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2020-12-22 騰訊網

70年前的韓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洲地區規模較大的局部戰爭。這場戰爭給亞洲地區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然而,當我們系統的研究韓戰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對韓軍是一邊倒的進攻優勢。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10萬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南下,向韓軍邊防部隊展開進攻。僅用三天時間,朝軍就佔領了韓國首都漢城。緊接著,朝軍部隊一路南下,相繼取得了大田戰役、大邱戰役的勝利,殲滅韓軍60000多人,直至將美韓聯軍包圍在釜山周圍一小塊地區。若不是美軍發起仁川登陸,朝軍還真有可能將美韓聯軍趕下大海,統一整個半島。

那麼,朝鮮人民軍為何會在戰爭初期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呢?除了朝軍官兵實戰經驗比韓軍多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朝鮮人民軍的武器裝備超過韓國軍隊。而且,朝鮮人民軍的武器對韓軍形成了壓倒性的態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上圖_ 韓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攻佔漢城

韓戰爆發前朝韓的軍事實力對比

根據相關資料介紹,朝鮮人民軍戰前有10個步兵師、2個獨立團、1個裝甲旅和1個裝甲團,總兵力13.5萬人。裝備各型火炮600多門,坦克150輛,作戰飛機196架。

而韓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就顯得寒酸一些。根據相關資料介紹,韓軍(當時叫南朝鮮軍隊)有8個步兵師,總兵力約9.8萬人。韓軍有裝甲車27輛、飛機32架、火炮98門,沒有一輛坦克。

通過上述對比就能看出,朝軍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都對韓軍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朝軍的炮兵規模韓軍的6倍多,空軍規模是韓軍的6倍多,朝軍坦克部隊更是對韓軍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這使得朝鮮人民軍能在戰爭初期一路向南,成建制殲滅韓軍主力部隊。

那麼,朝鮮人民軍的武器裝備為何會超過韓國軍隊呢?這裡面又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

上圖_ 韓戰 1950-1953

蘇聯對朝鮮的慷慨幫助

朝鮮人民軍能獲得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這和蘇聯的支持密不可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投降,蘇軍和美軍根據《雅爾達協定》,佔領了朝鮮半島的南部和北部。後來,隨著國際局勢發生變化,蘇聯和美國都在朝鮮半島上扶持了自己信任的政權。這就是三八線北邊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和三八線南部的大韓民國。

為了穩住蘇聯在遠東的利益,讓蘇聯集中精力對付美國在歐洲的壓力。史達林對朝鮮的支持是不遺餘力的。1945年12月,正式的朝鮮政權還沒有建立,蘇軍佔領軍當局就在朝鮮境內開設了軍官學校,在中朝邊境開設軍事基地,在江界等城鎮設立炮兵、坦克兵、空軍、遊擊隊的培訓班,培訓朝鮮人民軍的骨幹。

1948年,蘇軍主力部隊從朝鮮撤軍,但蘇軍又給朝鮮人民軍留下了3000多名參加過二戰,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軍事顧問。朝鮮人民軍一個連隊就有60多名軍事顧問。在蘇聯軍事顧問的全面指導下,朝鮮人民軍自它起步的那天開始,就留下了濃厚的蘇聯烙印。

上圖_ 蘇聯在志願軍入朝參戰後,在中國東北地區迅速組建了第64殲擊航空軍

當時,蘇聯幫助朝鮮重點建設了兩大軍兵種部隊——陸軍坦克兵和空軍航空兵。

朝鮮人民軍在建軍初期就非常重視坦克兵的建設。1948年10月,朝軍第一支坦克兵部隊——第5坦克團正式成立,並給第5坦克團提供了蘇軍最先進的中型坦克——T34-85型坦克作為教學器材。在蘇聯教官的嚴格訓練下,朝鮮坦克兵的成長速度是相當快的。朝鮮坦克兵不僅熟練掌握了蘇軍的坦克駕駛技巧,還學習了蘇軍集中使用坦克,在敵人重點地段展開突破穿插的大縱深作戰思想。

進入1949年,隨著更多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抵達朝鮮,朝軍以第15坦克團為基礎,按照蘇軍編製成立了第105坦克旅,全旅兵力6000人,下屬3個坦克團和1個自行火炮團,裝備120輛T34坦克和16輛SU76自行火炮。在第105坦克旅建軍的同時,很多參加過二戰的原蘇聯籍朝鮮官兵回到祖國,朝鮮政府將這些回國的原蘇軍朝鮮官兵組織起來,成立了獨立第208坦克團,全團共30輛T34坦克。由於韓軍沒有坦克,朝軍坦克機械化部隊就能以絕對壓倒性的態勢,殲滅韓軍主力部隊,打得韓軍一路難逃。

至此,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擁有了一支稱雄於亞洲的坦克機械化部隊。

上圖_ T-34坦克

說完了坦克,我們再來看看蘇聯是如何幫助朝鮮建立空軍的。

1945年12月,朝鮮領導人提出建立強大空軍的主張。1946年,朝鮮在蘇聯的幫助下在國內4個城市建立了航空協會,由於當時朝鮮半島民眾的學歷普遍偏低,進入航空協會學習飛行的飛行學員碰到了很多困難。為了幫助飛行學員解決文化課和實操課的難關,蘇聯空軍飛行教官手把手地教朝鮮飛行員學習科學知識和飛行技術。經過蘇聯教官一年多的培訓,截止到1947年年底,朝鮮已經有了一批能駕駛運輸機的飛行員。

1948年,朝鮮人民軍空軍正式成立,蘇聯向朝鮮空軍提供了雅克9P戰鬥機和伊爾10強擊機,這都是蘇軍同時期的主力戰鬥機。這就表明,朝鮮空軍自它成軍的那天開始,其戰機性能就和蘇軍處在同一水平上。

上圖_ 雅克9戰鬥機

雅克9P戰鬥機是蘇聯活塞式戰鬥機的巔峰之作,作為雅克9戰鬥機的最終改進型,雅克9P戰鬥機動力強勁,其裝備一門23毫米航炮和兩門37毫米航炮,火力堪比美軍的P51戰鬥機。在空戰中,雅克9P能依靠自己爬升性能的優勢對付敵軍戰機。伊爾10強擊機由二戰時期的伊爾2強擊機改進而來,其內部掛載4枚100公斤重的普通炸彈,彈倉內部還能掛載反坦克炸彈或集束炸彈。機翼內有4門23毫米航炮,每門火炮配備150發炮彈。全機身有很厚的裝甲防護。

在具體的實戰中,雅克9強擊機奪取制空權,並掩護伊爾10強擊機以小分隊的形式攻擊韓軍或美軍的重要目標。由於韓軍的32架飛機全部是不能升空作戰的教練機,朝鮮空軍在開戰初期就牢牢地奪取了制空權。

上圖_ 伊爾10強擊機

美國對韓國的吝嗇

和蘇聯對朝鮮的慷慨大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對韓國的軍事援助就吝嗇了很多。這就是朝鮮人民軍武器裝備超越韓軍的最直接原因。

美國為何對韓國如此的吝嗇呢?這就牽扯到兩方面的背景原因——美國扶持日本和李承晚不得人心。

美國扶持韓國的時代是雅爾達體系全面建立,冷戰格局全面形成的年代。當時,美國和蘇聯將爭奪的重點放在了歐洲,美國就把亞洲地區的矛盾放到了次要地位。再加上美國已經扶持日本作為亞洲地區遏制蘇聯的頭號堡壘,這使得韓國在美國亞太戰略中處於次要地位。

上圖_ 李承晚(1875年3月26日一1965年7月19日)

韓國總統李承晚也是一個不得人心的領導人。他是韓國國內的極右翼政客,依靠屠殺的方式鎮壓國內的民眾和反對派力量。1948年10月,李承晚在競選總統時就以高壓態勢逮捕了50000多民眾,逼迫民眾承認他的總統合法地位。到了1949年,李承晚又默許右翼勢力暗殺了「韓國獨立之父」金九。從1948年年底到1949年,李承晚又在國內發動濟州島四三事件和麗水-順天事件,逮捕槍殺了數以萬計的民眾。李承晚的統治已經處在了內外交困之中。

由於韓國在美國人亞太戰略中並非重要的棋子,再加上李承晚統治極其不得人心,美國扶持韓國就不再像扶持日本和聯邦德國那麼賣力。

當時的李承晚希望美國能給他先進的武器裝備,但為了防止李承晚在朝鮮半島主動發動大規模戰爭,美國只給了李承晚政府步兵輕武器和少量的火炮、裝甲車、教練機。1949年夏季,美軍作戰部隊撤出韓國本土,留在韓國的美軍軍事顧問也沒有像蘇軍訓練朝軍那樣,對韓軍進行系統化的嚴格訓練。這使得韓軍在開戰初期就連遭敗績,被朝軍殲滅60000多人。

作者: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韓戰》(上下) 國防大學出版社

【1】《韓國四總統合傳》 線裝書局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戰爭初期,人民軍為何能如此強悍?
    傲視半島(影視)人民軍為何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其實朝鮮人民軍從建軍的第一天起就深受蘇軍、日軍以及解放軍的影響,可以說是三者的混合體。而且這些成建制的解放軍朝鮮籍部隊編入人民軍,甚至不需要再整編,只要改個番號就行。韓戰初期,原解放軍這些部隊無疑成了人民軍的主力王牌,憑藉多年戰場上歷練出來的戰術和經驗,打得南韓軍隊毫無還手之力。當時人民軍中一共有七支部隊被授予「近衛」稱號,其中就有四支來自於原解放軍朝鮮籍部隊。
  • 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老照片:曾被美國打的狼狽不堪,難得一見
    【在站崗的人民軍士兵】圖中的士兵穿著冬裝的棉衣、棉褲,在朝鮮半島冬天寒冷的氣候中,這些普通的軍裝起到了很好的保暖效果,但是在戰鬥中由於過於臃腫也很影響戰鬥力。
  • 勇猛善戰還是不堪一擊,韓戰中,北朝鮮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
    勇猛善戰還是不堪一擊,韓戰中,北朝鮮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韓戰,將世界三個舉足輕重的大國捲入了戰爭,蘇聯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是一直在背後給中國和朝鮮提供軍事援助,美國也知道蘇聯在背後捅刀子,但是看破不說破,既然你背後搞小動作,那麼我召開聯合國會議,派人直接參戰朝鮮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句,任何國家所有的政治行為和軍事行為都是建立在本國利益之上的
  • 中國志願軍打的那麼艱苦,朝鮮人民軍又在幹嘛?
    韓戰期間,朝鮮人民的戰鬥力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脆弱,相反還比較強悍。而損失多了,就急需補充,朝鮮開始被迫大量向民眾強行徵兵,甚至有些士兵年齡還不代表,導致朝鮮軍戰鬥力銳減。,朝鮮人民軍逐漸恢復了過去的戰鬥力。
  • 韓戰中,北朝鮮人民軍坦克部隊和南朝鮮反坦克力量的概述
    韓戰中,北朝鮮人民軍坦克部隊和南朝鮮反坦克力量的概述 1948年,北朝鮮第一支戰車部隊第15坦克團組建。它並非戰鬥部隊,只是負責培養裝甲兵人才,由蘇聯教官和部分中共東北野戰軍的坦克駕駛員進行教學訓練。
  • 韓戰中,美軍發起的第一次反攻,被北朝鮮人民軍輕鬆瓦解!
    #韓戰美軍炮兵營也使用105毫米的榴彈炮,不斷地在向北朝鮮人民軍的這兩輛坦克射擊。但是由於他們缺乏反坦克炮彈,所以沒有產生什麼效果。而第九師炮兵營的155毫米大口徑的榴彈炮,因為炮筒的位置太高,沒辦法調低到足以打擊北朝鮮人民軍坦克和火炮的高度。最後,北朝鮮人民軍的步兵就佔領了美軍炮兵營的陣地。而美軍炮兵第九師營的陣地,也遭到了北朝鮮人民軍步兵的全力攻擊。
  • 朝鮮人民軍三天拿下漢城,軍官感慨:多謝蘇中兩位老大哥出錢出人
    事後,不少軍事學者,愛好者們都對戰爭初期的情況進行了復盤,隨著越來越多當年檔案的揭曉,我們才發現,原來北朝人民軍之所以打的那麼好,除了士兵有鬥志有信仰外,跟中蘇兩國背後的幫助是分不開的。蘇聯神器大放異彩,成為南韓軍隊揮之不去的噩夢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戰爭中武器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陸戰裡,坦克就是當之無愧的霸主,誰擁有最先進的坦克,誰基本就掌握了陸地的主動權。
  • 三天奪取漢城,十二天打殘美軍24師,朝鮮人民軍戰力果真爆表嗎?
    ,這些部隊有的突圍出來了,到達了指定的集合地點,沒有突圍出來,就地轉入敵後打遊擊,中國志願軍打過三八線,打遊擊的人民軍,大概有兩三萬人,又重新歸建,經過休整補充後,又逐漸恢復戰鬥力,很快又投入新的戰鬥中。
  • 韓戰的三次轉折
    1950年6到8月戰況50年6月韓戰爆發後,形勢是一邊倒的,北朝鮮始終壓著南朝鮮,戰線一直向南推進,即使美軍先遣部隊加入後,也沒有改變,到7月底南朝鮮軍和美軍被一直逼退到釜山、大邱的環形防禦圈,朝鮮人民軍已佔領朝鮮半島
  • 朝鮮人民軍為什麼會兵敗釜山?我國志願軍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朝鮮人民軍輸就輸在沒有聽毛主席的話,當年毛主席曾多次提醒朝鮮,一定要多注意仁川這個地方,否則很容易功虧一簣,甚至局面會發生逆天反轉。結果朝鮮還是沒聽,他們決定一口氣拿下釜山,完成朝鮮半島大一統。這其實就是四野的幾個朝鮮師,這批軍人在經歷過漫長的戰爭歲月後,早就變成了驍勇善戰的勇者之師,最後我方同意將幾個朝鮮師移交給朝鮮,總人數大概3.7萬人。之後朝鮮又收回蘇軍中的朝鮮族人,並且花大代價採購了蘇聯一大批強力的軍事裝備及武器。
  • 韓戰中,南朝鮮軍隊戰鬥力如何?前後對比反差很大
    當韓戰開打之時,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信息,三大強國力量入主之前,僅憑朝鮮雙方的力量對待,北朝鮮似乎實力要強很多。正如史書所載,北朝鮮發動進攻,南朝鮮頃刻之間居然連首都都沒有了。若非美國以及聯合國軍的及時介入,恐怕南朝鮮就不在了。
  • 韓戰前,解放軍究竟有多少朝鮮族官兵返回北朝鮮?超過4萬人
    入朝之後,166師被改編為朝鮮人民軍第六師團,師團長仍由方虎山擔任。當時,進入朝鮮的166師轄三個團,總兵力為10,821人,全師裝備有5000多支長槍,588支短槍,320挺輕機槍,104挺重機槍,206挺衝鋒鎗,100餘門火炮及其它各類武器彈藥。緊隨166師入朝之後,7月下旬,164師在師長兼政委李德山的率領下也到達北朝鮮,並被編為朝鮮人民軍第五師團。
  • 韓戰初期,北朝鮮軍隊有多厲害?美軍參戰也被打得連連敗退
    如此一來,美國在聯合國中一家獨大,將韓戰定義為北朝鮮的侵略戰爭,操控著一群小弟通過了武力幹涉朝鮮內政的決議。於是聯合國軍司令員麥克阿瑟趾高氣昂地走馬上任,在他看來,北朝鮮軍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在強大的美軍面前不堪一擊。然而事實真會如他所願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 韓戰中,韓國有超級大國美國的支持,為什麼卻被朝鮮暴揍?
    所有人都以為,和平終於到來了。可是誰能料到,新的戰爭又爆發了,而且就在中國的附近——朝鮮半島。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對朝鮮半島分而治之,以北緯三十八度緯線為分界線。1950年6月25日,曠日持久的韓戰爆發了。無論朝鮮、韓國還是背後幹預的國家,都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 韓戰初期威風凜凜,後來又被美國打趴,北朝鮮戰力到底如何?
    也就是說,南韓和北朝鮮之間的矛盾從這一刻起就註定了,兩邊都希望自己完成統一朝鮮半島的大業。在發生了2000多起爭端後,韓戰終於爆發,在戰爭初期北朝鮮軍隊威風凜凜,幾乎快把南韓趕下了海,但是後來美國介入戰爭後北朝鮮軍隊又被打趴了。從勇猛善戰到不堪一擊,在韓戰中,北朝鮮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
  • 韓戰中如何準確預測美軍仁川登陸
    導語: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截斷朝鮮人民軍後路,南北夾擊,朝鮮戰勢立即逆轉。中國組建志願軍赴朝。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對美軍仁川登陸早有判斷。韓戰初期,本文作者雷英夫時刻關注戰爭走勢,認真研究美軍指揮官的特點,準確預測出美軍將在仁川登陸,為國家領導人進行戰略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 鏡頭裡請看:韓戰中的美軍
    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志願軍以1個軍的主力配合朝鮮人民軍在東線進行阻擊;在西線集中5個軍和1個師,給「聯合國軍」以突然性打擊,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第一次戰役志願軍共殲敵1.5萬餘人。
  • 美軍和南朝鮮軍隊節節敗退,北朝鮮人民軍卻為何沒有攻下釜山?
    美軍24師下轄的這兩個團,當時都是兵員嚴重不足,只有一個營多一點的兵力,平均每個團大概也就一千人左右。美軍這第24步兵師下轄有三個團,他的第三個團也就是21團,這夥人被臨時部署在韓國部隊身後的一座狙擊陣地上。當時的韓國部隊和北朝鮮著正在為了爭奪東海岸上的贏得進行得非常殘酷的血戰,雙方傷亡都非常的慘重。24師21團就在贏得後面的陣地上,做好了迎接的準備。
  • 馮學榮:電影《金剛川》背後,韓戰的慘烈真相
    南韓部隊 7、北韓為何所向披靡 1950年6月25日,韓戰打響,朝鮮人民軍從北到南,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不到1個半月時間,就攻佔了朝鮮半島 相反,韓軍節節敗退,一直退到釜山附近的洛東江,當時朝鮮人民軍放出豪言,說要「在8月15日光復紀念日(即日本投降日)完成祖國統一」。 試問,在韓戰初期,北韓軍隊對於南韓軍隊碾壓式的、摧枯拉朽式的勝利,是怎麼回事呢?南韓部隊為何那麼不經打?
  • 韓戰最初的空戰
    這種飛機廣泛參與了韓戰,由於空戰性能不如米格15,在戰爭後期主要作為對地攻擊機使用。韓戰初期因為美空軍機場均在日本,而早期的噴氣發動機非常費油,使得F-80噴氣戰鬥機在朝鮮上空留空時間很短。美軍迫不得已使用F-82這種飛行速度慢但是航程遠的老式飛機作為空中掩護戰鬥機。隨著戰爭的進行,美軍逐步把機場移至韓國,F-82的航程遠的優勢隨即消失,開始轉變職能作為偵察機和氣象觀測機使用,最終被F-94戰鬥機徹底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