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英雄抗「疫」故事」張永敬:柔弱之肩扛重擔

2020-12-20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4月28日訊(記者 張宸 通訊員 豐永梅)她紮根護理一線13年,從呼吸神經內科,到重症監護室...多年的歷練,讓她成為護理方面全科專家。

作為護理戰線上的老兵,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不顧個人安危主動請纓,戰「疫」武漢,在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病區,連續奮戰40天。

她身體瘦小,卻能為體重100公斤的患者翻身拍背。

她就是利津縣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張永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8日,張永敬向利津縣中心醫院遞交了請戰書,「國家培養我十幾年,現在我報效祖國的時刻到了。」作為一名重症監護室主管護師,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急救技能,張永敬毅然選擇去前線。隨全縣抽調的4名醫護骨幹人員,組成東營市第5批醫療隊,火線支援武漢。

報名後,張永敬問9歲的女兒,是否支持她去武漢救治病人,女兒爽朗的回答:「你的事你說了算。」那想媽媽了怎麼辦?女兒乾脆地說「視頻!」平時,張永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工作和學習上,陪伴女兒的時間比較少,孩子也遺傳了媽媽陽光的性格。可愛的女兒只知道媽媽去做一件偉大的事情,卻不懂媽媽將要面臨的艱辛和危險。

經過緊張的籌備,2月20日早上6:00,張永敬帶著醫院準備的防護物資、生活必須品,在領導及同事、家人的叮嚀下跟隨山東省第12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徵。

「心中的滋味五味雜陳,每個人眼中都含著不舍的淚水,單位和家是我最堅強的後盾。在飛機場候機廳,面對隊旗,立下誓言,此時此刻讓我熱血沸騰,為了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暗自為自己加油鼓勁。」張永敬想起出徵時的情景眼裡蓄滿了淚水。

到達武漢駐地已經是晚上8:30了。張永敬迅速收拾物資分類整理,「在醫療物資緊張缺乏的情況下,我們的物品必須用到刀刃上,有計劃的使用。」第二天,張永敬立即進入學習培訓狀態,領導一遍遍強調防控感染是重中之重,是首要任務,是前提,是不能碰觸的紅線,任何區域的感染防控都不能懈怠,只有這樣,醫護人員自己才不會被感染,才能更好的服務於病人,才能向國家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理論與操作一個也不能少,張永敬和隊友們認真學習《醫護人員皮膚黏膜屏障保護防護共識》《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控制指南》。一遍遍演練防護服穿脫操作流程,即使大汗淋漓、氣喘籲籲,仍然不厭其煩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

經過了嚴格培訓考試合格,2月26日,張永敬和隊友們正式上崗,接管了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病區。大家早早來到醫院,更換衣服時看到了交接班的同事被攙扶出來,並告訴張永敬,會有一種缺氧的感覺,胸悶憋喘不適,難以堅持,叮囑新來的隊友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慢,慢,慢,緩慢均勻的呼吸,避免大量耗氧。

張永敬換好裝備後,進入隔離病房病區,映入眼帘的是可以容納80名患者的隔離病房,張永敬看到了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覺得心痛,他們已經在這裡戰鬥了30餘天,沒有任何的怨言,認真去解決每一個困難,當病區馬桶堵塞,擼起袖子自己幹,為患者取外賣,安慰患者的心情,因為這是醫護人員的職責所在,使命所在。張永敬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重大,深知要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她迅速調整情緒,投入工作中,病房的患者看到山東醫療隊,豎起大拇指,示意大家一起加油!

經過一系列的工作生命體徵檢測,輸液治療,與患者溝通後,張永敬的護目鏡,開始起霧影響視線,坐到電腦前,輸入患者信息時,找不到了光標,需要用筆記錄時,看不清字跡。張永敬有些茫然,整個一個弱視者,如何工作呢,可是病人還在等著去做治療,工作還要做下去。於是,張永敬試著從護目鏡凝結後的水滴,流下來的縫隙中,或者從邊緣縫隙看外面的東西,雖然費勁,慢慢讓自己適應。張永敬平時是不愛吃羊肉的,但是當吃到飯裡的羊肉時,卻沒感到難以下咽,一口氣吃完了。張永敬說:「既然選擇了逆行,就必須勇敢面對困難,去接受挑戰,使患者早日康復,與家屬團聚。」

從醫13年,從事呼吸性疾病、神經性疾病、重症監護者的護理工作,34歲的張永敬深刻理解守望生命的含義。配合醫生實施插管,做器官開放性手術......每次遇到高風險的救治工作,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

工作中,有太多讓張永敬記憶深刻的人和事。記得一次夜班,一位96歲的老奶奶,新入院,一直坐在病床上不睡覺。張永敬巡視病房時,看到她自己坐在病床上,就問:老奶奶,你哪裡不舒服?老奶奶說「我全身上下都不舒服」。張永敬立即請醫生過去檢查,一切都很正常,生命體徵都挺平穩。然後,她握起老奶奶的手安慰她:「沒事的,一切都會過去,我們就是您的孩子,我們一起送您回家。」然後給老奶奶一個擁抱,幫她整理好被子,囑咐她早休息才能早日康復,老奶奶很快進入夢鄉,嘴角還露出了一絲絲的微笑。

心理護理和生活護理是每一位患者康復的前提。病區有一位腦出血後遺症的患者,言語不清,肢體活動不靈,導致進食困難,每次吃飯時都會用手去抓飯,導致飯粒撒滿被褥,張永敬就最後發餐給他,並且幫助患者進食,每次吃飽了的患者都會豎起大拇指,表示對張永敬的感激之情。

病區內還有好多重症患者,無法溝通交流,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治療護理。有的患者在家長期臥床,導致四期壓瘡,需要加強翻身拍背,瘦削單薄、看似柔弱的張永敬,卻能幫助近100公斤患者翻身拍背;無法排痰的患者,需要加強吸痰護理;不能由口進食的患者,需要精心準備鼻飼食物,避免引起胃腸不適;精神不清的患者,需要加強看護,防止意外拔管跌倒不良事件的發生......一個工作班次走下來,張永敬內穿衣全部溼透,當脫掉防護服的那一刻,她感覺全世界的空氣都是新鮮的,當看到患者出院的那一瞬間,所有的苦與累都化作了雲煙。

「置身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包括疾病的科學防治,感受到了舉國上下眾志成城,社會各界的大愛,這段難忘的經歷是我又一次的歷練。」張永敬深有感觸地說。在武漢「重啟」之時,張永敬和隊友們向武漢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40天的時間,共參與累計救治患者292人,治癒出院總人數238人,其中,治癒輕型患者31人,治癒普通型患者162人,治癒危重症患者人數45人,總治癒率81.5%,重症患者治癒率76%。

去時,他們不問歸期,像長城一樣屹立不倒,堅守在戰疫一線,3月30日,他們完成抗「疫」任務,帶著武漢人民的祝福,回到德州隔離,4月15日,平安歸來。離開武漢時,志願者們為醫療隊員表演《聽我說謝謝你》手語舞,一句句深深地謝謝,一次次深深地鞠躬,都讓張永敬落淚,武漢人民為他們揮手告別,雖然僅僅與武漢人民在一起短短的40天,但是卻情同手足,永生難忘!

相關焦點

  • 「打贏兩場戰役群英譜」貞豐援鄂醫務人員賀福平安歸來
    4月8日,貞豐縣援鄂醫務人員賀福結束在貴陽14天的集中隔離休整後於當日下午平安回到貞豐,至此,貞豐4名援鄂醫務人員已圓滿完成任務全部歸來。賀福是貞豐縣人民醫院呼吸消化神經內科的一名醫生,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他主動請纓加入到貴州第八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最前線參加救援,到達武漢後,賀福與所在醫療隊隊員一起被分配到武漢市人民醫院(東院)重症病區,參與重病患者的救治。在經過30多天的日夜奮戰,貴州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救援任務,於3月25日從武漢撤離並返回貴陽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休整。
  • 援鄂抗疫英雄 譚志剛回到商丘
    原標題:援鄂抗疫英雄 譚志剛回到商丘歡迎儀式現場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當天下午,商丘眾人愛心車隊隊員、美年大健康集團商丘奧亞分院放射科主任譚志剛光榮完成援鄂使命,回到商丘。下午3時許,在商丘奧亞分院,眾人為譚志剛舉行了歡迎儀式,並獻上鮮花。
  • 「連線衡水援鄂醫療隊」之四:致敬,最帥的逆行者
    五位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後排左起 代金佔 陳靜 前排左起 郭文昊 李振興 王瑞1月27日下午,郭文昊和陳靜作為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第二組隊員,帶著醫療物資趕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第一線——武漢。次日凌晨4點38分,夜色還很重,兩個小夥子踏上了這片全國人民為之牽掛的土地,與第一批第一組的3位同事李振興、代金佔、王瑞成功會師。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援鄂抗疫歸來的北大第一醫院內科聯合團支部書記葉晶分享的感悟把大家的視線引向數月前那場波瀾壯闊的抗疫之戰。疫」行動中,北大第一醫院醫護人員們在組建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和北京嚴防嚴控兩條戰線上不畏艱險、挺身而出,以出色的成績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 鄭州援鄂「80後」女護士彩鉛手繪畫傳遞戰「疫」情
    3月31日下午,在鄭州市委黨校3號樓四樓走廊上,5名河南援鄂隊員各拿一幅彩鉛手繪畫讚不絕口:「畫得真像,眼神最有神!」「3月19日下午,我跟隨河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回到鄭州。在隔離休養點鄭州市委黨校,我利用一周時間,創作了5 幅以『最美逆行者』為主題的彩鉛手繪畫,展現了他們武漢抗疫一線迎難逆行、不懼危險的精神風貌。」
  • 援鄂抗疫,男護士有優勢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參加過援鄂抗疫和長期從事傳染病護理的工作者代表回答媒體提問。會上,北京醫院外科ICU護師李金澤表示,北京醫院援鄂醫療隊共有護士103人,其中男護士5人。
  • 【基層法院動態】甘肅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員許莉春為西固法院幹警...
    【基層法院動態】甘肅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員許莉春為西固法院幹警講授專題黨課 2020-05-20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省第一批援鄂抗疫醫療隊清艙,最後一名患者轉出
    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奮戰62個日夜不辱使命完美收官3月28日15時30分,隨著我省第一批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組李家寧團隊的醫護人員從武漢協和醫院西院11樓病區將一名患者轉出,這標誌著已經在武漢「戰鬥」62天的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完成救治工作。
  • 廈門舉辦援鄂抗疫一線醫護人員親子活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廈門市萬舜匯·酷小毅城市營地與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攜手舉辦援鄂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公益親子研學活動,讓醫護人員和孩子們一起度過最溫情的親子時光。
  • 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張忠德分享援鄂抗疫故事
    省中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員抵達武漢的那一刻起,張忠德就對院感防控制定了鐵律,所有醫務人員必須重新考核,重新培訓,培訓合格後才能進入病區,他要把全部隊員都平平安安帶回家。一開始,當地沒有合格的病房,只將普通病房稍微改造就當傳染病病房,風險很大,這種情況下,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帶頭率先進入病房,「我是黨員,我先上,這種精神一直在我們所有的黨員幹部中保持著。」
  •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援鄂心理專家李莎莎:沒有救助需要就是最好的...
    省二醫心身科副主任、援鄂心理專家李莎莎26日凌晨時分,省二醫心身科李莎莎抵達武漢,她的援鄂日程就此開啟。當晚,她在朋友圈寫到:「已順利抵達武漢,在此一併感謝所有人的關心!不獲全勝絕不輕言成功!加油!」  「我來這邊的任務主要是為貴州省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工作的醫療隊員展開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包括對所有隊員的一個心理評估和篩查,並對篩查出來的高危情況進行幹預,同時為有心理救助需要的人提供心理援助服務。」李莎莎介紹說。  李莎莎抵達武漢後住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漢市洪山區、江夏區境內,也叫光谷。
  •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今年的生日願望,她為千千萬萬陌生人許下
    【貴州援鄂抗疫戰報】今年的生日願望,她為千千萬萬陌生人許下02月19日李莉的朋友圈李莉是銅仁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也是貴州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大年初二開始我就一直值班,再沒回過玉屏的家。」後來,李莉到了貴陽,在省職工醫院接受培訓。再後來,她主動申請到湖北支援,「我們是學醫的,就要到最前線」。
  • 兩個援鄂女醫護的戰「疫」片段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河南省已派出15批1273人的援鄂醫療隊,參加武漢保衛戰。截至3月6日,河南省援鄂醫療隊管理床位1923張,累計收治患者2236人,累計治癒出院患者1259人。在這些醫護人員中,有不少是「女神」,甚至是90後「女神」,在「三八節」之際,我們選取她們的兩個戰「疫」片段,以示致敬!「對啊,媽媽就是你的超級英雄」「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我都想你了。」「等媽媽把病毒打完就回家了。」「媽媽,你是不是像超級飛俠一樣的超級英雄呀?」
  • 援鄂「三朵金花」在這裡再相聚!
    援鄂「三朵金花」在這裡再相聚!學英雄——「禮讚英雄,風雨同行」接下來,大家一起觀看了短視頻《綻放荊楚大地的萊州「三朵金花」》,共同回顧萊州三位援鄂英雄從請纓出戰到凱旋歸來的一幕幕感人瞬間。觀看短視頻之後,三位援鄂英雄先後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援鄂經歷,在真實感人的講述中,展示了危急關頭勇挑重擔,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心路歷程。
  • 抗疫巾幗英雄|國家援鄂醫療隊|護士長|湖北醫療隊|火神山醫院
    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巾幗英雄致敬。此次發布的「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共20人。武漢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範湖分院醫生甘如意 —— 騎行4天3夜300公裡返崗的90後女孩7、蔡志芳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志芳 —— 本院上一線最早、堅持時間最長、年紀最大的病區主任8、毛永輝國家援鄂醫療隊北京醫院腎內科主任
  • 「遊全椒品龍蝦頌讚歌」援鄂抗疫英雄魅力全椒行明日啟動
    為表達對援鄂抗疫英雄的致敬和感謝,由中共全椒縣委、全椒縣人民政府主辦的「遊全椒品龍蝦頌讚歌」援鄂抗疫英雄魅力全椒行5月8日將正式啟動。作為全力打造小龍蝦特色產業的安徽省全椒縣,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發展稻蝦共生的綠色生態產業,把小龍蝦做成了大產業。如今,「全椒龍蝦」成功申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是安徽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主導產品、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
  •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援鄂醫療隊員「疫」線遞交入黨申請書
    2月3日,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援鄂醫療隊隊員張蓓、梁玉瑛、梁嵐向甘肅援鄂醫療隊黨支部遞交入黨申請書,面對鮮紅黨旗,他們一字一句許下錚錚誓言。自疫情爆發一來,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院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積極應戰,1月28日,蘭大二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們以國之名,馳援武漢。
  • 味仙瘋尋找珠海援鄂英雄,終身免費!
    山河無恙,國泰民安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逆行者的奮不顧身是一次又一次堅定的戰「疫」決心最美逆行者們平安歸來後迎接他們的除了家人、朋友還有嗨森裡這間「味仙瘋」小館Ta用一鍋熱情似火的美蛙魚頭為珠海援鄂的白衣英雄們
  • 《戰疫故事》直播援鄂醫療隊啟程回家
    3月17日,在電影頻道融媒體《戰疫故事·謝謝,一路有你》直播中,很多準備離開湖北的各地援鄂醫療隊隊員不約而同地發出這樣的感慨。41支國家醫療隊,3675名醫務工作者,這些為湖北拼過命的白衣戰士曾支援當地14所方艙醫院和7所定點醫院,為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轉好,各地援鄂醫療隊開始分批離開湖北。
  • 「幸福記事本 書寫新生活」劍河援鄂醫生李維一家:幸福在相冊裡流淌
    時逢國慶、中秋雙節來臨,為慶賀佳節,也為記錄2020年這個脫貧攻堅收官年、全民抗疫的特殊年,天眼新聞自今日起推出「幸福記事本 書寫新生活」系列報導,通過相冊本、旅遊攻略本、採購本、帳本、「房本」、病曆本、備課本8個不同主題的「本」,講述「本子」背後承載的故事,反映家國安康、人民幸福和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一起來翻開這些時光之「本」,品讀歲月流年,感悟變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