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的新王牌,會比海底撈更體面?

2021-02-16 電商在線

文|吳羚瑋

編輯|斯問

一個火鍋愛好者,很難忽視最近幾年的火鍋流行趨勢:原本麻辣火鍋一統天下,現在多了很多類似潮汕牛肉火鍋、熱氣羊肉、椰子雞這樣的清淡鍋底……看似毫無規律的鍋底變化,背後其實有個大的趨勢:強調「鮮」的地方性火鍋在全國範圍內流行起來。

 

「火鍋流行趨勢,推手是供應鏈。」盒馬全國3R商品中心餐飲採銷總監歐厚喜對「電商在線」表示,「如果沒有供應鏈,潮汕牛走不出潮汕,椰子雞裡的文昌雞還是在海南。」

 

經過山高水遠的運輸後,鮮牛肉、文昌雞離開老家,依舊在遠方的火鍋店保持原味兒。但大家對於在家吃火鍋這件事,始終懷著不高的期待值。

 

最古早的方式,是買一盒濃湯寶,涮著菜市場或超市買來的食材。嚴格意義講,它都不能算作火鍋,只不過,冬季熱氣騰騰的燉煮畫面始終是具有誘惑力的。

 

後來,海底撈、橋頭火鍋等一眾火鍋店推出包裝好的火鍋底料。即便是海外留學生們也在當地的華人超市買上一塊紅色方磚,下點冷凍肉片和丸子,尚且可以一解鄉愁。

 

肉片可以是冷凍的、丸子可以是沒有肉味兒的、即便淘寶上能買到冷凍的毛肚和鴨腸,也是需要等的。包裝好的底料,選擇有限,口味也遠不如店裡。只有麻辣牛油火鍋,能勉強用重口味帶來與門店近似的味道。

 

說到底,底料和食材的限制,曾讓在家吃火鍋成了一件只能湊合的事兒。

 

但是,消費和供應鏈升級已經討論了這麼多年,本地生活也早就是網際網路大廠們的戰場。在家吃火鍋,可以再體面點兒嗎?

 

為什麼在家吃火鍋這麼難

外賣平臺們經過百團大戰,演變成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兩個陣營的鬥爭。送吃的服務已然不夠,如今又跨越成「送萬物」,但打開這些外賣平臺,可供外送的火鍋數量寥寥。要知道,火鍋是中國餐飲市場中佔比最大的品類。

 

火鍋外賣少,因為這門生意難做。

 

2013年誕生的董火鍋,依託微信公眾號下單,但其公眾號早在2016年1月就停止更新,點擊「下單」,顯示「已停止訪問該網頁」;

 

2014年成立的「挑食」APP,像一家第三方送餐公司:團隊從火鍋店取走食材,進行物流配送,第二天取回電磁爐等廚具。但APP STORE上也已查無此人;

 

2015年,在窩窩團做到大區經理的邱星星辭職,創立臥底火鍋,還在工體開出一家線下體驗店。只是臥底火鍋的命運和這幾年興起的到家火鍋一樣,不見蹤影。

 

人們對火鍋食材有一項天然的追求:豐富。而火鍋行業供應鏈的分散、食材難以標準和統一化的屬性,以及豐富食材帶來的配送困難(盒子多、不同食材需要不同溫度和包材保鮮),正是上面這些網際網路火鍋外送平臺們失敗的原因。

 

火鍋到家進化史

網際網路火鍋外送平臺們大多成立於投融資高峰期2015年。5年過去,做火鍋外賣的換了一批人,賽道也比之前要熱鬧:

 

除了專門做火鍋食材外送的鍋圈食匯和鍋sir,以及很早就開始推出外賣平臺Hi撈送的海底撈,盒馬也在去年開始做火鍋外賣。

(數據來自盒馬)

 

疫情期間更是助推了一波火鍋外送潮。為了維繫生計的老牌火鍋店們,希望填補到店客流下降的空白,於是開啟外賣業務。大龍焱和巴奴等品牌就是這時加入。如今就連家樂福、京東這樣零售商也開始憑藉自己的物流優勢做起了火鍋到家業務。

 

從數據上看,火鍋到家已經成為今年外賣領域新的增長點。普通消費者,更明顯的感受是,在家吃火鍋的選擇更豐富,口味也更接近店裡了。

 (盒馬火鍋,外賣訂單佔7成)

 

大龍焱、小龍坎為代表的川渝火鍋,如今依舊是市面最常見的火鍋類型。它的國民性來自於重底料輕食材的特性:可以製成板磚狀的火鍋底料易儲藏易運輸,重口味也可以掩蓋食材的瑕疵,遠比其它地方性火鍋更容易走出當地。

 

不過,口味越吃越刁的消費者,早就不滿足於川渝火鍋。不久前,盒馬提供的數據顯示,成都人最愛吃的鍋底TOP3分別是椰子雞、冬陰功和潮汕牛肉鍋。

 

去年,盒馬就開始推出地域性的鍋底,不過當時只有潮汕牛肉鍋底和椰子雞等幾種選擇。今年,盒馬火鍋動了真格。盒馬APP上,多了一個「火鍋到家」的入口。超過10種鍋底中,最便宜的是19.9元的麻辣牛油鍋底,最貴的是和撈王聯名的長腳蟹胡椒豬肚雞,而大部分是百元左右的潮汕牛肉鍋、內蒙古泉水羊肉鍋和香辣牛大骨鍋。

 

盒馬希望將火鍋打造成繼海鮮後的第二個「心智產品」。但前有海底撈等一眾老火鍋品牌,旁有4000多家門店的鍋圈食匯,火鍋到家真能成為盒馬的第二張名片嗎?

 

同一賽道的選手們

說到底,火鍋依舊是個餐飲品類。人們選擇它,無非中意幾點:好吃、大冷天咕嚕冒熱氣的幸福感、能滿足社交需求。

 

一位火鍋業內人士對「電商在線」表示,零售公司們做火鍋,有物流優勢,但它們中的大多數並不懂得餐飲,包括餐飲的商品供應鏈和研發,以及顧客的餐飲體驗、服務需求等。「它們依舊在用做零售的思維做餐飲」。餐飲和零售思維的差別在於:零售看品牌、價格、包裝,餐飲看口味、品質、食品安全、價格服務。

 

而深耕行業多年的老火鍋品牌們,口味自然能俘獲人心,懂供應鏈,也懂消費者。譬如已經將火鍋外賣做得深入人心的海底撈。它早早建立起的供應鏈帝國,正在幫助它打開外賣市場。

 

2013年,海底撈拆分出頤海國際。如今這家生產火鍋底料的公司,港股上市,還拿到了資本市場超過100倍的市盈率。海底撈拆出的另一家獨立公司蜀海,由供應鏈部門演變而成,除了給海底撈供應菜品,也給711、全時、俏江南等品牌提供完整的供應鏈服務。今年7月,蜀海還獲得了來自雨知控股、亭和明和太陽維斯塔的數千萬人民幣融資。

 

但即便是海底撈,也有它的短板。大家在提起海底撈時,最先想到的還是它的服務:附贈零食水果、除味噴霧和手機屏幕溼巾,配好的桌布能省去收拾餐桌的麻煩,菜品包裝盒上附帶了一張食物最佳涮煮時間表.

 

一位在火鍋業內人士表示,海底撈服務雖好,但相比分別主打豬肚雞、毛肚和鴨血的撈王、巴奴與湊湊,海底撈的短板是缺乏商品力。

 

火鍋外賣正是品牌們比拼商品力的時候:因為火鍋一旦到家,再怎麼做服務,發揮的價值仍舊有限。海底撈的外賣業務,在2020年上半年已經創造了4.1億元收入,儘管比同期翻了一倍不止,也僅佔整個集團的4.2%。

 

而其他火鍋品牌,會面臨更多挑戰:主要是對多溫層保鮮、嚴格的配送時效,以及對包裝的嚴格要求。第三方外賣平臺不穩定的送餐時間、經由門店人員包裝的食材,都是影響食材品質的不確定因素。

而這些恰好是盒馬做火鍋外賣可以發揮優勢的地方:

盒馬擁有一支自建的配送團隊,對火鍋食材打包也有嚴格規定:活鮮用充水的氧氣包、熱食用錫箔包裝、冷藏食品用藍色冰排包裝.

即便海底撈、大龍焱、呷哺呷哺等品牌會選擇和順豐同城急送這種提供更穩定服務的平臺合作,但「電商在線」整理了火鍋品牌們的送達時間後,發現它們普遍需要60分鐘左右:鍋圈食匯和海底撈等一眾連鎖火鍋店都是一小時達。盒馬用時最短,30分鐘到家。

如果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地方,大家吃火鍋,追求的是「好吃」二字。一旦在家吃火鍋,我們對價格的敏感度會更高。大部分火鍋連鎖店,在店和到家的場景,收費相同。這意味著兩個人也得花上300多元。在盒馬,雙人份火鍋大致在百元左右。除了送餐快、價格比火鍋店便宜,盒馬做火鍋又有什麼優勢?

 

一盒冰鮮毛肚,「逼瘋」了供應商

在家吃火鍋,沒有店裡的香?

 

這不是錯覺。

 

拿毛肚舉例,火鍋店的毛肚大多是冷藏的,而我們從超市裡買到的毛肚,都是冷凍的。冷藏到冷凍,一字之差,口感天差地別。

 

為什麼我們買不到冷藏的毛肚呢?零下18度的冷凍狀態,更方便運輸和儲存,但0-5度的冷藏,從生產環境、到儲存、運輸,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工廠生產出來的毛肚,可以直接通過冷藏車運到火鍋店。客人下單後,後廚才拿出來改刀、擺盤、上桌,食材始終保持在穩定恆溫的環境中。而超市的冰櫃門開開關關,不恆定的溫度容易導致食材變質。

 

直到盒馬逼著供應商研究出液氮冷藏技術前,毛肚很難同時滿足保鮮和口感。

 

盒馬希望讓顧客拿到一份冰鮮毛肚,不需解凍就能涮。「如果我們只是在一座城市上架冷藏毛肚,它的短保質期根本不是問題」。

 

但一盒毛肚要在全國的盒馬店內都上架,得經歷工廠、大倉(加工中心)、店倉,「換乘」幾次飛機和冷藏車,才能被放到一個敞開式的島柜上。更不穩定的環境,給供應商帶來了更大挑戰。

 

「做這個冷藏品,我壓力蠻大的,但也是蠻開心的」,這家供應商表示,他專門研究出了液氮冷藏的技術,保證了毛肚口感的脆爽。

 

不過「逼瘋」供應商的,遠不止於冷凍變冷藏的要求。

歐厚喜為了讓顧客吃到和傳統火鍋店相同品質的毛肚,找來了海底撈、呷哺呷哺、九鼎軒等火鍋品牌的供應商。但是,這些餐飲供應商原來只生產大包裝的袋裝食材(由火鍋店進行擺盤分裝),並未有過零售的盒裝冷藏生產經驗和設備技術。

但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盒馬,對包裝提出了完全不一樣的要求:

 

一、要用盒裝。消費者到家之後撕開封膜,就可以將盒子擺在桌上——市面上絕大多數毛肚,為了保鮮,都灌了水裝在袋子裡。在家下火鍋時,需要額外裝盤,也可能弄得到處都是水。

 

二、要讓消費者能直接看到新鮮的毛肚。冰鮮毛肚得盛在一隻黑盒子裡,覆上透明封面。配料表、營養成本表,要貼到盒子的背面。

看起來是幾處微小的調整,卻推動合作夥伴專門開發出一條從給盒子封膜、自動翻面、自動貼標等全自動化生產線。

 

這些生產線並沒有給食材增加多少生產成本。當液氮冷藏技術突破行業的技術瓶頸後,很多零售渠道也會找上門,想要進冷藏的毛肚。這條供應鏈就實現了更大的生意規模。事實上,自動化的生產流程比人工切配還要省錢。

 

「與其說是阻礙,不如說是創新的點和機會。」歐厚喜這麼總結盒馬在開發產品時,解決問題的邏輯。

 

盒馬的真正對手

如果說火鍋店的流行趨勢,取決於供應鏈的基礎,盒馬做火鍋,更多是從市場需求入手。

 

在傳統餐飲行業待了近10年的歐厚喜,在進入盒馬後,思維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原來更多的是基於供應鏈思考。如果目前的供應鏈資源做不到,可能選擇不做。但在盒馬,首先要從顧客需求角度去思考:顧客怎麼吃最方便、最好吃,配送鏈路要怎麼走,才能保證產品送到家時是最好的品質。」

 

盒馬之所以能切入火鍋市場,是因為依託於阿里的大數據、自建的配送團隊,和團隊一以貫之的產品開發能力,它基於對消費者細微需求的洞察。

 

但歐厚喜們做產品,最基本的準線是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即便是現在,當盒馬火鍋團隊的成員們提出開發方向時,總會面對來自盒馬CEO老菜的靈魂拷問:你為什麼做這個品?盒馬做這件事的優勢是什麼?你的目標消費人群是誰?

 

盒馬今年推出的泉水羊肉,就是「人無我有」的案例。目前,市面上的火鍋大多以涮羊肉和羊蠍子鍋底為主,而盒馬讓泉水羊肉走出了內蒙,還特意配上了韭菜花醬料。「這是北方人比較地道的搭配,而且韭菜花都是野生的,非常難找。」

 

但盒馬對火鍋「原教旨主義者」的尊重似乎很難打破口味和地域的差異,來自南方的消費者很難接受韭菜花極鹹的味道。

 

總有一些食物走不出本地。盒馬會根據當地消費者的偏好開發新鍋底,譬如只在北京推出的羊蠍子鍋底偏醬香口味,放到喜愛鮮甜的上海或是喜愛香辣的長沙或武漢,可能都不太容易被接受。

 

「任何一個商品,無關好與不好,存在受眾面,和接受度有多高。」歐厚喜說。

 

事實上,盒馬會有選擇地在不同地方售賣一款火鍋,譬如麻辣牛油鍋底。川渝人民對當地火鍋品牌和食材的自豪感,以及他們對「老油火鍋」的鐘愛,很難讓盒馬說服川渝火鍋愛好者們買帳。

 

「我們還沒有找到『人有我優』的方法,因此沒有全國推。但我們也不是不碰,而是要先找到為什麼要做。」歐厚喜說。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經說,「餐飲行業其實是一個非常碎片化的行當,不像微信,用了微信之後就離不開它了。沒有哪個火鍋店或者餐廳你離不開,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一輩子只吃一家餐廳,總是換著吃的。」

 

說到底,盒馬面臨的真正挑戰,不是打敗火鍋外賣賽道上的其它選手,而是如何滿足分散的、對口味和價格都挑剔的消費者。

 

相關焦點

  • 盒馬火鍋 vs 海底撈外賣,誰更好?
    這場火鍋大戰,盒馬是認真的,不僅各色鍋底琳琅滿目(竟然還有海南椰子雞),也順勢推出了自家品牌的火鍋淨菜,開袋即涮,方便得很。但是,沒有炊具。目前,盒馬火鍋既不附贈、也不提供炊具出租服務。如果你想在公司、野外來一頓盒馬火鍋,請先確保你有爐子和煮鍋,不然你會收穫一大堆新鮮的生食材,然後乾瞪眼。嗯,這一點是徹底輸給海底撈了。
  • 盒馬火鍋來了,阿里出手要「幹掉」海底撈?
    圖片來源:天眼查APP   隨著消息傳出,網上一下炸開了鍋,有消費者認為:阿里更懂用戶需求,火鍋市場又是紅海,多些競爭倒也不錯。但也有不少人直言:阿里就是要幹掉海底撈。去年10月,盒馬總裁侯毅透露,盒馬火鍋會在全國門店上線,重點打造海南椰子雞、潮汕牛肉、濃湯海鮮、泰式冬陰功、羊蠍子等口味鍋底,消費者可以自行在店內選擇火鍋配菜。   值得一提的是,剛剛進入火鍋市場的盒馬並沒有選擇受眾更多的川味火鍋,而是推出了多款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火鍋產品,其中正以羊蠍子火鍋最為出名。
  • 盒馬海底撈加速布局 重慶火鍋為何淡出外賣市場?
    原標題:盒馬海底撈加速布局 重慶火鍋為何淡出外賣市場? 摘要 【盒馬海底撈加速布局 重慶火鍋為何淡出外賣市場?】
  • 「盒馬」當前,海底撈還能走多遠?
    雙11期間,盒馬火鍋實現日售破萬單,最高單日售出1.4萬份鍋底,六成以上訂單來自線上。目前看來,盒馬已比肩海底撈等同行,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線上火鍋店。機遇當前,阿里「咬定青山」上半年的疫情雖然造成了一些損失,但也帶來了許多機遇。
  • 盒馬、海底撈加速布局重慶火鍋卻在淡出火鍋外賣該怎麼玩?
    近日,海底撈在北京開了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是海底撈布局到家市場,延生伸外送業務。無獨有偶,盒馬繼今年9月註冊「盒馬火鍋」品牌後,最近又放出話來:將繼續加碼線上。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稱,盒馬火鍋將作為今冬第一大品,對火鍋的投入將不設上限。
  • 盒馬速度,引燃火鍋外賣半片天
    江湖老劉認為,未來在火鍋外賣領域,仍大有可為,盒馬如今入局火鍋外賣,也絕不僅僅是為了單一火鍋領域。一方面,比起分散精力同時匯入各個零售業,盒馬選擇先深耕於一個市場較大的行業,形成聚合力以及營銷口碑,在品牌層面佔領認知更有先發優勢;另一方面,線上的服務彌補盒馬在實體品牌端的空缺,相比於僅僅作為賣貨平臺來說,品牌孵化的運作,或許更能服務於未來其它產品的無邊界運作。
  • 海底撈、星巴克、盒馬、老字號美食廣場、電影院……松江這個商業...
    @泗涇居民你們期盼已久的寶樂匯·佘山商業廣場即將試營業海底撈、星巴克、麥當勞、盒馬……超多熱門品牌店已籤約入駐小鬆了解到,目前,廣場整體租賃率已達到85%,不僅有海底撈、星巴克、麥當勞、盒馬等知名品牌籤約入駐,每一層還根據不同的風格劃分了不少特色區域。一層潮流·薈0 1一樓潮流·薈以零售、快餐為主,共有大大小小店鋪20餘家。
  • 盒馬鮮生入局火鍋市場,張勇拼得過張勇嗎?差在哪裡?
    盒馬鮮生怎麼破局火鍋領域?近期,盒馬鮮生註冊「盒馬火鍋」商標的消息在火鍋界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浪。而就在商標剛註冊下不久,盒馬鮮生正式在全國盒馬、餓了麼同步上線發售盒馬火鍋,並且盒馬3R事業部總經理寧強公開表示,火鍋的外賣佔比未來將超過一半。
  • 數創出品|盒馬上線全新火鍋系統 張勇要幹掉海底撈?
    張勇要幹掉海底撈?阿里出手 盒馬火鍋來了!張勇要搶張勇的生意了!眾所周知,海底撈今年在資本市場很吃香,疫情下股價年內逆勢翻倍。其中,上半年,海底撈的外賣收入超4億元,同比增長123.6%,得到不少投資人的認可。
  • 海底撈式自救真的能救得了海底撈嗎?
    尤其是近兩年,在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之外,滿大街又興起了鴨血火鍋、毛肚火鍋、花膠雞火鍋、鮮牛肉火鍋、老北京銅鍋,等等,聞著味兒都挺香的。   今年8月,以麵食起家的九毛九宣布,正式創立「慫火鍋工廠」,進軍火鍋領域。前不久,盒馬也註冊了「盒馬火鍋」商標,熱鬧非凡的火鍋賽道又多了一個「新物種」。
  • 海底撈式自救
    尤其是近兩年,在海底撈之外,滿大街又興起了鴨血火鍋、毛肚火鍋、花膠雞火鍋、鮮牛肉火鍋、老北京銅鍋,等等,聞著味兒都挺香的。今年8月,以麵食起家的九毛九宣布,正式創立「慫火鍋工廠」,進軍火鍋領域。前不久,盒馬也註冊了「盒馬火鍋」商標,熱鬧非凡的火鍋賽道又多了一個「新物種」。事實上,火鍋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行業集中度並不高。
  • 盒馬嘗試新業態?盒馬烘焙、盒馬跨境GO進上海了!
    盒馬為什麼什麼都敢試,那是因為其強大的實力及當前深耕的積累下,要面對如此多的新對手不得不做出的布局,最近盒馬要對哪些地方下手?最近兩款「全新門店」——盒馬烘焙、盒馬跨境GO 進入上海開業盒馬烘焙首家盒馬烘焙工坊在上海鄂爾多斯國際大廈B1層開業盒馬烘焙的主要標語是 麵包當天現做,人均10元起門店口號:
  • 無印良品也賣菜了,盒馬該如何應對?
    在現場加工方面,無印良品結合既有的輕食、咖啡品牌,跟盒馬鮮生類似,增加現場現做場景,進行一條龍布局。只是無印良品側重於精品食材,而盒馬鮮生逐步偏向於餐飲端,加強即時即熱的半成品,特別是盒馬火鍋的崛起,讓市場驚呼海底撈的競爭對手竟然是盒馬火鍋。
  • "盒馬"第①家主題店,開在羅湖新mall
    了開在水貝片區以珠寶為主題全國首家鑽石主題【盒馬鮮生】來了奈雪、點都德、海底撈也都來了片區:羅湖區【今日公司福利】 參與互動可獲得IBC MALL200元餐券  羅湖終於有新mall了  第①家鑽石主題【盒馬鮮生】
  • 海底撈狀告「河底撈」商標侵權遭駁回,盒小馬6家早餐店同開
    在該案件中,「海底撈」認為河底撈餐館使用的「河底撈」標識與海底撈公司核准註冊的「海底撈」商標為近似商標,河底撈餐館在其經營場所使用「河底撈」商標,屬於飯店服務業中典型的商標使用行為,構成在相同服務上使用近似商標,侵犯了告海底撈公司的「海底撈」商標專用權。
  • 盒馬改名了?
    幾天前,盒馬執行長侯毅宣布盒馬在上海和北京開通24小時服務,在談及未來發展時,他向記者強調了這四個字。記者注意到,在盒馬推出新服務時,有一個細節被很多人忽略:「盒馬鮮生」改名了——去除了名稱中的「鮮生」二字,只保留了「盒馬」。
  • 江北首家盒馬鮮生盛大開業,南京弘陽廣場再掀消費新熱潮
    1月8日,江北首家盒馬鮮生南京弘陽廣場店正式開業,在寒冷的冬日裡不僅引燃江北消費熱情,為江北新區的消費經濟注入一劑強心劑。△盒馬鮮生開業當天,人潮擁擠,消費熱情高漲。盒馬首開業績喜人激發城市商業「新」熱浪據悉,盒馬弘陽廣場店商鋪面積達4700平方米,這是業態最全且擁有超大經營面積的盒馬鮮生首進江北新區。
  • 盒馬鮮生CEO侯毅:保命狂奔
    作為新零售的「頭號樣本」,盒馬正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從最初高速擴張、「捨命狂奔」的狀態進入到「保命狂奔」狀態、尋求更穩、更健康長遠的發展。 那麼,新零售究竟怎樣才算成功?盒馬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調整過後,盒馬又會施行哪些新戰略與舉措?
  • 新零售首進老荔灣 盒馬鮮生開幕
    原標題:新零售首進老荔灣,盒馬鮮生開幕   信息時報訊(記者潘敬文) 廣州老城區商業再現新活力。
  • 盒馬鮮生改名了?!
    幾天前,盒馬執行長侯毅宣布盒馬在上海和北京開通24小時服務,在談及未來發展時,他向記者強調了這四個字。記者注意到,在盒馬推出新服務時,有一個細節被很多人忽略:「盒馬鮮生」改名了——去除了名稱中的「鮮生」二字,只保留了「盒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