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駕撞路燈杆死亡索賠74萬,「訛人式索賠」沒完沒了?|新京報快評

2021-01-07 新京報評論

訛人式索賠不能慣,唯有依法公斷,乾脆利落地駁回類似無理訴訟,才能不斷擊破「我弱我有理」「誰損失大誰有理」的邏輯。

▲圖片來源:仙居法院。

文 | 馬滌明

據都市快報報導,浙江台州仙居51歲的李某在喝酒後駕駛二輪電動車回家的路上,撞上了路邊的路燈杆後死亡。李某的家屬覺得,如果沒有這根未經公路部門批准的路燈杆,李某就不會死,因此將路燈杆所有方即當地鎮政府告上法庭,索賠70餘萬元。

8月13日,浙江省仙居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駁回了李某家屬的全部訴訟請求。

涉事法院的判決,無疑跟很多人期許的走向「合拍」:法律不可以強人所難,也不可以和稀泥,若純屬自身原因導致的災禍,只要和第三者有任何關聯,當事人就要「遷怒」於第三方人或物,那是非對錯只會輕易被模糊。

就該案而言,法院讓死者李某「責任自負」,不是不講情理,而是嚴格依法辦案。李某撞上路邊路燈杆的原因,是他酒後駕駛機動車——事發時,當事人李某體內酒精含量達229毫克/100毫升,遠遠高於80毫克/100毫升的醉駕標準。

從法院的調查來看,鎮政府安裝的路燈杆位於事發路段車道之外,在路界綠化樹中間,並不影響通行視線。李某撞上路燈杆,是偏離行駛路線、駛出道路所致。

在深度醉酒的情況下,騎車人或許已無力正常駕馭車輛、掌控行駛方向,這種情況下,騎車人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至於撞在了哪裡,則有偶然性成分。也就是說,路燈的存在與騎車人肇事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從常理看,即便路燈屬於「違建」,與交通事故責任劃分也應一碼歸一碼。

雖說死者為大,李某撞上路燈杆去世,於家人來說是大不幸,對別人的苦難,我們應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但責任劃分卻是原則性問題,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這些道理說來並不複雜,但當事人家屬還是認定「沒有這根路燈杆就不會出事」,這類現象跟思維雖然讓人費解,卻也有比較複雜的成因。

一直以來,「我弱我有理」、「誰損失大誰有理」的邏輯,就是某些不理性追責、索賠訴求的「底座」。而此前個別執法機構在處理類似糾紛時「和稀泥」的做法,無形中對這種不理性認知也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讓人欣慰的是,近幾年,司法部門和社會輿論正通過以案釋法不遺餘力地糾正錯誤邏輯和認知。

就在上個月,浙江安吉男子陳某醉駕電動車撞牆死亡後,「家屬要『牆』背鍋」的新聞也曾引發關注,最終當地法院也駁回了家屬的訴訟。再往前,被糾偏的案例也不少,比如「瓜農追趕小偷倒賠300元」、「爭執中摩託車手心臟病突發身亡,的哥被批捕」等。

按理說,這些案例在引發不小的社會反響後,普法教育效應不可謂不大。但有些人究竟是「當事者迷」,還是「裝睡不醒」,叫人困惑。這種荒誕的遷責於人的「維權訴訟」時有出現,不僅是對司法資源和輿論注意力的浪費,恐怕也會對當事人造成傷害。

說到底,如法律人士所說,訛人式索賠不能慣。唯有依法公斷,乾脆利落地駁回類似無理訴訟,不用同情心含糊歸責邏輯,才能不斷擊破「我弱我有理」「誰損失大誰有理」的邏輯。

□馬滌明(媒體人)

編輯:陳靜 校對:王心

相關焦點

  • 男子醉駕撞路燈死亡,家屬向「路燈」索賠74萬,不過失敗了
    出現意外,理當索賠,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不正常的是,現在出現一些不好的社會風氣,那就是不管自己對錯,先向別人索賠! 男子醉酒駕車,結果撞到了路邊一根沒有亮起的燈杆上,導致死亡!
  • 酒駕撞到路燈杆死亡,家屬向路燈杆所有方索賠74萬
    村民李某醉酒駕駛電動車,撞上了路邊的路燈杆,經搶救無效死亡。事後,家屬將路燈杆所有方鎮政府告上法庭,索賠74萬餘元,法院判決:駁回。
  • 男子醉酒騎電動車撞路燈致死,家屬起訴政府索賠74萬被駁回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現場示意圖 仙居法院 圖 浙江省仙居縣男子李某醉酒駕駛二輪電動車,不慎撞上路邊的路燈杆導致死亡。李某家屬事後將路燈杆所有方即當地鎮政府告上法庭,索賠70多萬元。今年初某晚,李某飲酒後駕駛二輪電動車回家,途中撞上路邊的路燈杆,頭部受撞擊,經送醫搶救無效死亡。經檢測,李某當時的血液酒精含量達229毫克/100毫升,遠超醉駕標準。 從事發地附近的監控顯示,事發時路燈損壞不亮,但李某駕駛的二輪電動車開著車燈,且前、後、左側均有機動車開著燈在正常行駛,交通環境照明充足、路況良好。
  • 男子醉駕撞路燈死亡,家屬反索賠74萬:沒這個燈就不會死!
    浙江仙居一村民酒駕撞上路燈杆致死,家屬竟把路燈所有方告了:沒有這個燈,他就不會死。8月14日,浙江仙居縣人民法院通報的這起案件,讓網友們十分驚愕。事情還要從2020年初一個夜晚說起,李某在飲酒後駕駛二輪電動車回家,途中撞上了路邊的路燈杆,頭部受到撞擊,送醫搶救無效後死亡。
  • 男子醉駕被查 抽血過程中竟呼呼大睡
    相關新聞浙江一男子醉駕撞路燈杆死亡,家屬訴稱「燈的責任」浙江台州仙居51歲的李某在喝酒後駕駛二輪電動車回家的路上,撞上了路邊的路燈杆後死亡。李某的家屬覺得如果沒有這根未經公路部門批准的路燈杆李某就不會死,將路燈杆所有方即當地鎮政府告上法庭,索賠70餘萬元。8月13日,浙江省仙居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駁回了李某家屬的全部訴訟請求。
  • 乘計程車遇車禍身亡 家屬應該找誰索賠
    5月5日凌晨1時許,西安南門隧道口附近,一輛私家車與一輛計程車相撞,導致計程車司機和女乘客死亡。受害者家屬應該如何維權?醉駕司機應該承擔什麼責任?該案引發了廣大市民和讀者的討論。「如本案被定性為普通的交通事故,那麼賠償主體是事故中負責任的主體。
  • 索賠46萬!26歲小夥騎車「撞倒」八旬老翁:父親曾偷電纜判7年!
    10月21號,內蒙古「26歲小夥汽車撞倒老人被判一年半」引起人們的關注,張某晚上騎電動車撞倒了83歲老人,老人入院9天後去世,死者家屬張口索賠46萬,張某家沒錢給,走法律程序後張某被判一年半,賠償對方15萬元。
  • 閬中女子車禍死亡,朋友也因此事擔責賠錢,這件事不能做!
    30多歲的高雲在女兒12歲生日的當晚與親屬及朋友到閬中市區一家飯館就餐。凌晨1時15分許,高雲行駛至閬中市濱江南路時, 車輛衝上道路右側綠化隔離帶撞上路燈杆, 造成高雲當場死亡。閬中市公安局交警大隊認定高雲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 南充女子車禍死亡,朋友也因此事擔責賠錢,這件事不能做!
    30多歲的高雲在女兒12歲生日的當晚與親屬及朋友到閬中市區一家飯館就餐。凌晨1時15分許,高雲行駛至閬中市濱江南路時, 車輛衝上道路右側綠化隔離帶撞上路燈杆, 造成高雲當場死亡。閬中市公安局交警大隊認定高雲承擔事故全部責任。
  • 有組織提出向華索賠20萬億美元?捷克駁斥:「索賠論」可笑可悲
    來源:金十數據近段時間,美國有個別人士一直要求其他國家為疫情負責,甚至一度提出所謂的「索賠」言論。而印度律師協會更是做出了實際行動,通過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申訴,要求賠償國際社會因疫情造成的損失,約20萬億美元左右。
  • 武廣公司利益糾紛再起 鄂武商A被索賠約4.95億元
    原標題:武廣公司利益糾紛再起,鄂武商A被索賠約4.95億元   武漢廣場
  • 「職業索賠人」是「維權」還是「侵權」專家:堅持「職業索賠人...
    圍繞「職業索賠人」相關法律問題,8月2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辦、廈門市公安局掃黑辦協辦的「權利濫用的刑法定性」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召開。會議聚焦當前電商領域違法索賠現狀,從上述「職業索賠人」勒索外賣商戶案件切入,對如何界定「正當維權」與「敲詐勒索」的邊界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 男子自帶老鼠進海底撈索賠 涉嫌敲詐勒索被訴
    新京報訊(記者 左燕燕 實習生 王佳珺)男子郭某在豐臺某海底撈店內就餐時,將事先準備好的老鼠放在火鍋內,以向有關部門舉報和媒體公開為要挾,向海底撈索要人民幣500萬元,後因涉嫌敲詐勒索被起訴至法院,今日(3月19日)下午,該案在豐臺法院開庭審理。庭審現場。
  • 索賠時效僅剩最後半個月 適格ST雲網投資者仍可索賠
    「ST雲網(002306)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的訴訟時效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9日,這意味著ST雲網投資者參與索賠的有效期只剩最後半個月,適格投資者應該抓緊維權。」12月22日,北京時擇律師事務所臧小麗律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 老人進站口逆行,自己撞上別人後摔倒,索賠時卻被法院駁回
    2019年3月8日,在北京西站二樓進站口的地方發生意外,王女士因為急於和自己的兒子匯合,所以選擇了在進站口處逆行,剛經過閘機就和準備進站的劉女士發生了摩擦,王女士因為沒有仔細觀察前方路況,所以撞在了劉女士攜帶的行李箱上。
  • ...離開被阻猝死索賠案入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
    其中信陽法院審理的撞傷兒童離開被阻猝死索賠案入選。發布會上,最高院審判員潘傑說:「撞傷兒童離開被阻猝死索賠案、自願贍養老人繼承遺產案、困境兒童指定監護人案等三案,通過司法裁判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作出肯定性評價,從正面倡導公民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引導公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形成中華兒女互有責任的良好風尚。」
  • 金剛玻璃索賠的條件與金剛玻璃索賠的法律分析
    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俞強律師提示: 凡在2019年1月24日前買入金剛玻璃股票(300093),且在2019年1月25日及之後賣出該股票的受損投資者可聯繫律師索賠登記
  • 「打假索賠」與「敲詐勒索」的法律邊界
    隨著今麥郎方便麵天價索賠獲刑案的持續發酵,關於打假索賠與敲詐勒索的法律邊界問題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據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不完全統計,從1995年「3·15」打假出現至今的20年間,全國各地發生打假人因購假索賠、以涉嫌敲詐勒索被刑事拘留的同類案件共有16例,其中已經被官方定性為錯案的就有10例。
  • 作家訴《人民的名義》索賠1800萬二審期間撤訴,法院:不侵權
    新京報訊(記者 王巍)認為自己的著作權遭侵犯,作家劉三田將《人民的名義》作者作家周梅森和七家出品方訴至法院索賠1800萬元,一審敗訴後其提出上訴。22日,新京報記者從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了解到,二審期間,劉三田撤回上訴,目前,認定《人民的名義》不構成侵權的一審判決已經生效。
  • 作家原創小說被「撞梗」多處 反被起訴索賠208萬
    作者:孫婷婷  編輯:王曉  10月10日,作家靡寶在微博上發布文章,稱自己13年前發表的萬字短篇小說《可曾記得愛》被另一位作家綠亦歌3年前發表的小說《阿難,阿難》「撞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