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帶來苦難也帶來進步,在義大利戰爭陰影下,歐洲民族意識覺醒

2021-01-11 松月文史

義大利戰爭是發生在15世紀後期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與法國之間一場爭奪義大利的戰爭,同時也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與法國瓦盧瓦王位爭奪歐洲霸權而引發的一場規模較大的非正義戰爭。

戰爭形勢圖

實際上,這場戰爭是由於米蘭公國與其他王國之間的利益糾紛所引起的,後來逐漸轉變成了一個歐洲各國為了獲得更多利益而進行的爭霸戰爭。當時的義大利國立微小,經濟發展緩慢,但卻擁有廣闊的領土,這也成為他的鄰居西班牙掠奪他的原因。正所謂一發牽動全身,隨著西班牙開始進行侵略戰爭,其他國家自然也不能坐視不理便紛紛參戰,捲入了這場瓜分義大利的狂潮中。

義大利戰爭還要從三個時期說起。第一個時期是在15世紀末年的時候,義大利那不勒斯國王剛去世不久,遠在法國的查理八士便宣布成為其旁系繼承人,有權佔有原國王的領地,但新繼任的國王自然不願意將自己的領土轉讓給其他的國家,因而變爆發了戰爭。

戰爭爆發

1494年,查理八世親自率領著軍隊越過了阿爾卑斯山脈向那不勒斯進發。由於義大利北部其他國家對查理巴士的入侵沒有傾盡全力的抵抗,使得法國軍隊勝利的進入了亞平寧中北部地區。

在絕對實力的壓迫之下,法國軍隊多次獲得戰爭的勝利,但是由於長途跋涉士兵疲憊不堪,因此也給那不勒斯帶來了一定的機會,使得雙方各有勝負。直到1503年,那不勒斯王國的鄰居西班牙強插一腳,與法國軍隊進行決戰,最終獲得勝利,使法國被迫放棄遠徵計劃,只得灰溜溜的撤兵。卻沒想到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西班牙轉頭就佔領了那不勒斯王國,使其成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查理八世

第二個階段的戰爭還要從康布雷同盟建立說起。義大利領土上許多國家紛紛加入了這個聯盟之中,堅決服從教皇國的領導。但是在不久之後作為其同盟之一的法國竟然出兵攻打威尼斯,強迫性的佔領了其領土。眼看著法國勢力越發的擴大,自然也引起了其他國家的不滿,他們紛紛聯合起來,將法國踢出同盟國,並重新建立了神聖同盟,想要將法國侵略軍驅逐出義大利。

卻沒想到這時候的威尼斯竟然中途背叛同盟,轉而投向法國,好在政治局勢變化迅速,法國沒能奪得戰略性勝利。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從法國軍隊中召回了原本屬於德意志的僱傭兵,軍隊力量迅速減小的法國多次遭到失敗,只好放棄繼續侵佔義大利的計劃,宣布退兵結束此次戰爭。

義大利戰爭圖

戰爭進入高潮在第三階段。在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之後,法國與西班牙兩個國家共同瓜分義大利的戰爭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根據歷史記載,這個時期前前後後總共爆發了六次戰爭,被捲入戰爭的國家眾多,因此規模極大破壞力也極強,給當時的人們造成了極大的痛苦。查理五世想要將法國軍隊從義大利的領土上驅逐,從而實現南北方統一的目的。

他得到了英格蘭,佛羅倫斯等國家的支持後便開始了他的徵戰之路。或許是支持者眾多的原因,法國軍隊在前線戰場節節敗退,甚至德意志的僱傭兵還在比科卡戰役中中首次打敗了擔任法國先鋒力量的瑞士僱傭,。這在當時可謂是極其矚目啊。但是比科卡戰役中並沒有分出勝負,只是得到了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罷了。

比科卡戰役

隨著局勢的發展,義大利戰爭不斷激化,由於各國實力相當,因此沒有國家能完全佔領義大利。好在義大利最後憑藉著人民的團結實現了獨立,打破了其他國家瓜分他的陰謀。

義大利戰爭標誌著查理五世稱霸歐洲計劃的失敗,在這之後正在興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法國英國也逐漸有了實力參與到爭霸戰爭之中,引發了新一輪的爭霸狂潮。與此同時,通過一次次的戰爭,也使這些國家的民族意識開始崛起,他們意識到反對外來威脅,維護國家主權獨立的重要性。義大利戰爭是列強為了爭奪更多利益而進行的一場非正義戰爭,給歐洲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他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歐洲政治中心逐漸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使得一個以西歐為中心的歐洲國家體系初步形成。

相關焦點

  • 中世紀後期鼠疫、戰爭、饑荒,義大利為何能「撿漏」,佔領絲織業?
    中世紀後期,歐洲大陸籠罩在黑死病、戰爭與饑荒的陰影裡,苦苦掙扎。這樣的暗無天日令無數人感到深深絕望,如同人間煉獄般的時代什麼時候才能迎來光明。但是俗話說:不破不立。便是這樣動蕩不堪的破局催生了宗教變革以及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義大利絲織業被命運選中的幸運兒義大利破繭而出,迸發出空前的上升勢力。其崛起的絲織業便是它綻放的萬千星輝中的一縷。
  • 近代戰爭1 從義大利戰爭到八十年戰爭:西班牙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義大利戰爭和八十年戰爭,這是歐洲十五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的兩場超長時間的歐洲大陸戰爭。義大利戰爭是從1494年開始至1559年結束,歷時約65年;八十年戰爭是從1568年開始至1648年結束,歷時80年;而這兩場非常漫長戰爭的共同主角都是西班牙帝國。
  • 法國結束百年戰爭後,為何又出兵義大利?集權要求下的對外擴張
    英法百年戰爭在公元1453年以法國的勝利宣告結束,此時的法蘭西民族精神已經誕生,統一的法蘭西民族國家也正在逐漸形成。國家的重新統一使得政治環境相對穩定起來,新興的資產階級在這一時期得到了較快發展的機。與此同時,由於英法百年戰爭帶來的巨大傷害,下層人民的生活變得極度困難,他們對於剝削現狀的反抗使得封建貴族們和躋身貴族行列的富有資產階級大為不滿。他們都希望強化王權來鎮壓法國下層的動亂,這和渴望再一次確立君主專制地位的法國國王不謀而合。
  • 遠在黑海之濱的克裡米亞戰爭,如何影響義大利的統一進程
    在內外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義大利在中世紀的漫長歲月裡,一直處在四分五裂的「碎片化」狀態之中。18世紀以來,隨著啟蒙思想的廣泛傳播,特別是拿破崙戰爭所帶來的民族主義思潮的滌蕩與衝擊,義大利人的民族意識開始廣泛甦醒,追求統一與富強成為義大利人共同的民族訴求和心靈期盼。但彼時義大利的統一之路可謂困難重重、遙遙無期。
  • 《我們的父輩》;戰爭只有苦難
    同時,影片從「反派」——戰敗國的角度反省了那場戰爭的不為人知的一面。也為我們審視戰爭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其客觀程度以及對於戰爭深刻的反省讓我感到震撼。有網友曾這樣評論;日耳曼民族是個多可怕的民族啊。連反省都反省得這麼帥。
  • 是什麼導致15世紀到16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01 15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一場曠日持久的義大利戰爭,成為歐洲歷史上一段揮之不去的陰影。有關義大利戰爭背景,可追溯到十五世紀歐洲的局勢和政治形態。
  • 韓戰,把美國打成了內傷?至今仍未走出「陰影」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這原本是朝鮮半島上南北雙方民族的內戰,但是由於美蘇等國家的加入,使其形成了一場國際性的大規模局部戰爭,對於我們而言 這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因為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朝鮮半島構成了一條直接進入中國的遼西走廊,能直通山海關和北京,如果放開朝鮮就等同於將自己的大本營暴露在敵軍視線內,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允許發生的情況。
  • 南京大屠殺之殤,落後就要挨打,戰爭帶來的只有痛苦的回憶
    讓我們銘記我們曾經因為南京大屠殺而帶來的苦難,戰爭帶給我們的傷痛。在此,向各位在南京大屠殺中受苦受難的同胞給予深切的緬懷。南京大屠殺帶給我們最重要啟示就是落後就要挨打,戰爭永遠沒有勝利者,戰爭帶來痛苦回憶。
  • 金觀濤:「世紀意識」再思考|雙體實驗室
    就在柏林圍牆被拆毀之時,今年剛過世的歷史學家朱特(TonyJudt)決定寫戰後歐洲史。他把戰後的歐洲比喻為鳳凰在戰爭的灰燼中再生。確實,如果把十九世紀的本質界定為由民族國家組成的現代社會的形成,歐洲本是人類走向現代社會的火車頭;但是二十世紀的歐洲卻被民族國家慘烈戰爭和極權主義所苦。正如1908年威爾斯(Herbert G.
  • 義大利戰爭電影10部
    經典電影收藏之義大利戰爭電影10部。點擊文章海報即可觀看完整版電影。《美麗人生》2020義大利戰爭,喜劇,劇情豆瓣評分:《無主之地》2001義大利/波赫戰爭,黑色幽默,劇情豆瓣評分:>8.6分導演:路易·馬勒主演:加斯帕·曼尼斯/拉斐爾·費伊特/弗朗辛·拉塞特/斯坦尼斯拉斯·卡雷·德·馬爾博格▼點下圖觀影,來源:經典電影收藏簡介:該片反映了一個法國兒童和一猶太兒童在德軍佔領法國時兩人之間的民族感情
  • 威尼斯在義大利戰爭中的外交
    ——羅馬教皇庇護二世 義大利戰爭是歐洲歷史的一個分水嶺。 60多年裡,義大利成為西歐列強衝突和爭奪的焦點,最終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戰勝法國瓦盧亞王朝,佔領了米蘭和那不勒斯。
  • 義大利戰爭真正的導火線原來是這個!
    義大利戰爭背景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中葉,一場擴日持久的義大利戰爭,成為歐洲歷史上一段揮之不去的陰影。有關義大利戰爭背景,可追溯到十五世紀歐洲的局勢和政治形態。義大利戰爭圖片十五世紀初,正處於文藝復興洗禮下的義大利是一個經濟與文化都達到空前繁榮的富庶國家,然而,與之不相匹配的是,這個國家的政治體系卻破敗不堪。
  • 海灣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海灣戰爭是美蘇爭霸結束以後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在戰爭中美國以極小的損失取得戰爭的勝利,美軍在戰爭中充分發揮了空軍的力量以及運用了大量的先進武器,這一戰讓世界感到震驚,也讓中國感到震驚。這一戰對世界對中國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借鑑意義的。
  • 風吹麥浪 義大利戰爭電影10部
    而保羅是一個胡圖族人,他有著圖西族的妻子和朋友,為了挽救身邊的人,挽救一個民族,他在越來越嚴重的局勢中,奮力救活1000個難民性命,盧安達飯店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新政府沒有給這個沉睡了兩千多年的島嶼帶來任何變化,特別是加裡波在《風吹麥浪》2006義大利/愛爾蘭劇情,戰爭,歷史豆瓣評分:
  • 《戰爭之王》:軍火商的獨白
    是他帶來了這個混亂的秩序,帶來死亡的陰影嗎?而影片的最後告訴我們是也不是,這是個黑色幽默這個邪惡的化身是必然存在。天下熙熙皆為利往,但人類有一種獨特的人性維繫在社會之間,那就是道德,追求利益是人的天性但人心的向善也是天性。就像劇中尤裡的弟弟那樣在最後一次買賣中突然覺醒,他意識到自己所所作所為。
  • 義大利「軟弱」的王朝統一戰爭
    歐洲在1848年爆發了大規模的革命運動,席捲了歐洲各國。但義大利仍然處於分裂的狀態,並且受到外國的奴役。奧地利控制著倫巴底和威尼斯,法國駐紮在羅馬教皇國,這些外部勢力阻礙著義大利的統一。在1848年革命後,義大利境內的各個邦國大部分又都恢復了專制統治,只有撒丁王國繼續推行君主立憲制,政權掌握在資產階級的手中。
  • 錢昌明:義大利是怎樣重新屹立於世的?——從伏尼契的小說《牛虻》談起
    近代義大利的民族復興,首先有賴於義大利民族意識的覺醒,有賴於義大利民族的覺醒。  中世紀的長期分裂,淡化了義大利人的民族意識。然而,從17世紀開始,接連不斷的英、美等國資產階級革命,使反對封建主義,追求國家統一、民族獨立的思潮,日益成為歐洲的一股歷史潮流。特別是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狂飆,更是直接震撼著義大利大地,極大地促進了義大利人民族意識的覺醒。
  • 三年臨時政府,百年國會前身,淺談大陸會議如何影響美國戰爭
    「七年戰爭」結束之後,在英國霸主地位不斷下跌的同時,北美殖民地的經濟卻開始快速發展起來,在此基礎上,由於十八世紀前期民主意識的不斷提高和宗教自由意識的覺醒,導致了殖民地和英國的關係迅速惡化。隨後,北美於1775年爆發了獨立戰爭,在這場戰爭期間,北美殖民地召開了第二屆大陸會議,這場會議持續了近三年,為美國獨立戰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在這場革命期間展現了它重大的歷史作用。
  • 二戰結束後的義大利:為一個罐頭,貴族女性和士兵進行了一場交易
    導語巴頓將軍曾經說過:「戰爭會造就英雄豪傑,會蕩滌一切汙泥濁水」。人類共經歷多兩次世界大戰,每一次都帶給人類無數慘痛的回憶。正如巴頓將軍所說,時代造就英雄,但戰爭帶來的悲慘卻遠遠不是英雄能拯救的。二戰結束,歐洲人民的苦難仍未結束1945年5月9日,柏林戰役的結束,標誌著二戰歐洲戰場的結束。
  • 好電影 2013年歐洲最好的戰爭電影—《我們的父輩》
    無論從什麼角度,我都不喜歡戰爭,但我卻很喜歡看有關戰爭題材的文藝作品。特別是關於二戰的,我更是情有獨鍾。世界各國關於二戰的影碟,我收集無數。最近看了一部德國2013年攝製的三集長篇連續電影《我們的父輩》,據說,是當年歐洲拍攝的最好的戰爭題材的電影。該片作為201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參展片,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