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戰爭1 從義大利戰爭到八十年戰爭:西班牙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2021-01-11 世界歷史大棋局

義大利戰爭和八十年戰爭,這是歐洲十五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的兩場超長時間的歐洲大陸戰爭。義大利戰爭是從1494年開始至1559年結束,歷時約65年;八十年戰爭是從1568年開始至1648年結束,歷時80年;而這兩場非常漫長戰爭的共同主角都是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是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開始發家強盛的,到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則更是正處於如日中天的盛世時期。尤其是16世紀上半葉,西班牙帝國的查理五世還掌控著神聖羅馬帝國,幾乎是掌控了半個歐洲,是此時無可爭議的歐洲霸主。此外在海外,西班牙帝國還掌控有拉丁美洲的大片殖民地,儼然是一個橫跨歐、非、亞、美五大洲的世界超級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號稱「日不落」的帝國。

義大利戰爭是西班牙帝國在歐洲擴張中遇到的第一場大仗,他們的對手是法國。此時的法國已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國力也十分強盛,對外擴張的野心也逐漸顯露了出來,而富庶的義大利半島則不幸成了他們大規模對外擴張中的第一口獵物。實際上,西班牙帝國對於義大利半島也是十分垂涎,只是這次被法國先下了手,而後他們也迅速進發亞平寧半島。於是1494年開始,這場以西班牙帝國和法國為主的爭奪亞平寧半島的義大利戰爭就此拉開了序幕。

義大利戰爭總的來說規模不大,雙方之間都是幾萬兵力和上百門火炮之間的對決,但因雙方之間均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因此,義大利戰爭便演變成了一場持續60多年的實力拉鋸戰。這場長達60多年的拉鋸戰雖然也有歐洲其他國家諸如英格蘭、奧地利、瑞士、奧斯曼帝國等國的參與,但大戰的主角依然是西班牙和法國。法國由剛開始的先發制人,到中期的與西班牙平分秋色,再到最後徹底落敗,經歷了一個先勝後敗的盛衰歷程。西班牙帝國則根據形勢後來居上,最終在1559年戰爭結束時,控制了整個義大利半島,法國則寸土未得。

義大利戰爭的不同結果給法國和西班牙兩國也帶來了一個各自不相同的國家歷史走向,義大利戰爭結束後,由於戰敗法國陷入到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色彩濃厚的內戰紛爭之中,然而西班牙帝國卻也沒有因此而走上了國家愈發強盛的康莊大道。義大利戰爭長達幾十年的戰爭消耗也給西班牙的財政帶來了沉重性打擊,西班牙帝國不僅失去了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掌控權,而且為了彌補財政虧空,西班牙還加大了對各地的賦稅徵收,西班牙人民真是苦不堪言。尤其是當時處於西班牙帝國統治的尼德蘭地區更是難以忍受,尼德蘭地區由於富庶,其稅收能佔到西班牙帝國的一半,因此,西班牙便更加不餘遺力的對尼德蘭進行壓榨。最終,1568年,不堪忍受壓迫的尼德蘭人民終於爆發了起義,尼德蘭獨立戰爭就此正式爆發了。

尼德蘭獨立戰爭爆發後,西班牙帝國立即派兵鎮壓,於是,又一場長達八十年的拉鋸戰爭開始了。在這長達八十年的戰爭中,西班牙和尼德蘭兩方前後組織了數萬人展開決戰,英國和法國也在暗中支持尼德蘭。1581年,尼德蘭的北部7個州宣布脫離西班牙帝國而獨立,國名為「荷蘭」,不過尼德蘭南部的10個州則繼續被西班牙帝國掌控著。1601年7月至1604年9月之間,西班牙和荷蘭爆發了殘酷的奧斯坦德圍城攻防戰,這是雙方之間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之一。這場戰役,西班牙投入了約8萬人,荷蘭以及英國的援軍總計約5萬人。西班牙對荷蘭展開了長達三年的圍城大戰,這場戰役最終以西班牙的慘勝而告終,西班牙死傷了近7萬人,而英荷聯軍也傷亡了近4萬人之多。

大戰結束後,1604年,英格蘭退出了戰爭,幾年後,1609年,西班牙和荷蘭也達成了為期12年的停戰協議。12年之後,這場戰爭與歐洲的另一場大戰三十年戰爭交織在了一起。但實際上,從1609年的停戰協議開始,便意味著西班牙帝國徹底的失去了荷蘭這塊風水寶地。戰後,荷蘭稱霸海上,成為了17世紀無可爭議的世界海洋霸主,而西班牙帝國則走向了衰弱,並在隨後的三十年戰爭中徹底失去了歐陸霸主的地位。因此,對於西班牙帝國來說,整個16世紀,西班牙為了爭奪義大利半島卻失去了富庶的荷蘭地區,這真不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相關焦點

  • 文心透鏡10:哲思+短論 「閒閻粹語」三則: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人嘴兩張皮 近憂與遠慮
    2020.1.1「閒閻粹語」(123)             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閻春祥       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抓住了小的,卻把大的給丟了,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 威尼斯在義大利戰爭中的外交
    在戰爭初期,威尼斯的政治作用與其它義大利城市國家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到16世紀末,威尼斯的地位就比較獨特:它是唯一沒有被其它大國控制的義大利城市國家;但是由於西歐列強控制了義大利的政治局面,所以在義大利各國的對外政策中,威尼斯就被降低為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
  • 戰爭帶來苦難也帶來進步,在義大利戰爭陰影下,歐洲民族意識覺醒
    義大利戰爭是發生在15世紀後期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與法國之間一場爭奪義大利的戰爭,同時也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與法國瓦盧瓦王位爭奪歐洲霸權而引發的一場規模較大的非正義戰爭。當時的義大利國立微小,經濟發展緩慢,但卻擁有廣闊的領土,這也成為他的鄰居西班牙掠奪他的原因。正所謂一發牽動全身,隨著西班牙開始進行侵略戰爭,其他國家自然也不能坐視不理便紛紛參戰,捲入了這場瓜分義大利的狂潮中。義大利戰爭還要從三個時期說起。
  • 是什麼導致15世紀到16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01 15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一場曠日持久的義大利戰爭,成為歐洲歷史上一段揮之不去的陰影。有關義大利戰爭背景,可追溯到十五世紀歐洲的局勢和政治形態。
  • 義大利「軟弱」的王朝統一戰爭
    1858年,拿破崙三世和加富爾進行了會面雙方達成協議,法國會支持撒丁王國的統一戰爭,但是要把薩伏伊和尼斯兩地割給法國作為報酬。法國的背叛:1859年加富爾開始積極備戰,4月29日與奧地利正式開戰。形式向著撒丁王國方面傾斜,愛國運動在義大利各處發展。法國和撒丁的聯軍在前線接連勝利。這時民主派也頻繁的發動起義進行革命戰爭,義大利到處都在發生革命活動。
  • 《戰爭與和平》美國 義大利 蘇聯 電影版
    》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大部頭名著,小說通過對安德烈、彼埃爾、娜塔莎三人在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前後的經歷,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間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貝葉爾 Alexander Beyer飾)和安德烈公爵(阿萊西奧·博尼 Alessio Boni飾)三人的情感故事為線索,圍繞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講述在1805年至1820年之間,俄國社會的重大事件和生活的各個領域。
  • 我讀︱岱峻:關於西班牙戰爭的幾部書
    西班牙內戰(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是由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總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領導的共和政府軍與人民陣線左翼聯盟,共同抗擊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首的西班牙國民軍和長槍黨等右翼集團的戰爭。前者得到蘇聯與第三國際以及墨西哥等國支持,援助後者的有德國、義大利和葡萄牙等。江山不幸詩家幸。
  • 義大利戰爭電影10部
    經典電影收藏之義大利戰爭電影10部。點擊文章海報即可觀看完整版電影。《美麗人生》2020義大利戰爭,喜劇,劇情豆瓣評分:>8.0分導演:肯·洛奇主演:基裡安·墨菲/帕德萊克·德蘭尼/利亞姆·坎寧安/OrlaFitzgerald▼點下圖觀影,來源:經典電影收藏簡介:該片主要講述了達米安與泰迪兄弟二人在愛爾蘭獨立戰爭與愛爾蘭內戰中由並肩作戰到反目成仇的故事
  • 約翰內斯·布克哈特:三十年戰爭為何沒能打出「大一統」的歐洲?
    經典的歷史地理傳統往往輕率地將反對國視為獨立主權國家的捍衛者,但只有當人們認識到,幹預他國內政的大國的初衷或終極目的不過是一個普世目標時,方能理解三十年戰爭的爆發和持續多年的原因。 首先,自近代開始以來,法國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政策就是一場爭奪歐洲的鬥爭。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為爭奪歐洲主導地位而進行的系列戰爭能清楚地說明一切。
  • 義大利戰爭真正的導火線原來是這個!
    義大利戰爭導火索義大利戰爭,是指1494年至1559年期間,發生於義大利全境的一系列戰爭的總稱。義大利戰爭圖片長期以來,米蘭公國內部的權力之爭,一直被認為是十五世紀末爆發義大利戰爭的導火索,那麼事實果真是如此嗎?其實,據後世史學家分析,真正的義大利戰爭導火索並非單純的王國內部鬥爭,而是由義大利周邊的國際形勢所引起的。
  • 法國結束百年戰爭後,為何又出兵義大利?集權要求下的對外擴張
    當時的教皇和威尼斯、米蘭等地結成了神聖同盟,在公元1495年擊敗了法蘭西。但是法國並沒有因為一次戰爭的失利就放棄入侵義大利的圖謀,法國方面仔細分析了當時神聖同盟成員,希望找到一環脆弱的連接來破壞這一同盟,畢竟國與國之間有聯合就會有背叛,只看利益能不能打動對方。
  • 蕭功秦:太平洋戰爭是如何爆發的——從近代幾次戰爭看人類決策理性...
    下面,我想就中國近代以來幾次戰爭中的治國精英的決策過程,來考察一下決策理性的局限性,這幾次戰爭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1860年的英法聯軍戰爭,1900年的庚子戰爭(即八國聯軍之役),1937年的全面中日戰爭,以及1941年底的開始的太平洋戰爭,這五次戰爭對中國的命運都有著巨大的影響,我們從統治精英的決策思維這一特殊角度來考察戰爭發生的經過,會對我們理性地從過去的歷史獲得教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 打響八十年戰爭「第一槍」!
    奧蘭治親王威廉是被傳召審判的一分子,但他在1567年4月已經攜同家眷逃往迪倫堡,並沒有出席。之後,阿爾瓦公爵於12月16日在「血腥法庭」上決定起訴威廉,傳票在1568年1月公開,奧蘭治親王被宣判為叛亂分子,財產被沒收。
  • 加泰隆尼亞為何想從西班牙獨立?只因84年前的「代理人戰爭」
    內部不團結會導致什麼樣的嚴重後果,我們來看一看被稱為二戰前奏的西班牙內戰就能明白了。儘管這場戰爭已經過去了84年,但至今依然在撕裂著西班牙。 1 懷璧其罪——西班牙 首先看西班牙的地理位置,他的戰略位置重要到用歐洲地圖已經說明不了,必須要用世界地圖才能說明。
  • 80年前西班牙內戰結束 第一次反法西斯戰爭以失敗告終
    整整80年前,1939年3月28日,法西斯軍隊進入了西班牙馬德裡。西班牙共和國失去了蘇聯這個最有力的支援後,已經無力取得勝利,沒有經過任何抵抗就放棄了曾經頑強保衛了兩年半的首都。歷史上第一次法西斯與反法西斯的戰爭,以這樣的形式結束。
  • 紀錄片| 《世界歷史》第35集:三十年戰爭(含解說詞)
    、也更野蠻,這場歐洲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國際戰爭從1618年一直打到1648年,整整延續了三十年,後人因此稱之為三十年戰爭。在三十年戰爭中,戰火燃遍了大半個歐洲大陸,大多數的歐洲國家都先後捲入到這場戰爭中,戰爭的發源地和主要戰場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德意志。1. 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1254年,神聖羅馬帝國霍亨斯陶芬王朝所有的皇位繼承人先後死去,帝國進入了一個皇位虛懸時期。
  • 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阿茲特克帝國的滅亡,背後發人深省
    到1470年,巴黎已有了印刷術;直至1500年,法國已開設了許多印刷廠。到了16世紀末,巴黎出版了25000本書,第戎出版了15000本書,其他地方也有別的印刷廠。這意味著,不僅印刷作品可供更大的讀者群閱讀,而且人們創造出了機會,使印刷的宣傳冊與具有煽動性的諷刺文章得以流通。
  • 《戰爭與和平》美版+義大利+蘇聯+電影版全部合集!
    》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大部頭名著,小說通過對安德烈、彼埃爾、娜塔莎三人在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前後的經歷,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間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戰爭與和平》[2007][義大利]
  • 遺產戰爭:法蘭西與西班牙為爭奪遺產爆發的大戰
    1665年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去世,其女婿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以自己有權繼承費利佩四世的任何遺產為由,要求西班牙將西屬尼德蘭交給自己。西班牙拒絕了路易十四的要求,路易十四趁機發動了遺產繼承戰爭。那麼遺產戰爭的結果如何,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法國人打贏了戰爭,義大利贏得了倫巴第
    索爾費裡諾戰役是義大利第二次獨立戰爭的一場重要戰役,也是義大利復興運動的關鍵一步。這場戰爭的地緣政治背景是民族主義者努力統一被法國、奧地利、西班牙和教皇國分而治之的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