認識上狠下功夫,牢固樹立抓營商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深刻認識到營商環境關乎城市疫後重振和未來發展,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推進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王忠林強調,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要在持續提升標杆上狠下功夫,主動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結合武漢實際,自我加壓,逐條逐項改進提升,打造營商環境高地。
  • 營商環境優化 遼陽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2019年05月28日 13:29 來源:東北新聞網 作者:鄭陽 編輯:潘曉明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鄭陽)2019年5月24日,「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深化改革」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遼陽,先後參觀了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
  • 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新高地|江蘇法制報記者對話溧陽法院院長呂捷
    對話背景「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溧陽市人民法院對標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對標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需求,通過不斷學習、積累、研判,提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能動、全面、善意、審慎、創新」十字方針,全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新高地。
  • 廊坊開發區營商環境滿意度評價整體向好
    河北日報記者孟憲峰攝河北新聞網12月22日訊(河北日報記者孟憲峰 通訊員王衛國)今天,筆者從廊坊開發區召開的營商環境滿意度調研報告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開發區採用一對一定量訪問的方法,邀請區內310家企業到管委會接受訪問或登門訪問,對小部分時間排不開的企業採用電話訪問,圍繞17個一級指標和86個二級指標進行企業滿意度調查,獲取企業對整體營商環境的感知、意見和期望。
  •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廈門探索:「經濟特區必須在營商環境上走前頭」
    來源:新華網作者:康淼、顏之宏近兩年來,在全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廈門市始終名列前茅。近年來,廈門在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上,已經形成獨樹一幟的探索。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張志紅說,「十三五」以來,廈門對標新加坡等國際營商環境一流城市,以營商環境倒逼改革,不斷提升政府服務效率。2019年,廈門對照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實施99項改進任務,「以評促改」,累計推進六輪審批制度改革、三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審批時效走在全國前列。
  • 全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護航
    一流的營商環境成為城區發展的重要砝碼。 光明區的營商環境到底好不好?本地企業家最有發言權。近日,記者來到上泰生物公司進行採訪。作為紮根光明的中小企業,上泰生物公司董事長陳小茹說起光明區的營商環境時表示:「光明區有良好的營商環境。
  • 營商環境超日本東京 北京還將有哪些大動作?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北京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又有大幅提升。北京市副市長王紅今日(10月25日)在國新辦吹風會回答新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北京將對標國際前沿城市,進一步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便利度。目前已制定優化營商環境3.0版,涉及204項改革設施,力爭實現新突破。
  • 8個專項行動,把我州營商環境優化得棒棒的!
    8個專項行動,把我州營商環境優化得棒棒的!會議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企業為中心、問題為導向、服務為抓手,著力改善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率水平,全力推動實現「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務有保障」,努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