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閆妮演的電視劇《三七撞上二十一》中,她扮演的是一名離婚不孕的中年婦女鄧幼真,她的丈夫翟耀東是一個年到40相親數次都找不到老婆的「老光棍」,扮演他母親的是我們都熟知的「醜娘」李明啟。
李明啟塑造了好些媽媽的角色,溫柔的能幹的。在這部劇中她是一個對兒媳婦挺挑的媽媽,特別護犢子。對於鄧佑真這樣的離婚女人一點看不上。
在她的眼裡誰也沒有她的寶貝兒子好,這也是翟耀東40歲還沒娶上媳婦的重要原因。有一次鄧佑真和翟耀東在一起後,翟母知道後,氣的直哭:我的寶貝兒子可吃虧吃大了。
面對這樣一個婆婆,鄧佑真的嘴也不是個讓人的,他們婆媳的關係中充滿了鬥嘴,不愉快。
即使翟耀東和鄧佑真領了結婚證後,翟母也始終看不上鄧佑真,嫌二婚嫌不會生孩子,後來鄧佑真治好了不孕症懷了孕,她還是看不順眼,她覺得那個女人是要取得自己在家的位置。
看看,如果一個婆婆看不上兒媳婦,她總會有那麼多的毛病要挑,挑完這個挑那個,對於這樣已經成為一家人的婆媳來說,真的一點也沒有好處。
兒媳是嫁給兒子的,兒子喜歡就夠了,婆婆越挑剔就越會讓兒子為難,最後還會演變成小夫妻之間的矛盾,如果最後因此離了婚,受苦的還是兒子。別以為兒子一定能找到比現在兒媳好很多倍的女人。就拿劇中的翟耀東來說,他兜兜轉轉相親了那麼多次,他看上的人家都看不上他,等到40歲等到了鄧佑真,他就只能找鄧佑真這樣的,別人不行。
是緣分,也是冥冥之中配好的對。是什麼樣的人找什麼樣的另一半,強的找不了弱的,弱的也找不了強的,走在一起的就是當事人認為剛剛好的。
每個兒子在當媽的眼中都是寶石,自然想找個珍珠來配,可是發現他找的媳婦只是一塊石頭時,反對一次就夠了,畢竟日子也是他在過,畢竟有可能自己認為的寶石也只是塊普通的石頭。
「拆散」不了就學會對兒媳好,是一個婆婆最明智的做法。
同樣對於一個曾經看不上自己的婆婆,作為媳婦的不能一輩子記仇,仇好結不好結,年輕人更要學會去寬容,去體諒。每個結婚的女人不出意外都會成為媽媽,不是成為婆婆就是丈母娘,有時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問題,那種曾經對婆婆糾結就會慢慢消失,哦,原來每個當媽都會對「外人」有所挑剔。
婆媳關係相處的最大智慧就是理解,你理解我,我理解你。雖然曾經也有不快,但是因為互相理解就原諒了,然後關係變得越來越好。
每個婆婆生來都不是惡人,每個兒媳也不是天生喜歡挑人毛病。只是因為共同擁有了同一個人,才變得水火不容。
從某方面來說,這是佔有欲在作怪,是嫉妒。
婆婆想不明白,我好好的兒子怎麼就是你的了。兒媳不懂,他雖是你兒子但現在是我的愛人啊,兩人都想爭奪所有權,於是互不順眼。這種爭奪不順眼體現在生活的犄角旮旯中。
婆婆說我兒子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得管。兒媳說你兒子的事是我們倆的事你不用操心。婆婆說你真嬌氣,不就生個孩子怎麼怎麼樣,兒媳說婆婆一點不知道心疼她,真是個惡婆婆。矛盾產生,升級,到吵架。
之前看過一個情感節目,婆婆跟媳婦鬧到不可開交。兒媳陣痛去醫院生娃,那是一個晚上,十點多,按照常理是要住進醫院的。可婆婆不同意兒媳辦理住院手續,她說再過一小時就12點了,過了12點就能少交一天的住院費。
婆婆想到的是錢。
兒媳想到的是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她那時已經疼得出汗了,誰還會在乎那幾百塊錢。哪個媳婦面對這樣的婆婆能有好臉色?肯定會想:你的眼中只有錢,但是我花自己的錢管你啥事,命重要錢重要?
婆婆不這麼認為,她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覺得這一個多小時兒媳婦能挺過去,不會有什麼危險,並且她認為兒媳婦的錢就是自己的兒子的,自己有責任為兒子省錢。
就因為這件事,兒媳對婆婆記恨了很久,以至於在以後的生活中,婆媳兩人相處也不是很順暢。婆婆伺候兒媳家三餐,給拖地洗衣也得不到兒媳的好臉色。
婆婆要去兒媳的陽臺晾衣服,兒媳就擋在路中間不讓她過去。婆婆拖地弄出聲音兒媳覺得很心煩。老人很委屈,我伺候你,你還這樣對我你有良心嗎?
兒媳做的肯定不對,可事出有因,因為她把婆婆曾經對她的「惡」記在了心底,看到婆婆做啥都不順眼。所以婆婆啊,真是不能啥都說。管住嘴,做好自己的事,省著遭了怨恨。
當然作為兒媳婦的也得心胸寬闊一些,不能總記著婆婆不好的地方,人都不是完人,誰都有說錯話辦錯事的時候,要多想想婆婆的好,想想婆婆的話雖傷人但初衷也許沒啥惡意。
學會原諒,心情才能舒暢。
婆婆作為自己老公的媽媽,兒媳作為兒子的愛人,彼此必須給予尊重,人都不是冷血的,你對她好換來的必然是她也對你好。婆媳關係融洽,夫妻生活溫馨,是一個女人最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