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真香》注釋

2021-02-10 無事集

《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上。頃刻紛紜。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注釋>

此香贊一般用於法會中拈香時所唱誦。

戒定真香

(1) 指的是五分法身香,分別為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2) 所謂真香即是區別一般世間的香料,如《佛說戒德香經》中說:「木蜜及栴檀,青蓮諸雨香,一切此眾香,戒香最無上。」

焚起沖天上

(1) 衝,通也、透也。

(2) 天有四種,①世間天:指的即是諸國王。②生天:指的是三界諸天。③淨天:指的是聲聞緣覺。④第一義天:指的是十住已去,法身菩薩。佛超越四天,所以稱為天中天,即是最勝之義。

弟子虔誠。爇在金爐上

(1) 弟子,如行事鈔上三曰:「學在我後名之為弟,解從義生名之為子。」同資持記曰:「以師望資,猶弟猶子。以資望師,如兄如父。」維摩經淨影疏曰:「聲聞學在佛後故名為弟,從佛化生故復稱子。」

(2) 虔誠,恭敬而有誠意。

(3) 爇,燒也。

(4) 金爐,金質的香爐。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內官一隊隊捧出金爐,焚了龍涎香。」

頃刻紛紜,即遍滿十方

(1) 頃刻,表示行動或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

(2) 紛紜,多盛貌,此處指香雲繁盛。

(3) 十方即是指:東方、西方、南方、北方、東南方、東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如《佛說戒德香經》中說:「是香所布,不礙須彌山川天地,不礙四種地水火風,通達八極上下亦然,無窮之界鹹歌其德。」

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1) 耶輸即是耶輸陀羅,是悉達多太子的王妃,羅睺羅的生母。

(2) 此故事出自《雜寶藏經》,在世尊出家六年苦行後,證道初夜,耶輸陀羅產下羅睺羅,釋迦族人認為耶輸陀羅有損貞潔並壞家族的名譽,所以決定,將其母子二人投入火坑,「時耶輸陀羅,見火坑已,方大驚怖,譬如野鹿,獨在圍中四向顧望,無可恃怙。耶輸陀羅便自呵責:「既自無罪受斯禍患。」遍觀諸釋,無救己者,抱兒長嘆,念菩薩言:「汝有慈悲,憐愍一切,天龍鬼神,鹹敬於汝。今我母子,薄於佑助,無過受苦,云何菩薩不見留意?何故不救我之母子今日危厄?諸天善神,無憶我者。菩薩昔日,處眾釋中,猶如滿月在於眾星,而於今者,更不一見。」實時向佛方所,一心敬禮,復拜諸釋,合掌向火,而說實語:「我此兒者,實不從他而有斯子,若實不虛,猶六年在我胎中者,火當消滅終不燒害我之母子。」作是語已,即入火中,而此火坑,變為水池,自見己身,處蓮花上,都無恐怖,顏色和悅,合掌向諸釋言:「若我虛妄,應即燋死,以今此兒實菩薩子,以我實語,得免火患。」復有釋言:「視其形相,不驚不畏,以此推之,必知是實。」復有釋言:「而此火坑,變為清池,以是驗之,知其無過。」時諸釋等,將耶輸陀羅還歸宮中,倍加恭敬讚嘆,為索乳母,供事其子,猶如生時,等無有異。」耶輸陀羅因為真實語和對佛陀的虔敬的皈依,所以得以免難,所以現今法會著,如果同樣具有這樣的虔敬,同樣可以獲得佛陀的加持,從而消除災障而獲得福慧。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金光明經》四天王品雲「是諸人王手擎香爐供養經時、種種香氣,不但遍此三千大千世界,於一念頃亦遍十方無量無邊恆河沙等百千萬億諸佛世界,於諸佛上虛空之中,亦成香蓋,金光普照,亦復如是。諸佛世尊聞是妙香,見是香蓋及金色光,於十方界恆河沙等諸佛世界」此是指當有人用名香供養諸佛以及妙法時,此香氣會在頃刻間遍於三千大千世界,並在虛空中結為香蓋。

相關焦點

  • 佛音 |《戒定真香》聞香憶戒,聞香思定,聞香悟真
    今晚,壹心為大家帶來一首《戒定真香》,選自專輯《琴偈》。曲子無爭,安安靜靜地流淌,潤物細無聲,滲入我們心中最溫柔、最溫軟的部分。——主編壹心 《戒定真香》一般是指佛教僧侶做早晚課時吟唱的梵唄。 寺院內演唱的梵唄,歷來多由山門師徒代代口頭教授,即使有樂譜傳承,大都也只記有曲牌的骨幹音。 況且梵唄在演唱過程中,又由於有佛事應用場合功能的不同、地域方言與風格的不同,以及僧人素養與文化內涵的不同等等因素的影響。
  • 戒定真香,知多少……
    《禪門日誦》云:「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上。頃刻紛紜,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 《戒定真香贊》-金華市智者寺
    《戒定真香贊》出自《佛說戒德香經》,是東晉天竺的三藏法師竺曇無蘭翻譯的。
  • 淨空法師:【戒定真香】這一首香贊的大意
  • 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發信號,淨空法師說就是「發簡訊」!也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另外,上香既是供養佛菩薩,也同時供養了六道中其他眾生。其中鬼道眾生有一類是以香為食物的,上香也是供養他們,鬼道眾生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一個月,初一、十五上的香對他們來說等於是中午飯和晚飯.
  • 什麼樣的香能比上戒定真香?
    《慧苑音義》曰:「優缽羅,花號也。其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佛眼似之,經多喻之。」  很多經上,都用它來形容佛的眼睛,佛的眼睛細長,優缽羅花樣子很像。  【解】大士身口常出妙香,是乃戒德之所感。  這就說出來了,「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這個香從哪裡來的?香的根是自性,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但是沒有見性的人,香他從哪裡來?
  • 降真香與雞骨香注釋
    【注釋】1《溪蠻叢笑》:由宋代·朱輔撰。2溪洞:溪洞,亦稱溪峒,是舊時對我國西南地區某些少數民族聚居地的統稱。3似是而非:(1) 似:像。(2)是:對。(3)非:不對。而乾隆《瓊州府志·卷一·下》,又云:「雞骨香,一名藤香,乃雜樹之堅節。形色似香,非香也。」其實,所謂的雞骨香只是對降真香、沉香等香料載體因傷結香的一種形態的描述,中空似雞骨,不特指任何植物種類。
  • 知微見著:《弟子規》全文及注釋
    4、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注釋】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不離床【注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藥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15、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注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
  • 定仔奶嘴怎麼戒的?答案像個段子......
    爺爺奶奶回東北了,周二開始自己帶定定,周三去朋友家混吃了一天。娃去了陌生地方玩得也起勁,不像在家那麼悶。真希望天天有混吃的日子啊!共享帶娃是個好項目!我自己帶小定時間會少很多,不能日更(雖然之前也沒日更),不過還是會儘量冒泡,你有空也可以來打打招呼哦:)定仔奶嘴怎麼戒的?
  • 戒定真香——雪松法師和他的書法
    我拿一張小紙請法師再給我寫一幅「戒定慧」,他寫好又落了上款,才坐下來喝茶談天。從八點寫到十一點,九十一歲的法師了無疲勞睏倦之意,如非親眼目睹,這樣的狀態是不能想見的。這當中最早的一幅是七十歲左右的隸書楹聯:「從來多古意,可以賦新詩。」用伊秉綬意,可以看出書法的功力,尚未抵達自由的境界。八十歲左右作品,則以甲骨文為多。
  • 戒的意涵,比「不做錯的事」來得豐富許多
    同時,戒的巴利文sīla的意涵比「不做錯的事」要豐富的多,包含「止」和「作」兩個方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法句經》中耳熟能詳的偈誦,這個偈誦正包含了「戒」的修行次第,解釋了何為戒的基礎,戒會導向何處。
  • 香為佛使,香可免難——香的秘密之一、二
    這「十供」,分別是:花、香(燃香)、燈、塗(香粉)、果(水果)、茶、食、寶、珠、衣。 藏傳佛教有「佛前八供」之說。這「八供」分別是:水(洗漱水)、 水(飲用水)、 花、 香(燃香)、燈、塗(香粉)、食、樂(音樂)。 無論南傳、漢傳、藏傳,供佛聖品,均有香(燃香與香粉) 的身影。
  • 町芒嘗鮮|漢堡王小龍蝦堡,「真香」還是「真雷」?
    未拆袋就一股煙燻味,醬味重,像牛油火鍋,鼻子告訴我是真·火烤牛肉了,牛肉餅夠大,但肉質略幹略柴,麵包鬆軟,小龍蝦尾仁很入味,口感q彈有嚼勁,整體偏鹹,微辣程度。都知道漢堡王的漢堡踩雷可能性較小,新品龍蝦火辣辣,是「真香」還是「真雷」?
  •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注釋
    (注釋)自奉:自己日常生活的供給或消費。 宴客:宴請賓客。留連:樂而忘返或依戀不舍。    (譯文)自己生活上必須節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留連忘返。           (注釋)莫甚:指沒有比此更嚴重了。           (譯文)看到富貴的人便做出巴結討好的樣子,是最可恥的;遇著貧窮的人便作出驕傲的態度,是鄙賤不過的。 18、(原文)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
  • 佛前供養香、蠟燭、花、幢幡、寶蓋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供養具包括香、花、水、水果、衣物、幢幡、寶蓋等,具就是品類,為什麼要供養佛菩薩這些東西?佛法其實不是宗教,而是一種教學、教育。這些供養具是表法的,是佛陀留給我們的教學用具。佛門裡頭一句話,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法。
  • 【經典解讀】《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妙經》注釋!
    注釋:這個「假」是通假字,讀「借」。人生一世,雖然富貴貧賤不同。但是因道而生,富人不仁不義不慈不施,貴者徇私枉法不忠不廉,貧者不安分守己,賤者妄為不伏。就形成了錯亂複雜的種種罪業,最後墮入地獄之中。這些都是因心不同,造福造罪皆憑己心。為無定故,定由戒生,修道學法都要持戒為本,以戒為師。
  • 他從俗事去達真理,種種香說種種法薰習功德,心香真香無相勝有相
    鬻香長者,在城中開一家香鋪子。善財到了他的香店裡,覺得一切都是香的。鬻香長者說,我不但是香商與制香工人,我也是技而進於道的。我自己從俗事去達真理,對眾生也利用種種的香,說種種法,引導眾生。南印度的摩羅耶山,有一種牛頭栴檀(zhān tán)香。假如把栴檀香塗在身上,就是跳入五欲的火坑,貪慾烈火也不能傷害他。大海中有香叫無能勝的,把它塗在法鼓上,或者法螺上,能發出微妙的覺音。那些無知的敵軍,一聽到就不戰而潰退了。那時,我就要贊說聽聞正覺的佛法,遠離無明,使他們正觀法相了。再說三種香,戒香、定香、慧香。
  • 彈指登聖位,毘盧頂上遊 ——溫州洞頭中普陀寺三壇大戒法會傳沙彌戒、比丘戒圓滿
    切念眾等形雖出家,未沾戒品,虛名釋子,濫廁僧倫。故今匍匐座前,願垂哀憫,惟願三師不吝慈悲,登壇授戒。得戒和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即起法駕,隨引禮儀仗至大圓通殿。此時殿內香菸氤氳、法樂鏗鏘,眾新戒肅立恭迎。和尚拈香禮佛,各各入座。眾新戒長跪合掌,恭聆得戒和尚開示二種沙彌。開導畢,得戒和尚云:欲受十戒,當先祈三寶以為依怙之尊,次屈萬靈而作鎮嚴之主。
  • 見添法師 | 戒定慧三無漏學
    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這段話就是告訴弟子,持戒不持心,就很難把戒持好,持戒清淨就能讓自己的心念安住下來,心念安住了就能生出定力,心在定中就能了解世間生滅的道理,如此精進修習禪定,就能開啟智慧之門。《佛遺教經》在禪定這一章也提及,「若得定者,心則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
  • 三炷香的含義
    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是一種對覺悟者的恭敬行為、發願行。三炷香,分別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炷香,在佛的面前表決心,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第二炷香,希望自己能夠入定;第三炷香,祈求自己能夠得到智慧。戒、定、慧三者,是「破迷開悟」的方法,是一種因果關係,也是遞進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