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為什麼中國人比西方國家的外國人都更愛奮鬥呢?

2021-01-10 網易

2020-06-01 14:04:22 來源: 犀利社評哥

舉報

  最近,和幾個從國外回來的朋友聊天,大家不由自主地談起自己所在國的生活現狀,無一不感慨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人的勤奮是遠超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部分中國人愛奮鬥,這可能都已經成為了一種全世界共識。當然具體到個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況。但從平均來看,中國人的勤勞是第一梯度的。

  

  我認為這也不是中國人的天性就喜歡勞動,而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首先是不得不去奮鬥。我們常常自豪地說中國人口眾多,但是實際上這也造成了內部競爭的越發激烈,即「內卷」。對於很多出生於社會下層,甚至貧困家庭的人來說,要想改變命運,只能靠自己奮鬥。客觀來看,如果人們相信只要拼搏奮鬥就能改變命運,這樣的共識能夠極大地促進社會的進步。通過勞動改變生活,而非自甘落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做外賣員、快遞員,並且能夠收入尚可,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遠比在工廠中要更有前景。

  

  其次,社會文化使然。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奮鬥的歷史,儒家文化講求的「耕讀傳家」,根植於我們的社會文化基因中。在東亞儒家文化圈的人們,更加具有組織性和行動力,也更有忍耐度。這種忍耐度,可以讓人們暫時放棄享樂、休息甚至家庭,而投身於事業中。如今這樣的行為依然被視為楷模。雖然很多人反感這樣的宣傳,但不得不說奮鬥不是請客吃飯,從一窮二白到國富民強,需要的是忍耐和犧牲。如果社會不能夠發展,個人何談幸福。

  

  再者,很重要的是我們的社會依然可以通過奮鬥來實現階層的躍升。在上世紀80/90年代,只要頭腦靈活,有拼搏的精神,取得成功是相對容易的事情。如今雖然內卷越來越嚴重,但是上升的渠道並沒有關閉。貧窮家庭的孩子只要努力學習,考入好大學,依然可以走進中產。農村的孩子去城裡打工,學好一門手藝,也可以月入過萬。當然,這樣的上升渠道是在逐漸變小的,原因就在於勞動收入分配的比例越來越低,以及生活成本包括房價越來越高。

  

  勞動者的收入佔社會財富分配中的比例,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如果比例過低,說明財富大部分被資本收割,通過勞動致富的機會會變得更小。而高房價帶來的諸多負面效應之一,就在於貧窮家庭的子女奮鬥一生,可能也買不起其他家庭原本就擁有的房屋資產,對個人奮鬥的打擊是巨大的。

  

  我們比已經先富起來的西方人更愛奮鬥,因為我們還必須奮鬥,不得不去奮鬥,我們也羨慕那樣不勞動也有充足社保的社會。一些媒體大可不必使勁抨擊人家的全民保障,一個餓著肚子的人幹嘛總是談過度飲食的危害。個人的奮鬥不是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社會的奮鬥是為了建設我們的國家,兩者合而一體。如今我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就在於我們勤勞不息的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西方國家「普遍」對中國不友好,為什麼?越來越多外國人說出真相
    對外發展時,中國一直都秉著和平發展的友好態度和原則,從來都沒有坑害或者針對過哪個國家,與誰交往都是用真心來換真情,但為什麼西方國家普遍對中國的態度都極其不友好呢?在疫情爆發的時候,更是有很多西方國家站出來對我們進行抹黑和針對,這屬實讓人十分不解,原因出在哪裡?
  • 外國人不明白:中國人為什麼愛喝熱水?這是大約4000年前的事
    在中國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無論是感冒、發燒還是胃痛、痛經,無論什麼情況,都可以用「多喝熱水」來表達同情。別以為這是直男不懂風情,但愛喝熱水的習慣已經根深蒂固。關於外國的Google上中中國人的問題之一是:為什麼中國人然後愛喝白開水?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 出門旅遊,為啥中國人都用行李箱,外國人用背包,外國人:你不懂
    為什麼外國人旅遊喜歡背包,而中國人卻愛拖行李箱呢?漲知識!每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旅遊習慣都有所區別,喜歡旅遊又細心的人就能夠發現,不同國家的人對於行李箱的概念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國家喜歡背著背包到處旅行圖一個輕便好省。有了國家就喜歡拉行李箱,比如說我們國家,因為這能夠拉的東西,比較多渠國外旅遊。也能夠帶回更多的紀念品。不僅如此,可能還會被一些大包小包的物品。美其名曰吃不慣國外的食物,當然這是人之常情,畢竟在國內不同地方的人口味都不一樣,更不要說不同國家了。
  •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的這些生活習慣居然都是逆天的
    1.喝熱水在歐洲國家夏天的空調地獄裡,熱水就是我的命!我夏天喝熱水,冬天喝熱水,生理期喝熱水,頭疼了喝熱水,熬夜的時候喝熱水,男朋友惹你不高興,心情不舒服的時候更需要一杯熱水。聚餐時曾經有外國小夥伴向我吐槽,你們中國人一隻手一定有十根手指,不然你們怎麼用的了筷子,我也是醉了。3.吃動物內臟說到中國人愛吃而外國人畏如蛇蠍的一定是動物內臟。我們吃羊內臟,雞內臟,還有豬牛兔各種動物內臟,簡直就是個食腐動物!
  • 為什麼外國人更喜歡中國大陸而不是香港、臺灣?
    為什麼外國人愛大陸更勝香港、臺灣?我可以給出一個非常簡單而直接的答案:因為那裡不同。這和很多中國人想去美國或是歐洲是一個道理。我去過所有漢字文化圈(新加坡、中國香港、馬來西亞、中國臺灣、中國大陸),而至今我最喜歡的還是中國大陸。
  • 這場疫情為何成為外國人對中國人偏見和歧視的爆發點?
    生活在西方國家的普通人或許都知道「中國」的存在,可是,會有多少人想要去了解中國。  又有多少生活在美國的普通人,像了解歐洲等國家一樣了解中國?  疫情成為了一個爆發點。  在一個瞬間,幾乎所有的外國人都知道中國人在吃蝙蝠。
  • 外國人不理解:明明賽百味比肯德基更好吃,為啥中國人不喜歡呢?
    外國人不理解:明明賽百味比肯德基更好吃,為啥中國人不喜歡呢?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講,壓力是非常大的,因此隨處可見都是快節奏的方式,不管是上下班也好還是吃飯也好,都講究一個效率。不過像肯德基和麥當勞,這些也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美國更火的一家快餐店是另外一個牌子——賽百味。我們國家很少人會知道有這麼一家店,但是對於不少老外來說,他們日常吃的快餐不是肯德基而就是這個,這也就讓很多老外不明白了,明明賽百味更加好吃,為什麼中國人不愛賽百味呢?
  • 《花木蘭》中國人不待見,外國人不喜歡
    迪士尼憋著勁要來個「中西方通吃」,然而現在的結果是外國人不買帳,中國人不待見,兩邊不討好。1998年,由迪士尼出品的動畫片《花木蘭》不僅票房成績驕人,豆瓣7.8的評分也證實了它的品質。劉亦菲、鞏俐、李連杰、甄子丹等華裔明星擔綱主要角色,可謂誠意滿滿,可是為什麼真人版《花木蘭》卻被中國人嫌棄呢?
  • 為什麼說「西方人更有契約精神」?值得中國人反思!
    印象最深的,是青春時期的啟蒙導師的一句話:西方之所以強大,歐美之所以有那麼多發達國家,就是因為他們非常重視契約精神,不像中國人只懂耍小聰明,不像外國人腳踏實地。這兩年,隨著對西方社會的深入了解以及一些歷史大事件的發生,我也逐漸意識到,在中國傳播的「西方的契約精神」有被人為鼓吹的痕跡,似乎總有人在刻意傳達並營造西方「契約治世」的偉岸形象,以至於在無數中國人心中烙下了「愧不如人」的民族悲感。
  • 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旅遊方式,有什麼不同?
    為了研究中國人是怎麼旅遊的,外國人甚至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 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旅行都是有備而來,基本人手一份地圖,並且從書或網上查了各種有關歷史文化的知識。 為什麼常常把外國驢友都稱作背包客呢?因為他們幾乎不準備多少行李,拎起包就走。 但中國人出行往往會準備足夠大的行李箱,以便於最後在免稅店滿載而歸。
  • 中國人習以為常的事,外國人卻覺得不可思議
    中國人習以為常的事,外國人卻覺得不可思議」 大家都知道由於歷史原因很多西方國家都不願坐視中國的強大,甚至在報導中國的時候還會故意抹黑中國們更可惡的是還有一些國家的媒體說現在的中國和曾經的中國區別並不大
  • 為什麼中國人不吃鯨魚?除了地理位置這點更重要,網友:原則!
    中國的美食種類非常多,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遊的,都能成為我們的盤中美食,就連外國人都感嘆:中國人除了桌子腿不吃,還有什麼是不吃的嗎?外國人這句話雖然是有點誇張了,但是也能看出中國人在食材的選擇上十分廣泛,不過你還別說,有一樣東西卻是外國人喜歡吃,中國幾乎沒有人碰的,就是鯨魚。為什麼中國人不吃鯨魚?除了地理位置這點更重要,網友:原則!
  • 為什麼茶壺還能懸空起來?外國人了解後驚呼:中國人實在太機智
    為什麼茶壺還能懸空起來?外國人了解後驚呼:中國人實在太機智中國是一個奇思妙想的國家,中國人南腦洞很大,這一點在建築上最能體現,有些建築建造的驚奇,有些奇特,有些怪異,中國的一些建築總能展示出獨特的魅力,讓外國遊客驚訝。
  • 我們對外國人很友好,對同胞為何更苛刻,「外國人優先」是慣性?
    由於中國長期以來在全球關係中相對「弱勢」,導致中國人特別在意外國人的看法,甚至拿中國人和外國人雙重標準對待。伴隨著這種事情演化到了國內治理,很多時候就出現了「外國人優先」,似乎外國人在中國處處受到優待,已經成了習慣。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女性在對待國人的時候,要彩禮,要車要房,但是對外國籍則非常現代化,沒有一點要求。
  • 一個被虛構的中國人,卻讓西方懼怕100年,至今還留有他的傳說
    從近代開始,由於晚清的落後,中國遭受了外國各個列強的侵略和欺辱,這時候外國人在普通中國人眼中的形象是非常不好的,當時的老百姓都稱呼外國人為「洋鬼子」。什麼叫洋鬼子呢,就是像鬼一樣可怕的人,足見當時老百姓對外國人的憎恨和厭惡。
  • 瑞士媒體:為什麼中國人更愛國家政府,一直都很克制
    事實上,生活在中國的我們,從來都不會去怨恨自己的國家,畢竟,在我們的心中,為什麼要去怨恨自己的父母?應該是感恩才對,生活在中國的我們,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明辨是非,我們國泰民安,國富民強,是讀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詩句長大的;我們社會穩定,即便是在晚上都能放心出門玩耍……我們中國人,自然是愛國家政府的,從來都很克制。
  • 同樣是罐頭,現在為啥中國人不愛吃,外國人愛吃還形成了罐頭文化
    心想到底是誰發明了既方便又好吃的罐頭呢?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吃點鹹菜就窩頭都是美味了。聽說家裡來親戚帶了罐頭,小腿高興地直奔家裡找親戚留下來的罐頭。那時候吃罐頭就當改善夥食了,罐頭這種東西都是作為考試拿了第一名,爸爸媽媽給的獎勵。現在工作之後,逛超市看見兒時最愛吃的罐頭,卻怎麼也提不起興趣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外國人為何在中國工作一段時間後,都會選擇離開?是待遇不夠好嗎
    但是,當看到很多來到中國打拼的外國人,經過一段奮鬥歲月後都會選擇離開,究其原因更是會引發很多人的思考:也許,在未來,中國會是世界最強的國度,讓西方大多國家望洋興嘆,而且,能夠在中國生活的人更是世界所有人種中卓越人群的代表。這些預想都在外國人在中國工作過一段時間後離開的原因中得以顯現。
  • 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深度思考比勤奮更重要,是因為深度思考決定人生……深度思考比勤奮更重要有個朋友是個理想型的,有想法、有激情、愛折騰,他說想放棄現有工作去找一份天使投資的工作,雖沒從事過類似工作,但憑藉著內心力量的驅動,他花費了半個月時間研究一個行業,寫了一份行業投資分析報告,隨後投了份簡歷。
  • 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過西方的聖誕節嗎?
    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等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中,聖誕節被列為了法定節假日。有些國家還會將聖誕節與元旦節連在一起,組成一個為期一周的大長假。那麼,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過西方國家的聖誕節嗎?對於中國人來說,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象徵著一個農曆年的結束,以及新一年春天的開始。在春節,中國人家家戶戶聚集一起,貼春聯、燃放爆竹、吃團圓飯。當然,中國的南北年俗有較大的差異,甚至在不同的省、縣、村,都可能有不同的春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