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刺激到觀眾的眼球,可能就會往R級去走,將更血腥更暴力。但是還有一種就是走藝術化路線的,《一代宗師》等。回到《突襲》,《突襲2》在劇作層面比第一部來的更加宏大,不再是狹小的空間,一棟樓,視野也比較寬廣。動作的血腥程度又提升了一個高度,當然這是由於第一部的成功,有了更多的資本介入,投資上去了,片方也肯定想將格局變大。類型的好萊塢化,也使得本片不再純粹,但是暴力美學依然存在。「班卡西拉」(南洋雜術、印尼拳)會的人少,這裡面的高手更是少之又少,那飾演者的再度出演,想必就是本片的不得不做的選擇,
觀眾就會看見同一個演員演得兩個角色出現。現在的動作片難做,要不斷的發現沒見過的武種來滿足觀眾的胃口,創新的動作設計與反模式化的套招才能走出瓶頸。放眼世界影壇,他們也是再不斷的求新求變。歐美最明顯的就是「後波恩時代」的「藍領暴力美學」。《諜影重重》系列的動作風格,乾淨利落,快速剪輯,手持攝影,近身格鬥,都是其風格的體現。影響大批後來者,《007:皇家賭場》、《颶風營救》等等。尤其是到了《諜影重重3》更是將這一風格推向頂峰。
放眼華語電影界,功夫片的沒落,動作片的瓶頸是跳不過去的。很多導演和演員都想去突破這個瓶頸,可又有幾人能夠真正改變局面的。科學武術——《武俠》,陳可辛的野心很大,讓功夫片走向一個偏門,用科學的方式來解釋武學,陳可辛想讓外國人都能了解中國武術的奧妙,才從西方科學上來引入,讓外國人們好理解。可惜也是無功而返,不僅外國人不敢興趣,連國內觀眾也不買帳。漫畫式動作片——《功夫》,《功夫》按照準確的類型定位,應該是喜劇,但是出色的特效與武打設計也是影響了後來者。這種漫畫式的打鬥風格其實早在港片裡就出現了,但是周星馳從《少林足球》開始醞釀了。
到了《功夫》就愈發成熟,《七龍珠》式的打鬥風格很是讓影迷興奮。可是《功夫》是開始,卻看不見後來者,模仿者也是山寨頻頻,無佳作面世,甚是遺憾。甄子丹時代——從《殺破狼》到《葉問》甄子丹確定自己的江湖地位,成為華語新一代動作巨星。從混合格鬥到詠春拳,甄子丹引領了近些年的動作風格。動作風格凌冽,以前看他得電影,就是一個字「爽」。可是由於片方對他得過度消費,接的爛片太多,卻壞了自己的名氣,觀眾對他的愛,也慢慢退卻,一下子變成了爛片王,實在可惜。
硬派動作回歸——以前的硬派動作風格是以胡金銓,張徹等大導演為開創,功夫都是實打實,硬橋硬馬的紮實功夫。從徐克與程小東為代表的新武俠電影代表人物為首,取代了以前的電影風格,這種風格已經在觀眾的心理根深蒂固。威亞,飛簷走壁已是家常便飯。2012年的一部《倭寇的蹤跡》讓人覺得感覺不一樣,這樣的動作風格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很是稀奇,還是不太習慣這樣的動作設計,覺得悶也是正常的。這便是硬派動作的復甦,也讓徐浩峰走進了觀眾眼裡。這一位北京電影學院老師、作家、影評人、「江湖中人」,《一代宗師》編劇,神秘而不可測。2015年的《師父》將商業和作者印記留在其中,讓人眼前一亮,動作設計十分漂亮,各種江湖規矩盡展現眼前。可惜票房不盡如人意。還看後續發展。
在放眼整個亞洲,近年來的泰國,也少有動作佳作面世。託尼賈的電影也越來越難看,故事混亂,動作設計也乏善可陳。緊鄰印尼的《突襲》異軍突起,震動整個亞洲動作電影圈。也讓國人為之興奮,如今的動作片格局已經不是華語電影統治的時代了,群雄爭霸的時代才剛剛開始。我們希望看見更多國家的動作片,更多不同風格的動作片。作為電影類型裡面一個重要的類型片,動作片的將來還需要更多的探索,更多的新人扛起大旗,他們都老了,我們需要新的領軍人物,我們想看到下一個黃金時代,80年代,90年代一去不復返,新千年的動作格局將重新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