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的《大海》被我誤解20年,背後的真相原來是這個.....

2021-02-08 英語共學

1986年7月6日,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周日,他約了同學外出。而同一天,他的家人出去郊遊烤肉。

出門之前,他給妹妹打了一個電話,妹妹自小是個淘氣,但活潑可愛,經常把家裡人逗得樂不可支。

電話裡,他們還在有說有笑有打有鬧,旁邊的同學甚至以為他在跟女朋友講電話,因為他臉上的笑容出賣了他的溫柔。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他接到了家裡的電話,他以為跟平時一樣,問他回不回家吃飯。但這次他猜錯了,爸爸告訴他,妹妹溺水了,正在醫院裡搶救。

那一瞬間,他整個腦子都是空白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明明早上還好好的人,不過幾個小時,怎麼就進醫院搶救了呢?

那一年,他20歲,妹妹15歲。

三毛說,走得突然,來不及告別。這樣也好,我們永遠不告別。那就這樣吧。

茫然走在海邊 看那潮來潮去

徒勞無功 想把每朵浪花記清

想要說聲愛你 卻被吹散在風裡

茫然回頭 你在那裡

妹妹的離去讓他突然背負了使命,活著的人,要去做該做的事,完成該完成的夢想,愛該愛的人。你所痛苦的今天,是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迷茫未知的未來,是離開的人憧憬的未來。

1988年,他唱了《我的未來不是夢》,得到了大家的關注。1992年,他為妹妹寫下這首《大海》,紅遍大江南北。但其實他的大海很小,只裝得下妹妹一人。

他還寫了一首《妹妹晚安》,他不知道她是不是在星星背後看,也不知道她是不是偷偷地聽,但他只想要唱給她聽。告訴她,我一直記得你,你不必慌張。

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人一直不曾忘記你。

妹妹晚安 我很想念你

妹妹晚安 你會在那裡

這些年來 人事已非

真怕你認不得我的改變

想你不必焦急 我們都還記得你

只是不怎麼提起 想你不必慌張

家裡格局仍一樣 只是少了你的床

1997年,他回淡水途中發生車禍,不幸身亡,那一年他31歲。後來,他們把他葬在了梨山「雨生園」,跟妹妹合葬在一起。

他叫張雨生,妹妹叫張玉仙。這就是這首歌的故事,也是張雨生和妹妹的故事,一直以為這是一首情歌,原來我誤解了它。

如果大海能夠 喚回曾經的愛

就讓我用一生等待

如果深情往事 你已不再留戀

就讓它隨風飄遠

如果大海能夠 帶走我的哀愁。

就像帶走每條河流

所有受過的傷 所有流過的淚

我的愛 請全部帶走

生活逼著你在遺憾裡成長,但你不能在苦難中妥協。

雖然我不在你身邊,但你在我心裡。生活是好的,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前面總會有另一番不同的風光。

 1997年11月12日,一場車禍奪走了上帝留在人間的張雨生,他的離世是流行樂壇最大的遺憾,也是眾多歌迷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痛,也許是上帝嫉妒他的才華,在他最好的時候選擇突然帶走他。後來,他們把他葬在了梨山「雨生園」,跟妹妹合葬在一起。


    他把自己的歌聲在太平洋自由之風裡歡呼,他為中國申奧而唱,為有夢追求的人而唱。他從《我的未來不是夢》唱到《自由歌》,他從《大海》唱到《帶我去月球》。一直唱到自己生命的盡頭.

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說:

張雨生做了我們這一輩人不敢做的事情。

張學友說:

張雨生、竇唯、張楚是我最欣賞的音樂人。

蘇芮說:

張雨生,是90年代華語歌壇最有貢獻的音樂人。


對於張雨生,

我們就像他的《一天到晚遊泳的魚》的那條魚一樣,

魚只有7秒種的記憶,卻用一生在追尋。The fish has only 7 seconds of memory, but in search of  all his life.


張雨生只在樂壇10年,卻夠我們品一輩子。Tom Chang only lives in the music scene for 10 years, but it's enough for us to appreciate his work in a lifetime.

相關焦點

  • 張雨生的《大海》被我誤解20年,背後的故事原來是這個...
    那一年,他20歲,妹妹15歲。三毛說,走得突然,來不及告別。這樣也好,我們永遠不告別。那就這樣吧。茫然走在海邊 看那潮來潮去徒勞無功 想把每朵浪花記清想要說聲愛你 卻被吹散在風裡茫然回頭 你在那裡「妹妹很喜歡唱歌,她唱的比我好聽。」
  • 張雨生的《大海》被我誤解20年,背後的故事原來是這個......
    那一年,他20歲,妹妹15歲。三毛說,走得突然,來不及告別。這樣也好,我們永遠不告別。那就這樣吧。茫然走在海邊 看那潮來潮去徒勞無功 想把每朵浪花記清想要說聲愛你 卻被吹散在風裡茫然回頭 你在那裡「妹妹很喜歡唱歌,她唱的比我好聽。」
  • 張雨生《大海》爆紅背後有辛酸故事 是為她而寫 卻被誤解了20年
    而有一些歌背後卻還有這曲折的故事。1992年一首《大海》紅遍大江南北。而對於歌手張雨生來說,卻是有一段辛酸悲痛的往事。張雨生小的時候就喜歡音樂。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己嘗試寫歌。進入大學後的張雨生又接觸了很多西洋音樂,還迷上了吉他。並且用吉他寫了好多歌曲。大三的時候,他寫了一首退役軍人的歌曲《他們》獲得了創作歌謠一等獎。
  • 被誤解20年,張雨生《大海》背後,故事竟如此悲情
    1986年7月6日,就是讓張雨生銘記一生的日子。那一天,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星期天,張雨生的父母計劃帶全家去梨山附近郊遊野餐。於是,張爸提前幾天就給在學校的張雨生打電話:「雨生呀,這個星期天全家準備去郊遊烤肉,你學校有事嗎?能不能回來一起去?」
  • 張雨生的《大海》被人誤解20年,原來背後有段如此悲情的故事
    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從臺北回家的途中因為疲勞駕駛,車速過快不幸發生車禍。11月12日急救無效身亡,年僅31歲,一代巨星隕落,他父親說:「家裡早早給他騰出車位,卻再也等不到他來停靠。」張雨生父母將他和妹妹張玉仙合葬,希望他們兄妹二人相依為伴。提起張雨生的妹妹張玉仙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紅遍大江南北的《大海》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張雨生《大海》,背後故事竟被誤解25年……
    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清晰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把它放在心底1966年,張雨生出生在臺灣澎湖,誰都未曾想到這個眼睛大大的男生,會在幾十年之後變成臺灣歌壇紅極一時的天王 多年後,張雨生回憶起那段經歷,「從頭到尾,我沒有掉一滴眼淚,但這個傷口一直在我心中。她是那麼可愛,那麼懂事,而且歌聲又那麼好。老天真不公平,妹妹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更好,結果卻離開了這個世界。」
  • 張雨生的《大海》被誤解多年,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這首歌的名字叫《大海》,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它的創作者:張雨生。1966年6月7日,他出生於臺灣省澎湖,伴雨而生,取名「雨生」。唱得比我更好,為什麼要這樣對待她……」他的心已經痛到掉不出一滴眼淚,而這傷永遠刻在了他心中,那一年,妹妹15歲,他20歲。
  • 張雨生的《大海》被誤解21年,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許多人在這首歌裡,找到了共鳴,找到了勇氣,每聽一次,就對夢想更加篤定。「即將30歲一事無成,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供著房子養著孩子,幹著隨時可能離職的工作,外帳欠了好幾萬。看著熟睡的孩子,一個人在電腦前迷茫著聽著這首歌。
  • 你知道張雨生的《大海》不是情歌,但未必知道它背後的故事!
    張雨生,一個被上天都嫉妒的英才,陪伴了多少八零九零後的童年!至今為止張雨生離開我們已經有21個年頭了,1997年11月12日,張雨生在痛苦中掙扎了24天,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享年31歲,這位音樂界的才子永遠的走了。
  • 隱藏20年的謎團,張雨生《大海》背後的故事竟如此悲情
    1986年7月6日,這是一個足矣讓張雨生銘記一生的日子。那一天,原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星期天,張雨生的父母計劃帶全家去梨山附近郊遊野餐。張爸提前幾天就給在學校的張雨生打電話:「雨生呀,這個星期天全家準備去郊遊烤肉,你學校有事嗎?能不能回來一起去?」
  • 青聽丨張雨生《大海》,背後故事竟被誤解25年……
    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本來模糊的臉竟然漸漸清晰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把它放在心底1966年,張雨生出生在臺灣澎湖,誰都未曾想到這個眼睛大大的男生,會在幾十年之後變成臺灣歌壇紅極一時的天王。張雨生的母親是臺灣泰雅族人,受到母親的影響,張雨生從小就熱愛音樂。
  • 張雨生《大海》的背後故事讓人淚奔,也已經被被誤解了21年
    2鄭智化說張雨生比他還搖滾帶著眼鏡的天真大男孩,張雨生,紅了。之後他又憑藉《大海》,紅得發紫。可他對這個結果卻是另一種滋味。他說:「我覺得一個創作人還是堅持他自己要做的事情比較好,我自己是妥協後的怪物。」張雨生是那種看著順,但其實很叛逆的人。鄭智化就說過:「張雨生是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人,比他還搖滾。」
  • 張雨生的《大海》你聽懂了嗎?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當心急如焚的張雨生匆匆趕到醫院,他最親愛的妹妹已經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那一年,張雨生20歲,妹妹張玉仙才15歲。如果大海能夠 喚回曾經的愛就讓我用一生等待如果深情往事 你已不再留戀就讓它隨風飄遠如果大海能夠 帶走我的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所有受過的傷 所有流過的淚我的愛 請全部帶走
  • 張雨生的《大海》你聽懂了嗎?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張雨生怎麼也不會想到,這竟是最後一次聽到妹妹的聲音。那天下午,妹妹因踩到山澗上鬆動的石頭而落水。被水衝走了好遠的妹妹,在救上岸時還有呼吸。張家滿懷希望地送妹妹去醫院,卻因為主治大夫的誤診而延誤了搶救時間。當心急如焚的張雨生匆匆趕到醫院,他最親愛的妹妹已經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那一年,張雨生20歲,妹妹張玉仙才15歲。
  • 張雨生《大海》背後的故事,讓人感人肺腑,潸然淚下
    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所有受過的傷,所有流過的淚,我的愛,請全部帶走。這首張雨生的《大海》,相信大家都會唱並且喜歡這首歌。其實《大海》的背後有著你所不知道的憂傷的故事,讓人潸然淚下。
  • 《大海》,張雨生的絕唱之一,可誰又知道這背後的諸多無奈
    90年代,華語樂壇上有兩位巨星隕落,一位就是beyond——黃家駒,還有一位就是張雨生。 很多人都知道,張雨生有兩首歌最為出名,一個就是《我的未來不是夢》,還有一個就是《大海》。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曉《大海》背後,有著張雨生無盡的辛酸史。
  • 《大海》這首歌背後的故事竟然是這樣
    我想不論是80後還是90後說到張雨生就一定會想到那首經典歌曲《大海》:「如果大海能夠換回曾經的愛,就讓我用一生等待。
  • 《大海》背後是張雨生一生的痛,31歲車禍身亡,年邁老母獨守墓園
    《大海》是張雨生出道以來第四張專輯,當時銷量達到了600萬,當很多人提起張雨生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大海》。但是《大海》這首歌曲的背後卻是張雨生一生的痛。01張雨生1966年出生在澎湖,出生的那幾天剛好下著小雨,看著窗外的父親隨即就想到「雨生」這個名字。張雨生家中兄妹好幾個,兩個弟弟,兩個妹妹,作為家中長子的張雨生從小就是弟弟妹妹的榜樣。
  • 張雨生《大海》的背後,竟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張雨生出生在臺灣澎湖,誰都未曾想到這個眼睛大大的男生,會在幾十年之後變成臺灣歌壇紅極一時的天王。 1985年,張雨生考入了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隻身一人去到臺北讀大學,距離卻沒能阻礙他和妹妹在音樂上的交流。那時的他們常常打電話,而且每次都要聊上幾個小時,舍友們以為張雨生交了女朋友。
  • 張雨生《大海》背後竟是這樣一個催淚的故事
    《大海》是臺灣歌手張雨生演唱的一首歌,由陳大力作詞,陳大力和陳秀男作曲,發行於1992年,收錄於專輯《大海》。張雨生之所以踏上歌壇的原因以及為什麼要作大海這首歌,從下面的這段話裡可以找到答案。「兩年前,從小與我最親的妹妹,在梨山附近的山澗不幸溺死,那一年她才15歲。雖然從頭到尾,我沒有掉一滴眼淚,但這個傷口一直在我心中。她是那麼可愛,那麼懂事,而且歌聲又那麼好。老天真不公平,妹妹他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