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正法師:同根同源共飲濠江水 內地與澳門佛教20年交流回顧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澳門的佛教文化源於祖國內地,歷史可追溯至唐朝鹹通初年,時至今日,佛教文化已經深深紮根在澳門人民的心中。早在澳門回歸之前,兩地佛教界就已經開啟了正式交往,回歸20年來,澳門佛教界心向祖國,為推動祖國內地和澳門地區佛教事業的發展與合作奠定了有力基礎。鳳凰網佛教編發刊登在《中國宗教》2019年第11期,由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普正法師作《同根同源共飲濠江水 法乳一脈合築同心圓——內地與澳門佛教界20年交流回顧》原文如下:

從1999到2019,時光如白駒過隙,20年前,澳門擺脫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伴隨著內地與澳門日益密切的交流與融合,兩地佛教界也同願同行,親密互動,往來不斷,共同發展,在文化、教育、學術、慈善等領域開展了多層次多維度的交流合作,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促進澳門社會的繁榮穩定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澳門的佛教文化源於祖國內地,歷史可追溯至唐朝鹹通初年,時至今日,佛教文化已經深深紮根在澳門人民的心中。雖然由於歷史原因,澳門的主要宗教信仰為天主教,但是由於澳門本地居民多為兼信多種宗教和中國傳統民間信仰,很多都去佛寺燒香拜佛並自認為是佛教徒,如果按此計算,那麼澳門佛教徒人數約佔總人口的80%以上。佛教寺院方面,目前澳門登記的佛教活動場所共有40餘間,主要寺院有普濟禪院(又名觀音堂)、菩提禪院、蓮峰廟、竹林寺、樂山寺、功德林等,其中以始建於明朝天啟三年(1623),屬禪宗曹洞宗系的普濟禪院和建於清光緒年間,作為澳門淨土宗唯一道場的菩提禪院最為著名。澳門佛教組織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葉,早在1918年,張玉濤居士就仿效當時內地的居士林,在澳門創立佛聲社,召集信眾學習佛法。現在澳門境內影響力較大、活動較多的佛教組織包括澳門佛教總會、澳門佛教青年中心、澳門佛學社、澳門禪淨中心等。

20年來,內地與澳門的佛教界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繫與相互交流。早在澳門回歸之前,兩地佛教界就已經開啟了正式交往,1998年11月26日,以香港寶蓮禪寺監院智慧法師為團長,澳門菩提禪院住持健釗法師為副團長的港澳佛教界訪京團一行近百人拜訪了中國佛教協會,受到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刀述仁等的熱情接待。1999年5月,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為團長的內地佛教代表團在護送佛牙舍利赴港供奉期間就專程赴澳門進行訪問並拜會了澳門佛教總會。同年8月,應澳門佛教總會的邀請,以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一誠法師為團長的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對澳門進行了友好訪問。訪問期間,代表團受到了澳門佛教總會和健釗長老的熱情接待,在會晤時,雙方就未來如何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兩地佛教界間友好合作關係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並期許雙方能夠繼續加強聯繫、交流與合作。通過此次訪問,澳門佛教界向代表團表達了對內地各項事業的關心,對祖國繁榮昌盛的自豪以及和澳門即將回歸的喜悅,使代表團成員深深感受到了澳門與內地佛教界同根同源、法乳一脈的深厚法誼。

此後,內地與澳門佛教界的相互往來日益增多。中國佛教協會多次邀請澳門佛教總會回內地進行訪問交流。澳門佛教總會也多次組織訪問團、參觀團前往祖國各地進行參訪交流,並且積極參與世界佛教論壇、中韓日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等一系列大型國際性佛教會議。

在內地與澳門佛教界的交流合作歷史中,有一件對兩地文化傳承、心靈相通、法脈相連產生深遠影響的大事,那就是2012年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在香港舉行期間,因為有佛頂骨舍利首次異地供奉的殊勝法緣,在澳門佛教總會、澳門宗教文化交流協會的共同誠意禮請下,佛頂骨舍利在赴香港供奉瞻禮後,赴澳門供奉瞻禮5天,這是澳門開埠400多年來首次舉辦佛教聖物瞻禮活動,蓮島數十萬信眾也有幸共沾法喜。2012年4月30日,在香港舉行圓滿法會後,佛頂骨舍利從香港搭乘包機飛抵澳門。在澳門瞻禮供奉的5天內,共吸引了15萬人次前往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虔誠瞻禮,其中僅5月1日當天就有超過8萬人次瞻禮。佛頂骨舍利在澳門瞻禮供奉期間,澳門當地還舉行了一系列佛教文化藝術展和佛學講座。佛頂骨舍利重光,適逢國泰民安的偉大時代,海內外佛教界無不歡喜讚嘆。佛頂骨舍利在澳門供奉瞻禮,是兩地佛教界共同的大事喜事,因緣殊勝,千載一時,飽含著內地佛教界以及內地人民對澳門同胞的深情,極大地增進了澳門的福祉善緣,促進了澳門社會的繁榮穩定,生動體現了佛教對於加強中華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促進祖國統一和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展現出了兩地佛教界心繫澳門安定,人民和樂的慈悲情懷。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日,澳門佛教界舉辦了多場活動以慶祝這一盛事,內地佛教界對此也給予了積極響應,中國佛教協會為此先後安排兩個副會長級代表團赴澳門出席由澳門佛教總會和澳門佛教慈善會分別舉辦的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祈福法會,以實際行動展現兩地佛教界間緊密相連的深情厚誼和對澳門佛教界發展的大力支持。

內地與澳門猶如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澳門佛教界也始終秉持著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對內地同胞給予深刻認同和深切關注,在內地積極開展賑災、扶貧、助學等公益項目,神州大地處處閃耀著澳門佛教界慈悲喜舍的身影。1998年,澳門菩提禪院就與香港寶蓮禪寺一道,向內地貧困地區捐資助學。據不完全統計,以健釗長老和澳門佛教總會為代表的澳門佛教界先後在內地協助貧困地區興建希望小學共170餘所,資助大、中、小學貧困學生5000餘人,希望醫療所20餘間,慈善教育投入總額超過了5000多萬元人民幣。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澳門佛教界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積極參與賑災,2008年汶川地震,澳門佛教總會專門舉行了法會為災區人民誦經祈福和籌款。

回顧來路,我們高興地看到,回歸20年來澳門佛教界心向祖國,與內地佛教界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交往日益增多,法誼日益深厚,為推動祖國內地和澳門地區佛教事業的發展與合作奠定了有力基礎。展望未來,內地佛教界將進一步加深和加強與澳門佛教界的交往與合作,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砥礪前行,加強內地與澳門地區的文化聯結,團結兩地愛國愛澳力量,助力增強澳門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繼續發揚佛教界服務國家大局的優良傳統,為促進兩地佛教事業的共同有力發展,為保持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2015-2020年,中國佛教協會與臺灣地區佛教界交往回顧
    內容來源:中國佛教協會官網原標題:以佛法促交流,共畫同心圓 增互信強認同,共圓中國夢——2015-2020年我會與臺灣地區佛教界交往回顧海峽兩岸佛教同根同源,高僧大德親如一家。回顧歷史,兩岸間的佛教交流在民間交流工作中始終發揮著極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 惠能禪學對福建禪宗的影響 ——本性禪師在嶺南佛教與宗教中國化...
    編者按:2020年12月20日,作為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嶺南佛教與宗教中國化」學術交流會在廣州大佛寺開幕。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本性法師出席會議並作主旨發言。要說明的問題是:一、古代廣東佛教對福建佛教影響巨大,猶其是禪宗;二、惠能禪學由福建禪僧的傳播,對臺灣地區,對東亞、東南亞影響深遠;三、我要得出的結論與建議是:廣東與福建的佛教同根同源,而且,在地緣、歷史、現狀上,具有獨特優勢,可以在閩粵兩省的人文提升,助力海峽兩岸的和平發展,助力21世紀海絲核心區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之推進等上,同願同行,加強交流,開展互動,促進佛教的中國化與當代化。
  • 同根同源,同願同行!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在穗舉行
    2020年12月19-20日,以「同根同源 同願同行」為主題的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在廣州舉行。19日上午,文化節在海珠區海幢寺開幕。「穗港澳青年傳統文化基地」「嶺南佛教博物館」在開幕式上揭牌成立,將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搭建良好平臺。
  • 普正法師追憶王新老師!30載往事還原佛門師恩真情
    編者按:佛教是非常重視師道的宗教,走上修行之路,首先要尋師。佛教認為,善知識(導師)就像黑夜中的燈塔,迷途中的指路人。日前,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普正法師撰文追憶恩師——《懷念王新老師》,普正法師在追憶文章中細緻描寫了鮮為人知的僧俗師承之誼。
  • 「兩岸四地」百幅大師稀珍亮相普陀山佛教書畫展
    「兩岸四地」百幅大師稀珍亮相普陀山佛教書畫展 2014-11-20 17:43: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舟山11月20日電 (見習記者方堃李佳贇)琉璃世界,空靈清遠,第十二屆南海觀音文化節於11月20日在「海天佛國」浙江普陀山開幕,經過半年多時間籌備的「兩岸四地」佛教書畫展也同期開展。
  • 「美美與共——中國國家畫院與澳門藝術家交流展」在澳門聖若瑟...
    12月4日,由中國國家畫院與澳門美術協會、澳門聖若瑟大學相互主的「美美與共——中國國家畫院與澳門藝術家交流展」在澳門聖若瑟大學拉開序幕。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中國畫作品41件,澳門藝術家中國畫作品12件在此展出,集中展現了兩地藝術家分別多維度的對傳統的堅守和對創新的開拓。
  • 泰國政府官員與中國佛協法師作「佛教中國化」座談交流
    泰國政府官員與中國佛協法師作「佛教中國化」座談交流 2019-11-23 21:07: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翟璐 責任編輯:翟璐
  • 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一行拜訪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
    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一行拜訪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  2014年8月20日,在臺灣國際供佛齋僧大會主席淨耀法師的陪同下,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團長聖 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一行拜訪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  2014年8月20日,在臺灣國際供佛齋僧大會主席淨耀法師的陪同下,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團長聖
  • 2018五臺山佛教講經交流會二十三位法師宣講妙法
    佛教在線五臺山訊 2018年7月25日上午9時,以《慈悲·圓融·宏博》為主題,圍繞如何建立信仰、如何安頓心身、如何認識因果、如何利益眾生、如何依教修學的2018五臺山講經交流會正式開講,來自五臺山各寺院選拔推薦的23名法師根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阿彌陀經》、《八大人覺經》等16部經典作精彩講經
  • 對話妙一法師:碩博法師的身上,蘊含著佛教未來的希望
    編者按:2020年11月14日,以「傳承開拓·香海揚帆」為主題的2020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在廣州光孝寺、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兩個主會場開幕。會議期間,鳳凰網佛教對話了廣東省佛教協會辦公室主任、廣州光孝寺監院妙一法師。
  • 兩岸同名村交流:同宗一脈 義利兩全
    (聚焦海峽論壇)兩岸同名村交流:同宗一脈 義利兩全中新社廈門9月21日電 題:兩岸同名村交流:同宗一脈 義利兩全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我和大陸同好結伴而行21日,以「居同厝·共守望」為主題的第十二屆海峽論壇·第八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在廈門市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線下」的方式,由兩岸同名村攝影大賽和第八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主場活動組成。施沛琳的《海峽兩岸居同厝》組圖獲得攝影大賽一等獎。
  • 澳門學戒論壇 暢懷長老為在家居士授三皈五戒
    祈福法會現場佛教在線澳門訊 2016年2月29日下午,在2016年澳門國際學戒論壇暨念佛祈福法會召開前夕,香港靈峰佛陀教育弘化基金會榮譽主席暢懷長老為在家居士授三皈五戒,戒子來自全國各地及澳門當地居士計2500餘名。
  • 海外佛教界紛紛致電祝賀我會第十次全國佛教代表會議召開並祝賀演覺法師當選新一屆理事會會長
    2020年12月1日,本會第十次全國佛教代表大會在浙江省寧波市順利開幕。會議於12月2日圓滿閉幕,演覺法師在會上當選為新一屆理事會會長。
  • 2012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圓滿閉幕 21位法師獲金蓮花獎
    佛教在線浙江訊 2012年11月9日中午,2012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評獎會在杭州佛學院會議室舉行。「2012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評獎委員會的評委們齊聚一堂,對本屆講經交流會進行評獎工作。在4天6個場次的講經交流中來自全國20個省、市和中國佛學院的35位法師先後登臺講經說法並和現場聽眾進行了交流。
  • 靈隱寺光泉法師:中國佛教可以發揮獨特的「民間外交」作用
    7日,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杭州靈隱寺住持光泉法師在浙江杭州舉辦的「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論壇上表示,當代中國佛教可以在宗教的「民間外交」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  當下,「民間外交」在公共外交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宗教的「民間外交」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佛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曾經對中國社會的歷史與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少貢獻。
  • 悟演法師:第六屆中斯佛教文藝交流會
  • 福建佛教的過去與未來——學誠法師
    編輯:福建佛教歷史悠久,高僧輩出,寺院林立,文化內涵十分豐富。這次福建省佛協與《法音》雜誌社聯合主辦「福建佛教專輯」,為《法音》的廣大讀者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福建佛教的機會。法師身為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又生於福建、出家於福建,並從1989年起一直擔任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對福建佛教當有獨到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
  • 悟演法師:中泰文化交流圓滿了
    感恩泰國高僧龍菩年尊者慈悲贈送一尊綠玉貼金的佛陀聖像。佛藝文化交流活動圓滿了。 2016年8月13日下午14時,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佛教協會在鹹寧大乘禪寺舉行2016「善財助學」圓夢計劃啟動儀式。今年共有65位寒門學子獲得資助,共計人民幣26萬元。
  • 江油哪吒神像赴臺巡遊 綿臺兩地民俗文化交流再添新彩
    11月19日至30日,由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四川省道教協會與臺灣高雄道德院聯合舉辦的「道行天下·青城山祖天師巡臺祈福」活動在臺隆重舉行。江油陳塘關、乾元山金光洞、翠屏山哪吒道觀負責人等一行8人護駕哪吒神像赴臺巡遊,開展民俗文化交流活動。    通過多年海峽兩岸學者的共同探討研究和考證論證,確定綿陽江油為哪吒祖庭,是哪吒民俗文化的發祥地。臺灣、澳門、香港同胞及東南亞華人華僑的哪吒信仰均與江油哪吒文化同根同源。
  • 郵票中的澳門回歸祖國20年
    回歸20年來,我們覺得澳門更加繁榮美麗。這次想多買點郵票,慶祝這個喜慶的日子。」他說。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的喜慶日子。這天,澳門郵電局發行了以「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為題的新郵品。當日上午,郵政大樓前的廣場上,前來購買郵票的市民和遊客排成約百米的長隊。他們面帶笑容,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購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