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真實的宋朝衙內

2021-02-13 我們都愛宋朝

今人所說的「官二代」,宋朝人稱為「衙內」。就語境與詞義來說,「衙內」與「官二代」非常匹配,都表明官宦子弟的身份,同時又帶有不言自明的形象暗示:這是一個子憑父貴、倚勢欺人的「隱權力」群體。

拜小說《水滸傳》之賜,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衙內,要算施耐庵筆下的那個「高衙內」了。他首次出場,便是在汴梁的東嶽廟調戲林衝的娘子,原來這廝自恃是當朝太尉高俅的兒子,一貫「在東京倚勢豪強,專一愛淫垢人家妻女。京師人懼怕他權勢,誰敢與他爭口?叫他做『花花太歲』」。

元雜劇也塑造了一批作惡多端的衙內形象。如《生金閣》有個龐衙內,出場白即亮明其身份與品質:「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對,聞著名兒腦也疼,只我有權有勢龐衙內。小官姓龐名勳,官封衙內之職。我是權豪勢要之家,累代簪纓之子。我嫌官小不做,馬瘦不騎,打死人不償命,若打死一個人,如同捏殺一個蒼蠅相似。」《陳州糶米》也有個劉衙內,出場也唱道:「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對,聞著名兒腦也疼,則我是有權有勢的劉衙內。小官劉衙內是也。我是那權豪勢要之家,累代簪纓之子;打死人不要償命,如同房簷上揭一個瓦。」

這些創作於宋代之後的小說與戲劇,講的都是衙內欺男霸女的故事,且均以宋朝為背景。其影響所及,便為衙內群體定型,以至現在人們一看到「衙內」二字,會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一個仗勢欺民、恃強凌弱的惡少形象,並以為宋朝是盛產這類惡衙內的時代。但溯本追源,「衙內」在宋代並無特別的褒貶含義,只因為唐、五代時,藩鎮多以子弟充任「衙內都指揮使」、「衙內都虞侯」等親衛官,宋人出於習慣,便將官宦子弟喚作「衙內」,就如稱「王孫」、「公子」,並非特指驕橫的「官二代」。衙內作為無惡不作的人物形象,是從元雜劇開始才頻頻亮相的,這顯然是元朝文人借古諷今,以宋朝衙內影射當時的權貴。

如果我們看宋代的正史、宋人的筆記,而不是看後世的小說與戲劇,便可以發現,宋朝的「官二代」當然並非全是「高衙內」那般的人物,如北宋範仲淹的子孫,便賢才輩出。歷史上高俅的三個兒子,也談不上臭名昭著,因為史料中找不到他們作惡的故事,如果真的劣跡斑斑,應該是難逃史筆的。宋朝的惡衙內現象,也不可能比其他任何時代的嚴重,如元代的「舊臣勳閥」子弟有世襲官職的特權,「權豪勢要之家」甚至可以「打死人不償命」;清後期的八旗子弟也差不多成了「遊手好閒、好逸惡勞」之輩的代名詞,這類群體性的「官二代」現象,都是宋代所沒有的。

事實上,宋人在約束「官二代」胡作非為方面的做法,即使不能說「最可稱道」,至少也是可圈可點的。對「官二代」的約束機制,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道德、風俗的「軟約束」,一是法律、制度的「硬約束」。


我們先來說「軟約束」。所謂「軟約束」,主要表現為家庭與社會究竟以怎麼樣的價值觀去塑造官宦子弟的心智。

宋代的士大夫家庭很重視培養子孫的品行。了解中國家訓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家訓發展到宋代時出現了一個顯著的繁榮期,許多我們現在熟知的宋朝士大夫,都留下了家訓,如範仲淹有《義莊規矩》,司馬光有《家範》,包拯有《家訓》,黃庭堅有《家戒》,袁採有《袁氏世範》,陸遊有《放翁家訓》,趙鼎有《家訓筆錄》,朱熹有《家訓》,陸九韶有《居家制用》,葉夢得有《石林家訓》,等等。

宋代士大夫家訓不僅數量多,從內容看,也值得稱道,很注重對家人的品德教化,包括告誡官宦子弟不可驕橫。我們今日翻閱這些家訓,會發現古人的家教思想並非都是過時的「封建倫理」,而是蘊含著普世、永恆的價值。沒有一條家訓會是教導後人做壞事的,都是告誡家人要做好人,行好事。我挑兩則宋人的家訓跟諸位朋友分享一下:

包拯的家訓很簡單,全文只有一句話:「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在宗法時代,「開除家籍」無疑是非常嚴厲的懲罰,所以老包這條家訓的約束力是非同小可的。包拯的子孫到底也沒有辱沒祖宗,其子包綬、其孫包永年都居官清正,留有廉聲。

袁採的家訓則以細緻入微見長,如在「子孫勿得敗祖德」條中,他列舉了官宦子弟不肖的種種危害:「富家之子孫不肖,不過耽酒、好色、賭博、近小人,破家之事而已;貴宦之子孫不止此也。其居鄉也,強索人之酒食,強貸人之錢財,強借人之物而不還,強買人之物而不償。親近群小,則使之假勢以凌人;侵害善良,則多致飾詞以妄訟」,最後必「誤其父祖陷於刑闢也」。簡言之,官宦子弟不肖,後果要比富家子弟不肖嚴重得多,所以袁採告誡說,後世當家之人,要特別注意子孫做出不肖之事,「凡為人父祖者,宜知此事,常關防,更常詢訪,或庶幾焉」。

宋代士大夫重家訓,並非無因。一個深刻的歷史背景是,漢唐時代的門閥世族到了宋代已經煙消雲散,政治不再被世族壟斷,而是以科舉的方式向全民開放,「取士不問世家」。雖說宋朝還保留著「恩蔭」之制,但科考已是取士的主流,據統計,兩宋141位宰相中,可考為「官二代」的有62人,其中53人正兒八經是科考出身,佔85%,只有9人靠恩蔭得官。絕大多數的官宦子弟必須跟平民子弟競爭,而且,按宋朝科舉制度,「食祿之家,有登第者,禮部具姓名以聞,令複試之」,即「官二代」如果科舉及第,還得複試一次。要求比平民更嚴格。

總之,宋代社會呈現出「貧富無定勢」的上下流動特點,這是之前的時代所不具備的。也就是說,宋朝的士大夫家庭有更深切的危機感,如果子孫不肖,便會在競爭中被淘汰。黃庭堅曾親見「衣冠世族金珠滿堂」,不數年間,已呈「廢田不耕,空囷不給」的敗相,又數年,整個家族就完全敗落了,「有縲紲於公庭者,有荷擔而倦於行路者(招惹官司、流落街頭)」。所以黃庭堅作《家戒》,「以為吾族之鑑」。

另一個歷史背景則是,宋朝「以儒立國,而儒道之振獨優於前代」,家訓的興起與儒家的復興是同步的,儒家相信「教化行而風俗美」,重視對社會風氣的培養。宋代士大夫家訓表現出來的「修身—齊家」思想,與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相互響應,進而促成了一種敦厚的風俗。一個人(包括「官二代」)處於這樣的風俗中,會感受到無形的壓力,不致於做出太出格、太丟人的事情。我們肯定想像不出範仲淹、司馬光的子孫敢像小說雜劇中的「高衙內」那樣肆無忌憚,公然在鬧市欺男霸女。即使法律不管,也丟不起那個人嘛。

當然,「軟約束」並不是對任何人都有效,所以「硬約束」必不可少。宋代也不乏不成器的「官二代」,如北宋時,「長安多仕族子弟,恃萌縱橫」,其中有個李姓衙內尤其橫暴,其父乃是永興軍知軍(長安市長)陳堯諮的舊交;又如參知政事(副宰相)呂惠卿之弟呂升卿曾指使知縣「強買民田」;翰林學士趙彥若的兒子趙仁恕枉法貪贓,且私制酷刑,迫害無辜;南宋時,參知政事李彥穎的兒子橫行霸道,曾在鬧市殺傷人命;當過浙西提點刑獄官(相當於高級法院大法官)的胡穎,也有子侄「交遊非類」,把持鄉裡。

問題是:官宦子弟橫行不法,作為「硬約束」的法律能作出公正的懲罰嗎?還是給予豁免的特權?

漢唐時,貴族、高級官僚及其子弟有「贖刑」的特權,即「官二代」犯了法,可以通過繳納罰金換取免刑。宋代繼承了「贖刑」制度,但已出現了變化:首先,限制了官宦子弟的「許贖」特權;其次,一般百姓的輕罪也允許贖刑。總之,宋代贖刑的特權色彩較之前代已大大削弱了。法律已不是衙內的擋箭牌。

在司法理念上,宋代的士大夫認為,法者,乃天下公器,雖天子也不得循私;也強調司法的公正,用司馬光的話來說:「有罪則刑之,雖貴為公卿,親若兄弟,近在耳目之前,皆不可寬假。」體現在司法制度上,宋代已確立了「獨立審判」的原則,「州縣鞫獄,在法不得具情節申監司,及不得聽候指揮結斷」,意思說,按法律規定,州縣法官獨立進行審判,不得徵求上級法司的意見;「如監司指揮具情節及令聽候指揮結斷者,以違制論」,上級法司如果幹預州縣法官審判,則以違制追究責任;御史「勘事不得奏援引聖旨及於中書取意」,即法官可以不必理會皇帝與宰相的意見。這樣的司法制度安排,應該說,是有利於法官擺脫權貴的影響,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

事實上,前面提到的那幾個橫行不法的官宦子弟,都受到了懲罰。陳堯諮知永興軍後,立即就嚴懲了那幫「恃萌縱橫」的「官二代」,包括他舊交的兒子李衙內;胡穎也將他的不肖子侄法辦了,胡家一個叫做黃百七的家僕還被「杖一百」,帶枷示眾五日。如果說陳堯諮、胡穎為官嚴厲,其「大義滅親」之舉似乎有「人治」之嫌,不足以證明法律與制度對於官宦子弟的「硬約束」效力,那麼我們來看另外幾個例子:

呂升卿強買民田一事,被御史中丞鄧綰獲知,鄧綰即上書檢舉,連其兄長呂惠卿也被彈劾,隨後呂惠卿被罷去參知政事,呂升卿也降職處理;趙仁恕的劣跡亦為提刑官告發,立案查辦;李彥穎因為兒子「毆人至死」,也遭諫官彈劾,「奉祠鐫秩」,即降級,給一個閒職。這裡有個細節請注意,彈劾呂惠卿兄弟的御史鄧綰,並不是什么正派的官員,呂氏兄弟受到處分,是宋朝健全的監察制度良好運行的結果。宋代的臺諫系統有個特點:完全獨立於行政系統,掌監察、司法、審查之權,與政府形成「二權分立」之勢,這使得制度性的「硬約束」特別有力量。趙仁恕被立案後,因為初審法官作出輕判,朝中臺諫官立即便炸開了鍋,接二連三上疏彈劾,在臺諫的強大壓力下,趙仁恕最後被流放陳州,看管起來;其父趙彥若也被罷職。

因此,我還是有底氣說,大體而言,宋代的「官二代」如果觸犯了國法,是難逃法律的懲處的,即使有個地位顯赫的爹,也未必罩得住。

相關焦點

  • 從公子、衙內說起
    「公子」和「衙內」在中國古代社會,一般用來指官宦子弟。平頭百姓之間說客套話,尊稱對方的兒子為「公子」,那是當不了真的。
  • 但真實的宋朝你了解多少?
    宋朝給現代人的感覺是無比弱小,一直被外族欺凌。然而,在「積弱」表象下,宋朝的綜合國力在封建時代堪稱第一,簡單的對比唐朝,就能發現宋朝的強歷史鮮有。 大唐帝國是封建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但經濟、生產力水平上比宋朝就差遠了。尤其是在經濟上,宋朝可謂千古第一富,科技上也比唐朝強太多。
  • 編電視劇時請留意一下:宋朝人是怎麼稱呼的
    例子:《四朝聞見錄》:「憲聖叱王立侍,因責王以「我見你公公又見你大爹爹見你爺今又卻見你」,言訖,泣數行下。皇子(包括皇帝)稱曾祖母為「大媽媽」,例子:《四朝聞見錄》:嘉王連稱:「告大媽媽(憲聖太皇太后),臣做不得,做不得。」
  • 兩宋風雲:三個歷史事件帶你走進真實的宋朝,見證悲哀的時代!
    宋朝那麼真實的北宋到底如何,我們就通過下面三個歷史事件去走進真實的北宋:因為很多時候,你的功勞再大也比不上他們的一句讒言。那麼,我相信很多人想問:如果宋朝真的那麼差,那麼為什麼很多人想要去宋朝?那是因為,很多人心裡都會產生的感官錯覺,正是由於這些錯覺才導致了他們認為宋朝很繁華:一、文臣不等於文人有人說宋朝對文人好,這是錯誤的。你想想一方麵食不果腹,一方面又遭受程朱理學的壓迫,這樣的環境能好嗎?
  • 虞雲國:夜訪大宋,還原真實宋朝
    《清平樂》以精良的製作、高水平的服化和考究的臺詞真實還原了「仁宗盛治」,再次掀起一波「宋朝熱」。一幅幅繁華喧鬧的市井畫面,「背默天團」晏殊、歐陽修等大家在朝堂之外吟詩作賦的風雅日常,引發大眾對宋代社會的無限遐想。
  • 對話宋史名家、《細說宋朝》著作人虞雲國,告訴你一個《清平樂...
    為何會出現這樣一個「黃金時代」,真實的宋朝是怎樣的?近日,宋史名家虞雲國攜新作雲直播,帶網友穿越「宋朝」,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歷史總是多面立體的,底層人民的生活仍然艱難記者:記得上世紀90年代我讀中學的時候,歷史教科書上講到宋朝,就說宋代是積貧積弱的朝代。而後來的歷史研究則推翻了這一說法,認為宋朝的國民經濟非常發達,社會非常富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轉?
  • 《名動京華》《嬌術》《千金小衙內》穿越?重生?本土?哪種更ok?
    哪個是你的菜?個人覺得只要劇情精彩,人設出色,我就!事實也證明,不管哪種類型,都能出佳作!今日份古言推薦:01酒墨斂成殤《名動京華》02須彌普普《嬌術》03快樂小巫婆《千金小衙內》01《名動京華》by——酒墨斂成殤作者:酒墨斂成殤作品類型:古代言情——穿越奇情全文字數:1.3萬作品狀態:連載中(新文)天才少女顧綰西穿越成生息國尚書府的小姐,睜開眼第一眼看見的不是風流倜儻的美少年
  • 《大宋緋聞錄》告訴你大宋朝八卦的真相
    這是一個美貌的現代女漢子,卻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大宋朝,化身成了那個人盡皆知的蕩婦——潘金蓮。但潘瀟瀟並不是吃素的,也不是那麼輕易沉溺溫柔鄉的,憑藉一貫的彪悍性格,她這次在歷史長河中的駐足,不僅改變著自己的命運,也幾乎改變了整個歷史的命運。這個故事,便是於1月6日騰訊視頻獨家上線的網絡大電影《大宋緋聞錄》。
  • 你可能是被電視劇帶溝裡了!還原真實的宋朝
    宋朝給人的印象就是——外戰連戰連敗,只能到處割地求和過日子。歷史的真相是,宋朝並不弱,甚至可以說很強。衡量一個朝代的強弱,需要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去考量。我們可以從經濟、科技、文化、軍事四個主要指標來看看大宋王朝的真實實力。
  • 《大宋少年志》小景王寬終於撒糖,元仲辛趙簡吻戲,衙內神助攻
    除了元仲辛和趙簡,衙內也是劇裡的一個bug,加入七齋僅僅是因為家裡有錢,有身份!而他的單純和蠢萌也圈粉無數,看到趙簡元仲辛鬥嘴,他會脫口而出讓他們結婚吧!果然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衙內就是妥妥的神助攻,蠢萌可愛,雖然智商不在線,但是他運氣好!即使面臨危機,也經常好運化解!而他和趙簡以及元仲辛也被觀眾稱為一家三口,顯而易見,衙內是寶寶,而趙簡就是媽媽。
  • 歐陽震華提醒佘詩曼凍卵 還告訴我們宋朝女子不嫁要罰款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歐陽震華提醒佘詩曼凍卵 還告訴我們宋朝女子不嫁要罰款 每當中元節臨近時,總是想看一些經典鬼片或刑偵片。其實香港電視劇和電影有不少經典的刑偵系列,有些變態殺人犯甚至一度成為小編的童年陰影。
  • 真正的宋朝服飾,你知道多少?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今年夏天的宋朝服飾,是非常流行的一個元素。那麼,大家應該也對宋朝服飾有一定的了解吧! 雖說現如今的宋朝服飾非常流行,但是,大家知道宋朝女子服飾圖片的真實樣子是什麼樣的嗎?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 宋朝宮廷大劇《清平樂》吸粉無數,劇外這3本書足以讓你了解宋朝
    《清平樂》熱播,更是吸粉無數,這也讓許多觀眾對宋朝歷史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本劇讓人耳目一新的是那波譎雲詭的前朝風波,一改以往後宮大戰的那些「美人心計」。而關於宋朝歷史,小編這裡也介紹3本比較值得推薦的書籍。電視劇《清平樂》1.
  • "鬼才"庚新新書《餘宋》發布:小高衙內的輝煌人生!
    對了,大家都稱呼我做『小高衙內』。作者簡介:   庚新,閱文集團大神作家,歷史小說鬼才,河南省網絡文學學會秘書長。為人喜歡造夢,喜歡流浪,並且對三國、唐宋歷史尤為喜愛,在歷史小說的創作上,更是有了鬼才之稱!代表作:《盛唐崛起》、《曹賊》、《悍戚》、《惡漢》、《宋時行》等。
  • 劉敏濤 |宋朝小日子25【宋朝飲料】炎炎夏日,請你喝杯冷飲
    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宋朝人,家裡都會備著一些湯品,以便招待客人,因為按宋朝風俗,「客至則啜茶,去則啜湯」,家中來了客人,先點茶敬客,客人要走時,再點湯送客。所以,假如我們到宋朝人的家裡做客,聊了一陣子,主人家讓婢女給你端來一碗香噴噴的湯品,那你就要識趣了,這是主人暗示您可以告辭的意思。
  •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
    她認為,這是因為受過高等教育又熱愛歷史的新作者進入了創作領域,使得這部劇有努力傳遞「有關宋朝的真實信息」的誠意。所以宋朝的政府機構看似龐大,但如果從政府職能的角度來看,宋朝的政府職能是比較齊全的,政府比較強大,需要設置更多的職位,配置更多的官員,這是它內在的要求。 界面文化:你對宋朝募兵制有較高的評價,然而日本學者小島毅指出,宋朝軍隊的重要職責是收容撫養無業游民,這給國家財政造成了巨大負擔,也因此形成了冗兵的現象。你對此怎麼看?
  • 李開周:穿越宋朝談美食
    「無肉不歡」、「瓜果趁良宵」、「旅食地圖」幾個版權全景式還原宋朝飲食生活的真實圖景,在那本書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宋朝人吃什麼主食,有什麼菜式,開什麼飯館,進什麼酒店,這既是一本飲食文化的斷代史,又是一本市井生活的地方志。該書在《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後曾經大火了一把。但是李開周並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他細心收集飲食文化資料8年,系統研究宋朝飲食7年。無論是學術專著還是民間食譜,他都一一梳理。
  • 宋朝為何叫埋汰宋——宋朝的戰爭
    宋朝贏了,但是要每年給契丹進貢銀兩,契丹輸了,但是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其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宋遼皇帝或兄弟或叔侄相稱,邊境和平數十年。但是另一邊西夏人卻沒那麼安分,李元昊比他祖父李繼遷有過之而無不及,和宋朝西北軍的對峙中雖然落了下風,但是宋朝還是拿他毫無辦法。
  • 在宋朝,你怎樣度過一天24小時(上)
    電視劇《清平樂》掀起了一波宋朝熱,這是一個很值得好好研究一下的朝代。假設你穿越到公元11世紀的北宋東京(開封),或者12世紀的南宋杭州,你可以如何安排你一天24小時的生活呢?對於一名生活在宋朝的人來說,外出經商、旅遊、趕考,不用太擔心會露宿街頭或野外,因為宋代的旅店業很是發達,「州府縣鎮,驛舍亭鋪相望於道,以待賓客」。只要你有錢,就不愁找不到舒適的賓館、旅館、民宿。繁華的京城自然是客店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