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梁龍:我希望看到能有時代記憶感的樂隊

2020-08-13 中國青年網

梁龍

做樂隊要有一種信仰感。

---------------

已過不惑之年的二手玫瑰樂隊主唱梁龍,去年在一檔綜藝中登臺自嘲,「我是中老年美妝博主梁龍」。

因為「美妝直播」意外在亞文化圈爆紅,年輕一代網友開始了解梁龍,以及他所在的二手玫瑰樂隊。這個誕生於1999年的樂隊,把東北二人轉、民樂等元素和搖滾樂融合起來。超過20年,經歷了3次重組。

「國外很多經典大牌樂隊真的是玩一輩子,包括有的樂隊衣服穿一輩子,在我們圈裡,這都是稀疏平常的故事。」梁龍形容,二手玫瑰樂隊這20年,每次分開重組就跟換血一樣,期間的滋味,會難受,但也會補充新的血液。

做樂隊這20年,梁龍慢慢把搖滾樂、原創音樂,變成了一種生活。

在中國搖滾圈、樂隊圈很有影響的梁龍,最近出現在《明日之子樂團季》,一檔主打「熱血高校」的新生代樂團成長真人秀節目中。梁龍要指導一群年輕孩子,組建一支樂團。他對所有孩子都予以極大的欣賞、耐心和包容,給大家看《波西米亞狂想曲》,會驚喜於民族音樂的「出圈」,會向節目組建議能否多請一些音樂人來讓孩子們現場學習。從上課、談心到後臺彩排,梁龍就像一個溫柔慈愛的教導主任,關切的目光時刻打在一群20歲左右的大男孩身上。

「20歲不能不惑,如果這幫孩子20歲就不惑了,一上來就是一個完整的好像四十不惑的樣子,那就可怕了。」

梁龍說,他教給這些年輕人的不是技術,而是心情。「他們都是學院派的,我是野蠻生長的,我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可能是他們沒有見到過的一種故事,一些不太一樣的經驗,比如演完之後7秒鐘不能動地方,因為你要擺一個大師樣哈哈!」

「我的經歷是很殘酷的,所以我不想把這種殘酷感和痛苦帶給這些年輕人。像我們那個年代,混地下室組樂隊,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太恐怖了,我們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年代我們那麼堅持。」

「既然是一個成長性節目,就讓他們慢慢成長。」梁龍覺得,現在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更需要得到寬容。「上一輩搖滾年代的人,他們像烏託邦;我們這一代人像流浪;而現在這一代年輕人是另外一個方向——國際化,世界對他們而言,是生下來就哪兒都可以去的。所以不一樣的時代,我們一定有不一樣的方式去對待」。

中青報·中青網:這次你期待年輕學員最終組成一個怎樣的樂團?

梁龍:我希望這個樂團首先具備多元性,時代需要偶像,但是偶像要有一定的多元性,不是單一的。希望這個樂團在音樂上是相對有品質的。我希望觀眾得到的結果是:「我喜歡一個偶像,我在他身上看到很多元的東西,而且音樂也是有品質的音樂,這樣才真正打開了格局。」

中青報·中青網:你除了做音樂節、演唱會,還啟動「藝術唱片」項目、舉辦交互展覽、參演電影《回南天》、自己也在嘗試寫劇本做導演……你是在不斷突破現有的一種框架嗎?

梁龍:因為生命太短了,我希望有各種嘗試。人生不是苦短,我們能幹的東西真的太少了,所以我儘可能在這個裡邊得到一種信息量。我總說現在這個年紀,來《明日之子樂團季》,想看看年輕人,是因為我得到越來越少的信息量,我希望做一些喜歡的東西,然後得到交互信息量。我前些天去FIRST青年電影展,我又認識幾個完全不在我生活圈子裡的人,比如說我會跟一個日本非常優秀的攝影師聊鏡頭怎麼運用。我更願意在這種生活的溝通裡面獲取營養,無論是做電影也好,做藝術唱片也好,都是能讓我在藝術道路上或創造上更好地分泌,這是核心。

中青報·中青網:現在活躍的那些年輕人很喜歡的樂隊,你會去關注嗎?

梁龍:我很喜歡九連真人,我們關係很好。新的年輕音樂人我還是關注的,但說實話有亮點的不多。我希望看到像九連真人、野孩子、莫西子詩這些能有時代記憶感的樂隊、音樂人,更多出現在市場裡,這樣大家才有品鑑,才會看到更多花朵,我們才會有更多的音樂體驗。最後是什麼?是選擇,我希望是這麼一個過程。

中青報·中青網:你之前說過自己想去做一些關於「記錄」的事情,你現在有沒有在記錄什麼?

梁龍:我現在做電影這件事就是在記錄,包括做「藝術唱片」是在記錄一個音樂時代,我希望用一種方式記錄中國的音樂時代。它不一定是那種高高在上的,也不一定是講八卦的,還是要能把音樂記錄在中國的音樂史冊裡。後來的年輕人,才能閱讀到專業的內容,我們中國流行樂30年、50年到底都發生了什麼?有什麼樣的代表人物?他們對這個時代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希望有這麼一個可以閱讀的東西,而不僅是你有沒有這張唱片,在百度能不能搜到他的新聞,這不叫記錄。

中青報·中青網:做樂團必備的基本素質有哪些?

梁龍:態度真的非常重要,要有一種信仰感,你對一個你喜歡的事業,沒有信仰感的話就沒那麼有趣了。那麼超出這個成分之外,首先就是基本的閱讀性,因為天才不是那麼多的。一個愛好者或者一個從業者,你必須有足夠的閱讀量,你得知道這個音樂有多少種風格在這個市場上存在,然後你得說出它們的好,知道哪個好哪個不好,我和學員也有這樣的交流。在這種談話、聽歌、閱讀當中慢慢培養出對音樂更深層的認知,而不是天天去練琴、爬格子,那個沒有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實習生 餘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過來人梁龍:我希望看到能有時代記憶感的樂隊
    人物  過來人梁龍:我希望看到能有時代記憶感的樂隊  做樂隊要有一種信仰感。  ---------------  已過不惑之年的二手玫瑰樂隊主唱梁龍,去年在一檔綜藝中登臺自嘲,「我是中老年美妝博主梁龍」。
  • 如果《樂隊的夏天》有第二季,我最希望這支樂隊上去
    「搖滾有什麼用」的疑問又開始糾纏梁龍。他把過去的人生分割為「個人理想時代」和「公共理想時代」。一開始,分隔並不明顯,只知道自己一段時間被真空感佔領,像是站在十字路口,突然就在路邊暈倒了一樣。 他想推翻和重建。2007年,梁龍做了合輯《你在紅樓,我在西遊》,找了9個樂隊,翻唱《紅樓夢》和《西遊記》裡的作品。
  • 二手玫瑰梁龍:我們不會被時代淘汰
    梁龍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現音樂之外,樂隊作為一個文化符號的更多藝術可能性,「我希望二手玫瑰能成為一種音樂代表,一種文學代表,以至於一種美學代表。」在當代藝術和音樂這兩個他最感興趣的領域,他試圖找到融合的平衡點,將無意識的風格以更有控制力的體系輸出。
  • 二手玫瑰梁龍:我們不會被時代淘汰
    梁龍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現音樂之外,樂隊作為一個文化符號的更多藝術可能性,「我希望二手玫瑰能成為一種音樂代表,一種文學代表,以至於一種美學代表。」在當代藝術和音樂這兩個他最感興趣的領域,他試圖找到融合的平衡點,將無意識的風格以更有控制力的體系輸出。
  • 二手玫瑰主唱梁龍:做樂隊20年經歷3次重組 每次都像換血
    梁龍:我希望這個樂團首先具備多元性,時代需要偶像,但是偶像要有一定的多元性,不是單一的。希望這個樂團在音樂上是相對有品質的。我希望觀眾得到的結果是:「我喜歡一個偶像,我在他身上看到很多元的東西,而且音樂也是有品質的音樂,這樣才真正打開了格局。」
  • 梁龍繼續表達 | 專訪
    梁龍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現音樂之外,樂隊作為一個文化符號的更多藝術可能性,「我希望二手玫瑰能成為一種音樂代表,一種文學代表,以至於一種美學代表。」在當代藝術和音樂這兩個他最感興趣的領域,他試圖找到融合的平衡點,將無意識的風格以更有控制力的體系輸出。
  • 梁龍:我的公共理想時代到來了
    「大哥你玩搖滾,玩它有啥用」?    現在他玩「搖滾上市」巡演和「藝術唱片」展覽啦    提起二手玫瑰樂隊和梁龍,你可能首先會想到「大哥你玩搖滾,玩它有啥用」、「讓一部分藝術家先富起來」等slogan,誇張的異裝造型、戲謔反諷的唱詞、東北二人轉混搭搖滾的曲風。
  • 梁龍:人可以一輩子把很多事幹砸,沒關係
    我希望你們對音樂有信仰感,也希望你們感恩現在這個可以更自由玩東西的時代。」梁龍認為,和自己前後摸到北京過著「烏託邦」生活的那一撥人身上,都有濃濃的「流浪感」,而現在的孩子擁有的則是「國際感」。「他生下來就覺得世界每個地方他都可以去,沒有一個角落是陌生的。那我用曾經流浪的理念去告訴他們告訴什麼呢?我分享什麼經驗呢?他們去流浪嗎?這個世界沒有流浪感了。他們去烏託邦嗎?
  • 梁龍:我是怎麼從搖滾主唱變成美妝博主的?
    這句調侃,道出了梁龍做這件事的必然性。       搖滾樂隊主唱做美妝博主,聽起來很有衝突感,但在梁龍身上非常合理。梁龍第一份工作就是賣化妝品,二十多年在哈爾濱演出時,因為被人看不起,梁龍臨時塗抹妝容搶風頭,後來,濃妝豔抹的主唱,成為了二手玫瑰的審美標誌。
  • 「中國搖滾教母」 梁龍:我要當導演
    梁龍:可能我想找個新的記錄方式。我第一張專輯,記錄那個年代的東西,我不可能再去寫那個年代的東西去唱,但可以現在去拍。 因為我活在現在,又能記住過去,在記憶還沒有完全模糊的時候,我希望有一種不一樣的表達,這個在音樂裡就很難去有張力了,我不能用音樂去寫這種年代的對比感,但我可以用畫面、用故事這樣去做。
  • 二手玫瑰梁龍:我要當導演,會有《花樣年華》《風雨雲》的氣質
    ,他說拍了200多部,我們一聽都嚇一跳,這個時代不會再有這樣的人了,因為那是一個香港高速發展的年代。梁龍:可能我想找個新的記錄方式。我第一張專輯,記錄那個年代的東西,我不可能再去寫那個年代的東西去唱,但可以現在去拍。因為我活在現在,又能記住過去,在記憶還沒有完全模糊的時候,我希望有一種不一樣的表達,這個在音樂裡就很難去有張力了,我不能用音樂去寫這種年代的對比感,但我可以用畫面、用故事這樣去做。
  • 新青年|梁龍:四十歲的青年
    作為《ELLEMEN新青年》創刊後拍攝的最年長的一位受訪者和新板塊Fresh Age邀請的第一位嘉賓,「過來人」梁龍和我們分享了他的故事。什麼年代了男人還不能化妝?可惜想法和現實有點差距,梁龍發現孩子們很少在朋友圈給他點讚,給同齡導師點讚倒是很熱情,他有些納悶:自己這麼有距離感嗎?他開導自己,自己歲數擺在那裡,孩子們怕他也正常。他發出家長一樣的感嘆:「畢竟年紀小,孩子們對生活的閱歷還不夠,許多選手在參加比賽之前都沒離開過家,連被子都不會疊。大家的漂泊感越來越淡了,我們那個年代是很漂泊的。」
  • 明日之子:梁龍攜二手玫瑰樂隊教自由時光樂隊怎麼玩轉民樂搖滾
    這個梗其實是因為他在自己的樂隊裡扮演的是一個反串的角色,花旦。反串是東北二人轉的特色之一,梁龍老師把東北二人轉與搖滾樂進行了無縫對接,把民樂巧妙的應用在搖滾樂中。可以說他的樂隊是最有中國特色的搖滾樂隊。 最後,梁龍老師對民樂的理解和應用在國內也是一流的。
  • 二手玫瑰梁龍:我被活活逼成了個美妝博主
    摘下面膜,這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對著鏡頭說,「整體體驗,就是感覺臉有呼吸了。」20年了,梁龍經歷得其實挺多,在搖滾樂最沒有希望的年代死磕過,近幾年也算風光過,歌被人做成了彩鈴,被電影用作主題曲,自己在音樂節也能獨當一面,一呼百應。
  • 梁龍:從保安到炙手可熱的主唱
    朋友的鼓勵給了梁龍莫大的信心,他決定過完春節就去北京。但是樂隊的其他三個成員都無法跟他一起去,蘇永生當時已經做了老師,這在農村是相當不錯的工作,不可能辭職;貝斯手馬金兵和鼓手溫恆因家裡很窮,和梁龍家有得一拼,根本沒錢支撐他們去北京。無奈之下,梁龍只好決定一個人先去北京,但四個人約定,梁龍先去北京發展半年,如果混的好,其他人就過來。
  • 「二手玫瑰」主唱梁龍:拒絕《樂隊的夏天》,在低調搞電影?
    他,是一個很難被定義的人。有人覺得他太土了,大紅大綠,濃妝豔抹;有人則認為他高級,有鋒利的態度,偶爾帶有反諷的犬儒主義,是不折不扣的藝術家。他是誰呢?他是二手玫瑰樂隊的主唱梁龍。 2017年,梁龍帶著二手玫瑰樂隊,憑藉《輕鬆+愉快》的配樂入圍電影節,那次是他們少有在大眾面前展露自己獨有的風採。這種自帶東北戲謔的風格,當時著實嚇住了那些習慣了民謠流行的南方電影人。
  • 二手玫瑰樂隊主唱梁龍拍電影,處女作《大命》首曝海報
    新京報訊 8月25日,由二手玫瑰樂隊主唱梁龍執導的電影《大命》發布首款海報,梁龍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電影大命,七夕初見;松花江畔,記憶諾言;導演首秀,梁龍誠獻。」圖片來自梁龍微博電影《大命》此前入圍了第十五屆華語青年電影周「獵鷹計劃」年度35強。梁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中透露,《大命》源於自己在哈爾濱的一段離奇經歷,但影片裡基本沒什麼幽默。他把影片氣質描述為「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那種江湖氣,也有《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那種小神經質的轉換感。」新京報編輯 徐美琳校對 李立軍來源:新京報網
  • 梁龍:沒有態度的樂團是沒有價值的 | 著調專訪
    他不喜歡用說教的方式交流,更不會擺老資格,「咱們都是從那會兒過來的,對這些還是比較反感的。」梁龍渴望分享經驗,告訴孩子們做音樂的過程中他曾遇到的問題——有了成績心中膨脹怎麼辦,樂團如何拿捏緊張度維持舒適感,他走過怎樣的彎路,遇到怎樣的矛盾……「既聆聽也分享,我更願意做這樣的角色。」梁龍提到,節目裡的學員並非都經過樂團歷練,「小白」們亟須獲得樂團知識。
  • 二手玫瑰梁龍:從貧困子弟到基層保安再到知名樂隊主唱的故事
    >,可梁龍在搖滾樂最沒有希望的年代死磕過,歌曲也曾被電影拿去做了主題曲,在音樂節上也能夠獨當一面、一呼百應。但事不遂人願,三個月後梁龍就回了老家,因為沒有錢,實在是混不下去。1999年開春,梁龍第二次來到北京,這次他學乖了,知道要先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他找了一份簡單的工作勉強能混口飯吃,可創作能力卻幾乎為零,好不容易到了北京卻總是寫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梁龍心灰意冷,又坐上了回哈爾濱的火車。
  • 二手玫瑰上《吐槽大會》:被活活逼成美妝博主的梁龍
    搖滾樂隊什麼時候能因為搖滾樂而上熱搜呢?這是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一個問題(連結:刺蝟還不配cue肖戰和易烊千璽)。毫無新意的,二手玫瑰樂隊的主唱梁龍最近上了大熱的網綜《吐槽大會》,也不是因為音樂的原因,在這期「美妝專場」上,他的身份是一個略顯奇葩的「美妝博主」。二手玫瑰主唱梁龍在《吐槽大會》他真的不適合幹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