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李家福萬千新生兒的救世主

2020-08-23 油管小帥Hotcomments

今天又去看了一下生門,感慨太多淚點也多,我是看了生門才被李家福主任圈粉的,李家福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主任,55歲鹹寧人30多年的婦產科醫生生涯,被患者譽為最有人格魅力的產科醫生,「人送外號中南第一刀」

李家福

在紀錄片生門裡李家福主任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我每月32號休息「這輩子你忘不了我,我也忘不了你。」這句話成了生門這部紀錄片裡面的全部笑點,根據李主任自己的回憶2013年初,武漢電視臺某欄目找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宣傳部門。


稱要和央視合拍一部反映醫院婦產科工作的電視劇,當時的劇名暫定為《婦產科的故事》總共需要拍攝8集。相關領導找到李家福徵求意見,李主任第一反應是拒絕。李主任是這樣說的,在手術室裡架起攝像機,或多或少也會影響手術的進行吧!


導演陳為軍是這樣向李主任解釋的,紀錄片並不是反應大家醫術的高低,而是體現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以及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過程中展示出來的人間溫情,人性百態,攝像機的機位安排也會聽從醫生的意願,絕不幹擾影響手術的正常進行。李主任考慮了兩天,初步同意拍攝自己是拍攝主角卻不籤合同也分文不取,一分報酬也不要,感慨李主任品德之高,不過李家福主任也和導演「約法三章」攝製組雖然可以相對自由的出入我的門診、病房、手術室,但是醫護人員或者患者說不準拍攝的內容絕對不能拍攝。

醫院拍攝

攝製導演和李主任達成協議後,過了一兩天,攝製組的兩臺攝像機和工作人員就正式進駐醫院,從早上8點多李主任剛到醫院的食堂吃早餐時,拍攝就開始了,李主任到病房查房、做手術攝像機都隨時跟在李主任身邊,甚至李主任春節在家過年、祭祖、出差會議、講學這些日常工作和生活攝像機都全程跟拍。

在拍攝的一年中,李家福開玩笑的說,我接電話都習慣開免提了,自己也沒有什麼秘密,也不怕別人拍攝。在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狀況,一些慕名而來,甚至排了很久隊的產婦和家屬,一進門診首先看到的是李主任和藹的笑容,然後又看到了李主任身邊黑洞洞的攝像鏡頭。

李主任感慨,在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時候,在門診被攝像機嚇跑的患者不在少數,令李家福主任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那時候二胎政策還沒開放,有些偷偷打算生二胎的夫妻來找李主任,結果一進門就看到兩臺黑洞洞的攝像機,擔心被拍攝後曝光也被嚇走了。

對此李主任表示很無奈,既然答應了這部紀錄片的拍攝就要堅持下去,在這部紀錄片拍攝的過程中,也有少部分醫生表示了抗議,有的醫生不習慣在鏡頭面前進行手術,所以當有鏡頭稍微有點靠近,就立即伸手打鏡頭,李主任也不好意思說什麼,只好叫先暫時不要拍攝。

最初拍攝時為了反應產科醫護的辛苦,到後來更希望社會關注早產兒,在攝製組挑選了40多例手術結束後李主任也不知道已經從電視劇變成了現在大家所熟知的生門紀錄片,原來是導演陳軍經過考慮就將原本8集的電視劇改成一部13集的劇情紀錄片,在東方衛視每周四晚黃金檔播出,導演和李家福主任說了自己的想法,李主任完全同意,李主任最想的還是通過紀錄片反應出不少二胎孕婦年齡偏大,且有高血壓、糖尿病、疤痕子宮等一系列的高危因素,早產兒的出生率在逐年增多,李家福主任想通過早產兒作為引子反應人性的方方面面以及磨難背後的人間冷暖,這也是李主任堅持拍攝那麼久的初心所在。


我們在網絡博客中,不難發現只要有關於李家福主任的帖子裡面就有很多是李家福醫生接生過的產婦,甚至還有一些自己當年就是被李家福主任接生出來的,真希望這些被李家福接生的人可以去看看李家福主任,當年接生的孩子都長這麼大了,醫者仁心在李家福身上被表現的很出彩,我們祝福李家福主任工作順利,在工作道路上能少遇到那些醫鬧的人最好沒有。


相關焦點

  • 《生門》後續,李家福郭娟娟不懼風險,為新冠肺炎確診產婦接生
    自從看了《生門》,我就成了它的鐵粉,這部13集的紀錄片講的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的日常,真實的鏡頭記錄著人間千姿百態,也讓我喜歡上了李家福和郭娟娟這兩位醫生,李家福五十多歲,是產科主任,醫術高超,人稱「李一刀」,他又對同事和病人那麼親切,口頭禪是「你懂我意思?」情商極高的他,又被人稱為「李哈哈」,他的幽默風趣總逗得人哈哈想笑。
  • 《生門》夏錦菊:生命垂危時老公在哪?
    《生門》我寫過多篇文章了,還可以寫很多,因為其中很多人物都讓我深有感觸,在電影版《生門》中,主角依次是李家福、夏錦菊、陳小鳳、曾憲春。李家福是醫生代表,孕媽媽的主角首推夏錦菊。在愛奇藝搜索《生門》,相關明星依次是李家福、夏錦菊、陳為軍,前者是南方地區赫赫有名的產科名醫「李一刀」,後者是導演。夏錦菊,一名普通的病人,她何以成了《生門》的主角?
  • 《生門》,李家福沒有看錯人,他說過尹娟是個有毅力的人
    《生門》講生孩子的那些事,更是講人生、講生命、講親情、講社會百態的那些事。這部劇拍得早,播得也早,而我是2020年3月底才知道、才收看的,此後一遍遍看,不只看那些血淋淋的生產場面,劇集中出現的每個人物似乎都讓我頗有感觸。我喜歡《生門》這部劇,是因為它太真實了。
  • 《生門》,我喜歡的女醫生郭娟娟,善良溫柔如春風
    你有沒有看過《生門》?如果看過,咱們一定有很多相似的感受。如果沒看過,推薦看一下,這部紀實片是說生孩子的事,生過孩子的女人愛看,準備生孩子的女性也該看,而這些女性的家人也都被生孩子這件事牽絆著,因此,《生門》擁有大批忠實的粉絲。比如我,會反覆看,為了再看一次喜歡的醫生或某些令人溫暖的細節。
  • 李家福丨第一個託起太陽的人(附推薦書單)
    ——李家福李家福 ,紀錄電影、紀錄片《生門》男主角。婦產科主任醫師,副教授,現任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行政副主任/產科主任,湖北省急危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中南醫院)主任。剛到渠首,李家福就遇到了困難,那裡的流行性出血熱死亡率很高,李家福買了書開始了研究和摸索,很快有了成效,第二年死亡率慢慢開始降低,第三年就有了大幅下降,李家福也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在渠首當全科醫生的時候,我在大醫院的同學還在做下級醫生,而我就是衛生院的上級醫生,因為我是那裡第一個正兒八經的大學生。」李家福醫生回憶在渠首的歲月,難忘的還有淳樸的鄉民。
  • 紀錄片版《生門》:打開中國家庭的生活之門
    紀錄片版《生門》完整地刻畫了人生最初的儀式——出場的不僅有母親、新生兒,還有產科醫生、護士,以及病人家屬和病友。
  • 《生門》是生門也是死門
    《生門》一共有13集,我看了5天,真的很好看,比娛樂性較強的電視劇還上頭。寫一寫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現在回想起來第一反應就是分娩真的比想像的要危險。其實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了解到分娩的危險和痛苦,ella之前發過一篇微博講述了她生了小寶寶後的經歷,那是我第一次恍然發現,尿失禁、膀胱脫落都是分娩可能會帶來的。紀錄片裡有醫師說了一句,她以後絕對不會破腹產,把裡面的扯得一團亂。
  • 監管中心析紀錄電影《生門》:約會生命,說好了,不流淚
    最終,命懸一線的夏錦菊被主治大夫李家福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在重症監護室的病床前,聽到已為人母的女兒發出的痛苦呻吟,夏錦菊的老父親溫柔而笨拙地揉搓女兒僵硬的手指,不斷輕撫額頭鼓勵女兒不要害怕,溫情脈脈的畫面讓觀眾瞬間感同身受、淚如雨下……電影《生門》大量採用中景和遠景鏡頭,客觀真實地記錄下這臺驚心動魄的手術過程,在生與死之間幾經輾轉的殘酷對比下,展現了溫暖深沉的親情大愛。
  • 最真實、最生動、最揪心的紀錄片《生門》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部紀錄片《生門》,2016版 2017版願如《生門
  • 《生門》有時是治癒 常常是幫助 總是去安慰
    紀實紀錄片《生門》講述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的故事,聚焦了中國人最基本的生育問題,提及了醫患、婚姻家庭、信用貸款、醫療保險、人情冷暖等諸多社會問題。注意到英文片名「This is life」,我的理解為「這是生命,亦是生活」。我在人類生生不息的命門中窺視到了人間百態,同時也被李家福主任圈粉。仁心仁術,說的就是李主任。他醫術高超,情商也很高,幽默且風趣。
  • 紀錄片《生門》:每一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這位產科醫生身份的媽媽正是現在熱門的紀錄片《生門》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團隊中的一員妙手仁心、幽默風趣的「大佬」李家福主任妻子待產,卻沒有時間陪產的董良波醫生昨晚的主角 毛豔紅醫生 等各位出鏡醫生組成了中南最強「拆彈部隊」!
  • 中國電影生門何在?
    文化產業評論:日前,一則「聰明絕頂三劍客」為中國電影找《生門》的信息傳出,有一部被稱為「真實電影」的影片《生門》正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紀錄片《生門》:This is life.
    經推薦,看了劇版《生門》。什麼叫「生門」?答案是生命孕育之門。母親生孩子,便要跨出一道門,生和死的門。這部紀錄片所展現的故事都發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鏡頭生猛,直擊生命誕生的現場。整部劇集,沒有高端的製作,沒有華麗的特效,只有樸素低調卻有力的震撼。簡單地給大家推薦幾個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 《生門》This is life
    李家福醫生可愛得緊。全體醫護都值得尊敬。對他們好一點再好一點。良好的醫療環境和健康的醫患關係需要所有人維護。有一些關於生育的認識是:1⃣️生育不是簡單的陣痛,需要穩定的經濟支撐、家庭支撐、心理支撐。暫時無法承擔生育的種種後果,就做好科學安全的避孕。負責任的成年人不止要承擔對自己的責任。2⃣️保持良好的體魄很重要。婚檢孕檢很重要。
  • 一言多斷,天英星生門
    例:男測婚姻乾59827白虎天英墾生門乙+婚姻:天英星生門,一看婚姻不錯,再看是乾宮,天英星入墓,想生也生不了啊。一遇白虎就會發生兇的事。入墓就是星門神入墓。火在乾宮入墓,金在良宮入荔,水土在巽言入嘉,木在坤宮入墓,火在乾宮入墓的比較少。所以,他的婚姻不吉利,為什麼?
  • 醫療題材紀錄片《生門》的敘事研究
    其中,2016年在東方衛視播出的13集紀錄片《生門》被譽為醫療紀錄片界的良心之作。《生門》不僅還原了醫療行業的生態,也為醫患關係頗為緊張的當下社會提供了一個兼具理智與情感的反思契機,達到了很好的紀錄片敘事效果。本文就以這部焦點話題紀錄片《生門》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敘事方式和敘事語言,以期為醫療題材紀錄片的敘事提供有益的借鑑。
  • 《生門》正門是每一個人的門
    今天看生門,問我媽剖腹產疼還是順產疼,她說都疼的要死,我問她那要是再生一個小孩剖腹產還是順產,我媽說無論如何也不想再生一個了。假設都不想。看完生門倒沒有更加恐生,反而多了很多對生命的敬畏。看良醫的時候驚嘆於尖端醫學頂尖技術,被各種疑難雜症唬得暈頭轉向。看生門一瞬間跌回塵埃,活下去最大的困難是沒有錢。和小說戲劇的矛盾衝突不同,紀錄片裡面的平淡生活悲劇人生,無奈傷感卻又無比自然。
  • 《生門》生門-一條擁有愛與勇氣的路
    生門,一部向我們展示了母愛的紀錄片。其實不光是母愛,還有父愛,還有一整個家庭對於新生命的期待。看完這13個紀錄片,一路哭下來,感嘆中國醫生的偉大之餘,同時也在感嘆一個生命的脆弱。在疾病面前,人兒是渺小的,無法對抗命運的不公,尤其是在窮的界限下,對待命運,更是無法把握自己的人生。許多家庭為了一個孩子的未來,傾家蕩產。
  • 《生門》導演新作:值得被記錄的《城市夢》
    無論是豆瓣9.5分的《生門》,還是曾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單元的《請為我投票》。而這部久違的新作《城市夢》 ,從2014年開始拍攝,直到今年7月,才正式登陸國內院線,但排片情況如同大多數同類型的紀錄片電影一樣,並不理想。為了能讓更多觀眾看到這部作品,該片已於9月14日起在騰訊視頻上線播出。「近兩年看過的關於中國最好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