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于占元吳彬兩大名師,他們徒弟幾乎統治了整個中國功夫片市場

2020-12-23 粵一簫

一,于占元 (1905-1997年)

于占元生於1905年的亂世中的京師順天府(今北京)。年輕時是京戲名伶,後赴香港後既在臺上唱戲又在銀幕上演戲。後來他創辦的「香港中國戲劇學院」,聽名字就很嚇人,給人妥妥的一本名校的感覺。

但要論規模在香港眾多戲校中也只算得中下,而且校舍破敗,條件簡陋,所幸師傅並未誤人子弟,教得認真。學生拜師、學藝、籤生死約依足了舊式梨園行的規矩,父母一旦將孩子送入戲校,契約期內便要完全聽憑師傅的教導照顧了。其時香港的梨園行當還未被電影擊垮,尚有很多觀眾捧場,因此需要大批戲曲演員,于占元正是看此機會才辦起戲校來的。

他先後收了關正良、元庭(即吳明才)、元秋、洪金寶、元華、元奎、元彬、元德、元彪、元樓(即成龍)以及帶藝拜師的元慶(袁和平)等等徒弟。學生人數最高峰時候來到六十人,儘管如此,于占元從來沒有要過學生家長一分錢。

洪金寶曾經說過:「師父不但是自己的授業恩師,更是管徒弟吃喝拉撒睡的父親。」成龍也曾說過:「我有兩個父親,一個是陳港生的父親房道龍,另一個就是成龍的父親于占元。」除了舞臺訓練外,于占元師父還會教徒弟讀書識字,還要背四書五經這些。

後來,于占元創建了「七小福」京劇戲班。所謂七小福並不是指七個人,而是整個戲班的統稱。剛開始在一次京劇表演中,選了元龍、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七人擔任《七小福》的主角(成龍當時的藝名為元樓),因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便藉此組了個「七小福。

他們在學校期間每天的操練包括腳上功夫、打鬥方式、特技 動作等。另外還有如拉筋、劈腿、翻 鬥等動作。除了練功外,他們更 要做清潔、洗碗等的事務。成龍就是在每天接近十九小時艱苦訓練中成 長。可以說,他們的童年是在打、罵、罰、練中成長起來的。

日子雖然苦,但同時也造就了他們的一身本領。1971年,由於戲曲觀眾的大量流失,于占元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終於維持不下去了,成龍、元彪等師兄弟只好各自謀生。當時他們這些戲班出身演員走的都是進電影圈做龍虎武師的路子,似乎這樣才算得上人盡其才,沒辜負自己學戲時苦練的本事。

自80年代起,在整個香港電影市場,只要有功夫片的地方都基本上可以見到七小福當中的身影。要麼是導演、要麼是主演、要麼是反派、要麼是武術指導、要麼是動作設計等等。

據洪金寶透露,因為當年他們在學校只能說國語,所以到現在只要他們的師兄弟每逢見面都會情不自禁的轉換成國語交流,而且一見面就會吵架,就會頂嘴,就會互損對方,有時候甚至吵到翻臉。儘管如此,他們當中既沒有師兄妹成為戀人的,也沒有師兄弟出現關係破裂的,當中如果有人生活上遇到困難他們都會組織籌款,是不用還的這種,可以說他們的關係甚至比親兄弟姐妹的感情還深。

只是隨著歲月流逝,如今再回看這群師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幾個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銷聲匿跡;元振、元寶也只是混跡影壇,默默無聞;而洪金寶、成龍、元彪、元奎、元華、元德、元彬七人則成為當今香港影壇的赫赫人物。儘管如此,成龍曾經說過,在他們當中從來沒有身份地位的高低之分,只有輩分的大小之別,所以幾十年來,無論他是無名小卒還是國際巨星他都從來是被大師兄洪金寶欺負的。

二,吳彬 1937年生於浙江湖州

作為著名體校北京武術隊的總教練,吳彬同樣也是高徒滿天下。他於1937年生於浙江湖州。北京人文大學武學院院長、原國際武術聯合會技術委員會主任、亞洲武術聯合會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北京武術院院長、北京武術隊首任總教練,榮膺中國武術最高段位——九段。

首先說一下他最得意的徒弟李連杰。1963年4月26日,李連杰出生在北京市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1965年,李連杰的父親去世。1971年,就讀於北京廠橋小學 ;同年,被教練吳彬看中,進入北京什剎海體校學習武術,從而開始武術運動員的生涯。

一次上課時,吳彬發現剛剛入隊沒有幾天的李連杰沒來,是生病了還是有其他的原因,電話還沒有普及,吳彬就利用業餘時間,找到了李連杰家,一了解,原來是他的母親怕兒子沉迷在練功裡耽誤了學習,打算讓兒子退出武術隊。

在吳彬的多次說服下,李母終於同意,讓兒子跟著吳彬學習,正是吳彬這種「不放過一棵好苗子」的伯樂教育思想,才留下了這位武林天才,也才有了李連杰。

甄子丹大概十五歲的時候他媽媽把他和他妹妹一同帶到吳彬身邊拜師,吳彬發現甄子丹的妹妹沒有練武的潛質於是只收了甄子丹。

由於甄子丹的身體柔韌性比較差,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是讓他和女隊員一起學習了三個月,但是為了不挫傷他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就騙他說和女隊員一起主要是為了練腿。但是他很刻苦,聽他的師兄弟講,經常在別人都已經離開武術館後,只有他一個人還在堅持練習。

甄子丹在吳彬身邊學習了大概兩年半的時間,也許是因為這裡的武術和美國華人教的老式傳統武術有差別,他之前練的多是南方拳種,詠春什麼的,聽說還練過空手道,甄子丹突然離開了北京而回到了香港。當時吳彬也十分的生氣。

李連杰聽說這件事後也很氣憤,即使後來他與甄子丹在香港一起拍《黃飛鴻》的時候李連杰都沒有理睬甄子丹。

不過後來甄子丹和師父吳彬師徒二人也冰釋前嫌了,李連杰和甄子丹的關係也慢慢好起來。

再說說吳京,1974年,吳京出生於北京一個武術世家,是滿族正白旗 。6歲開始在北京市什剎海體校練習武術。1986年,開始隨武術隊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同年,獲得全國武術比賽拳槍刀冠軍 。

1989年,進入北京市武術隊,並在師傅吳彬的指導下接受專業訓練 。1991年,獲得全國武術比賽槍術、對練冠軍。1994年,獲得全國武術比賽精英賽槍術、對練冠軍。

近年來吳京因為《戰狼2》和《流浪地球》兩部電影就斬獲超過100億票房可謂無人能及,大家不知道的是從六歲開始學藝的他,到後來的龍套,最後才有今天的成就,這可謂經過三十年的苦難才創造出來的奇蹟。

吳彥祖也曾拜過吳京的師姐傅正為師,也就是說安輩分吳京是他的師叔。

吳彥祖當年和吳京的關係十分鐵,他同時也是吳京的乾弟弟。

吳京當年剛到香港發展時,人生地不熟,受盡委屈,他當時也曾說過在香港只有吳彥祖一個朋友。

除了上述幾個明星外,吳樾、張豐毅、王姬等都曾經跟過吳彬學習過一段時間。

無論是成龍、洪金寶、元彪還是李連杰、甄子丹、吳京。他們都是功夫片中的佼佼者。他們的師父元佔元和吳彬真真正正可以稱得上為泰山北鬥的名師。

相關焦點

  • 粉菊花和于占元兩位京劇名師,他們的徒弟影響了整個香港電影
    但是如果問誰教出來的徒弟對於港產片最具影響力,也許只有粉菊花和于占元兩位京劇名師才可以一較高下了。雖然張徹的弟子很多也是響噹噹的人物,但是他的弟子們很多時候更像存在著依附關係的門生。首先介紹一下粉菊花。粉菊花原姓孫,1900年出生,她早年時期曾經在上海浙江一帶學習南派京戲,是一名著名的刀馬旦演員。
  • 于占元,一個二流京劇演員創辦了一家三流學校,卻教出一流的徒弟
    很多人對于于佔元這個名字都十分的陌生,但如果說到教徒弟,他比近些年因為甄子丹而全國聞名的李小龍師父葉問厲害得多。用桃李滿天下形容于占元就再也合適不過。自世紀70年代起,在整個香港電影動作市場,只要有功夫片的地方都基本上可以見到于占元徒弟的身影。要麼是替身、要麼是導演、要麼是武術指導、要麼是動作設計、要麼是主演、要麼是反派等等。說他們撐起香港電影半壁江山也一點不為過。
  • 香港七小福之師:于占元
    創辦「中國戲劇研究學院」,收徒關正良、元庭(即吳明才)、元華、洪金寶、元奎、元彬、元德、元彪、元樓(即成龍)、元慶(袁和平)。「七小福」是于占元為徒弟們創作的一出以打為主的京戲,也是他這群得意門生的總稱,這幫徒弟有幾十個,其中最固定、最出色者是元龍、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德、元武七人(註:成龍當時的藝名為元樓,元龍則是大師兄洪金寶的藝名。
  • 洪金寶和成龍的師父于占元,一個普通的京劇師父卻教出一流的弟子
    很多人對于于佔元這個名字都十分的陌生,但如果說到教徒弟,他比近些年因為甄子丹而全國聞名的李小龍師父葉問厲害得多。用桃李滿天下形容于占元就再也合適不過。自世紀70年代起,在整個香港電影動作市場,只要有功夫片的地方都基本上可以見到于占元徒弟的身影。
  • 武術教練吳彬座下三大弟子,都是獨當一面的功夫巨星,你更欣賞誰
    說到功夫巨星就不得不提兩位名師的高徒了,一個是洪金寶、成龍、元彪等「七小福」的師父于占元,另一個則是李連杰、甄子丹、吳京的師父吳彬。吳彬作為北京武術隊首任總教練真可謂名師出高徒、桃李滿天下。被譽為金牌教練的他座下弟子拿過的全國武術冠軍金牌就超過一百枚。他除了培養出無數優秀武術運動員外也培養出眾多功夫明星,其中李連杰、甄子丹、吳京更是當中的佼佼者。
  • 拳打洪金寶,被成龍稱父親,于占元到底什麼來歷?
    成龍,洪金寶等人在娛樂圈不容小覷,而他們之所以有現在的成就都要歸功於他們身後的一位恩人——于占元。出身卑微的于占元于占元本來出生在物質條件優渥的家庭,但受當時社會影響,家道中落。創辦中國戲劇研究學院隨著年齡不斷增長,他開始娶妻生子,在他費心費時的不斷教導下,她的女兒成為鼎鼎大名的于素秋,成績早就超越他。
  • 洪金寶成龍「七小福」憑什麼佔據了香港功夫片武術指導大半壁江山
    于占元師父會根據不同場合安排出不同的「七小福」組合,甚至有時還會有三四個「七小福」組合同時在香港的不同地方演出。紅圈處是成龍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七小福"可看作是于占元所培養的「元家班」得意門生的總稱。到了1960年代後期,香港戲曲行業走向落寞,「七小福」隨之也就沒了市場。
  • 成龍、洪金寶的伯樂,香港影視界教父-于占元
    而于占元不僅是成龍的師傅,還是洪金寶的師傅,如果細數的話他的徒弟可能有幾十個。而他最中意的是包含洪金寶成龍元奎元華在內的幾個人,也就是這幾個人組成了名震「天下」的七小福。他們幾個當中最早進入影視圈站穩腳跟的是元龍,也就是洪金寶。在他的幫助下,其餘的師弟們也陸陸續續的踏入影視圈。並且很快,七小福憑藉著刻苦的訓練學習的一身好本領,個個都有過人之處,不多久就都闖出來自己的一片天地。
  • 香港幾乎所有功夫明星都出自這六位大師之手
    香港功夫片在上世紀風靡全球,成為中國人在電影市場唯一一個佔有絕對優勢的片種。香港的電影工作者們在惡劣的環境下開創出各種電影套路和拍攝方法,無數的功夫武師付出大量的辛勤汗水,其中許多落下終身殘疾甚至在片場喪命。
  • 于占元臨終前已經不認識洪金寶,洪金寶落淚大喊「我是三毛啊」
    在七小福中,洪金寶和師父于占元關係最親近,後來于占元因病去往美國治療,洪金寶拍戲忙碌,可是只要有時間,洪金寶就飛到美國去探望師父于占元,他在最後一次探望師父的時候,師父已經大限將至。于占元一副不信的樣子:「你才不是三毛,你一根毛都沒有,怎麼可能是三毛?」洪金寶頓時淚灑當場大喊道:「我是三毛啊師父,我真是三毛你看看我!」
  • 【歷史】功夫片五十年興衰史
    他和師兄金寶一樣,小學沒讀完,就被送到香港中國戲劇學院師從于占元。從此,被取名為「元樓」。 學院是梨園規矩,學戲10年,凡事都聽師父的,打死也不償命。學戲的苦,跟《霸王別姬》裡拍的一樣。清早五點練功,夜裡十二點結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聽話藤條就抽在身上,打出血來。師父是最大的,吃飯掉一粒米,一個巴掌就扇到臉上。
  • 南派元家班 北派什剎海:中國武林門派哪家強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功夫哪家強? 文|安宕宕愛看金庸的讀者想必早已在心裡對張無忌、楊過、令狐衝等一票美男紙的戰力有過千萬種排序了。今天,兔子先生決定對現實當中的功夫巨星來個大起底:風格迥異又各有千秋的他們屬於哪一派?南北兩大勢力稱霸武林誰家強?看完這部「功夫巨星觸電史」,想必讓你心有所屬!
  • 功夫片興衰50年:電影江湖中,恐再無功夫之王
    偏偏世事就這麼有趣,老天爺把在美國受委屈的李小龍發給嘉禾,李小龍的「真功夫電影」《唐山大兄》和《精武門》橫空出世,轟炸全港。獲得嘉禾支持後,《猛龍過江》轟動好萊塢,「Kungfu」一詞,從此傳遍美國。可以說,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李小龍就把嘉禾拉出瀕死邊緣,為它日後能與邵氏分庭抗禮打下堅實基礎。不幸的是,1973年李小龍死後,被推向頂峰的功夫片,眼看就要墜入深淵。一夜間,香港武行也變得不景氣起來。
  • 港片「最靈活的胖子」暴瘦,七小福老了,功夫片頭髮也白了
    他和成龍、元彪闖影壇的時候,正值功夫巨星李小龍猝然離世,功夫片看似走向衰落,但功夫裡經常藏著敗中取勝的道理,功夫片下一波潮頭到來,總要有人出頭。正值風口上,胖子也能吹上天,他們幾個師兄弟,加上後來從內地來港發展的李連杰,就這麼撐起一個功夫片的黃金時代。
  • 他曾在女兒的電影裡跑龍套,收的徒弟卻個個成了巨星
    于占元是一個有抱負的男青年,他有著對戲曲的無比熱愛,於是他創辦了「中國戲劇研究學院」,真是不怕流氓能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這個名字起的,真叫一個牛叉。帶著「中國」兩個字,結果卻簡陋寒酸的很,和甄子丹在《葉問》中收徒的畫面感差不多哪去,
  • 37年前的神作,內地首部功夫片,李連杰師叔主演,至今無法超越
    彼時的春晚舞臺上,小品還未成為主流,相聲一家獨大,歌舞節目佔據主場。,在當時普遍追求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市場上,該片讓當時的國人大開眼界,上映之後引發轟動。可以說是開創了中國武打功夫片之先河,在內地商業電影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 華語傳統功夫片、武俠片逐漸式微,動作導演們面臨著更大的外部挑戰
    後來,一些電影也會給大牌的動作指導冠以「動作導演」之名,他們的任務除了設計動作之外,還包括所有動作戲的場面調度、鏡頭語言的設計、以及動作戲部分的後期剪輯。但大多數時候,動作指導和動作導演之間的職能權限並無特別明確的界定(本文以動作指導概稱),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他們也漸漸擴散到整個華語圈。
  • 《大俠霍元甲》收視率飆升,功夫片明明有市場,為什麼現在沒人拍
    這說明功夫片還是沒有過時嘛,還是有很大市場的,那為什麼這些年來卻只有《大俠霍元甲》一部武術正劇呢?或許我以下的分析,可以找到答案。當然高雄老先生年輕時候也是一名龍虎武師,有一定的功夫根底,只不過是現在年紀大了,使用替身無可厚非。但是其他演員呢?有真正武術功底的只有霍元甲的這幾個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