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視劇的好與壞,除了要看演員的演技是否在線,而在幕後的導演也是成功的關鍵。
我們大家比較認可的導演當中,張藝謀、陳凱歌可以說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翹楚。
他們為我們帶來了很多優秀經典的影視作品,而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一位前輩的支持,他就是我國著名導演郭寶昌。
郭導非常擅長的領域就是歷史劇方向。
但是與其他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影視劇不同,郭寶昌在他的劇本中,關於歷史環境的設定都是準確無誤的。
從民國初期到抗日戰爭,從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郭導都採用了真實的歷史時空來作為自己劇中人物活動的背景。
這樣的手法,不僅讓原本真實的歷史事件增添了幾分生動,也為刻畫人物性格的時候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揮空間。
而說到郭寶昌執導的作品,那肯定就繞不開經典電視劇《大宅門》。
而這部電視劇就是根據他當時真實的生活環境所改編的。
郭寶昌原名叫李保常,1940年生於北京的一個貧困人家。
在郭寶昌只有兩歲的時候,因為沒錢買厚衣服,他的父親被凍死在了街頭。
而他也在後來被自己的親生母親以80塊大洋的價格,賣給了當時河北沙城火車站的站長吳家,改姓為吳。
後來他的三姨借錢將他從吳家贖回,然後轉手就以200大洋賣給了同仁堂,在此被撫養長大。
因為收養的的母親姓郭,他也因此改名為郭寶昌。
郭導從小就天賦異稟,在別人五歲話還說不清的時候,他卻能將戲文流利地唱出。
在別人八歲大字還不識幾個的時候,他卻能寫出長篇文章了。
由於愛好寫作,於是郭導在16歲的時候,決定將自己的生活寫成小說,書名就是《大宅門》。
1959年,19歲的郭導在北電導演系主任的推薦下,來到了北電導演系學習。
在老師的鼓勵下,他開始了《大宅門》劇本的創作。
可是在編寫《大宅門》的時候,這部作品曾因為種種原因,被人為破壞了三次。
但是一切艱難險阻都並沒有阻擋住郭導的創作熱情,經歷了40多年的動蕩之後,《大宅門》終於被創作了出來,並且我們的郭導還將它搬上了熒幕。
整部劇講述了中國百年老字號&34;藥鋪從興盛走向衰敗的過程,其中還混合著醫藥世家白府裡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大宅門》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全民關注,用萬人空巷來形容當時的畫面也不過分。
最終,這部優秀的電視劇憑藉著17.74的超高收視率獲得了當年的央視年度收視冠軍,後來這部劇還在香港進行上映。
在這部劇中,有幾位優秀的演員也受到了很多關注,其中就包括了陳寶國、斯琴高娃兩位老師。
在這部劇中,陳寶國老師飾演的白景琦,個性張揚,敢愛敢恨,人物形象非常鮮明。
憑藉著這個角色,他還獲得了央視黃金時間觀眾最喜愛的優秀電視劇演員獎。
而在這部劇後,他的名氣也徹底打開,為他在後來成為我國少有的大滿貫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我們的斯琴高娃老師在劇中飾演的白文氏同樣非常出彩。
在劇中,白文氏從老太爺的手中接手了沒落的白家,可以說全家的重擔當時都壓在了她的身上。
但是白文氏通過自己夜以繼日的付出,終於將白家老號盤迴,使得白府起死回生。
因此,斯琴高娃老師扮演的果決、深明大義的白文氏成為了她演藝生涯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憑藉著《大宅門》的超高人氣,斯琴高娃老師在後來的事業也是順風順水。
而我們的導演郭寶昌,也曾在劇中客串過一個老中醫的角色,只是戲份不是很多。
除此之外,他還在多部戲中跑過龍套,比如《虎符傳奇》中的老管家,《酒巷深深》的文大人。
當沒有人願意出演這些配角的時候,我們的郭導總是會當仁不讓地把他們承包了下來。
除了大宅門,他還導演了《愛在故鄉》、《大老闆程長庚》等多部優秀的電視劇,說他撐起了國產劇的半壁江山一點也不為過。
雖然劇紅人不紅,但是經郭導捧紅的優秀導演、老戲骨數不勝數,誰也無法否認他為我國演藝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這樣的藝術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重。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