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溪蠻叢笑》載:「 1降真本出南海,今溪洞2山僻處亦有,似是而非3,勁瘦不甚香4,名雞骨香5。」
【注釋】
1《溪蠻叢笑》:由宋代·朱輔撰。
2溪洞:溪洞,亦稱溪峒,是舊時對我國西南地區某些少數民族聚居地的統稱。
3似是而非:(1) 似:像。(2)是:對。(3)非:不對。《說文解字》曰:表面看來似乎對,而實際上並非如此的。
4勁瘦不甚香:(1)勁:此處特指香味的濃烈程度。(2)瘦:指香味不豐富,單一。(3)不甚香:指香味淡薄而不濃烈。
5雞骨香:明·周嘉胄撰《香乘·卷四·香品》:「降真香,一名紫藤香,一名雞骨,與沉香同,亦因其形有如雞骨者,為香名耳。俗傳,舶上來者為番降。」時珍曰∶「俗呼,舶上來者為番降,亦名雞骨,與沉香同名。」又云:「雞骨香即降香,本出海南。今溪峒僻處所出者,似是而非,勁瘦不甚香。」實為李時珍引用朱輔的《溪蠻叢笑》。金陵版《本草綱目·第二卷·藥名同異·雞骨香》載之:「雞骨香,沉香、降真香。」《本草綱目》謂之「與沉香同」即為同名異物。
【解讀】
陳承的《本草別說》沉香曰:「諸品之外,又有龍麟、麻葉、竹葉之類,不只一二十品。要之,入藥惟取中實沉水者。或沉水而有中心空者,則是雞骨,謂中有朽路,如雞骨中血眼也。」而乾隆《瓊州府志·卷一·下》,又云:「雞骨香,一名藤香,乃雜樹之堅節。形色似香,非香也。」其實,所謂的雞骨香只是對降真香、沉香等香料載體因傷結香的一種形態的描述,中空似雞骨,不特指任何植物種類。
崇禎《肇慶府志》:「香品,多降真香,多藤香,多白銀香,多柏香,多石檀,多雞距,多白木香,多楓香,多欖香,有芸香,有馬眼香,有藿香,有仙女香。」(降真香,一名紫藤香,又名雞骨香。《仙傳》:「伴合諸香,燒煙直上,感引鶴降,取名以此。」稽含《草木狀》雲∶「紫藤香。長莖,細葉,根極堅實,重重有皮,花白子黑,莖截置煙燔中,經久成紫香,可降神也。」「燒之不甚香,得諸香和之,則特美。入藥以番舶香,紫而潤者為良。」《名醫別錄》云:「周崇刃傷,血出不止,軍士李高,用紫金散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結痂,且無瘢痕。叩其方,則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爾。雲即降香最佳者。」「藤香,山中多年藤,焚之芬馥,如黃熟香,土人祀神用之。」……。「雞距香,即雞距香。生大山中,本藤屬,大如臂,周遭刺勒,如雞距,味近烈。」……。)《南越筆記·諸香》:「有曰雞蹢香,枝條似雞距,故名。一曰雞香,一曰雞藤香,一曰雞骨香。有冷生香,似降香而小。降香一曰降真香,雜諸香焚之,其煙直上,輒有白鶴下降。有馬眼香,其藤大如臂,歲久心朽皮堅甚香,周遭有小眼如雕刻香筒狀,粵人多以供神,謂之比降。降之真者,從海舶而來,曰番降。根極堅實,色紫潤似蘇方木。燒之初不甚香,得諸香和之特美。其屑可治刀傷。」由此說明,降真香的載體紫藤,雖也是多年生的藤本木質植物,但其僅是諸多藤香中的一類。並不是所有的藤香都是降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