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只說真話和笑話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 犀牛娛樂
文|肉狗 編輯|樸芳
12日下午,《挑戰吧太空》官宣了節目最後一位「太空C計劃」志願者——朱正廷,節目播出的日期也日漸臨近。
作為國內首檔太空探索生存挑戰類節目,《挑戰吧太空》宣布啟動後立馬引發了科迷圈的熱議,尤其是在節目劇照和預告相繼公布後,極具科技感的視覺效果、大銀幕級別的畫面質感,太空衣、機器人、太空艙等航天符號,挑起了更多圈外觀眾的好奇心和觀看欲望。
可與此同時,「太空的魅力、火星的面貌真的能在這檔節目裡充分展現嗎?」也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畢竟很多觀眾都曾被「預告太美,正片太水」的落差傷害過,不敢不謹慎。
但作為參觀了節目1:1還原搭建的金昌火星模擬基地的「過來人」,犀牛君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挑戰吧太空》做得就是真·太空生活。
這是過去只存在於好萊塢大片裡的外星世界。
荒涼廣闊的戈壁,一望無際的黃色沙土與紅褐色巖石錯落相交,這讓距離甘肅酒泉衛星發射基地427公裡的金昌火星模擬基地,仿佛擁有了不屬於地球的地貌,看起來異常神秘,也夾帶了些許孤寂與荒蕪的味道。
1:1真實還原的火星模擬基地,還有火星車、火星狗,再加上大自然造就的極致真實感,這種感覺甚至比《火星救援》帶來的震撼更強烈。
據悉,《挑戰吧太空》在節目製作過程裡,還會藉助CG特效動畫強化對火星基地周邊環境的真實還原,並通過科普綜藝史上最考究的鏡頭調度予以呈現,為觀眾帶去更切實的火星生存感受。
接下來就是令科技粉大開眼界的基地內部構造和陳設。
外部神秘、荒蕪,但走入火星基地的內部,觸目可及的是極具未來感,白色調為主的簡潔設計、超智能化的機器人、擺滿了各種綠色作物的綠色空間站艙、安裝了不同屏幕和各式按鍵的控制操作臺……
而除了最大程度還原了火星生存環境和營造科技感、太空感,《挑戰吧太空》裡王寶強、張雨綺、田亮、吳宣儀、朱正廷、陳鍇傑六位「太空C計劃」志願者「上天」前的訓練與正規航天員相比雖然會降維,但也絕不輕鬆。
志願者組成的「太空探索小分隊」,將在擁有豐富經驗的航天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接受15天高強度的訓練和13天密閉火星生存體驗。
在這28天裡,「太空探索小分隊」雖不用像《火星救援》中被" 遺留 " 的馬克一樣,用處理過的隊友的排洩物作肥料去開墾土豆地,但他們將面臨的困境絕不比 " 種土豆 " 簡單,單是為期15天的前期太空訓練,就夠「太空探索小分隊」喝一壺了。
要成為太空人,必須有強健的體魄,學習並掌握太空硬知識,正因如此,在「太空探索小分隊」居住的萬戶屋裡才能看到健身區,跑步機、ARED等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整體配備比專業健身房還要齊全。
根據志願者們自己介紹,他們每天中午都要在這裡接受一個小時的訓練。
不僅如此,「太空探索小分隊」還要挑戰8G的超重力、72小時的睡眠剝奪、15分鐘的眩暈對抗等航天員選拔中的重重考驗進行降維體驗,只有通過考驗的志願者才可以進行火星生存體驗。
除了練體能,物理和航天知識的學習也是「太空探索小分隊」的必修課。在萬戶屋裡的小黑板上,記錄了「F浮=ρ液gV排」等各種物理公式,客廳沙發對面的網狀鐵門的中間木板上,也釘滿了霍金、伽利略等物理大拿、以及火箭升空、衛星發射中心、太空人太空活動等圖片。
想必「太空探索小分隊」在訓練期間,要費不少功夫去學習物理和航天知識吧,只是每個志願者的學習成果如何,還要等《挑戰吧太空》11月份在優酷播出後才能知道。
過往,航天精神在大多數吃瓜網友的眼裡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但《挑戰吧太空》卻藉助六位「太空C計劃」志願者,以一場「普通人在火星該如何生存」的挑戰,讓這些都「活」在了觀眾的眼前。
沉重的太空衣,狹小的太空艙,失重、飛行、超重、睡眠剝奪、應急救生等專業太空人的訓練項目,六位志願者每個人都將會去嘗試,即便再困難也必須完成。
近一個月的時間他們要從「普通人」成長為相對合格的「航天人」,疲憊、痛苦、崩潰的情緒都可能在他們身上出現。因此可以想像,真正的「航天人」所承受的壓力、曾挑戰過的生存極限遠比志願者們所經歷的超過幾倍甚至幾十倍。
《挑戰吧太空》通過這場極致生存挑戰在為「航天人」打call的同時,也藉助志願者們的表現,將「航天人」勇敢、堅韌、不服輸的航天精神和奉獻精神傳遞給觀眾,能夠為當下青少年樹立新英雄偶像價值觀。
之前發布的預告片裡,志願者張雨綺雖然因水下作業而累得面色蒼白直喘氣,也依然堅持「繼續完成任務」;而最後一位亮相的志願者朱正廷也為方便後期訓練,更為了節約水資源和致敬航天員,讓王寶強為自己剪了不敢輕易嘗試的寸頭。
不僅如此,在地球到火星的歷程裡,「太空C計劃」的六位志願者從彼此互不熟悉到六個人生命一體,共同完成挑戰生存的過程,也讓觀眾切實了解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
「在火星上生存,感覺就像在生存邊緣行走,因為你要挑戰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困難、環境上的艱苦,更多是的精神和心理層面的壓力,方方面面都要去承受。」志願者王寶強說。
志願者都如此不易,何況真正的航天員?
而這或許正是《挑戰吧太空》節目想要傳遞給觀眾的,致敬真正的航天精神,重新定義這個時代的偶像觀。
歡迎添加小編微信120165518
犀牛娛樂誠招記者、實習生、兼職若干名,要求對泛娛樂領域產業報導有態度、有熱情、有文筆,善於觀察和思考。有媒體經驗者優先,財經和新聞相關專業優先,對影視、網生內容有較深入了解者優先。
簡歷或作品請投遞至郵箱309795777@qq.com或加工作人員微信聯繫。
點擊閱讀往期熱文↓↓↓
▶專訪曾茂軍:《快哥》是萬達在中小成本影片的成功實踐
▶單集1600萬的「劇亡」,改周播的「涼生」更涼了
▶網大分帳變革「三板斧」,騰訊視頻掀起頭部資源搶奪戰
▶自救奏效了嗎?不妨給《奇葩說》多一點時間
▶觀察綜藝成新藍海,但爆款之路仍舊漫長
▶IP貶值年:大IP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沒落的?
▶回顧:2014-2018年,票補從起點到終點
▶2018,「播放量」三個字成為歷史
▶《延禧攻略》成功啟示錄:內容、製作、理念
▶影視圈北漂租房50人調查
▶影視公司已快步入寒冬
掃碼關注犀牛娛樂(ID:piaofangtoushijing)
犀牛娛樂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新浪看點丨一點資訊
貓眼電影丨騰訊新聞丨網易新聞
天天快報 | 界面 | 鈦媒體 |百家號
牙牙丨微博 |虎嗅 | 36氪 | U C頭條
雪球 | 知乎 | 淘票票| 搜狐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