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34歲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他研發「超薄皮膚」轟動國際

2020-12-25 中國教育那些事

近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名士之鄉"紹興啟幕。峰會上,重磅發布了第四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電子科技大學校友于欣格入選"35 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0年中國區榜單。

于欣格,34歲,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本科就讀於電子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2009年畢業後繼續在學院攻讀光學工程碩士學位,導師為於軍勝教授,碩博連讀期間通過電子科技大學"優秀博士生出國培養計劃"選拔,派至美國西北大學進行聯合培養,2015年獲得電子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博士學位,隨後曾作為博士後研究助理分別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和西北大學開展研究。于欣格的研究方向是柔性光電子器件,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表第一作者論文13篇(其中JCR一區5篇),申請發明專利10項、授權3項,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榮獲"成電傑出研究生"稱號。其中,2015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題為"Spray-combustion synthesis: Efficient solution route to high-performance oxide transistors"的學術論文,作為優秀論文被PNAS收錄為"This week in PNAS",且為ESI高被引論文;2016年,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Materials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題為"Metal oxide f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的學術論文,亦為ESI高被引論文。2017年,他的博士學位論文《可用於柔性光電子器件的薄膜電晶體研究》獲第二屆全國光學工程學科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稱號。

于欣格因開發了一種超薄類皮膚、無線的電子觸覺反饋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多觸覺感知,而獲選今年的"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

于欣格的研究向業界展示了柔性生物電子的無限可能。他開發了一種可以集成在皮膚上的無線觸覺反饋系統,也被稱作"皮膚 VR",能舒適地貼附在身體的各個部位。最直觀的應用場景是:可以將傳統的聽覺和視覺虛擬實境技術擴展為多觸覺的感知,即便是虛擬的交互形式,也能讓用戶感受到真實的"觸摸"

"皮膚 VR"無需電池驅動,採用無線射頻供電,實驗中,團隊在6*6英寸的大小的"皮膚 VR"系統中集成了32個獨立的無線控制振動反饋單元,可利用近場通信(NFC)技術實現精確控制,工作距離可延展到近1米。此外,他的課題組還成功將氧化物功能材料開發成織物的形態。

這些研究成果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傳感和反饋交互界面,不僅可以產生震動反饋,也能夠收集人體的健康生理信號變化,比如通過肌肉的收縮、動作方向的改變等遠程控制機器人、飛行器等設備,可廣泛應用在社交、遊戲、義肢的控制與反饋以及生物醫療、健康檢測等領域

《Nature》雜誌官網截圖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感官系統。以于欣格為論文第一作者的"皮膚集成的觸覺界面"系統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上,他說:"我們的目標是研發出媲美真人皮膚的電子皮膚。與市面上同類設備相比,這個新系統十分輕薄,可以緊貼皮膚,而且不需要電線和電池。"

延伸閱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2016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正式發布,至今已發布4屆榜單,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裡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裡程碑式進展,青年科技人才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的目的,不是為了跟隨時下最熱門的話題、追捧已廣為人知的明星,而是要讓更多正在默默耕耘卻值得被矚目的科學家、科研工作者、科技創業者,為更多人所認識、理解、支持、尊敬,進而得聚集更多的中國力量,改變這個世界的未來。

2020 年是全球局勢極端複雜多變的一年,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蓄勢待發,開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生物、醫療、環境、糧食、能源,這些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都出現了難以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未來感到迷茫。時代在召喚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人,那些身處前沿科技領域的先行者。無論是不斷挑戰技術極限的科研工作者,還是致力於讓技術商業價值最大化的科技創業者,中國人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力量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數據來源:電子科大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出爐:編程貓...
    2020 年12月10 - 1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榜單發布儀式在浙江紹興隆重舉行。 以下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 人」2020 年中國區榜單獲獎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後):1.巨 龍獲獎年齡:33 歲職位: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助理教授獲獎理由:創新實驗手段,揭示了石墨烯的全新物理特性和應用前景。2.
  • 韓達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0年...
    韓達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0年中國區榜單 2020-12-11 1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正式發布!百年雜誌首次聚焦...
    成立於 1899 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今年是其成立 120 周年。6 月 29 日,這本百年科技雜誌在杭州正式揭曉 2019 年 「50 家聰明的公司」 (TR50)榜單。 成立於 1899 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今年是其成立 120 周年。6 月 29 日,這本百年科技雜誌在杭州正式揭曉 2019 年 「50 家聰明的公司」 (TR50)榜單。
  • 2歲移民美國,畢業麻省理工
    蘇姿豐出生於中國臺灣,在她兩三歲的時候就跟隨父母移民美國。和大多數的華裔家庭一樣,即使移民到了美國,蘇姿豐的父母依然對女兒要求比較嚴格,希望她能積極向上,成為對這個社會有用的人。(圖源:紐約時報)高中畢業後,蘇姿豐又進入常春藤盟校——麻省理工(MIT),主修電機,本科畢業後,蘇姿豐繼續在麻省理工深造,取得了碩士及博士學位。
  • 麻省理工的入學條件有哪些?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藉由美國國防科技研究需要而迅速崛起 ;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18年度,麻省理工學院位列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二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世界第四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五 。
  • 「皮膚VR」來了!讓你在虛擬世界裡擁有真實觸感
    12月10-11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浙江紹興舉行。2020年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入選者于欣格在現場介紹觸覺反饋電子皮膚的最新進展。
  • 強生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50家聰明的公司」
    在眼健康領域,強生通過持續創新研發,為用戶帶來清晰、舒適的視覺體驗。此次上榜,充分體現了強生公司的科技領軍能力和商業敏感度的高度融合。以強生安視優歐舒適 TRANSITIONSTM智能感光隱形眼鏡為例,這款光致變色隱形鏡片的「聰明」之處在於,它採用智能感光技術TM,鏡片上的光致變色分子能夠對室內和室外變化的光線條件做出反應,自動調節鏡片顏色,使眼睛始終接收舒適的進光量。
  • 首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 生命科學創業大賽 總決賽 順利閉幕
    2020年12月20日,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主辦的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深圳光明區文化藝術中心成功舉辦。現場13家決賽入圍企業同臺競技,最終「新一代個性實體瘤T細胞免疫治療」企業Rootpath獲得「Biofuture冠軍大獎」,其他參賽企業也憑藉著各自的實力紛紛收穫其他獎項。
  • 他18歲麻省理工讀博,22歲成就震驚世界,卻放棄美籍選擇回國!
    就拿中國來說,三國時有6歲的曹衝稱象,唐朝時有奇才驚動韓愈、6歲便能吟詩作對的「詩鬼」李賀,宋朝時有7歲的司馬光砸缸。再到近年,華裔數學天才陶哲軒8歲參加美國高考,數學拿了760分(滿分800分)的超高分,31歲榮獲數學界諾獎菲爾茨獎!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選擇麻省理工?「印度理工」是什麼樣的學校?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麻省理工學院,影響力巨大,很多知名的人物都來自於這裡。對於有著出國留學機會的高材生,都會夢想著能進入麻省理工,這裡擁有超高質量的師資力量,還有很好的學習氛圍。在印度,同樣有印度理工學院,很多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選擇麻省理工?印度理工學院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學校?
  • 非洲15歲自學少年Kelvin震驚麻省理工
    非洲15歲自學少年Kelvin震驚麻省理工 2012年11月26日 00:14作者:蘇航編輯:蘇航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資訊頻道11
  • 印度理工大有多厲害?考不上「印度理工」,勉為其難去「麻省理工」
    美國屬於發達國家,教育方面自然也是有一定實力的,當地有不少名校,我國很多朋友都願意去這些名校深造,比如比較有名氣的麻省理工,有很多科學家和諾貝爾得獎者都是從這個學校畢業的。 不過在麻省理工卻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當有人問印度學生畢業於哪所學校時,他很不情願的回答到是在麻省理工上的學
  • "晶片大王"張忠謀:19歲上麻省理工,56歲創建臺積電,稱霸全球
    1950年,由於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原因,19歲的他決定轉學去學習理工。他做了影響人生的一個重大抉擇: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專攻機械工程。  1950的麻省理工發展迅速,處於黃金時代,許多世界級的大師都曾就讀於麻省理工。轉學到該學校的張忠謀成績依然十分優異,1952年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碩士學位。
  • 麻省理工教授陳剛被逮捕 外交部:停止搞政治操弄
    此前報導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MIT校長向全校師生發郵件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56歲的陳剛被控欺詐、未提交外國銀行帳戶報告以及在納稅申報單中虛假陳述。他於當天在地方法官Donald L。 Cabell面前首次出庭。
  • 34歲海歸博士攻克人機互動反饋難題,發明「皮膚VR」
    這項被稱為 「皮膚 VR」 的虛擬實境技術是由海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生導師、香港城市大學 - 中科院機器人聯合實驗室副主任于欣格團隊研發。  據他介紹,皮膚 VR 是一套輕柔、類皮膚、無線的觸覺反饋系統,可將傳統聽覺和視覺的虛擬實境技術擴展為多觸覺的感知。
  • 聽麻省理工怎麼說
    本期,小編和大家一起來領略麻省理工的3D列印職業教育課程的設置出發點。  圖片:MIT CSAIL列印的感應器組件  麻省理工學院的3D列印職業教育是新開展的課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Wojciech Matusik和Justin Solomon正在打造面向未來工作所需的
  • 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2021-01-15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其實全靠這所大學支撐,比麻省理工...
    我們都知道,中國一直以來都被國際稱之為「世界工廠」,這是因為中國龐大的勞動力人口和潛能巨大的市場,在國際貿易中,中國的產品往往價格低廉且質量上佳,產出率遠遠比其他國家更高,海外市場到處都有中國製造的痕跡,但是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同樣是人口大國,且同在亞洲地區的印度,卻被稱之為世界辦公室!
  • 布拉德·皮特新女友竟是麻省理工副教授!外媒:所有前任加起來都比不上她
    先來上一小波她的背景——MIT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博士學位MIT媒體藝術與科學系副教授國際知名藝術家,獲得多次世界性大獎聽起來是不是hin·奧克斯曼3D列印公司Stratasys合作,推出了4種「可穿戴皮膚」,為人類在致命的外太空條件下生存提供可能。
  • 麻省理工&哈佛起訴美國政府!
    在提供給CNN的一份聲明中,該校表示ICE的新指示將影響到大約5000名國際學生,而美國有超過100萬的國際學生。 ICE的新規將使得成千上萬的國際學生在美國境內沒有教育的選擇。」 MIT校長也在針對ICE新規回應的公開信中重申了這一點,並表示將積極為國際學生尋求法律保護和提供幫助。公開信內容的原文及翻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