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現場的吳寧越(右一)與張志同。
郭啟亮與麥田樂隊表演。
音樂人周建軍表演。
寧夏本土文化策劃人平原。
2020年12月25日晚,一場跨越2020和2021年、為期兩個月的「重塑熱愛文藝復興計劃」寧夏新年俗文藝生活季,在西橋House開幕啟動,銀川人將在這場「新年俗」活動中,感受到來自寧夏原創文化藝術的魅力。
本次活動由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主辦,寧夏大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寧夏李思遙戲劇文化傳播·遙劇場、寧夏製造音樂廠牌、西橋House、硯家班相聲會館、一噸兄弟紀錄片實驗室、賀蘭山天籟藝術村聯合主辦,會用心呈現50餘場音樂、戲劇、相聲、觀影、藝術展、跨界融合及文藝沙龍活動。而集結的初衷,就是希望大眾少一點「快餐娛樂」,多一點「仰望星空」。
讓本土文藝走入生活
2020年12月25日晚,作為開幕活動的「不大」寧夏民謠音樂會精彩上演,周建軍、郭啟亮與麥田樂隊、馬瀟與失眠症樂隊、69曼丁樂團、朱晨與樂隊等音樂人和樂隊帶來了樂迷期待已久的現場音樂演出,拉開了此次活動的序幕。
談起這次活動,寧夏本土文化策劃人平原表示,其實是她和音樂人吳寧越、戲劇導演李思遙、相聲演員王硯晨、紀錄片製片人張志同,在偶然的一次會面後,共同碰撞出的火花。
平原說,他們想把這個生活季做成一個多元化的文藝市集,「到這裡,你可以淘畫、看民間文創,也可以聽相聲、看樂隊表演」,她還說,以後這個生活季每年都會做,除了讓大家了解銀川的文藝生活,參與進來,也希望倡導大家養成文化消費的觀念。
對於這次一起舉辦並參與寧夏新年俗文藝生活季,吳寧越覺得特別開心。他坦言,銀川的文藝生活其實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咱們才200多萬人口的城市,居然有李思遙的遙劇場,有張萌萌音樂劇劇場,有拍紀錄片的一噸兄弟」,因此,他覺得這種文藝一定要讓更多人知道,「過年不能只吃肉喝酒,也要讓大家心靈世界變得更加豐富。」
跨界表演讓文藝流動
本次文藝生活季的50餘場活動共分為五大板塊:城市造音(即寧夏原創音樂現場系列活動)、歡樂相聲(硯家班大型相聲專場系列)、青年有戲(李思遙話劇作品系列)、紀實沙龍(「一起拍紀錄片」分享系列)、藝術現場(「冬天裡的童話」展售與分享活動)。
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值得期待,比如,一噸兄弟紀錄片實驗室會舉辦創作談,告訴大家《如何拍攝一部紀錄片》,在藝術現場,大家能體驗到「冬日暖陽」零基礎油畫,甚至還可以參加手作坊,進行縫補「心靈的形狀」布藝體驗。
最特別的是,會有一些文藝跨界活動非常值得期待。吳寧越表示,2021年1月15日,他和硯家班做了一個「越來越好」跨界相聲,他會變成一個捧哏,「搖滾和相聲會有一個有意思的碰撞」,2月,他還會和李思遙的戲劇《愛情剪輯》合作,「現場有一個特別棒的音樂表演」。而李思遙除了表演戲劇,也會和硯家班合作一個「遙不可及」相聲專場,「我還會在天籟藝術村舉辦一場戲劇體驗,名為《在畫廊》互動藝術行為,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文藝互相流動起來」,李思遙興奮地說道。
連結
策劃人說
這次文藝生活季,為何取名「重塑熱愛文藝復興計劃」?
寧夏本土文化策劃人平原說,在書信時代,文化藝術曾無限接近生活,詩歌、音樂、話劇都曾成為大眾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但資訊時代的到來,讓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也被碎片流量所替代,因此,真實的文藝生活慢慢丟失了。而這次「重塑熱愛文藝復興計劃」,就是想把人們從網絡中拉出來,面對面地觀看、走進並親近文藝。
對此,吳寧越也很感慨,過去大家對文藝生活追求高,但如今,過年的生活已經漸漸變成虛擬網絡了。這次的計劃,就是讓大家從手機裡抽離出來,去原創音樂現場、去畫展、去戲劇節,來感受新年氛圍,希望文藝生活能成為每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精神享受和價值追求。
記者 馮元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