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世紀後期,漫長的英法百年戰爭依舊過去沒多久,蘇格蘭人不甘被壓在腳下,在革命的號角聲中拿起了武器,反攻英格蘭,史稱「七海之戰」。既然成了戰爭民族,就只能為自己的力量壯大打拼。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卡斯蒂利亞人發現自己的敵人是荷蘭人,即所謂七海之軍主力。掐頭去尾,阿特柔斯是教皇荷蘭軍隊中有名的新近崛起的戰士。整支阿特柔斯軍隊與阿特柔斯長官在都鐸王朝最後期間正在苦戰,雙方三百名戰士穿著荷蘭傳統的盔甲,尖銳的盾牌和堅硬的長矛在他們中間發揮了作用。
當然,更有人形的槍炮、炮管、鞭炮、阿特柔斯刀片以及飛彈。小部隊在敵人的突然襲擊下相互廝殺,然後發起了最後的衝擊。老練的荷蘭人留意到,阿特柔斯軍團很明顯是由一系列部隊組成的統一的精銳部隊,他們三百人的部隊和荷蘭人正在死鬥在一塊大的場地上,這一切和英格蘭人完全不同。
同樣是最後集結起來的精銳部隊,這回是荷蘭人。但是荷蘭人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勇氣,他們準備利用炮火對這些戰鬥進行自衛,阿特柔斯軍團三百人的部隊,被告知是他們臨時組成的,也就是荷蘭人臨時組成的部隊。「7海之軍」對於前者來說更像是一場混亂、危險的戰鬥。
阿特柔斯和阿爾圖瓦的第三次西班牙戰爭就在三百人的臨時部隊中發生。如果阿特柔斯軍團真的是荷蘭人組成的,那麼沒有控制每個設施,哪來那麼多頭目?他們不知道自己的首領?他們不知道控制全局的部隊是誰?沒有花臂,沒有大鬍子,沒有西班牙語,沒有荷蘭語,阿特柔斯怎麼統一戰線?而另一方面,阿特柔斯軍團不可能再像荷蘭軍隊那樣有士氣、有水平,阿特柔斯用幾近無聲的槍炮告訴荷蘭人,自己帶著最後的信心:「我們會攻佔你的國家!」強國爭雄,七海之戰引發了英法戰爭,有的國家這麼做,就會被其他國家所利用。荷蘭短期內不可能單獨作戰,單獨和阿特柔斯軍團交戰是不明智的,只有以退為進、防禦為主,才能得到保障。有人認為,英國維持著諾曼第、威爾斯以及蘇格蘭西南位置與荷蘭爭霸,而荷蘭受到北愛爾蘭的夾擊。史料上很少提到諾曼第登陸戰役時同時有三隻荷蘭軍隊在範圍內,三相對峙,因此說,荷蘭和英國的戰爭,會加大獲勝的概率。
荷蘭人並不在乎戰爭勝負。英國過去的殖民者,諸如拿破崙三世,都曾經讓荷蘭國家的大多數人只享受帝國的福利。拿破崙在拿破崙三世與阿特柔斯舉行戰爭的第二年,就已經和荷蘭籤訂了條約,荷蘭放棄對英國的主權地位,荷蘭首相諾曼第向倫敦宣布荷蘭是個自由國家。但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拿破崙決定日後發動新一輪反攻,就需要和北愛爾蘭軍隊發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