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公懷瑾:念佛三昧如何修持,做到這3點,福德自來!

2020-12-25 重樓逾陀

前些日子,有位長期住在美國修行的法師寫信給我,提到一些佛法方面的問題。這位法師非常客氣,首先表示非常慚愧,懇切地求佛懺悔。因為當年他離開臺灣的時候,在修持上仍有許多疑難沒有解決,亟待澄清,內心中不盡掛礙之感。他為了學佛修行,已經在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法門中,摸索了大半輩子。本來學教理,研究經典;後來改修淨土,然後再習禪定;接著又學密法,大概黃教、紅教、花教都去湊湊熱鬧,經過一下。如此天南地北轉了一大圈,現在又回到老路,專修淨土法門,反而帶了一大堆困惑,特來請教如何修持念佛三昧?

在信上,他以為我大概很反對他這樣的做法。我說我很高興你遍學一切法,因為你把天底下所有的法門都摸過以後,什麼都學過啦,人生的各種滋味──酸甜苦辣大致都經歷過了。又說他念佛總想得個一心不亂的三昧,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很慎重的要我為他開示。 我建議他在修持念佛三昧,如果能做到這3點,自是陰德深厚之人,後世福德自然會來!

首先:念佛法門的初步目標,做到「一心不亂」。

我們念佛修行,要念到一心不亂,這是很起碼的要求。如果真能念到一心不亂的話,往生西方絕對沒有問題,甚至不生西方,就在今生今世這一步證得一個果位,那也是很容易的事。

同時,我們也應了解,一心不亂不光是念佛法門的初步目標,其他任何修行方法,基本上都要做到一心不亂。依佛經言,凡是不識本心,心外求法,皆是外道。因為天下任何事情都是這個心所造作,你學密宗也好,念佛也好,參禪也好,全由這個心在施為。像一般道家的守竅練氣等等功夫,基本上要想得到成就,也非做到一心不亂不可。進一步說,假使真證得一心不亂的境界,繼續精進不已,那麼,到達最高的成就,便成了佛。成了佛自然一心不亂,但是這個一心不亂,同念佛法門初步意識上修得的一心不亂,是大有差別的。因此,一心不亂包括由最初念佛的一心不亂,直到最後成就佛果的一心不亂!

第二:念佛法門的普世「三根」,念「阿彌陀佛」!

念佛法門,幾千年來在中國各階層的民間社會,流傳非常普遍,所謂三根普被,指上等、中等、下等三中不同根器的人,皆適合修習。這是以聰明才智的高下所作的一種權宜分類。我們中國佛教的淨土行者,不論三根之別,皆著重持名念佛的修行方式。持名念佛所依據的經典,我們大家都曉得是淨土三經中的小本阿彌陀經,行者要念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阿,最好別念成uo音。a是開口音,和uo的發音差別很大,念時阿──彌──陀──佛,各字音節若稍微拉長一點更佳。這一個要點,我曾經再三講過,希望大家不要忽略。

我們所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梵文的直接翻音。這四字主要的含義是「無量光壽」,光明無量,壽命無疆,永遠不生不死。阿彌陀佛也稱長壽佛,與東方表法的長壽佛「藥師琉璃光如來」,彼此合一,一東一西,互通聲氣。建議諸位,將阿彌陀經和藥師經二者合併參究一下,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念阿彌陀佛也可以使人再創生命的生機,使你去惡為善,消災延壽,克服苦難。

第三:念佛法門的「心與念」,做到「心念合攏」

什麼是念?念有時也可以代表心。我們的生命,可分成兩部分,身體上的感覺和思想上的知覺。二者合攏來,就是心,就是念。我們曉得,佛經上經常說「一念之間」,一念之間是什麼?我們人坐在這裡,不要做功夫,自自然燃地呼吸。氣一呼出,不再進來,或者吸進來,不呼出去,生命便要終結,生命就是一口氣。

一口氣一來一往,一呼一吸之間,依佛學講,叫一念,而這一念還是粗略而言。這粗的一念,一呼一吸之間,究竟包含有多少感覺思想呢?佛經上說,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煩惱。這就要靠大家去體會了。佛絕不會說謊,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譬如我們的脈搏跳動,一分鐘七十幾下,每跳一次,究竟有多少思想念頭生滅呢?很多很多,只是一般凡夫自己察覺不出而已。

念佛三昧法門修持,要做到一心不亂的境界,那便是智慧成就,大徹大悟,福德深厚。這也才是真正的法界一心,一心法界。念佛能念到此等地步,不一定學禪,不一定學密,不一定研究什麼天台、華嚴,一路到底就行了。今天就同大家報告到這裡,也算是對那一位在美國的和尚朋友作了交待。這個三根普被的念佛法門,人人可學,人人得益,最積陰德,福德累世,希望各位不要忽略,各位同修,法喜吉祥。

相關焦點

  • 大航法師:念佛三昧之修持15(連載完畢)
    【轉貼者按】這是大航法師「念佛三昧之修持」系列的最後一講。
  • 念佛人想要達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麼境界?
    伏住見思惑,可能是觀行即佛的水平可以做到伏住。要斷見思惑,那就是阿羅漢的水平。但是,進而還有塵沙惑。要達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破一品無明的境界。破一品無明就是法身大士了,所證的是跟十方諸佛同一個東西了。所以,念佛三昧也有功夫淺深的差異。但總之,從哪下手呢?還是要從降伏、對治粗重的煩惱念頭開始。
  • 淨空法師: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的三昧叫念佛三昧
    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三十五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二句看起:「又《智度論》曰:從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來解脫修觀師子頻呻等,無量阿僧祇菩薩三昧。」這是《大智度論》上的一段話。念老這一大段的集注,都是講到華嚴三昧、百千三昧。
  • 南懷瑾老師:這是佛法修持最高原理的深密,必須要在色界才能成佛
    《封神榜演義》為何說這神話?兩個腳踏風火輪,腳底心乃三昧真火,手裡拿的也是火,都在玩火,不過他的肉身已不是普通的肉身,這是中國化的色身三昧。要在修持的真理上,以三昧真火轉化色身,也就是用地水火風的火大力量來轉化色身,徹底成就一切色身三昧。
  • 改變命運的《懺悔三昧》如何念?詳解
    懺悔三昧,源於華嚴宗,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方法,以此法,可以在瞬間具足一切懺悔功德,具足無量劫中善根福德,把一切相關的業障和因緣懺悔淨盡,可謂殊勝法寶!對於那些今天懺悔,明天依然犯錯,修行進進退退的佛子,如久旱甘雨一般,尤為珍貴難得!
  • 福德正神土地公(上)
    今天想請問判官:「關於土地廟即人們拜的土地公,他們是天神抑或地祇?上天派下的,還只是一些附在上面的靈鬼類?他們的職能和管理範圍是什麼?每家每戶家裡的土地公和門口的土地公又有何分別呢?」 判官說:「土地廟的土地公屬於有福德的神,歸屬於福德正神之類,他們可以受用陽人拜祭的香火,是屬於上天委任的。
  • 學佛之人應該知道的修行法門般舟三昧
    《般舟三昧經》這是一部專門講一心念阿彌陀佛,即能使十方諸佛眼前的法門的經典,是我國淨土宗專門修持的法門,此經文第一次宣傳彌陀信仰,開我國阿彌陀信仰之先河。淨土法門專修,兩大淨土。一是阿彌陀西方淨土,二是彌勒兜率淨土。《般舟三昧》主要講的就是阿彌陀西方淨土。
  • 修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附:感應數則】
    現生便能得到的十二種功德利益(1)離三惡道苦;(2)現生所求皆果遂;(3)滅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4)往生佛國;(5)免惡死,得善生;(6)消除一切病患;(7)得智慧、三昧、辯才,降伏魔外;(8)常得諸神龍天護衛;(9)速超上地;(10)成為加持之源;(11)成為無盡功德藏;(12)於諸實際問題能有所饒益。
  • 什麼是三昧耶
    在修行上,密乘特別強調依止善知識的必要性,注重修學生圓次第法,其中因人、因時、因地的教授法儀很多,所傳的法與你的根基要相應。有的人認為密法可以自修,不需要善知識的引導,這是很不如法和極其危險的做法。有鑑於此,密乘的法規對傳法和修法的人都有具體嚴格的要求,比如具備什麼條件允許傳法,具備什麼條件允許修哪些法,什麼法需具有傳承才允許看等等都有三昧耶戒。
  • 如何實修「佛隨念」,得殊勝利益,這3點告訴你!
    佛陀圓寂後,佛弟子們的內心仍然存著對佛陀的永恆懷念,在眾生崇敬的心理之下,後期的經典,便不斷傳出念佛滅罪乃至往生淨土、不退菩提心等信念,並且漸漸強化了念佛的利益,多元化的念佛方式因而興起。從《阿含經》的記載得知:「佛隨念」的方法,源自於原始佛教時期。到了大乘佛教時期則更為興盛。念佛法門進入大乘佛法時代後,形成了不同修持法及不同對象的念佛。
  • 南懷瑾老師:現在念佛的人很多,能達到這八個字的不多
    縱然忙到這個地步,身忙心不忙,能夠做到還是一念在「阿彌陀佛」上,必定成就無疑。現在就是「淨念相繼」。什麼都知道,也都沒有關係,沒有雜念妄想,只有「淨念相繼」。這是最大的法門,也是最大的瑜珈,比梵天境界一樣的清淨。你們信得過,就行了。這就是觀自在,觀自在就在這裡,淨土也在這裡。
  • 佛教日常修持法門有哪幾種
    修持的類別除了行、立、坐、臥之外,並有止、觀等,內容則不勝枚舉,例如早晚課誦、禪七淨七、般舟三昧、閉關禁語、朝山參訪等。 二、般舟三昧:是一種「佛立」、「常行」的修持法,在為期三個月的修行中,不坐不睡,只可立可行,累時靠在繩子上假寐。 三、閉關:在佛門中修行,快則十年,慢則二十年以後,方具閉關資格。
  • 印光大師細講:如何念佛
    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著魔。須知往生淨土,全仗信、願。有信、願,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亂,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亂,及得念佛三昧為志事,不復以信、願、淨念、為事。(都攝六根而念,為淨念。念佛時,常聽自己念佛音聲,即是都攝六根之下手處。切須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實益,由不注重信願,不能與佛感應道交,仍在此五濁惡世中,做苦眾生耳。
  • 福德正神土地公如何供奉才有靈
    有些家庭為了節省開支,搬新屋時,把原用開的神櫃搬到新居再用,其實搬屋時,用開的神櫃是不能一起搬到新居,否則會造成新舊兩地主互相爭位,便會引起家宅不寧,住在裡面的人經常爭吵或因小事產生磨擦地主要押金龍衣符及古錢,五色龍衣符要放在地磚底,把龍衣符拆散,每一種色龍衣放上土牛符及在符上面加上一個古錢,在古錢上面依次放銀、金、長錢、冥鈔,然後按照顏色分別放在東、南、西、北及正中五個位置。
  • 釋淨空:我提議念佛還是在家裡念佛
    你到道場去,修行得不到利益,不如在家裡念佛。念佛,是修清淨心,修一心不亂;凡是障礙一心不亂的,我們一定要遠離.念佛三昧人人都能修,我們沒有一個理想的修學環境,在家裡修。家裡面我們不懂儀規沒有關係,儀軌是小事,我們跟著念佛機念就好。念佛還是以繞佛為主,家裡面小客廳,把這些椅子、桌子暫時搬開,讓空間大一點,能夠在客廳裡面繞佛。
  • 在家念佛的講究!
    執持的三業最重要的是口業,以南無阿彌陀佛作為標準,這個衡量的標準使我們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願力,福德,善報,因果等。執持這種名號,需要長久的時間去檢驗。在佛門裡面,七個數字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很多事情都是以一七為準。 包括平時所說的禪七佛七,也是為了方便說明,而取的時段名稱。據說之所以設為七天,是因為凡夫收攝身心的極限最多是七天。我們太容易被五濁所侵蝕,被五欲六塵所滋養。
  • 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
    可這掌反不過來,什麼原因呢?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氣太多了,積重難返。所以要悟,更要修。不要等到悟了再修。下面講六祖所說的兩種三昧:「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六祖壇經》中所講的具體的修行法門,就是這兩種。這兩種三昧在許多經論上都有講到。如四祖大師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就講到一行三昧。
  • 「持名念佛」的6種念佛方法和2種儀軌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念佛的方法有4種─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觀像念佛是先觀阿彌陀佛的聖像或畫像,觀想佛的三十二相;觀想念佛是依《觀無量壽經》所記載的十六觀,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與西方三聖的相好莊嚴;實相念佛是即離生滅、有無、能所的對待,契入自性清淨心,亦即念自性天真佛(真如佛性、實相妙理);持名念佛則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 《懺悔三昧》如何改變命運(附李杲老師腦場演說教學)
    懺悔三昧,源於華嚴宗,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方法,以此法,可以在瞬間具足一切懺悔功德,具足無量劫中善根福德,把一切相關的業障和因緣懺悔淨盡,可謂殊勝法寶!對於那些今天懺悔,明天依然犯錯,修行進進退退的佛子,如久旱甘雨一般,尤為珍貴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