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韓戰美國為何選擇遺忘?真實答案讓人憤怒

2020-12-28 網易

2020-12-25 23:50:15 來源: 小月兒話天下

舉報

  韓戰是二戰結束之後的一次大規模的戰爭,美國為了入主亞洲不惜聯合其它國家成立所謂的聯合國軍,對朝鮮進行致命的打擊。但是美國的目標並不限於此,其不斷的在中朝邊境動用飛機進行轟炸,企圖把戰火引導中朝邊境,為了捍衛領土的安全,在朝鮮的請求下,中國數百萬志願軍離開家鄉開赴朝鮮戰場,投入到了激烈的戰爭當中,抒寫了一部又一部的悲慘壯歌。

  

  對於韓戰我國向來都是大力的宣傳,甚至連三歲的小孩都知道抗美援朝,但是美國卻恰恰相反,在美國根本找到宣傳這場戰爭的隻言片語,好像對於他們來說這件事情從未發生過一般,就連美國很多二戰題材的電影當中,也都避開韓戰不談,被美國學者稱為:被美國遺忘的一場戰爭。

  

  美國的著名作家曾經圍繞韓戰寫了一本書,書中主要是以長津湖為背景進行編寫的,大部分還原了真實的戰爭情節,只是這本書剛開始並沒有被允許出版,一直到30多年後才被允許出版,而此時他早已經去世了。對於美國的行為舉止,著名的評論員曾經發表過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這次戰爭美國是抱了很大希望的,但是最終都沒有實現,在戰爭的後期還開啟了長達兩年的談判,這是美國建國以來受到了最大的恥辱,讓美國遭到了重大的損失,所以美國人認為這場戰爭是非常丟臉的,妄圖通過遺忘的方式從歷史中抹去。

  

  事實上,在韓戰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美國導演約瑟夫·劉易斯就以這次事件拍了一部叫做《絕不撤退》的電影,由於戰爭沒有結束,所以並不知道勝負如何,只是在電影中有很多美軍撤退的場面,戰爭剛剛打響,美軍就棄陣地而逃,志願軍在後面緊追不捨,美軍到達新的陣地還沒站穩就已經全軍覆沒了,不過,導演認為電影中有太多美軍撤退的場面了,影響是非常不好的,於是在加了一句具有點睛之筆的對話:「決不撤退,我們只是以退為進。」

  

  美國之所以對於這次戰爭選擇遺忘,那是因為美國人不敢面對這段歷史,不承認自己會打敗仗,而且會敗的如此的慘,很多人可能會說美國在越南戰爭不也是落敗了嗎?事實上,兩者並不一樣,因為在韓戰中,裝備現代化武器的美軍居然敗在了小米加步槍的志願軍手中,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不過,我國對於這場戰爭的宣傳也不是特別多,導致很多人對於這段歷史並沒有深刻的認知,現如今很多國家都已經把這場戰爭寫入到了歷史書當中,我們更應該去銘記這段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韓戰,為什麼被好萊塢「遺忘」?
    由此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韓戰」在美國是「被遺忘的戰爭」,它不像二戰,是一場勝利之戰,正義之戰;也不像越戰,引發了美國國內規模巨大的反戰運動,遺留下的左翼思想成了美國文化的一部分。美國電影史專家理察·梅爾認為,美國人不知道該怎樣描繪一場看起來勝利,但實際上失敗了的戰爭。
  • 用七十年來忘記一場戰爭:美國對朝鮮半島的往事,為何如此健忘?
    雖然美國人打了很長時間的越南戰爭最終還是灰溜溜地撤軍,但是卻絲毫不影響美國國內媒體等對于越戰的大肆宣傳。相比之下,美國國內對於一二十年前的韓戰的態度卻全然不同,幾乎很少能夠在美國的影視作品中見到,媒體宣傳也是少之又少,似乎成為了一場被遺忘的戰爭。
  • 韓戰,美國人究竟輸在哪兒?
    電影究竟好不好我們暫且不談,這裡只聊聊故事發生的背景——韓戰。 韓戰過去已經快70年了,年輕一代都快把它給遺忘了。當然,邱少雲、黃繼光這些英雄的名字依舊出現在中小學的課本中,時刻提醒我們這場戰爭對中國人的意義。
  • 韓戰給美國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電影從來不敢涉足朝鮮
    眾所周知,美國的戰爭電影一向拍的十分出色,而美國人也熱衷於戰爭電影,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片《拯救大兵瑞恩》、《決戰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等,不但反映出了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也在電影中透露著作為勝利者的驕傲的姿態。
  • 韓戰美軍失利的原因是什麼?美國教官的回答很公正
    韓戰,又稱韓戰,在國內則是稱之為抗美援朝戰爭。時隔70年,我們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究竟是中美對戰的平局,還是美國的失利呢?這裡,我認為抗美援朝戰爭,我們是打贏了!為何呢?今天,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那場二戰結束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韓戰!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美國人其實還算客觀,關於朝鮮戰勝,他們的歷史記載中是承認失敗的,但是關於失敗的責任,最終基本上是讓麥克阿瑟一個人背鍋了。但歸根結底朝鮮戰勝的失敗還是因為美國政府誤判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和中國軍隊的實力,這就是美國政府決策的重大失誤。
  • 抗美援朝戰爭:美國教科書,竟寫出了中國參戰的真實原因!
    需要說明的是,美國的公立中小學不採用統一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本文所參考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是現今美國最流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之一。 關於韓戰,美國教科書將其設置在高中一年級的《世界歷史》之「冷戰在亞洲」這個大章節中。
  • 「抗美援朝」①問劉亞偉:美國「遺忘的戰爭」?
    1950年10月,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10月19日晚,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北部地區。10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揭開序幕。
  • 美國人那麼喜歡拍戰爭片,為什麼唯獨不拍韓戰?
    美國人喜歡拍戰爭片,如《拯救大兵瑞恩》、《父輩的旗幟》、《血戰鋼鋸嶺》……美國大兵在電影裡神勇無敵、暴打敵人之後,還要展現一點人文主義的反戰情懷,既有武德,又有大義,一舉兩得,賺盡了全世界精神美國人的眼淚。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當今社會因為核武器的誕生,世界格局進入了恐怖的平衡,大國之間對於戰爭都保持著克制,這個平衡的要素就是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然而在韓戰的時候,這種平衡是不存在的,美國的實力對於當時剛成立的新中國可以說是單方面壓倒性的實力,既沒有先進的飛機大炮,更沒有毀天滅的的原子彈,那麼為啥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為何沒有對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動用原子彈呢
  • 韓戰,美國為何會判斷失誤?美軍上將:他們是不一樣的中國人
    與此同時,大規模介入韓戰的美國也時刻關注中國的動向,當得知中國已組建東北邊防軍,擺在中朝邊境時。杜魯門很擔心中國會介入韓戰,當杜魯門問麥克阿瑟中國是否會出兵時,麥克阿瑟滿不在乎地說:「中國人不會出兵,中國歷史上一場仗都沒打勝,出什麼兵啊?他們把兵力放在這兒嚇唬我們。」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緊接著,朝軍部隊一路南下,相繼取得了大田戰役、大邱戰役的勝利,殲滅韓軍60000多人,直至將美韓聯軍包圍在釜山周圍一小塊地區。若不是美軍發起仁川登陸,朝軍還真有可能將美韓聯軍趕下大海,統一整個半島。 那麼,朝鮮人民軍為何會在戰爭初期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呢?除了朝軍官兵實戰經驗比韓軍多這個原因外。
  • 徹底改變中國的一場戰爭,韓戰的真實目的被爆出
    戰爭,從來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戰爭中免不了勞民傷財損失人口,不過有時候當戰爭無法避免的時候,只能選擇主動出擊!當一個國家的脊梁被打彎的時候,就需要一場戰爭來重新挺起腰杆!
  • 推薦:20部好看的韓戰電影
    此片講述了志願軍從準備出兵到渡江到戰爭到戰爭結束的全部過程,披露了許多從未公開的戰爭史實。全片為了追求藝術的真實,調動了大量的軍用設施如坦克、大炮等,還調動了很多部隊參與拍攝,同時在丹東、本溪等地開機。在著力渲染戰爭場面的同時,也更注重通過人物的性格、情感來展開故事情節。4、《我的戰爭》
  • 「韓戰」紀錄片收藏目錄
    抗美援朝戰爭已過去了六十餘年,作為抗美援朝中的經典戰役——上甘嶺,在通過各種影視作品的廣為傳播後,已為數代人耳熟能詳。然而真實的上甘嶺戰役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戰爭中具體的人,也就是每一個士兵,他們的感受是什麼?在六十餘年後今天,我們走訪了近四十位曾參加過這場戰役的普通士兵。他們如今已是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如此說道:如果把真實的上甘嶺拍下來,也許就沒人敢當兵了。
  • 比戰爭更可怕的是什麼?為何越南戰爭結束後美國數萬越戰老兵選擇...
    越南戰爭結束後,許多美國士兵回國後無法從戰爭的陰影中解脫出來,他們的性格變得暴躁易怒,時常從噩夢中驚醒,用酒精麻痺自己,有抑鬱症傾向,無法正常融入社會。 說的通俗點,就是他們患上了精神病,也就是「戰後心理綜合症(PTSD)」。
  • 韓戰,美國為何放棄將戰線推到我國?原因主要有兩個
    韓戰時因為美國的介入,朝鮮一時間陷入了困境,所以它選擇了向自己的老大蘇聯求助,希望蘇聯可以像美國一樣出兵朝鮮半島幫自己一把。可是蘇聯出於種種原因的考慮,沒有答應朝鮮的要求,反而是和中國商議,希望我國可以出兵,然後他們在背後提供援助,加上朝鮮也發出了請求,另一方面中國也是考慮到了自己的安全於是最終決定參戰。可是在韓戰時,美國幾次都想將戰場擴大到中國境內,為何最終還是放棄了?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中,70年前的韓戰開始為更多的年輕人所知。影片中的志願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抵抗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讓人眼睛溼潤。這些最可愛的人,不容忘記。而作為交戰另一方的美國,又是怎麼看待這場戰爭的呢?美國記者大衛·哈伯斯塔姆,花費多年精力,寫就了一本內容恢弘的《最寒冷的冬天》,從美國人的視角,深刻剖析了這場「為平局而死」的戰爭。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
    1950年6月25日,也就是70年前的今天,韓戰爆發。美國媒體theveteranssite列出了他們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圖1】1950年7月31日,一個美國軍車車隊正在經過一座橋梁,美國陸軍大兵向附近山上的北朝鮮狙擊手進行射擊,掩護車隊通行。1. 第一次漢城戰役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北朝鮮軍隊衝過三八線,攻擊南朝鮮首都漢城。
  • 韓戰時,美國揚言要用原子彈,為何最後沒用?我國啥態度?
    杜魯門是非常好鬥的,可以從他日記中憤怒的潦草字跡看出他對我國後來停戰談判的不妥協態度大為惱火。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聲稱將採取包括原子彈在內的一切必要措施來應付目前的軍事局勢,此後更揚言要將原子彈作為普通炸彈來使用。然而他的言論不但沒嚇到中國人,反而嚇壞了歐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