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書,則不輸;人有書,則不俗

2020-12-24 騰訊網

豐子愷說人生分為三層樓:一為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人生於世,為物質奔波,也要得一方精神天地,安養靈魂。

讀書之貴,在明志知理,在修身養性。書中有山水,可以棲身;書中有草木,可以怡情。落雪天,軒窗下,讀罷一卷書,再看日影飛去,何懼世間萬般荒蕪?明代陳繼儒有謂:「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深山雖遠,淨土在心。一顆文心若想求閒,還需放於字裡行間。字入心間,化成骨血,則篤定靜默,可與人為伍,也可遺世獨立,身居塵世,卻又不在塵世。有書,則不輸;有書,則不俗。

書道千秋,可以明理。古人云:「風雷雨露,天之靈;山川民物,地之靈;語言文字,人之靈。」文字是文明的載體,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金玉良言,盡在書中。若能得老莊為師,姬昌為友,莊周在左,楚辭在右,則三千世界不過爾爾。

讀書,是一個見天地,見眾生,也見自己的過程。古今多少風流憾事啼笑皆非,統統一紙文章書盡。曹洞宗有首頌偈這樣寫:春開見花,子規鳴夏,月當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想來人生四季,也是如此。看過綠肥紅瘦,聽過雨打芭蕉,少時讀「賭命報天子,當斬胡頭衣錦回」,中年讀「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老來讀「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才覺一夕忽老,於是或弄扁舟,或採菊東籬,一生也就這樣過完。

見字如晤,心字相惜。有誰能像文字這樣懂得你,或者像你這樣的懂得它?如果千年以後,我們還是會因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樣的話語而如鯁在喉、眼鼻發酸,是不是可以證明我們的基因裡睡著古人?

古人云:「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酒酬知己,文酬知音。若是能在書中覓得幾位老友,管得他貧富貴賤,長幼高低,且與蒲佬說說鬼神,和孫武鬥鬥兵法,跟老莊聊聊道家,縱使人生苦短相見恨晚也是快哉。

《清靜經》道: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文人多雅事,四行詩,兩盞茶,一書讀罷,兩袖清風,倦了就枕書而眠,醒來又讀,興起時再胡謅幾句,揮就的那幾行字,全當是靈光乍現的妙筆生花。如果可以這樣老去,也是無怨無悔。

爐火升,茶煙起,墨香溢,松風停雲處,有幽蘭菖蒲為伴,是崢嶸寂寞,也是風雅清閒。落雪天讀書,有我與梅花白頭;風雨夜讀書,有鐵馬冰河入夢。待你看罷滿紙荒唐言,抬眼四顧,茶未老,香未斷,卻恍覺世間光陰已謝,心中諸般皆無,真真是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當下之世,紙張不足貴,文字漫天飛,身體跨越千山萬水,心靈卻孑然飄零。謝肇淛那「讀未曾見之書,歷未曾到之山水,如獲至寶,嘗異味」的快樂,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執著,似乎如同那逝去的一紙風雅,蒙上了厚厚風塵。

風蕭蕭,路漫漫,冬日兀坐,茶煙嫋嫋,卷冊在案,既讀之,則安之;心可宿,則不俗。嗟乎!閱盡千千字,終是為拾掇渺渺心。字裡行間,移步換景,縱使有書無房,道的也是「此心安處是吾鄉」。

相關焦點

  • 人有人的命運,書亦有書的命運
    史迪威、蔣介石、延安整風、文藝座談、重慶、汪精衛、東條英機、中國遠徵軍、瓦斯爆炸、飛虎隊,無一不在說明,1942年對於中國來說實在是苦難而又激烈衝撞的一年。在這一年,也誕生了不知多少的新文學作品,我只單單聊一聊躺在我的書桌案頭這一本王平陵的短篇小說集《送禮》,這部作品就是誕生在1942年的12月,距今78年之久。
  • 臥龍生《飛燕驚龍》書中,氣質不輸小龍女的人
    而身為反派的天龍幫幫主李滄瀾,行事卻頗具光明大氣,他想統一江湖,只憑硬實力,不耍陰謀詭計,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失大家風度。作為全書的主角,楊夢寰一直牽引、推動故事的發展,在這場名利的漩渦中,楊夢寰始終保持正統的俠義精神,獨善其身。他初入江湖,遭遇各種堵截、追殺,雖然武功不濟,但也絕不低頭求饒,天生傲骨。
  • 人的一輩子有三次讀童書的機會
    在故事最後,我高聲朗誦:出去看貓頭鷹,不需要說話,不需要溫暖舒適,也不需要別的什麼,只要心中有一個希望。爸爸是這麼說的。那個希望,會用沒有聲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貓頭鷹的好月光下,向前飛行。我被這句話鼓舞著,而兒子也每次在我最後的朗誦中睡著了。
  • 19.​畫地學書與人有負鹽負薪者
    加微信   xwtianran人有負鹽負薪者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擔息樹陰。少時,且行,爭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訟於官。惠遣爭者出,顧州紀綱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鹹無答者。 有背著鹽的和背著柴的人,兩個人同時放下重擔在樹陰下休息。一會兒,將要走了,爭一張羊皮,都說是自己墊肩的東西。久久沒得出結果,就去官府告狀。李惠讓他們出去,回頭看州府的主簿說:「憑藉這張羊皮能夠查出它的主人嗎?」下屬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擊,看見(發現)有少許鹽末,就說:「得到它的實情了!」
  • 金庸小說有七套絕頂劍法被忽視,書中暗示,其中三套不輸獨孤九劍
    所謂「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光寒十四洲」,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當中咱們可以領略到許多奧妙非凡的劍法,比如但年令狐衝所練的「獨孤九劍」,這門劍法號稱可以破盡天下武學,然而縱觀金庸全書,其中仍然有七門絕頂劍法被人忽視,而且根據書中提示來看,其中有四門劍法,雖然與「獨孤九劍」類型不同,但威力卻絲毫不輸獨孤九劍,欲知真相且看下文分解。
  • 臺灣《聯合報》:面對新冠肺炎 以讀攻毒 以書止輸
    一、以讀攻「毒」多年來提倡「讀書不輸拿書消失在海邊、山下、平原上,我不找你,你也找不到我。生命鍵盤敲下「暫停」,放下懸念,做個書本上雲遊四海的讀者。心靜下來,只要有書作伴,就能感受到靠近知識散發的熱量。我們不是一直嚮往《湖濱散記》(陸譯《瓦爾登湖》)、《山居歲月》的意境嗎?
  • 愛書情深:生命中有哪些讓人瘋、讓人笑、讓人痴迷沉醉的好書?
    某年有事去上海,跑到八佰伴附近一個大書城裡,也找不到徐訐的書,去前臺諮詢,好幾個前臺小姐姐在電腦上都打不出「訐」這個字。結果當然是抱憾而歸。有年路過當地一個電影院,看見關門很久的電影院裡在買打折書,就進去逛到天黑,買了一包書,其中有徐訐的書,但沒有《鬼戀》在裡面。
  • 孩子的書架上都有哪些書呢?如果有這套書,孩子的童年就更圓滿了
    董卿的再度走紅,讓我們看到了不顯山不露水的古典美,也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了傳統文化對人的塑造作用。被古典詩詞浸潤過的孩子是幸運的孩子,他們的生命更具張力,他們的路可以比常人走得更寬更遠。這句話真的很勵志,每當我為自己小時候讀書少而心情難以平復的時候,我就會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從每一個當下的時刻堅持讀書,讀更多的書。雖然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但我不得不承認確實是有些晚了。大多數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小時候背誦過的古詩詞,印象會非常深刻,如同刻在大腦裡一般,永遠都不會忘記。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會不斷下降,背誦記憶變得越來越困難,學習效率也會低很多。
  • 「選書、拆書、講書,你準備好了嗎?」首屆講書人大賽培訓課程開講啦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劉林玲)自3月25日長江讀書節首屆講書人大賽啟動以來,1000多名選手陸續報名,在選手微信群裡,提問教練最多的問題是:一分鐘時間太短,能講什麼呢?挑選一本什麼樣的書來講,更有新意呢?一分鐘講書視頻,要包含哪些要素啊?
  • 有魔力的奇想國童書:隱藏在圖畫書裡的那些小細節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奇想國童書在12月份隆重推出了十本圖畫書。它們都有一個相同特點——圖畫極具藝術性。或許正如馬庫斯先生所說:「一本出色的圖畫書,圖畫敘事所佔的比重往往要多於文字,而且圖畫增加了一種全新的敘事角度。」你或許可以拋開現有的文字,根據圖畫編一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孩子更是天生敏銳的觀察家,他們甚至連周圍環境中最微小的細節也不放過。每一幅圖畫都有很多值得注意和討論的地方。
  •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書裡有最好的答案
    讀書這件事很奇怪,有時候你讀了很多書,什麼都沒記住。有時候你偶然看到了一句話,就因此改變了命運。著名作家麥家曾說,自己初中畢業的時候就不想上學了,是父親的一句話,讓他的人生發生轉變。萬般囑咐中,麥家深深地記住了父親的一句話:「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宮殿,可能要被火燒掉,肚子裡文化,水淹不掉,火燒不掉,誰都拿不走。」這句話印象太深,成了他人生接受的第一個「哲理」,第一句「名言」。
  • 日本人的新發售求職簡曆書取消性別欄?日本的簡曆書會有什麼不同?
    視頻:禁止在簡歷上填寫性別與粘貼照片:消除男女性別歧視的嘗試日本人的新發售求職簡曆書上取消了性別欄
  • 勵志書的市場有多大?
    勵志書有什麼局限性?你如何彌補這些局限性?如果不看勵志書,你有什麼其他的書,來代替缺位?作死問一下,你認為《持續行動》《刻意學習》算勵志書麼?這些問題,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能想清楚,你可以梳理出一條很清晰的個人成長發展路徑。以我個人的觀察目前勵志書市場呈現出以兩極分化為主要矛盾的「四化」態勢:一方面是低端化賣紙化。
  • 薦書 | 美食書有那麼多,為什麼要讀《鴨川食堂》?
    它是一本跟食物有關的書,講的又不僅僅是食物,它不是一家餐廳的菜譜集合,也不是廚師做菜的自述心得。它是一本用食物講情感的小說,故事性很強,裡面有6個互有關聯又各自獨立成篇的小故事,每個很好看,很溫暖。全書從始至終都對食材、食器、時令有一種無限接近完美的追求,書裡的每種料理、每頓餐飯都無比精美、細緻、體現著匠心的追求,讓人讀了以後特別嚮往,想到這家食堂裡大吃一頓。鳳凰衛視主持人沈星女士在微博上推薦了這本書,說她是咽著口水一行行把《鴨川食堂》讀完的。 第三,它是一本非常好玩、有趣的書。書裡的人都很有特點,就連他們有些執拗的地方也顯得特別可愛。
  • 三更有夢書當枕
    文學就是人學,陶冶情感,使人心靈不死,讓心變得柔軟而有溫度。讓我們能詩意的棲居於大地之上。特別是詩歌,多讀一些。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請從詩歌開始。這兩類書,很多人認為無用,記住莊子的話「無用之用,乃為大用。」也許我們做不了物質的富翁,但閱讀這兩類書,我們一定可以成為精神的貴族。面對權貴,我們會說:「請走開,別擋住我的陽光。」
  • 《九家之書》九家之書——人的真意
    看完了九家之書,這是今年第一部追完的韓劇,某種意義上對我來說挺不容易的,因為很多很喜歡的劇到了最後一兩周就突然不想看了╮(╯▽╰)╭真正追完的沒有幾部。這部九家,神奇的是從第一集看開始一直沒有想棄的意思,雖然追的過程中就感覺到它的箇中瑕疵,劇情發展慢啊什麼的,但是這些都沒有成為嫌棄它的理由,因為比起這些,它的暖點真的太多了!發的第一條關於九家的微博是在4月10號。
  • 這些書豆瓣評分都不低,書名就讓人「欲罷不能」
    您要是全看過,那就算我輸01人生指南系列有網友舉出這一本——同一系列還有兩本——《農民工進城防騙手冊》的評分還高達9.4分。藝綻君看了一下評論,竟有一個網友這麼說,內心突然肅然起敬,果然是城裡套路深,我要回農村!如果你不是進城務工人員,這些用不上,那這本你看怎麼樣?
  • 交友必要有書癖
    交友必要有書癖於恢看書絕對能夠上癮,並且上癮的程度不亞於菸酒。看書看習慣了,一旦沒有書看是很難受的,正像喜歡抽菸的人需要煙料來刺激口腔一樣,喜歡讀書的人也需要新的內容來刺激不安分的大腦。嚴格地說,我看書是不「專業」的,在那些「學者」們看來,我只不過是一個未能免俗的小書蟲罷了。但就是這樣的隨意翻閱,也使我避免了變成「老學究」的危險。世界上凡事都要滿足,只有讀書是不能滿足的;世界上的事情都要懂得適可而止,只有讀書這件事是不能停止的。不愛看書總是會說讀書無用,愛看書的人則不會在意有用還是無用。
  • 讀書,是讀有價值的書好,還是讀喜歡的書好?
    書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之別。每本書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只要能帶給我們收穫和成長,讓我們變得更好,就是值得我們讀的好書。到底該讀大家推薦的經典書籍、暢銷書籍,還是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 射碎Kindle當書店裝飾品,熱愛紙質書的人能有多「硬核」?
    讀的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在前一陣的世界讀書日,多份全民閱讀報告擇機問世。在報告中,可見紙質書和電子書閱讀此消彼長,紙質書有止跌企穩的趨勢。■《布萊克書店》時代在變化,紙質書乃至經營紙質書的書店的意義是什麼?在這個問題上,近半年來就有三本書出版——理想國的《書店日記》,後浪的《給作家標個價》,世紀文景的《書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