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韓戰開打之時,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信息,三大強國力量入主之前,僅憑朝鮮雙方的力量對待,北朝鮮似乎實力要強很多。正如史書所載,北朝鮮發動進攻,南朝鮮頃刻之間居然連首都都沒有了。若非美國以及聯合國軍的及時介入,恐怕南朝鮮就不在了。那麼問題來了,在正式的戰鬥中,南朝鮮軍隊到底行不行?
關於這個問題,恐怕大家會覺得一個在戰鬥中連一天都撐不住的政權,他們的軍隊能有什麼戰鬥力?一般來說,當年發動戰爭的時候,北朝鮮的軍隊應該是一往無前,而南朝鮮的軍隊則是望風逃跑。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根據李承晚以及李奇微的評價,南朝鮮軍隊與北朝鮮軍隊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因為南朝鮮的軍隊是在倉促之間召集起來,基本上都是新兵蛋子。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經過的訓練非常的短,根本就缺乏嚴格的組織性紀律性。當時他們就調侃,一個再優秀的士兵,前一天還在稻田裡面種地,結果第2天給了他一支槍,就讓他上戰場。哪怕是天賦異稟的兵王,恐怕也需要先了解一下槍是怎麼使用,然後戰場應該是怎樣面對才行。因此南朝鮮士兵表現得極差,並不能說南朝鮮的戰鬥力不行,而是實在是因為他們的軍隊訓練太差。和北朝鮮那些百戰精兵比較起來,那差的不是一個境界。
因為根據史書記載,北朝鮮有很多的軍人都是從我軍的隊伍編制裡面抽調出來的,而當時我軍可謂是百戰精兵,保持高昂的鬥志,擁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兩者相比較起來,自然在開戰初期南朝鮮軍隊只能落後挨打。但很快這一局面發生了變化,因為李奇微當統帥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韓戰勝負的關鍵還就在於南朝鮮的軍隊強度。因此李奇微就開始訓練南朝鮮軍隊,希望他們能夠承擔起更多的戰爭責任,讓他們在主場打得更好。
於是在1951年9月開始,第1批南朝鮮軍隊開始奔赴美國,接受為期20周的兵種專業學習。隨後又有2000餘名韓國軍官被派到美國17所不同的軍校學習,鍛鍊他們真正的現代軍事思維與作戰技巧。在美國的強力教導之下,很快這些韓國軍官的水平噌噌的往上漲,而且很多韓國士兵開始增加戰鬥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南韓軍隊不斷的訓練增強,而且應李承晚的要求,南韓的陸軍開始進一步的擴編。在1951年10月份,首批新式陸軍就已經開始運轉,11月份的時候就有6萬多名後勤部隊融入到美軍中。從數據上我們就能看出南韓的戰鬥力肯定會提升不少,而且還會有效的配合美軍。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南韓軍隊在後期戰鬥力提升了很多,相比較與北韓軍隊也是差不了多少。但最終的結果,南韓軍隊的素質再怎麼提升也無法改變,他們打不過志願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