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袁枚十首詩,清雅脫俗,樸素自然,除了《苔》你讀過哪首?

2020-12-24 刺蝟讀書

因為CCTV《經典詠流傳》上的一首《苔》,袁枚真的火了,讓很多人開始注意到這位清代大才子。

翻看袁枚的資料,再看他筆下的詩句,袁枚原來這麼厲害,他的詩句清雅脫俗,樸素自然,除了《苔》還有很多優秀的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具有生命的詩句吧!

幼年時期,袁枚天資聰慧,學習又刻苦,將同齡的小夥伴遠遠落在身後。與大部分有才識的人一樣,袁枚踏上官場,但在三十餘歲的時候,歸隱田園,過著隱居的生活,直到82歲去世。在這五十多年時間裡,袁枚大做文章,無拘無束,寫文作詩如魚得水。他還廣收弟子,親身傳授,成為清代乾嘉期間,詩壇中赫赫有名的大家。

袁枚是清代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有靈性,抒發真情,成為後輩詩人模仿的對象。袁枚的詩共分幾大類,詠史詩較為突出的。他一生共創作200餘詠史詩,內容豐富,涵義新意,感情意味綿長,使詠史詩提升一個層次。

山水詩也是袁枚較為擅長的一類詩,過著歸隱生活的他,對景物更有獨到見解,寫出的詩獨領風騷,我國大好河山充滿生機與靈性,讓讀者看後感到大自然的美好,從而體現詩人遊山水之美,尋獲山水之樂的意境。

另外,袁枚共留世100餘首論詩詩,有對前人的模仿,也有自己原創的作品。語言形象,韻律鏗鏘有力,是清代論詩詩的絕品佳作。哀悼詩也是袁枚擅長的題材之一,手法獨到,語言精練,情感真摯,哀思綿長。

不僅在詩歌方面卓有成績,在散文方面,文學評論乃至沒事方面,袁枚均是一位大家。他同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性靈派三大家」,他的散文《祭妹文》可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相提並論。

今天,篩選了袁枚10首最為經典的詩,一起欣賞他筆下文字清雅脫俗,樸素自然之美。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

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箴作詩者

清代:袁枚

倚馬休誇速藻佳,相如終竟壓鄒枚。

物須見少方為貴,詩到能遲轉是才。

清角聲高非易奏,優曇花好不輕開。

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

偶作五絕句

清代:袁枚

偶尋半開梅,閒倚一竿竹。

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

獨秀峰

清代:袁枚

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鬥。

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級登其巔,一城煙水來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

寒夜

清代:袁枚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盡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湖上雜詩

清代:袁枚

葛嶺花開二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謁嶽王墓

清代:袁枚

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

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消夏詩

清代:袁枚

不著衣冠近半年,水雲深處抱花眠。

平生自想無官樂,第一驕人六月天。

相關焦點

  • 袁枚的小詩《苔》,簡單的四句話為何催淚?它到底寫出了什麼
    清代文學家袁枚的小詩《苔》,很簡單,很通俗,為什麼近日來尤其受關注,甚至有催淚的效果。我們來看看這首小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首小詩我很喜歡。作者用平淡的話語,讚頌了極其平凡的生命——苔蘚。
  • 袁枚的兩首小詩,清新可喜,更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但其實這些都不算什麼,最可悲的是你活在世上,根本就無人知曉;你的一舉一動,也從來不被人關注。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痕。能力有高低,地位有差別,但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和認同,也不枉來此人世走過一遭。即使是一陣風吹過,縱然不能掃落一大片落葉,也會拂動衣襟,掠過鬢髮。
  • 十首詠物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精選十首詠物詩,體會不同時代的詩人或直白,或含蓄的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1、《竹石》清代: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是一首讚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巖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
  • 這首歌曲《苔》唱哭億萬觀眾,支教老師來自重慶!
    隨著節目的熱播清代詩人袁枚創作的小詩《苔》一夜爆紅節目中支教老師梁俊和貴州烏蒙山區孩子>用宛如天籟的聲音動情演繹了《苔》這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一夜之間走進了億萬觀眾的心說是梁俊選擇了《苔》不如說是袁枚的《苔》選擇了梁俊
  • 袁枚晚年一首詩,短短四句,語言樸素,卻意境深刻,美得心醉
    不過,這倒並不是說在清朝時沒有傑出的詩人,比如說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首詩,就是清朝非常一位著名的詩人所作,這位詩人的名字叫做袁枚,想必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其實若是按照我們現如今的理解,袁枚絕對是一名當之無愧的網紅,無論是他的詩詞還是他的評論文集,都是那麼的獨具特色,而且他對於美食也有著非常深厚的研究,那部非常經典的《隨園食單》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也讓他受到無數人的追捧。當然了,對於我們來說,他最吸引人的其實還是他的詩作,比如說他那首特別具有代表性的詩《苔》,就激勵了數不盡的年輕人,也感動了無數人。
  • 袁枚寫雞的一首詩,短短20字通篇大白話,揭示的道理卻越想越可怕
    漸漸地知道了隨園中的袁枚,知道了「不拘格套,獨抒性靈」的宣誓,於是隨園在記憶中的地位又上升了一層。現在修個園子,大概要幾百萬幾千萬吧。【臨其詩境】袁枚,清代的詩人與散文家。乾隆四年中了進士,此後一直在溧水、江寧等地漂泊做縣官,雖有政績,仕途卻也稱不上順利。40歲左右,袁枚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建築起了隨園,在其中歌詠不休。
  • 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苔》,背後是他滿滿的生命驕傲
    【一】前陣子,袁枚的小詩《苔》被鄉村老師梁俊和大山裡的孩子小梁改編成曲,感動了億萬國人。《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生於暗處,但它也能等來綻放的一刻。袁枚追求色香味俱全,他曾在《品味》一詩中寫道:《品味》平生品味似評詩,別有酸鹹世不知。第一要看色香好,明珠仙露上盤時。他遍集天下美食名點,編輯成冊,名為《隨園食單》。《隨園食單》記述的菜餚、飯點和茶酒共326種,堪稱提升吃貨自我修養的百科全書。就以茶葉蛋這樣的平民化食物為例吧,按書中烹調指南,需「兩枝線香」,約4小時。
  • 清代女子給別人亡妻寫詩,最後兩句甚佳,贏得袁枚誇讚
    「北宋悼亡詞中的雙絕」,除了蘇軾的《江城子》,就是他的這首了趙豔雪不但相貌出眾,而且精通琴棋詩畫。彼時,天津才女舉辦詩詞聚會,都要邀請趙豔雪。趙豔雪出自書香門第,自小讀過大量詩書,故總能作出詩歌佳作,引得眾才女連連誇讚,加上她身世坎坷,被風流名士佟鈜從青樓贖出,因此,在時人看來頗具傳奇色彩,所以沒過多久,她的名聲就響徹京畿一帶。久而久之,她也成了佟鈜最喜愛的小妾,二人常常彈琴賦詩,宛若神仙伴侶。
  • 袁枚 | 做一個靈魂有溫度的人
    這個人,就是清代文人袁枚。 在考中進士平均年齡三十五歲的清代,袁枚二十三歲時就做到了。中了進士後,他先是被安排在翰林院,後被下放到江蘇溧水縣做縣令。 官運不順的袁枚,開始學著適應社會,先上手的是阿諛奉承。
  • 袁枚:生前哪管身後事,浪得幾日是幾日
    一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毫無預兆地火了: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苔》這首詩的作者,上過初中的人都會印象深刻。成為自由撰稿人之後,袁枚的名氣越來越大,他寫的文章,分分鐘100000+閱讀量,賣文的收入也隨之增加,有時一篇碑文,竟能要價萬兩黃金。此外,他還寫書賣書,文學類《隨園詩話》、美食類《隨園詩單》、懸疑類《子不語》都極為暢銷,長期霸佔各大榜單之首,甚至琉球、高麗等海外島國,也有讀者慕名前來。
  • 十首題畫詩:題畫詩得之不易,欲工尤難,貴在詩傳畫外意
    來欣賞十首題畫詩,感受一下詩人眼中的畫卷有著怎樣與眾不同的美吧。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蘇軾 〔宋代〕其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兩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曉景》,現已無從考證。這首題圖詩,著意刻畫了一派初春的景象。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
  • 六一節,四首最美兒童詩,每一首都是童年的記憶
    你可以想像一定有錯位的狀況,這正是該詩可樂的地方。沒有左思《嬌女詩》那樣的長篇大論,只截取一個生活片段,便託出幼女的可愛,這是中唐詩人施肩吾妙筆之處。在群星閃耀的唐代,詩人雖不甚知名,這首《幼女詞》卻廣為流傳。好像中學課本裡有選作課外必讀篇目。其詩見圖。
  • 袁枚:一爐詩話
    而詩話中,「公安派」所倡導之「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也漸分左右,呈分流之別。窺斑知豹,如張岱身處明清鼎革之際,《陶庵夢憶》、《快園道古》和《西湖夢尋》多是避世夢憶之言,而袁枚則於乾嘉盛世,《隨園詩話》中,即多是「性靈所鍾」,落筆無古人,而精神始出。
  • 白居易的《長恨歌》千古流傳,袁枚卻認為它不值一讀,這是為何?
    說起白居易,很多人就算沒有讀過他的《長恨歌》,也是聽過名字,畢竟《長恨歌》是白居易最具有代表性的古體詩。當人們深陷白居易文字中時,有人十分清醒,他就是袁枚。很多人知道袁枚,是因為美食,袁枚的《隨園食單》的確是一本美食著作,然而,很多人忽略了袁枚的其他身份——清中期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他就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批評白居易的《長恨歌》不值得一讀。
  • 袁枚晚年的詩,短短4句彰顯才氣,結尾更是耐人尋味,太經典了
    不過,這倒並不是說在清朝時沒有傑出的詩人,比如說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首詩,就是清朝非常一位著名的詩人所作,這位詩人的名字叫做袁枚,想必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熟悉的。其實若是按照我們現如今的理解,袁枚絕對是一名當之無愧的網紅,無論是他的詩詞還是他的評論文集,都是那麼的獨具特色,而且他對於美食也有著非常深厚的研究,那部非常經典的《隨園食單》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也讓他受到無數人的追捧。當然了,對於我們來說,他最吸引人的其實還是他的詩作,比如說他那首特別具有代表性的詩《苔》,就激勵了數不盡的年輕人,也感動了無數人。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對於這個問題,恐怕是各花入各眼不好回答的,除了李杜是公認的絕頂高手外,其餘詩人是很難分個高下的,但就六甲番人來說,孟浩然和王維至少就應進入超一流高手行列。孟浩然有十四首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排在唐代詩人的第五位,僅次於李杜、王維和李商隱,這固然和唐三百選錄以短詩優先有關,但是卻也能側面說明孟詩的影響力。
  • 一洗槍旗二百年,宋朝茶痴的十首奇趣採茶詩
    他是一位隱居江湖寄情山水的隱士,留下來詩不過十四首,而採茶的詩竟然有十首。詩言志,我們就來看看他究竟在這十首茶詩裡寫了什麼。《御苑採茶歌十首》其一雲腴貢使手親調,旋放春天採玉條。伐鼓危亭驚曉夢,嘯呼齊上苑東橋。
  • 盤點《經典詠流傳》中印象最感人的幾首歌,你是否聽過?
    節目中演唱的很多歌曲都非常好聽,流傳度也很廣,但有幾首歌你一定被感動過。今天,我們不妨盤點幾首最感人動聽的歌曲,感受詩詞中滿滿的正能量。在第一期《經典詠流傳》節目中,一位鄉村教師帶領著山裡的孩子們用最質樸的歌聲演唱了一曲《苔》,很多觀眾聽完之後都被深深地感動。
  • 把撒貝寧感動到流淚的野花,央視《經典詠流傳》第一季的「苔」
    不由讓人想起央視《經典詠流傳》第一季中的一個歌詠節目——《苔》,節目改編自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先生的同名詩作《苔》。《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一番感慨過後,我對袁枚老先生的這首《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字裡行間那種小人物的倔強與不屈躍然紙上、觸動人心!也難怪撒貝寧老師能被感動到「老淚縱橫」、潸然淚下了。
  • 那些千百年籍籍無名,忽然爆紅的小詩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在央視的《經典詠流傳》上,清代詩人袁枚的小詩《苔》經過譜曲詠唱後瞬間爆紅於社交網絡。苔清·袁枚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2018年,農曆春節期間,在央視的文化綜藝節目《經典詠流傳》上,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五絕《苔》經過鄉村教師梁俊和貴州山區孩子們的演唱,一夜爆紅於社交媒體。「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樸素無華的句子令無數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