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上甘嶺》到近日《金剛川》《最可愛的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英雄連》,中國電影人在銀幕上從各方面展現了這場建國初期,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抵抗外辱保家衛國之戰。
這13部電影雖然沒有什麼影響力,但也是從戰爭中另一方看待這場戰爭的視角——
主演: 吉恩·埃文斯 / 羅伯特·赫頓 / 斯蒂夫·布羅狄
此片是在韓戰爆發半年後,用一星期完成劇本,10天完成拍攝的小成本製作,也是第一部以這場戰爭為背景的影片。導演兼編劇富勒曾是專門報導犯罪事件的記者,二戰期間也當過戰地記者,在軍中積累了豐富的語言素材。這些都對他拍攝這種戰爭片很有幫助。
電影以一個帶彈孔的鋼盔特寫畫面開始。鋼盔的主人,美國上士扎克剛剛在敵方的一次槍殺俘虜中僥倖存活,並被父母雙亡的韓國小孩所救。兩人碰上一名黑人衛生兵和一個美國偵查小隊。小隊的任務是找到制高點瞭望觀察,給炮兵部隊提供對方的具體方位以便實施炮火打擊。幾經周折,他們來到理想地點:一座破廟,但遭遇對方的嚴重幹擾和猛烈攻擊,最終在炮兵的支援下,勝利歸隊。
此片票房高達600萬美元,因設置了備受歧視的黑人士兵、不想打仗的兵油子、父母都曾被關入集中營的日裔上士和沒有作戰經驗的少尉的角色,被美國軍方說是給軍隊抹黑。
1950年11月,美軍在中朝邊境進攻清津水庫地區時,遭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優勢兵力的猛烈反擊,陷入重圍。海軍陸戰隊史密斯將軍卻公然違抗總部全面撤退的命令,下令反擊,斯提夫上尉率領一個營擔任掩護任務,經過浴血激戰,終於和主力部隊一起衝出包圍圈。
影評界認為這部影片是正面描寫韓戰雙方的少有影片之一。一方面以正面手法再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初期排山倒海的反擊規模,同時也歌頌了美軍海軍陸戰隊頑強作戰的鬥志。影片中一個美軍下士,剛滿17歲,但是在一次夜戰中身負三處槍傷的情況下堅守陣地,保證了主峰的安全。
該片的另外一個獨特之處是大量使用戰場實地拍攝的紀錄片片段。當炮彈在鏡頭裡爆炸時,攝影機劇烈抖動,使觀眾有如臨其境之感。
講述韓戰期間,鮑嘉飾演憤世嫉俗的軍醫威布少校,與忠於職守的護士邁克卡拉中尉,從彼此討厭到最終相愛的故事。
當時便有批評家認為影片過分渲染愛情,與朝鮮戰場的殘酷背景格格不入。但影片中有對朝鮮人民的同情和關注,也揭示了北朝鮮士兵的悲壯命運。
《黑豹中隊》Men of the Fighting Lady主演: 範·強生 / 沃爾特·皮金 / 路易斯·卡爾亨
講述韓戰期間,美國航空母艦上的飛行員的故事——很多經歷了二戰的老飛行員總是在自問為什麼要來朝鮮打仗。影片中有很多航空母艦上飛機起飛降落和戰鬥機從空中攻擊地面目標的鏡頭。
1952年12月,美國海軍77特戰隊飛行員布魯貝克中尉受命炸毀獨孤裡橋。這座橋位於北朝鮮,是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重要交通樞紐,地勢險要,防守嚴密。雖然最終炸毀了獨孤裡橋,但布魯貝克中尉的戰機受傷,迫降後被北朝鮮士兵追捕。他和戰友們拒絕投降,最終戰死。
除了耀眼的格蕾絲·凱莉,片中出現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和艦載噴氣機都是真實的,12架戰鬥機輪番俯衝轟炸地面目標的特技表演,既表現戰爭的殘酷,也非常有視覺衝擊力。此片於1956年獲第28屆奧斯卡最佳效果獎。
講述倆兄弟在韓戰末期進入安納波利斯海軍軍校,愛上了同一個姑娘。低配版麥可·貝導演的《珍珠港》。
美國空軍赫斯上校本是俄亥俄州的牧師,二戰中參加美國空軍,因為在一次轟炸任務中,不慎炸了一個孤兒院,導致37名德國孤兒喪生,內心歉疚。他來到朝鮮戰場,為韓國空軍訓練首批戰鬥機駕駛員,並籌建了一間孤兒院,保護和照顧戰爭孤兒。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雖然有評論認為影片帶有宣傳美軍人道的政治目的,但情節感人,片中主人公的這段自白被認為是經典的反省:「也許,我通過戰爭的痛苦,最終作出了我以前一直未能作出的善行。我在超越自我中,找到了自我。」
1950年9月6日。班森中尉率領的排在一次戰鬥中和主力部隊失去聯繫。在撤出敵佔區途中,遇到另外一個排的蒙塔拿上士,他們必須把倖存者轉移到師部所在地465高地。轉移途中,班森中尉和蒙塔拿上士意見不一致,在經過多次驚心動魄的遭遇戰後,他們終於重出重圍,與主力部隊會合。
該片與《鋼盔》一起被譽為50年代裡描寫韓戰的最寫實的影片,其獨特之處就是細緻描寫了戰爭中軍人的心理活動。影片通過激烈的戰鬥場面和人物衝突,描繪了絕望中軍人的各種心態:善良、勇敢、自私、絕望、希望、寬慰。
主演: 斯科特·布蘭迪 / 伊萊恩·愛德華茲 / 羅伯特·布萊克
美國海軍陸戰隊戴維斯中尉在養傷期間愛上了護士瑪麗。當瑪麗所在的醫院被北朝鮮軍隊佔領,瑪麗和戰友被捕,關押在清永戰俘營。戴維斯中尉率領一個排,經過激烈戰鬥,救出了心愛的護士。
老式俗套的英雄救美愛情電影。
1953年7月,美軍為了增加和平停戰談判籌碼,命令克萊門斯中尉進攻沒有軍事價值的255高地。一些士兵知道隨時可能達成和平協議,而不願意做無謂犧牲。然而克萊門斯中尉認為這是他們的愛國職責,在他的指揮下,美軍在豬排山陣地上與中朝軍隊進行爭奪戰,甚至進行殘酷的肉搏戰。等到增援部隊到達,135人的連隊只剩下25個人。
這部電影的真實感不亞於紀錄片,據說擔任影片軍事顧問的就是當年率兵進攻的美軍連長。影片通過一個黑人士兵的講述,再次對美國參加韓戰「為自由而戰」提出了質疑,更通過殘酷的戰鬥場面,讓觀眾知道為政治權利鬥爭而死去的生命是多麼地不值得。
約翰·弗蘭肯海默導演的政治驚悚片,將冷戰時期的政治諷刺與懸疑故事完美地結合,氣氛緊湊逼人,極具戲劇張力。
故事背景是韓戰後的美國,勞倫斯·夏威返國時被當作戰爭英雄,榮獲國會勳章,但他的戰友和他的排長法蘭克·辛納屈都不清楚他在戰場上幹了什麼英勇行為?辛納屈時常夢到韓戰的奇怪景象,決定調查真相,終於發現他們那一排的人原來曾被北韓軍隊俘虜並加以洗腦,夏威已變成蘇聯派到美國的洗腦殺手。
劇情融合了寫實幻想與象徵,彼此交錯進行,因此影像的處理亦十分複雜,有如一列不斷在變速的火車,對於能夠入戲的觀眾會很過癮。
講述兩名美國軍醫視戰爭如無物,終日不是泡女護士,就是在營區中打高爾夫球。
這實際上是一部「借古諷今」的電影,在1971年獲第43屆奧斯卡最佳編劇獎,以50年代的韓戰諷刺60年代的越南戰爭,本身沒有多少關於韓戰的情節,還對美國以前戰爭片中的愛國主義和宗教虔誠進行了諷刺。
故事集中在傳奇將軍麥克阿瑟從1942年至1951年的十年軍旅生涯,涵蓋了部分韓戰的背景。
格裡高利·派克扮演麥克阿瑟將軍,但是至今可能也沒有多少人知道這部電影。歸因於影片拍得溫吞不夠精彩,但其中關於韓戰的部分還是很真實的。
喜歡《電影》的寶寶們,
別忘了「星標」電影雜誌MOVIE公號,
我們的每日最新電影推送就會被置頂,
不被時間線打亂哦!
愛你們的,電影君!
往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