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上。頃刻紛紜。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注釋>
此香贊一般用於法會中拈香時所唱誦。
戒定真香:
(1) 指的是五分法身香,分別為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2) 所謂真香即是區別一般世間的香料,如《佛說戒德香經》中說:「木蜜及栴檀,青蓮諸雨香,一切此眾香,戒香最無上。」
焚起沖天上:
(1) 衝,通也、透也。
(2) 天有四種,①世間天:指的即是諸國王。②生天:指的是三界諸天。③淨天:指的是聲聞緣覺。④第一義天:指的是十住已去,法身菩薩。佛超越四天,所以稱為天中天,即是最勝之義。
弟子虔誠。爇在金爐上:
(1) 弟子,如行事鈔上三曰:「學在我後名之為弟,解從義生名之為子。」同資持記曰:「以師望資,猶弟猶子。以資望師,如兄如父。」維摩經淨影疏曰:「聲聞學在佛後故名為弟,從佛化生故復稱子。」
(2) 虔誠,恭敬而有誠意。
(3) 爇,燒也。
(4) 金爐,金質的香爐。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內官一隊隊捧出金爐,焚了龍涎香。」
頃刻紛紜,即遍滿十方:
(1) 頃刻,表示行動或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
(2) 紛紜,多盛貌,此處指香雲繁盛。
(3) 十方即是指:東方、西方、南方、北方、東南方、東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如《佛說戒德香經》中說:「是香所布,不礙須彌山川天地,不礙四種地水火風,通達八極上下亦然,無窮之界鹹歌其德。」
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
(1) 耶輸即是耶輸陀羅,是悉達多太子的王妃,羅睺羅的生母。
(2) 此故事出自《雜寶藏經》,在世尊出家六年苦行後,證道初夜,耶輸陀羅產下羅睺羅,釋迦族人認為耶輸陀羅有損貞潔並壞家族的名譽,所以決定,將其母子二人投入火坑,「時耶輸陀羅,見火坑已,方大驚怖,譬如野鹿,獨在圍中四向顧望,無可恃怙。耶輸陀羅便自呵責:「既自無罪受斯禍患。」遍觀諸釋,無救己者,抱兒長嘆,念菩薩言:「汝有慈悲,憐愍一切,天龍鬼神,鹹敬於汝。今我母子,薄於佑助,無過受苦,云何菩薩不見留意?何故不救我之母子今日危厄?諸天善神,無憶我者。菩薩昔日,處眾釋中,猶如滿月在於眾星,而於今者,更不一見。」實時向佛方所,一心敬禮,復拜諸釋,合掌向火,而說實語:「我此兒者,實不從他而有斯子,若實不虛,猶六年在我胎中者,火當消滅終不燒害我之母子。」作是語已,即入火中,而此火坑,變為水池,自見己身,處蓮花上,都無恐怖,顏色和悅,合掌向諸釋言:「若我虛妄,應即燋死,以今此兒實菩薩子,以我實語,得免火患。」復有釋言:「視其形相,不驚不畏,以此推之,必知是實。」復有釋言:「而此火坑,變為清池,以是驗之,知其無過。」時諸釋等,將耶輸陀羅還歸宮中,倍加恭敬讚嘆,為索乳母,供事其子,猶如生時,等無有異。」耶輸陀羅因為真實語和對佛陀的虔敬的皈依,所以得以免難,所以現今法會著,如果同樣具有這樣的虔敬,同樣可以獲得佛陀的加持,從而消除災障而獲得福慧。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金光明經》四天王品雲「是諸人王手擎香爐供養經時、種種香氣,不但遍此三千大千世界,於一念頃亦遍十方無量無邊恆河沙等百千萬億諸佛世界,於諸佛上虛空之中,亦成香蓋,金光普照,亦復如是。諸佛世尊聞是妙香,見是香蓋及金色光,於十方界恆河沙等諸佛世界」此是指當有人用名香供養諸佛以及妙法時,此香氣會在頃刻間遍於三千大千世界,並在虛空中結為香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