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戰爭和八十年戰爭,這是歐洲十五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的兩場超長時間的歐洲大陸戰爭。義大利戰爭是從1494年開始至1559年結束,歷時約65年;八十年戰爭是從1568年開始至1648年結束,歷時80年;而這兩場非常漫長戰爭的共同主角都是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是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開始發家強盛的,到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則更是正處於如日中天的盛世時期。尤其是16世紀上半葉,西班牙帝國的查理五世還掌控著神聖羅馬帝國,幾乎是掌控了半個歐洲,是此時無可爭議的歐洲霸主。此外在海外,西班牙帝國還掌控有拉丁美洲的大片殖民地,儼然是一個橫跨歐、非、亞、美五大洲的世界超級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號稱「日不落」的帝國。
義大利戰爭是西班牙帝國在歐洲擴張中遇到的第一場大仗,他們的對手是法國。此時的法國已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國力也十分強盛,對外擴張的野心也逐漸顯露了出來,而富庶的義大利半島則不幸成了他們大規模對外擴張中的第一口獵物。實際上,西班牙帝國對於義大利半島也是十分垂涎,只是這次被法國先下了手,而後他們也迅速進發亞平寧半島。於是1494年開始,這場以西班牙帝國和法國為主的爭奪亞平寧半島的義大利戰爭就此拉開了序幕。
義大利戰爭總的來說規模不大,雙方之間都是幾萬兵力和上百門火炮之間的對決,但因雙方之間均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因此,義大利戰爭便演變成了一場持續60多年的實力拉鋸戰。這場長達60多年的拉鋸戰雖然也有歐洲其他國家諸如英格蘭、奧地利、瑞士、奧斯曼帝國等國的參與,但大戰的主角依然是西班牙和法國。法國由剛開始的先發制人,到中期的與西班牙平分秋色,再到最後徹底落敗,經歷了一個先勝後敗的盛衰歷程。西班牙帝國則根據形勢後來居上,最終在1559年戰爭結束時,控制了整個義大利半島,法國則寸土未得。
義大利戰爭的不同結果給法國和西班牙兩國也帶來了一個各自不相同的國家歷史走向,義大利戰爭結束後,由於戰敗法國陷入到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色彩濃厚的內戰紛爭之中,然而西班牙帝國卻也沒有因此而走上了國家愈發強盛的康莊大道。義大利戰爭長達幾十年的戰爭消耗也給西班牙的財政帶來了沉重性打擊,西班牙帝國不僅失去了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掌控權,而且為了彌補財政虧空,西班牙還加大了對各地的賦稅徵收,西班牙人民真是苦不堪言。尤其是當時處於西班牙帝國統治的尼德蘭地區更是難以忍受,尼德蘭地區由於富庶,其稅收能佔到西班牙帝國的一半,因此,西班牙便更加不餘遺力的對尼德蘭進行壓榨。最終,1568年,不堪忍受壓迫的尼德蘭人民終於爆發了起義,尼德蘭獨立戰爭就此正式爆發了。
尼德蘭獨立戰爭爆發後,西班牙帝國立即派兵鎮壓,於是,又一場長達八十年的拉鋸戰爭開始了。在這長達八十年的戰爭中,西班牙和尼德蘭兩方前後組織了數萬人展開決戰,英國和法國也在暗中支持尼德蘭。1581年,尼德蘭的北部7個州宣布脫離西班牙帝國而獨立,國名為「荷蘭」,不過尼德蘭南部的10個州則繼續被西班牙帝國掌控著。1601年7月至1604年9月之間,西班牙和荷蘭爆發了殘酷的奧斯坦德圍城攻防戰,這是雙方之間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之一。這場戰役,西班牙投入了約8萬人,荷蘭以及英國的援軍總計約5萬人。西班牙對荷蘭展開了長達三年的圍城大戰,這場戰役最終以西班牙的慘勝而告終,西班牙死傷了近7萬人,而英荷聯軍也傷亡了近4萬人之多。
大戰結束後,1604年,英格蘭退出了戰爭,幾年後,1609年,西班牙和荷蘭也達成了為期12年的停戰協議。12年之後,這場戰爭與歐洲的另一場大戰三十年戰爭交織在了一起。但實際上,從1609年的停戰協議開始,便意味著西班牙帝國徹底的失去了荷蘭這塊風水寶地。戰後,荷蘭稱霸海上,成為了17世紀無可爭議的世界海洋霸主,而西班牙帝國則走向了衰弱,並在隨後的三十年戰爭中徹底失去了歐陸霸主的地位。因此,對於西班牙帝國來說,整個16世紀,西班牙為了爭奪義大利半島卻失去了富庶的荷蘭地區,這真不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