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韓軒
因為上周六播出的第三期《中國之星》,「華陰老腔」瞬間成為熱詞。因為一曲結合了現代搖滾與陝西古老戲曲——華陰老腔的《給你一點顏色》,歌手譚維維驚豔四座。此後,關於演出的現場視頻在微信朋友圈瘋傳,迎來超高關注度。一個是來源於西方的熱辣搖滾,一個是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關中古歌,兩者擦出的巨大火花讓網友驚呼:「音樂也可以這麼玩!」
圓了崔健擱置的搖滾夢
「女媧娘娘補了天,剩下塊石頭是華山。」手裡舉著一對鈸,譚維維霸氣地一聲喊,一下就震到了臺下的觀眾。而比譚維維的秦腔調子更搶鏡的,是她背後的圖景:坐著長條凳,穿著對襟短褂的五位老爺子,操著像胡琴不是胡琴、像月琴又不是月琴的各式樂器,奏出氣勢磅礴的旋律。間奏時,紅衣裳的老大爺一開嗓,來自黃土高坡的蒼涼勁兒撲面而來,仿佛裹挾著黃土的氣息。
「她根本不是讓我當推薦人的,她是讓我坐在那學習的!」一曲唱完,崔健佩服得五體投地,「你們看到的是一種教科書級的中國搖滾樂,或者說是真正的民謠音樂與搖滾樂結合的最佳典範。」
說到老腔與搖滾樂的結合,崔健對此深有情結。去年,崔健就想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用搖滾和老腔唱出他的《一無所有》,「當時我們都已經把歌曲排練出來了,不過陰差陽錯,最後沒能實現。」這一次,站在舞臺上的譚維維實現了他的願望。
不僅崔健為這次演出叫好,現場觀眾也通過投票表達了他們內心的震撼。300位大眾音樂評審中,有299位投票支持譚維維,讓她毫無懸念地成為了第三期《中國之星》的單期冠軍。劉歡則從推薦人席位上站起來走上臺,摸著被五位老爺子當作樂器敲打的凳子,激動得甚至有些結巴地說:「能不讓他們走嗎?那幾位大哥能回來嗎?他們的聲音特別接地氣,每一個音掉地上都能冒出煙來。」
過五道「卡」請老藝術家
這五位老人家,是譚維維從陝西華陰邀請來的老腔藝術家,其中張喜民、張新民是老腔正宗傳人張全生的兒子。2006年,華陰老腔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張喜民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讓搖滾與「非遺」合作,源於譚維維的一個念頭:「搖滾樂來自於西方,我希望尋找一些中國民間的音樂元素,做東西方音樂的碰撞。」她一下就想到了幾百年前的華陰老腔,「我覺得他們就是中國最早的搖滾。」
然而「中國最早的搖滾藝術家」卻不那麼容易找。為了邀請這五位年齡均超過70歲的老人家出山,她不知道打了多少通電話。「我先通過陝西的朋友,找到陝西省歌舞劇院,然後找到了發現這幾位老藝術家的人,再通過這個人找到了華陰文化館,然後再求那裡的一位館長幫忙,這才聯繫到他們。」算下來,光是為找這幾位老爺子,譚維維就經過了至少五道「關卡」。
找到老藝術家,譚維維興奮極了。平日裡自己的行程都由工作人員安排,可這一次她主動當起了「聯絡員」,為幾位老人家安排行程。因為要在北京排練,老爺子們需要多次在陝西與北京之間往返。面對老人家提出的各種需求,譚維維就兩個字:「都行!」「只要他們能來,怎麼做都可以。」她說。
「華麗的冒險」找到自己
其實,這次混搭,對譚維維來說是一次冒險。
譚維維之前並沒想到,作為民間藝術的老腔自由豪放,並無節拍的概念,「但舞臺呈現和電子樂隊卻離不開節奏。」彩排階段,譚維維就遇到了問題,「五位老爺子沒有戴耳麥的習慣,但如果不戴,就聽不到鼓點,勢必導致表演時的節奏錯亂。」就連崔健都為她擔憂,甚至建議她說:「你可不可以再準備一個別的作品?」不過,她很決絕。
從《我是歌手》到《蒙面歌王》,再到幾周前走上《中國之星》的舞臺,本來就是選秀歌手出身的譚維維,今年接二連三地參加了好幾檔音樂節目。觀眾中有了「又是她」的吐槽聲音,她自己也感到「把自己都看煩了」。
「所以我想做一些新的東西,自己的東西。」抱著勝敗在此一舉的心態,譚維維把《給你一點顏色》帶上了舞臺。直到聽到來自觀眾的掌聲與歡呼聲,她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這場冒險的嘗試不僅讓觀眾認可了這兩種藝術的混搭,更讓她找到了自己。
旁觀者說
國家級「非遺」項目華陰老腔活下去了!至於如何把「沒有節拍概念」的民間藝術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這是個技術問題。技術問題總有辦法解決,最重要的是理念,回到過去是不可能的,傳統為當代所用,才是「非遺」文化的傳承之路。——古琴大師王鵬
中國不缺資源,但缺發現、缺開發、缺現代化的融合與再創作。中國傳統音樂的現代化呈現,是個頗有難度而意義重大的課題。大部分現代流行音樂都有民間音樂的源頭,只不過之前大家都不太關注。——樂評人鄧柯
老腔
老腔是陝西省非常古老的漢族戲曲表演形式。長期在華陰廣泛流傳,分老腔、時腔兩個劇種,一般配合皮影戲的表演演唱,有時候民間藝人們也會拋開皮影戲跑到前臺來表演。老腔的曲調類似渭水船工號子,形式上是一人主唱眾人和,樂器包括板凳、梆子、快板等特殊樂器。
1993年張藝謀電影《活著》中曾有老腔的表演,之後與陝西有關的文藝作品中也曾出現,如電影《白鹿原》、人藝話劇《白鹿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