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票房超過30億的影片有9部,說出來你可能會不信,三大導演沒有一部片子票房超過15億,陳凱歌甚至沒有邁過10億這道門檻,內地票房排行榜前30沒有他們的作品。是他們號召力不再?還是拍的片子太爛?亦或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落幕?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無風浪
· · ·
最近兩期《演員請就位》,陳凱歌屢屢翻車,為節目流量做出巨大貢獻。
10月31日播放陳凱歌指導的《甄嬛傳》,萬眾期待變成了萬人笑話,整齣戲在劇情指導、劇本編排、演員演技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本是「生死決別」的戲碼,被年輕演員表演成喜劇,尤其是陳宥維,他喝毒酒大家笑,毒發身亡大家也笑。
儘管趙薇為陳凱歌洗白,狠批演員基本功不夠,跟導演沒有關係,其他導演也只聚焦演員選角及表演存在的問題,大家放過了陳凱歌,陳導卻沒有放過自己。
陳導表面不動聲色實則憤怒至極,其他導演不是說演員表演有問題嗎,陳凱歌換個角度說了一大堆溫暖的話,挨個誇了一遍。最後的選人環節,竟然把A卡給了全場演技最爛被質疑最多的陳宥維,理由是「為了鼓勵他繼續往前走,鼓勵他成為一個好演員。」
明明背著偷來的牛頭卻不認帳,陳凱歌用郭敬明慣用的詭辯來對抗大家一致認同的事情,大導演倚老賣老到了「我導演的作品不誇獎都不行」的地步。
上期李成儒因表示自己沒看過《無極》,便遭到人身攻擊,陳凱歌陰陽怪氣地用「封閉世界」、「過去時代」、「老藝人」來形容他,甚至用「不舒服的沙發」來表達他不配坐這裡跟幾位導演一同點評。
看得出陳凱歌很想得到大家的認可,畢竟自己有了不起的珠玉在前,讓他陷入擰巴的點是,除了一部優秀的作品,其他作品泛善可陳。這期節目連自己一向引以為傲的「調教演員」都出了紕漏。陳凱歌不惜與全世界作對也要保住自己的晚節,可惜事與願違,有媒體形容他是「腕兒很大,格局很小」。
以陳凱歌為代表,曾經叱吒風雲的第五代導演們在最近幾年的華語影壇競爭中集體失語,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三大導演風光不再。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票房超過30億的影片有9部,說出來你可能會不信,三大導演沒有一部片子票房超過15億,陳凱歌甚至沒有邁過10億這道門檻,內地票房排行榜前30沒有他們的作品。
是他們號召力不再?還是拍的片子太爛?亦或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落幕?
1.
/ 流星般走下神壇的陳凱歌 /
1993年第46屆法國坎城電影節在國人心目中意義特殊,這一年的最佳電影金棕櫚大獎頒給了內地電影《霸王別姬》。坎城拿獎意義重大,電影王國裡金棕櫚是可以和奧斯卡小金人抗衡的電影獎項。迄今為止,再無第二部華語電影獲此殊榮,導演陳凱歌一戰揚名國際。
▲徐楓、陳凱歌、張國榮展示金棕櫚獎
27年過去,《霸王別姬》的影響力依然,豆瓣評分9.6,牢牢霸佔著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這一榮譽。放眼全球,也僅輸遺珠之王《肖申克的救贖》0.1分,位列豆瓣電影 Top 250總榜第2位。
然而,《霸王別姬》之後再無《霸王別姬》!快速走上神壇的陳凱歌連個停頓都沒有,如流星一般滑落,往後的作品再也找不到金棕櫚的餘暉。
2002年張藝謀率先走上商業電影之路,《英雄》被吐槽不少,商業上卻取得巨大成功。2005年陳凱歌加入「戰局」,香港頂流張栢芝、謝霆鋒,韓國大帥哥張東健,日本老牌影星真田廣之,還有內地小生劉燁,陳凱歌為轉型商業片後的第一部電影《無極》配備了豪華至極的演員陣容,準備大幹一場。
天不遂人願,《無極》上映後口碑不佳,成為公認的爛片,反倒是根據電影改編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大家反響熱烈。對此,陳導怒不可遏,說出來那句經典的「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還起訴了視頻製作者,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媒體也覺得陳導沒有容人之量。
陳導不信邪,聲稱電影是拍給十年後的人看的,然而15年過去了,《無極》口碑並沒有翻盤。
《無極》是陳導第一部年度票房冠軍影片,也是目前為止唯一部,同時也是口碑最差的一部。多年來陳凱歌始終有心結,所以李成儒說他沒看過電影都會引起陳凱歌的巨大反應。
陳凱歌電影的癥結在於不會講故事,說白了就是編劇能力差,這是著名編劇蘆葦說的。
蘆葦有中國第一編劇之稱,代表作是《霸王別姬》、《活著》、《圖雅的婚事》,分別對應著陳凱歌、張藝謀、王全安藝術成就的巔峰之作,其編劇實力可見一斑。
▲蘆葦
蘆葦在《電影編劇的秘密》一書中評價陳凱歌是一個有詩意的導演,個人風格也比較強,但是不太會講故事,他自己寫的劇情片,結構不完整,劇情充滿缺陷,但他本人不自知。蘆葦寫完《霸王別姬》的劇本,蘆葦特意叮囑一個字都不能動。
《霸王別姬》上映後獲獎無數。蘆葦說,電影獲獎前後陳凱歌判若兩人,拍電影之前他激情澎湃、判斷力敏銳、虛懷若谷。電影獲獎後,陳凱歌多是精細籌算和自負自滿,品格的靈氣也離他遠去。
霸王之後接著拍《風月》,主演鞏俐、張國榮,就是黃奕在《演員請就位》表演的那個。陳凱歌還想找蘆葦當編劇,誰知對方覺得故事不真實、不動人就拒絕了,陳凱歌面子上掛不住還是什麼的,從此便不再找蘆葦合作,當然,他也沒選擇其他人當編劇,他的電影他自己寫劇本。
陳凱歌被稱為人文素養最高的國內導演,皇冠何嘗不是枷鎖。陳導喜歡在作品中加入人文思考、宏大立意和詩意浪漫,堆疊的元素多了,加上不擅長講故事,最後的效果往往比較牽強,觀眾根本看不懂。
《無極》的問題同樣出現在《妖貓傳》、《道士下山》、《趙氏孤兒》裡面。你能感受到陳導想給予每個角色很厚重的東西,可是表現出的人物形象單薄得如紙片,根本立不住,加上故事的拖沓乏味,效果不佳。
從豆瓣評分也可以看出,陳凱歌導演編劇的作品明顯故事性偏弱,整體評分都不高。
陳凱歌也知道自己編劇方面的問題,他修正的方式另闢蹊徑:這部編劇不行,我就接著編劇下一部,遲早要證明自己。
為李安寫過《臥虎藏龍》的王蕙玲,與陳凱歌合作完《妖貓傳》後指出,劇本只要有陳凱歌插一槓子,誰都寫不好。
好萊塢電影工業化的啟示之一就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情。
陳凱歌在導演方面的才能是可以的,編劇的確是他的弱項,或許《霸王別姬》過早的獲獎反而使得我們失去了一個可以與金牌編劇默契合作的好導演。
2.
/ 商業片找不到靈魂的張藝謀 /
50年出生的張藝謀,在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時已經28歲了。在這之前,他在鹹陽棉紡八廠扛了7年麻袋。
張藝謀人生轉折點出現在1986年,《人民文學》刊載了莫言的小說《紅高粱》,裡面的內容深深吸引了他。
他坐火車到北京,在軍藝宿舍找到莫言,張藝謀說想拍紅高粱,莫言爽快答應了,為了電影,張藝謀特地在莫言家鄉山東高密種了100畝高粱。
《紅高粱》這部電影野性、性感又純粹,張揚的紅色迷倒了國人,也徵服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1988年中國電影第一次站上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領獎臺,那一年,鞏俐22歲,姜文24歲,莫言32歲,張藝謀37歲。
整個90年代,《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在國際上獲獎無數,張藝謀當之無愧成為中國導演第一人,他選擇的電影女主角大部分走紅,還共同擁有一個名字「謀女郎」。
2001年李安用一部中國風武俠片《臥虎藏龍》敲開了奧斯卡的大門,同時也為張藝謀的電影打開了另外一種思路:電影不再是陳舊的中國黃土地,重新結構成古裝、動作、明星、豔麗色彩、視覺特效......
2002年張藝謀拍的《英雄》並沒有如《臥虎藏龍》一樣受到讚揚,不過卻徹底激活了死氣沉沉許久的中國電影市場。國內票房2.5億,國外也賺得盆滿缽滿,全球撈金1.7億美金,相當於當時14億人民幣。
大明星加上宏大的團體操場面並不能掩蓋2000年之後張藝謀電影中劇情單薄、邏輯崩壞的事實。太過於注重色彩表達顯得作品雕刻痕跡很重,作品嚴重缺乏靈魂,不過這並不影響老謀子賺錢。
《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分別收穫1.5億和2.9億票房,在當年成績算是不錯,因為噱頭十足,張藝謀的這一招甚至成為賺錢的有效方式,被很多電影模仿。
大概是急於賺錢的原因,即使偶爾回歸自己最擅長的劇情片,《山楂樹之戀》、《歸來》也沒有恢復張導往日的靈氣,一切歸於平淡。
變化還是發生了,張藝謀的大片紅利逐漸消失,同樣拍攝方式的《長城》、《影》並沒有收到很好的市場反饋,電影票房並不理想。
《長城》是一次突破性嘗試,和傳奇影業的這次合作是張藝謀第一次嘗試融入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中,為此他喪失了大量導演話語權。臺詞不能改,每天拍攝素材都得傳回美國,現場5000多名中外員工都得按照美國標準執行:一周工作5天每天不超過10小時......可以說《長城》裡每個鏡頭都不是他說了算的。
張藝謀覺得這是中國電影產業與好萊塢的一項偉大的實驗,實驗成功後還會有長城2,長城3、4、5、6.......
顯然這個實驗失敗了,讓一群外國的怪獸來攻打中國的長城,如同普洱茶裡加入巧克力,首先從味道上就不對。影片被全球吐槽,中國人不買帳,美國人也不買帳。
影片甚至影響了主演馬特·達蒙的人生,原本他打算自導自演《海邊的曼徹斯特》,因與《長城》檔期衝突就轉而擔當影片的製片人。結果《海邊的曼徹斯特》這部電影中找來頂替的主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當年的奧斯卡主持人為此狠狠嘲笑了馬特·達蒙一番。
三位導演2020年有作品上映的是張藝謀,新片《一秒鐘》講述了範偉、張譯和一個女孩因為一部電影結緣的故事,11月底上映。
翻看最近幾年賣座的電影,除了科幻和動畫,商業上取得成功的片子拍攝的都是當代社會或者社會現實。而張藝謀的《一秒鐘》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的溫情故事,該片能否贏得當下觀影群體的廣泛關注,還是個問號。
3.
/ 商業轉文藝的馮小剛 /
2019年12月20日,馮小剛最新作品《只有芸知道》上映,總票房1.58億對一部愛情文藝片而言說得過去,可是對憑藉賀歲片經常奪得票房冠軍的馮小剛來說,年度排名第69顯得非常扎眼。
該片豆瓣評分6.4,是馮小剛電影中評分倒數第二低的電影,倒數第一是那部撈錢之作《私人訂製》(5.7分)。
2019年12月25日,電影上映5天才破億,微博上馮小剛酸溜溜地回憶2004年《天下無賊》路演的盛況,觀眾可以說馮小剛的電影拍得不好,可在票房上,馮導很少吃這種悶虧。
遙想21世紀頭十年,馮小剛憑藉「馮氏賀歲檔喜劇」5次拿到票房年度總冠軍,勢頭秒殺陳凱歌,老謀子也不是對手。
嚴格意義上,馮小剛不算「第五代導演」,因為不是科班出身,不過其巔峰時期和第五代導演重合、年紀相仿,因此算進去沒什麼毛病。
馮小剛是美工出身,通過鄭曉龍(甄嬛傳的導演)認識彼時的文學大拿王朔,三人相談甚歡,於是就有了馮小剛跟王朔學習「京派幽默」的機會。
▲馮小剛 王朔
1992年,鄭曉龍導演的《渴望》大火,趁熱打鐵之際找到王朔打算把編輯部的生活拍成電視劇,劇本由王朔執筆。誰知開拍之際劇本丟失,馮小剛表示願意和「王老師」一起重寫劇本,王朔大喜,後來便有了著名的《編輯部的故事》,馮小剛是編劇之一。
憑藉著上部戲的認真表現,鄭曉龍的重頭戲《北京人在紐約》提拔馮小剛做了執行導演,馮導漸進找到人生方向。
但馮小剛導演的作品並不順利,最大的阻礙來自「恩人」王朔。1993年全國發起了聲討「痞子文學」的大討論,矛頭直指王朔,巧合的是,1997年之前的三部作品全部改編自王朔的小說,《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接連被廣電總局「斃掉」,幾千萬的投資打了水漂。
馮小剛跑到北京電影廠裡嚎啕大哭,時任北影廠廠長韓三平掏出100萬希望馮小剛能夠拍點有意思的「賀歲片」,對抗當時在內地瘋狂撈金的香港電影。
拿錢後的馮小剛拍了一部叫《甲方乙方》的賀歲電影,內地首次出現專門為某一個時段拍攝的電影,加上口碑不錯,當年收穫了3600萬票房。馮導拍片沒有領取片酬,卻在票房分成中拿到117萬。電影片尾有一句臺詞說「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十分經典。
馮小剛後面接著又拍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湊齊了賀歲三部曲,在當年的票房成績都不錯。那幾年內地電影的「賀歲檔」如果沒有馮小剛的電影,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1997年到2006年的十年間,馮小剛拍了6部賀歲片,總票房3.25億,成績都不錯。與劉德華、劉若英合作的《天下無賊》拿下了1.2億的票房,在全年票房只有15億的2004年,這部電影佔據了全年8%的票房。
馮小剛的轉型之路與陳凱歌張藝謀由文藝轉商業恰恰相反,十年間馮小剛名利雙收,卻唯獨得不到電影獎項青睞,且不說國外電影節獎項,國內的金雞百花也不待見這種馮氏耍嘴皮兒的電影,馮小剛期待得到業內認可。
2007年馮小剛轉型首戰告捷,《集結號》票房2.5億是當年的亞軍,後面的愛情片《非誠勿擾》兩部曲以及災難片《唐山大地震》都反響不錯,電影獎項也開始偏愛於他,馮曾豪言自己拍什麼題材都能賺錢。
牛氣沖天往往容易打臉,很快馮小剛人生最大一次失利來了。
電影《一九四二》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從2000年拿到授權開始籌備,電影拍攝幾經波折,直到2012年上映。對於這部片子馮小剛很是看中,他曾說「我拍攝的所有電影,以及由這些娛樂性的電影建立起來的聲望,都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幫助我完成拍攝《一九四二》的願望。」
電影的藝術性較高,但整個氛圍太過於壓抑,最終這部投資超過2億的電影票房只有3.6億,發行方華誼兄弟因此虧了幾千萬。這一時期中國電影進入新時代,新生代導演快速崛起收割市場,這一年以新導演姿態殺出重圍的徐崢用4000萬投資的喜劇《泰囧》斬獲了12.6億的票房。
本指望馮小剛能看清形勢吸取教訓,攜自己最擅長的喜劇重新殺回電影市場,而馮小剛似乎要跟從前的自己訣別。《一九四二》之後的四部影片分別是《私人訂製》、《我不是潘金蓮》、《芳華》、《只有芸知道》,大有走張藝謀90年代老路的感覺,可從觀眾反饋來看,這條路並不成功。
雖然《芳華》拿下了14.1億的票房著實讓馮小剛鬆了一口氣,不過放眼如今的電影市場,沒有二三十億的票房成績,沒人好意思出來開慶功宴。馮小剛想再續輝煌並不容易,雖然他手上有一部《手機2》。
4.
/ 眼下的大導演們 /
第五代導演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10年浩劫中他們失去寶貴的學習時間,或下鄉、或做工、或者當兵,經歷過各種磨難,他們是時代的受難者,同時又是受益者。因為特殊的經歷鑄就了他們閱歷、思想、眼界上的獨特,後成就一番事業。
真正的王者只會死去,不會退下,70歲張藝謀,68歲陳凱歌,62歲的馮小剛不服老,依舊在嘗試新的。
除了即將上映的《一秒鐘》,張藝謀手中還有一部未宣發的電影《懸崖之上》,影片講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特派小組在臥底幫助下搜集日本開展反人類試驗證據的故事。
馮小剛的下部作品是電視劇《北轍南轅》,對,你沒看錯是電視劇,講述了5個性格迥異的女性一起開辦餐廳,然後收穫事業和愛情的故事。像是女性群像劇,類似《三十而已》那種,據說藍盈瑩、王珞丹、金晨會出演,劉曉慶、徐帆也會客串,不過,最讓人意外的還是馮小剛來導演吧。
陳凱歌暫時沒有什麼新作品,不過他也沒閒著,正忙著捧紅兒子陳飛宇呢。
陳飛宇入行第一部戲《將夜》2018年在騰訊視頻播出,毫無演戲經驗的他在劇中獨挑大梁,胡軍、童瑤、倪大紅、金士傑、鄭少秋、郭品超、黎明等一眾大咖幫他做配,單憑父親是陳凱歌恐怕是做不到。
《將夜》的出品公司之一是閱文集團。
閱文集團收購了新麗傳媒。
新麗傳媒發行過陳導的《妖貓傳》和《道士下山》,陳凱歌是公司的大股東。
▲圖片來自蓋飯人物
眾所周知,閱文集團又被騰訊收購了。
有點亂對不對,咱們捋一捋:陳凱歌→新麗傳媒→閱文集團→騰訊。
大導演屈尊來騰訊視頻參加一個綜藝節目便很好理解了,是為自家站臺。何況,陳導還肩負著為兒子「探路」的職責,陳飛宇下一部戲《皓衣行》即將在騰訊播出,小道消息爆料,製片方放棄符合原著的吳磊,選擇陳飛宇是陳導幕後操作的結果。
《皓衣行》效法《陳情令》走雙男主路線,男主是陳飛宇和羅雲熙,是騰訊重點關注的項目。
▲羅雲熙(左)陳飛宇(右)
倘若此劇如《陳情令》一般火起來,陳凱歌在電影市場被壓制多年,總算可以揚眉吐氣了,什麼電影也不如一個流量巨星兒子當作品來得大快人心吧。
所以,陳凱歌在節目上是真賣力,不惜拿一輩子的英明來做賭注。
不知道是受不了陳凱歌,還是受不了郭敬明,亦或是不願意陪著劇組玩了,李成儒在採訪中說已經退出《演員請就位2》。
少了李成儒的直言不諱,節目看點少了不少,不過相信騰訊製造么蛾子的能力,陳凱歌懟不了李成儒,還可以懟趙薇、郭敬明、爾冬陞。倘能如願,也算是看點,總比互相捧臭腳來的有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