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把美國打成了內傷?至今仍未走出「陰影」

2021-01-10 非常規5分鐘

很多人都知道1950年的韓戰,打破了美國不敗的神話,知道這是一場劃時代的戰爭,但不清楚的是這場戰爭偉大在什麼地方,或者說在這場戰爭中 中國偉大在什麼地方,韓戰對於中國 美國 對於世界,它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為什麼說這場戰爭導致美國空心化,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韓戰的另一面。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這原本是朝鮮半島上南北雙方民族的內戰,但是由於美蘇等國家的加入,使其形成了一場國際性的大規模局部戰爭,對於我們而言 這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因為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朝鮮半島構成了一條直接進入中國的遼西走廊,能直通山海關和北京,如果放開朝鮮就等同於將自己的大本營暴露在敵軍視線內,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允許發生的情況。

從1950年戰爭的爆發到1953年戰爭的結束,這場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它不僅保護了我們的國土免受外敵的侵擾,同樣掀起了反抗殖民主義的大旗,大約在500年前的大航海時代,西方國家開始遠航徵服其它大陸,在全球搞殖民主義,各個殖民地在西方強大的武力面前,毫無反抗之力,但韓戰的勝利,讓許多被殖民的土地看到了希望,原來西方強大的殖民者是可以打敗的,從那以後長期受壓迫剝削的亞非拉地區,開啟了自己的反殖民浪潮,世界各地解放戰爭隨之打響,遠在戰場之外的歐洲,同樣受到了巨大的衝擊。

因為美國在韓戰上的失敗 ,歐洲國家開始反思,美國既然連中國的打不過,為什麼還要讓美國在自己的領土上駐軍,法國 義大利這些發達國家就萌生了,是不是應該建立一支自己軍隊的想法,這件事情雖然沒有變成事實,但卻成為了歐盟建立的基礎,從這方面來看,歐盟的建立跟韓戰密不可分,這是韓戰偉大的地方之一。

我們為了韓戰的勝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不是說美國就可以全身而退,相反美國在這場戰爭中不僅付出了代價,而且絕對是傷筋動骨那種,韓戰雖然經歷的時間不長,但美國卻深陷韓戰的泥潭中,這場戰爭讓美國的財政陷入危機,開始對外瘋狂借債以維持國家的運行和擴張,美元開始陷入無節制的印刷中,到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又深陷越南的戰爭泥潭,財政的赤字逐漸加大,這個時候美元的發行量已經遠遠超出,美國所擁有的黃金儲量。

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為什麼能建立,為什麼大家都認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就是建立在美國擁有超過世界70%的黃金儲備量,大家都不擔心美元不值錢,但隨著市場上美元逐漸的增多,各國開始意識到美國可能已經在偷摸超發美元,於是開始瘋狂用美元兌換黃金,美國一看自己的小心思被發現了,索性攤牌表示不玩了,1971年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此瓦解,既然扯下了遮羞布 美國就不再有所顧忌,從那以後 美國開始了更瘋狂的印錢活動,這一舉動加速了美國從一個工業強國向金融帝國的轉變。

金融行業的發展讓美國人民富得流油,但伴隨而來的是製造業的衰退,美國GDP中80%以上來自第三產業的貢獻,尤其是金融行業和房產行業,二戰之後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逐漸將中低端產業轉移出去,為什麼要將產業轉移,根本原因這些產業利潤不高,完全沒有金融行業來錢快,資本都是逐力的。

所以如今的美國只剩下高端製造業、高科技、金融等,高附加值的行業 ,製造業日益空心化,美國是世界強國不假,但高端技術人才滿打滿算只佔其3億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製造業轉移,尖端產業又進不去,等同於剝奪了大量美國工人的就業機會,失業人群因此逐漸增多,部分美國百姓,已經陷入用食品兌換券度日的窘況。

依靠金融產業發家致富的美國,多次上演了金融危機,這也是美國製造業空心化的帶來的影響之一,如今從美國頭部產業分布來看,美國高端製造業的地位依舊不可撼動,汽車 航空 半導體領域依然是世界第一,但這些尖端產業並不能拉動就業。

傳統中低端製造業才是解決就業的主角,美國放棄了中低端製造業,中國成功拿到這塊蛋糕,並且做出了矚目的成績,製造業空心化的美國,未來該何去何從,是否繼續依賴金融 依靠美元收割世界財富,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確定的是,依靠美元金融霸權獲利的美國,這樣舒服的日子不會一直存在。

相關焦點

  • 韓戰給美國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電影從來不敢涉足朝鮮
    眾所周知,美國的戰爭電影一向拍的十分出色,而美國人也熱衷於戰爭電影,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片《拯救大兵瑞恩》、《決戰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等,不但反映出了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也在電影中透露著作為勝利者的驕傲的姿態。
  • 抗美援朝:美國打出內傷,世界在他的「治療」中解放!
    1950年,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走在了去朝鮮戰場的路上,從出發再到回國,這期間經歷了3年,戰爭分為5個階段,而中國志願軍則是站在最前線保衛家國的戰士,在槍林彈雨、炮火的強攻之下,中國志願軍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一切,就如同國歌中唱到的「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 亞瑟·赫爾曼:韓戰、華為和中國問題
    作為美國第一場沒能取勝的戰爭,韓戰長期處於「被遺忘」的狀態。但在中美博弈的新格局下,還是有些美國學者拾起了它,成了「冷戰思維」的放毒者。即使對於韓戰本身,作者的觀點也與歷史事實有巨大的偏差。他聲稱美國「面對的是一場毫無準備的戰爭,在戰場上我們幾乎戰敗,但最後還是取得了勝利」,恐怕這樣的「勝利觀」,連美國的軍事學者都無法認同。作者的目的,也許僅僅在於,藉助韓戰美軍的「勝利」說辭,反過來論證中國現在「相信自己必將取勝」的「結論還是過於草率了」。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下面我就來給大家詳細聊聊韓戰中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以及離美國歷史關於韓戰的紀錄。第一,韓戰的起因在我們的歷史記載中,韓戰講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志願軍馳援朝鮮,將美國軍隊趕出三八線,成功避免了美國對我國的侵略,保衛了祖國。
  • 韓戰,美國人究竟輸在哪兒?
    即使用今天的眼光來衡量,韓戰也是人類歷史上一場不可思議的戰爭。百廢待興,僅僅建立了一年的新中國,竟敢於和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正面硬剛,而且還打了個平手。更何況,要不是美國在戰爭後期向日本宣戰,抗戰也許還將持續更長時間。 但韓戰就不同了,中國軍隊在裝備極其簡陋的情況下,打出高水平,讓美軍從此對中國刮目相看。從某種程度上,是韓戰讓中國人真正站了起來,敢於挺直腰板和西方人對話。
  • 韓戰爆發的原因,是美國的霸權與李承晚的狂妄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七十年前,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唱著這首激昂的戰鬥歌曲,參加了影響至今的抗美援朝戰爭。 今年我國高調紀念抗美援朝戰爭爆發70周年,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我們在某些當年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我們的精氣神正在回歸!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
    1950年6月25日,也就是70年前的今天,韓戰爆發。美國媒體theveteranssite列出了他們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圖1】1950年7月31日,一個美國軍車車隊正在經過一座橋梁,美國陸軍大兵向附近山上的北朝鮮狙擊手進行射擊,掩護車隊通行。1. 第一次漢城戰役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北朝鮮軍隊衝過三八線,攻擊南朝鮮首都漢城。
  • 文史評論| 韓戰是美國難以治癒的「心病」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美國迅即統領「聯合國軍」入侵朝鮮半島,高光時刻達歷史之巔。但是,在短短3年時間裡,「世界老大」先勝後敗,盡嘗冰火兩重天之喜悲,對美國人的心理產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美國在朝鮮投入了陸軍的1/3、空軍的1/5、海軍的近半數,在戰爭中最多時投入兵力47.5萬人,人員損失巨大(美國韓戰紀念碑上的數字為死亡54246人,失蹤8177人,傷103284人,被俘7140人,總計損失17萬多人), 使用了除原子彈之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戰爭耗費830億美元。韓戰是美國軍政要員及其親屬死傷較多的一場戰爭。
  • 韓戰:張東蓀誤判局勢,「洩密」美國,讓30000志願軍被凍傷
    雖然他本人並沒有留洋的經歷,可因為一些原因,還是讓他對美國心生親近。他怕中國會失敗,所以呢,通過電臺告知美國特務王志奇,中國將要入朝的計劃。他的這一舉動是想讓美國人明白:想要讓美國政府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他害怕因中國會全面倒向蘇聯,美國人會簡單地把中國和蘇聯當作是一夥的。
  • 直到晚年,麥克阿瑟仍未釋懷:按我的計劃打,韓戰早打贏了
    1950年6月25日,在中國人民還在為為新中國的發展建設事業忙得熱火朝天時,韓戰爆發,這場原本屬於半島上的民族內戰,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插手幹涉後,就逐漸演變成了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但讓所有人意外的是,中國志願軍不但奪回了三八線,還讓聯合國軍三易主帥,麥克阿瑟作為第一任被替換下去的主帥,晚年談論韓戰時依然不忿:如果按照我的計劃來打,美國早就贏了。麥克阿瑟是美國著名的軍事將領,曾在太平洋戰爭中力挽狂瀾,重創日軍,只是韓戰卻成了他從軍生涯中的一個汙點。
  • 韓戰中,韓國有超級大國美國的支持,為什麼卻被朝鮮暴揍?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國軍艦"密蘇裡"號上正式籤署投降書,二戰終於結束。所有人都以為,和平終於到來了。可是誰能料到,新的戰爭又爆發了,而且就在中國的附近——朝鮮半島。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對朝鮮半島分而治之,以北緯三十八度緯線為分界線。1950年6月25日,曠日持久的韓戰爆發了。無論朝鮮、韓國還是背後幹預的國家,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朝鮮在這次戰爭總共投入二十六萬兵力,韓國投入了六十萬兵力。
  • 中共黨史研究︱韓戰爆發後美國為何不同意臺灣出兵?
    就地理位置而言,臺灣與朝鮮半島並不接壤,但臺灣與韓戰卻有著多方面的關係,甚至臺灣學界有「韓戰救臺灣」之爭論。雖然臺灣在韓戰中並不是一個重要的角色,但戰爭本身給臺灣帶來了無限期望,並將臺灣捲入美蘇冷戰的大格局之中。臺灣與韓戰的關係並非冷戰史研究的重點,在現有韓戰的研究中,著眼點仍是中蘇美之間各自的決策分析,如對美蘇決策和中國出兵援朝的研究等。
  • 韓戰初期威風凜凜,後來又被美國打趴,北朝鮮戰力到底如何?
    朝鮮半島原本是完整的,在二戰結束後美國提出劃分三八線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而作為交戰另一方的美國,又是怎麼看待這場戰爭的呢?美國記者大衛·哈伯斯塔姆,花費多年精力,寫就了一本內容恢弘的《最寒冷的冬天》,從美國人的視角,深刻剖析了這場「為平局而死」的戰爭。01 被淡忘的韓戰對於美國,韓戰是一場令人困惑的的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看似永無希望,永無止境。而箇中原因,除了那些在前線奮力廝殺的美軍將士外,大多數美國人都寧願不求甚解,不想去關注。
  • 韓戰,為什麼被好萊塢「遺忘」?
    由此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韓戰」在美國是「被遺忘的戰爭」,它不像二戰,是一場勝利之戰,正義之戰;也不像越戰,引發了美國國內規模巨大的反戰運動,遺留下的左翼思想成了美國文化的一部分。美國電影史專家理察·梅爾認為,美國人不知道該怎樣描繪一場看起來勝利,但實際上失敗了的戰爭。
  • 韓戰美軍失利的原因是什麼?美國教官的回答很公正
    韓戰,又稱韓戰,在國內則是稱之為抗美援朝戰爭。時隔70年,我們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究竟是中美對戰的平局,還是美國的失利呢?這裡,我認為抗美援朝戰爭,我們是打贏了!為何呢?今天,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那場二戰結束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韓戰!
  • 韓戰籤訂停戰協議,為何南朝鮮沒有籤字呢?
    甲午戰爭後,當李承晚欲捲土重來時,朝鮮卻停止了科舉考試,直接斷絕了李承晚入仕之路。無奈之下,李承晚到美國人開辦的培才學堂讀書,不但開始接觸西方文化,並藉此搭上了美國人脈。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大韓帝國高宗李熙深怕日本侵入朝鮮,遂有意派人赴美國遊說,說動美國插手保護朝鮮。由此既精通英文,又與美國人素有交情的李承晚被選中做高宗密使。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他們的歷史是如何記載的?
    美國人非常重視韓戰,在戰爭結束後,有多部著作和學術論文對韓戰進行了剖析,還將韓戰寫進了歷史教材。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書籍是《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作者是貝文·亞歷山大,他是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軍事戰略專家,也是韓戰的親歷者。
  • 用七十年來忘記一場戰爭:美國對朝鮮半島的往事,為何如此健忘?
    按理來說,韓戰是美國二戰後打的規模巨大的一場戰爭,歷時三年的戰爭裡,美國人動用了除了核武器外的所有武器,美軍傷亡近二十萬,這種情況下,美國人為什麼還選擇性地遺忘這場戰爭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這場戰爭如何被美國人選擇性地遺忘了。韓戰如果按照美國人一開始的設想進行下去的話,那一定會是美國人眼中自己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美朝戰爭,美國為什麼選在仁川,反攻朝鮮
    如果這次迂迴登陸能取得成功的話那就能很快奪回金浦機場,隨之,漢城也會很快拿下,這樣,戰爭前大韓民國的李承晚政府也就能重新上臺執政了。兩棲攻擊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仁川港口的月尾島。約2200名朝鮮人民軍戰士駐守仁川,另有22000多名朝鮮人民軍位於金浦一漢城地區。共有230多艘船支援這次登陸,它們基本上都是美國艦隻,另有一小部分屬於英國及其他聯合國軍的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