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讀詩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021-02-19 央廣網


秋風起兮白雲飛,秋天正是讀詩天~央廣新聞公號和娛樂廣播《睡前故事》節目共同推出一檔新欄目——和孩子一起讀詩。每天一首詩詞,讓孩子的枕邊有更遼闊的世界~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抬頭看那窗外的一輪明月,低頭沉思,想起了遠方的故鄉。

 

李白的《靜夜思》,是很多孩子的啟蒙詩,寫於公元726年農曆九月十五日前後。李白那時候才26歲,在一家揚州客棧,那天晚上,月明星稀,一輪皓月,思鄉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靜夜思」,靜靜的夜裡,產生的思緒。而「床前明月光」的「床」,就有講究了!至今有五種說法:有說是井臺;有說是井欄,因為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的水井,怕人不小心掉井裡,方框型的圍欄就修的特別高,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床;還有人認為,這「床」字是「窗戶」的「窗」,屬於通假字,因為,在窗戶前面才可能看到月亮;第四種說法是現在的床,睡覺用的!而最後一種,現代的文學家們認為,應該解釋為胡床,就是古時候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的小凳子,因為在唐朝,「床」就是「胡床」。

和孩子一起讀詩 |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和孩子一起讀詩 |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和孩子一起讀詩 |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素材提供:娛樂廣播《睡前故事》(公號:央廣睡前故事)

童聲:劉涵雋     

朗誦:崔海濤

相關焦點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古琴欣賞:《靜夜思》
    《靜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詩詞大意是: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 床前明月光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人的心中清純、難以忘懷的愛人
    床前明月光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人的心中清純、難以忘懷的愛人時間:2020-02-24 16:0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床前明月光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人的心中清純、難以忘懷的愛人 是李白的詩《靜夜思》中的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到底是什麼意思?
    江西衛視《挑戰文化名人》節目中有一道題驚到了觀眾——「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麼?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撰文 | 三書01一隻冰涼作響的橘子味月亮《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首好詩也是如此,讀詩就像看月亮吃橘子,不是答出它們是什麼意思,而是要心裡有感覺,嘴裡有滋味。《靜夜思》就像一隻冰涼作響的橘子味月亮。我們且來慢慢品嘗。讀出「靜夜思」三個字,就會聽見夜的寂靜,思本無聲,但因為夜靜,無聲之思也如樂曲輕輕奏響。
  • 《床前明月光》是在洪湖燕窩寫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2015年11月30日11:1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青梅是誰,李白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其實早在李清照之前,就有很多關於青梅的典故,其中入選過語文教材的李白的《長幹行》,就有過這樣四句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這四句詩比較隱晦,和其他浪漫大氣的太白詩風格不一,比如「繞床」、「同居」兩個詞語就很容易引起誤會,甚至有好奇的網友還會問:青梅是誰?由此還引出了兩個流傳千古的成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 千古名句之月亮「變臉」:明月幾時有、往事知多少、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子夜吳歌·冬歌
    月落烏啼霜滿天,冬天也是讀詩天~央廣新聞公號和娛樂廣播《睡前故事》節目共同推出一檔新欄目——和孩子一起讀詩。
  • 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我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靜夜思》了,很多人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關於這首詩你了解多少呢?有是否認為它是在中秋節寫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解答一下吧。他的頭號粉絲曾經作詩誇讚李白,「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可以看出李白的才氣十分的高,而且特別的愛喝酒「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是灑脫的,這樣一位仙人表達自己的主要事物除了酒,便是月亮了。李白愛月是從小產生的,那篇「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這句話怎麼理解?
    @星辰大海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余光中《獨白》三十年已往了,月光還是和少年時的月光一樣;本身卻已不再是烏頭的少年。素月高空懸掛,燦爛遍灑,九州(故國大陸)一色,大地萬物宛如被披上了一層銀紗。千年之後還是李太白腳下的流霜,我也和他一樣緬懷對岸的故裡!
  • 孩子不喜歡讀古詩?那是方法不對,用對一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古詩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他去揚州的時候過廬山的時候寫的,詩成名動天下,無數詩人寫過廬山瀑布,但他們眼中的廬山瀑布和李白眼中的廬山瀑布,可以說完全是不同的瀑布!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讀來朗朗上口,看似非常簡單,但實際上李白在這首詩裡面運用了許多技巧,比如遠近的對比,從床前的地上到抬頭看到明月,而隨著目光的轉移,李白的思維也發生了轉移,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從描繪月夜的景色轉移到了對故鄉的思戀!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月落烏啼霜滿天,冬天也是讀詩天~央廣新聞公號和娛樂廣播《睡前故事》節目共同推出一檔新欄目——和孩子一起讀詩。
  • 李白如果讀到課本的《靜夜思》,定會暴跳如雷:咋給我改成這樣了
    在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代學者郭茂倩編纂的《樂府詩集》,宋代學者洪邁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之中,《靜夜思》是這個樣子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可是,明代有兩個文人在對這本書進行整補刪減時,卻把第三句改成了「床前明月光」,但第一句保持原貌。到了清代,著名學者沈德潛也寫了一本書叫《唐詩別裁》,他又把第一句改成了「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未改。最後,清代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編纂而成《唐詩三百首》,同時吸納了以上兩個改動,才把《靜夜思》變成了現在我們讀到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