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賣了不到一萬張票。七年之後,我們花了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出了一萬張票。」音樂劇《獅子王》預售當晚,七幕人生創始人、CEO楊嘉敏在自己的朋友圈感慨道。
11月13日,由迪士尼戲劇集團監製,澳洲麥可·卡索集團、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及七幕人生音樂劇共同呈現的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獅子王》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宣布該劇自2017年推出的20周年國際巡演版,2020年中國站將登陸北京和武漢。而22年前的這一天,這部長盛不衰的劇目正在百老匯新阿姆斯特丹劇院進行著首次公演。
2006年,原版《獅子王》在上海大劇院上演101場。2016年,《獅子王》音樂劇中文版在上海迪士尼華特迪士尼大劇院公演。此次國際巡演中國站的演出更將接近駐演規模,持續超過半年,場次在200場以上。這也是本次國際巡演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站,創下國際音樂劇在中國巡演的最高場次記錄。
當飾演拉飛奇的演員納塔西婭帕·博欽(Ntsepa Pitjeng)在發布會現場唱響經典的《生生不息(Circle of Life)》時,似乎所有人的思緒都被帶回曾經在電影院裡,被《獅子王》的故事感動的自己。
8090後對於《獅子王》的記憶來自1994年迪士尼出品,1995年在大陸上映的同名動畫電影。不管是故事中正義、勇敢的辛巴和木法沙;還是狡詐的刀疤叔叔;亦或可愛的彭彭丁滿,都在這一代孩子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同時,影片原聲也在當年獲得了包括奧斯卡、金球獎等多個影視音樂獎項。不論是優秀的故事,還是經典的音樂,這些元素都為《獅子王》音樂劇改編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音樂劇版本中就包括電影版本中《生生不息》《你是否聽見愛情?(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等經典選段。
此外,出於迪士尼1994年首部搬上音樂劇舞臺作品《美女與野獸》的成功,迪士尼戲劇集團總裁,同時也是《獅子王》電影製作人的託馬斯·舒馬赫(Thomas Schumacher)認為,《獅子王》也應當擁有一個音樂劇的版本。他也在音樂劇版本的主創團隊中擔任了監製一職。
相比較以人為主角的劇目,以何種舞臺手法將獅子、羚羊、長頸鹿等非洲大陸上靈動的動物們,栩栩如生地在舞臺上呈現。這是《獅子王》製作之初的困難點。
該劇的導演、服裝設計師和面具聯合設計師朱莉·泰默(Julie Taymor),選擇了結合非洲面具、日本文樂木偶戲、皮影戲等藝術元素,結合舞臺布景與燈光,打造出奇妙的非洲大陸場景。角色同時被真人和木偶所創造,這是屬於戲劇家們的智慧。1998年,《獅子王》也在託尼獎贏下了包括「最佳音樂劇」、「最佳場景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燈光設計」、「最佳編舞」和「最佳音樂劇導演」等6項大獎。
截至目前,《獅子王》已被譯成8種不同語言,包括百老匯、倫敦西區和國際巡演等9個製作版本同時在全球上演。劇目足跡遍布全球20個國家的百餘城市,全球觀眾人數已經超過一個億。它也是史上唯一一部擁有6個不同地方製作版本及巡演超過15年的劇目。《獅子王》累計全球總票房收入超過90億美金,這樣的成績不僅超過了所有音樂劇作品,甚至超越了歷史上所有的電影、電視劇、演藝等其他指標性娛樂表演。
十年前,楊嘉敏第一次在百老匯觀看了音樂劇《獅子王》。她至今還記得,當時身邊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眼睛裡閃爍的對於舞臺上正在和即將發生的一切充滿好奇和興奮的眼神。
同時,她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是音樂劇《獅子王》成為了全球票房最高的作品?在楊嘉敏跑遍全世界觀看各版本《獅子王》,並儘可能搜集可查的歷史資料後,她似乎得到了一些啟發。
首先,《獅子王》的格局足夠大。作品的產生需要去關注某個時代、某個人群的共鳴,而《獅子王》更是能夠穿越時代和人群,引起真正意義上廣泛的共鳴和普世意義。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是一個孩子進入複雜世界,從想要逃避責任,最終直面成長的歷程。這個歷程實際上也是所有人都必須要直面的人生命題。
其次,《獅子王》的顛覆足夠大。楊嘉敏認為,不少經典作品的改編往往無法跳出自我重複的窠臼。《獅子王》音樂劇卻能夠從電影本身巨大的成功中跳出來,用一種只屬於劇場的想像力重新打造出一件藝術品。25年前被《獅子王》電影打動的人們,也能夠因為這部音樂劇再次愛上這個故事。
楊嘉敏的另一個思考:為什麼我們至今沒有出現一部像《獅子王》一樣影響全球幾代人的作品?她提到了馬雲說過的一句話:藝術教育應該是關於生命審美的教育,而我們的孩子還處在謀求生存的教育的階段。
2012年,楊嘉敏回國創辦了七幕人生。她認為,我們和下一代的國際競爭會越來越關乎於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及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她希望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把全世界的優質文化內容帶給國內的觀眾,也將更多的藝術教育帶給國內的孩子們,真正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審美和精神生活。
過去的幾年間,大家一同見證了中國音樂劇市場翻天覆地的變化。楊嘉敏也希望通過《獅子王》音樂劇的到來,像當年讓她感動的那位小姑娘一樣,在臺下小小身影的腦海中種下一顆種子,不久的將來,這顆寶貴的種子也能孕育出下一個影響全世界的故事。
以下是音樂財經(ID:musicbusiness)對《獅子王》音樂劇製作人麥可·卡索與七幕人生創始人、CEO楊嘉敏的專訪內容:
音樂財經:此次20周年國際巡演和百老匯的駐演版本會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嗎?
麥可·卡索: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我也非常驕傲這件事情能夠成真。
音樂財經:已經進行的國際巡演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瞬間和故事?
麥可·卡索:每一站都有很多印象深刻的體驗,因為每個地方的觀眾對這個戲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不過大家都覺得非常滿足。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天將這些演員全部聚集起來的時候。因為是討論了好久來做這個項目,團隊裡有19個國家的人、51個演員、100多個舞臺技術人員來做這個事情。這也是反映了當今國際化的融合趨勢。這個事情非常特殊,也非常值得紀念。
音樂財經:這次中國站項目從引進、立項到巡演,大概經歷了多長時間?
楊嘉敏:我記得應該是今年的3、4月份收到了麥可·卡索集團發給我們的郵件,說他們的國際巡演版本有意向來到中國。然後又打電話說,迪士尼總部和英國戲劇製作人卡麥隆·麥金託什同時推薦了七幕人生,作為他們中國的合作夥伴。
本身我們也非常希望將這個劇帶到中國來,我覺得它是能改變中國音樂劇史的一部作品。所以我們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在之後長達大概4、5個月的時間裡,我們也一直在理清各種細節。都非常複雜,包括合同條款,包括《獅子王》能來到北京的保利劇院和武漢的琴臺大劇院。這兩個劇院已經在國內最好的劇院行列了,但依然需要為了承接這個劇目做大量的劇院改造,光這個投入就已經上千萬了。
談完之後合同籤署已經8、9月份了,這是一個長達半年的溝通。當然在3月份之前,我們已經做了很多準備。包括七幕從前的一些劇目,也給迪士尼和麥金託什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就是當時這個劇要來中國,他們會第一時間選擇跟七幕合作的原因。
音樂財經:《獅子王》音樂劇在全世界都擁有非常多不同譯本,上海迪士尼也曾經駐演過中文版。這一版本會為中國觀眾帶來哪些不同的觀感嗎?
麥可·卡索:其實還挺明顯的。之前的中文版是在上海演,這次是把這部劇帶到了北京和武漢,這兩個城市的觀眾是從來沒有看過這部戲的。這件事本身就挺值得紀念,挺讓人驕傲的。
音樂財經:巡演城市如何挑選的呢?為什麼中國站選擇了北京和武漢這兩座城市?
楊嘉敏:這個劇十幾年前英文版去過上海,之前的中文版也是在上海。所以它雖然來過中國,但從來沒有走出過上海。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北京、還有很多中部地區的音樂劇市場在快速成長。北京的音樂劇規模是完全不亞於上海的。所以這次北京一定會來,然後武漢也是我們想要嘗試和突破的城市。我們想走出上海,讓上海之外很有潛力的幾個城市也看一下這個巡演。
因為過去幾年七幕自己的巡演中,武漢是在所有的準一線、或者說二線城市裡面潛力至少排名前三的。這次通過預售也會發現,武漢觀眾的消費和反應是完全不亞於北京的,預售就突破了全球巡演的首日銷售記錄。其中,武漢和北京的銷售量幾乎是一樣的。
音樂財經:武漢這座城市有很多大學生群體,針對這個觀眾層,是否會有一些特別的市場推廣方式?市場營銷方面,會有哪些特別的策略嗎?
楊嘉敏:我們這次也會和武漢保利劇院一起,針對大學生群體做一些特殊的套餐和一些「進校園」的活動,這些也是針對武漢的特殊性去做的安排。
這次的駐演也是得到了武漢市政府和武漢保利劇院的大力支持,發布會武漢市政府的領導也過來了。我們會把武漢非常大型的,包括櫻花季這樣全城的活動跟《獅子王》去結合,能夠儘可能讓《獅子王》來武漢駐演的消息在武漢市民中傳播出去。
音樂財經:目前預售的情況進行過調查嗎?哪一部分群體的購票欲望更大一些?
楊嘉敏:第一波預售的觀眾有兩類吧。一個就是那些常規的音樂劇、戲劇愛好者。還有一部分可能是中產的家庭觀眾。這兩類是目前觀察到比較明顯的。
音樂財經:這部劇的宣傳定位會選擇偏親子向嗎?
楊嘉敏:完全不會,這也是我們一開始和迪士尼方面的共識。這個劇首先孩子是能看的,但它還是一個全球最經典的劇目,不應該是一個純粹親子向的劇。它應該是針對各個年齡層所有的觀眾都可以看的。
音樂財經:七幕人生之前一直在致力於做音樂劇中文版的內容。但最近包括《瑪蒂爾達》和《獅子王》都是原版直接引進,這樣的選擇是出於什麼戰略考慮嗎?
楊嘉敏:很多人也在問我們這個問題,但七幕的戰略一直都沒有變。我們希望能將這些海外經典的音樂劇翻譯成中文,用母語的方式推薦給觀眾。這始終是我們至少在中長期的戰略。近一兩年一些原版的巡演,其實都是在為下一步的漢化去做觀眾群和品牌準備。
我們還是希望能在中文版之前,讓它先以原版的方式和觀眾見面,讓大家知道這個品牌,先感受原版是什麼樣子的,同時把市場和品牌知名度培育出來再去做中文版。就像《瑪蒂爾達》這一大輪巡演結束之後,我們也會從明年開始去準備中文版。
而且在做中文版之前也需要大量人才的準備。我們在做中文版之前都要去訓練自己的製作人員和演員。這些訓練的過程實際上是需要在巡演中去完成的,這個部分的學習是最直接的。
例如《瑪蒂爾達》巡演雖然是老外的團隊,但是每個部門都會配備七幕中方的團隊。讓他們在整個巡演中知道怎麼製作,怎樣去運營這個劇目是效率最高的。等他們學成之後,我們就更有信心將中文版以國際巡演版一樣的指標去推出。在我看來,它是為我們的中文版,以至於將來的原創做準備。
音樂財經:《獅子王》之後有機會做中文版嗎?
楊嘉敏:完全有可能。因為從長期的戰略上來講,我們跟迪士尼也是有共識的。他們會覺得,巡演的確是一個對進入中國市場建立品牌非常好的入口,但是長期在一個國家生根還是需要它的本土語版。
案例池|連續68場法語大合唱,《巴黎聖母院》為何爆火2019?
「圈子是經過很多年慢慢培養出來的,不是一日之功。」
商業|中國親子劇的進擊與突圍
無論二胎政策的開放還是消費觀念的升級,都會促進親子劇這個市場的前進和增長。
小鹿角APP——音娛產業數據終端
媒體、報告、教育、招聘、問答、社區
左右滑動 了解小鹿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