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4月28日訊(記者 張宸 通訊員 豐永梅)她紮根護理一線13年,從呼吸神經內科,到重症監護室...多年的歷練,讓她成為護理方面全科專家。
作為護理戰線上的老兵,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不顧個人安危主動請纓,戰「疫」武漢,在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病區,連續奮戰40天。
她身體瘦小,卻能為體重100公斤的患者翻身拍背。
她就是利津縣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永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8日,張永敬向利津縣中心醫院遞交了請戰書,「國家培養我十幾年,現在我報效祖國的時刻到了。」作為一名重症監護室主管護師,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急救技能,張永敬毅然選擇去前線。隨全縣抽調的4名醫護骨幹人員,組成東營市第5批醫療隊,火線支援武漢。
報名後,張永敬問9歲的女兒,是否支持她去武漢救治病人,女兒爽朗的回答:「你的事你說了算。」那想媽媽了怎麼辦?女兒乾脆地說「視頻!」平時,張永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工作和學習上,陪伴女兒的時間比較少,孩子也遺傳了媽媽陽光的性格。可愛的女兒只知道媽媽去做一件偉大的事情,卻不懂媽媽將要面臨的艱辛和危險。
經過緊張的籌備,2月20日早上6:00,張永敬帶著醫院準備的防護物資、生活必須品,在領導及同事、家人的叮嚀下跟隨山東省第12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徵。
「心中的滋味五味雜陳,每個人眼中都含著不舍的淚水,單位和家是我最堅強的後盾。在飛機場候機廳,面對隊旗,立下誓言,此時此刻讓我熱血沸騰,為了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暗自為自己加油鼓勁。」張永敬想起出徵時的情景眼裡蓄滿了淚水。
到達武漢駐地已經是晚上8:30了。張永敬迅速收拾物資分類整理,「在醫療物資緊張缺乏的情況下,我們的物品必須用到刀刃上,有計劃的使用。」第二天,張永敬立即進入學習培訓狀態,領導一遍遍強調防控感染是重中之重,是首要任務,是前提,是不能碰觸的紅線,任何區域的感染防控都不能懈怠,只有這樣,醫護人員自己才不會被感染,才能更好的服務於病人,才能向國家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理論與操作一個也不能少,張永敬和隊友們認真學習《醫護人員皮膚黏膜屏障保護防護共識》《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控制指南》。一遍遍演練防護服穿脫操作流程,即使大汗淋漓、氣喘籲籲,仍然不厭其煩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
經過了嚴格培訓考試合格,2月26日,張永敬和隊友們正式上崗,接管了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病區。大家早早來到醫院,更換衣服時看到了交接班的同事被攙扶出來,並告訴張永敬,會有一種缺氧的感覺,胸悶憋喘不適,難以堅持,叮囑新來的隊友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慢,慢,慢,緩慢均勻的呼吸,避免大量耗氧。
張永敬換好裝備後,進入隔離病房病區,映入眼帘的是可以容納80名患者的隔離病房,張永敬看到了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覺得心痛,他們已經在這裡戰鬥了30餘天,沒有任何的怨言,認真去解決每一個困難,當病區馬桶堵塞,擼起袖子自己幹,為患者取外賣,安慰患者的心情,因為這是醫護人員的職責所在,使命所在。張永敬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重大,深知要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她迅速調整情緒,投入工作中,病房的患者看到山東醫療隊,豎起大拇指,示意大家一起加油!
經過一系列的工作生命體徵檢測,輸液治療,與患者溝通後,張永敬的護目鏡,開始起霧影響視線,坐到電腦前,輸入患者信息時,找不到了光標,需要用筆記錄時,看不清字跡。張永敬有些茫然,整個一個弱視者,如何工作呢,可是病人還在等著去做治療,工作還要做下去。於是,張永敬試著從護目鏡凝結後的水滴,流下來的縫隙中,或者從邊緣縫隙看外面的東西,雖然費勁,慢慢讓自己適應。張永敬平時是不愛吃羊肉的,但是當吃到飯裡的羊肉時,卻沒感到難以下咽,一口氣吃完了。張永敬說:「既然選擇了逆行,就必須勇敢面對困難,去接受挑戰,使患者早日康復,與家屬團聚。」
從醫13年,從事呼吸性疾病、神經性疾病、重症監護者的護理工作,34歲的張永敬深刻理解守望生命的含義。配合醫生實施插管,做器官開放性手術......每次遇到高風險的救治工作,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
工作中,有太多讓張永敬記憶深刻的人和事。記得一次夜班,一位96歲的老奶奶,新入院,一直坐在病床上不睡覺。張永敬巡視病房時,看到她自己坐在病床上,就問:老奶奶,你哪裡不舒服?老奶奶說「我全身上下都不舒服」。張永敬立即請醫生過去檢查,一切都很正常,生命體徵都挺平穩。然後,她握起老奶奶的手安慰她:「沒事的,一切都會過去,我們就是您的孩子,我們一起送您回家。」然後給老奶奶一個擁抱,幫她整理好被子,囑咐她早休息才能早日康復,老奶奶很快進入夢鄉,嘴角還露出了一絲絲的微笑。
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是每一位患者康復的前提。病區有一位腦出血後遺症的患者,言語不清,肢體活動不靈,導致進食困難,每次吃飯時都會用手去抓飯,導致飯粒撒滿被褥,張永敬就最後發餐給他,並且幫助患者進食,每次吃飽了的患者都會豎起大拇指,表示對張永敬的感激之情。
病區內還有好多重症患者,無法溝通交流,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治療護理。有的患者在家長期臥床,導致四期壓瘡,需要加強翻身拍背,瘦削單薄、看似柔弱的張永敬,卻能幫助近100公斤患者翻身拍背;無法排痰的患者,需要加強吸痰護理;不能由口進食的患者,需要精心準備鼻飼食物,避免引起胃腸不適;精神不清的患者,需要加強看護,防止意外拔管跌倒不良事件的發生......一個工作班次走下來,張永敬內穿衣全部溼透,當脫掉防護服的那一刻,她感覺全世界的空氣都是新鮮的,當看到患者出院的那一瞬間,所有的苦與累都化作了雲煙。
「置身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包括疾病的科學防治,感受到了舉國上下眾志成城,社會各界的大愛,這段難忘的經歷是我又一次的歷練。」張永敬深有感觸地說。在武漢「重啟」之時,張永敬和隊友們向武漢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40天的時間,共參與累計救治患者292人,治癒出院總人數238人,其中,治癒輕型患者31人,治癒普通型患者162人,治癒危重症患者人數45人,總治癒率81.5%,重症患者治癒率76%。
去時,他們不問歸期,像長城一樣屹立不倒,堅守在戰疫一線,3月30日,他們完成抗「疫」任務,帶著武漢人民的祝福,回到德州隔離,4月15日,平安歸來。離開武漢時,志願者們為醫療隊員表演《聽我說謝謝你》手語舞,一句句深深地謝謝,一次次深深地鞠躬,都讓張永敬落淚,武漢人民為他們揮手告別,雖然僅僅與武漢人民在一起短短的40天,但是卻情同手足,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