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不賣座,大陸未公映,作為中國人不得不看的良心片.

2021-02-23 臺灣68海裡

在人類徵戰的歷史中,

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對這麼少人,

虧欠這麼深的恩情。

你所知道的臺灣 不知道的臺灣


那段鮮為人知的中日空軍對戰史

 ■    ■    ■

曾經,有那麼一群年輕人,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他們戰鬥在雲霄,勝敗一瞬間。

 

他們在人類最大的戰爭當中成長,別無選擇。因此他們對飛行的熱愛,對天空的憧憬,還有那些國讎家恨,縱橫捭闔,兒女情長,都必須化作命運的音符,飄揚在雲間。

今天,Mr.Ben為大家帶來的是由臺灣團隊拍攝的紀錄片《沖天》,講述中國抗日史上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的故事,以及,他們身後那段鮮為人知的中日空軍對戰史。


這部電影,這段歷史,讓我泣不成聲。

 

 

Chap. 1  不該忘卻的紀念

曾經,有這麼一座航空學校,入門處的校訓如此醒目: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縱觀全球,再也沒有第二所航空學校,會有這樣的標語。這是日軍入侵東北三省兩年後,中華民族在面對敵人逼近時,所發出的怒吼。

 

1932年,為了應對可能爆發的中日全面戰爭,國民政府在杭州筧橋成立了中央航空學校(筧橋航校),培育第一代飛行官員。

 

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總共有十六期畢業生1700人沖天參戰,擊落日軍敵機超過1200架,陣亡人數將近1000名,平均年齡23歲。


他們之中不乏精英分子,有的是航海學校和航空學校的雙料畢業生,有的是海外歸僑,有的出身名門望族,有的畢業於頂尖學府。面對裝備更為精良的日本戰機,以每5個飛行員的生命代價,換取對方6架飛機,戰果可謂非凡,代價可謂慘重。

 

但正是這些藍天精英,用自己生命和信仰,拖延了日軍對我中華大地的瘋狂碾壓,讓日軍「三個月全面佔領中國」的叫囂幻想化為泡影。

 

他們是不該被遺忘的人。

 

 

Chap. 2  要麼亡國,要麼玩命

 

中日抗戰初期,國民政府空軍主力戰機是霍克-3雙翼機。霍克-3劣勢十分明顯:速度慢、難駕馭,唯一配對的戰術就是「纏鬥式」打法。

 中國空軍霍克-3雙翼機

 

就算是霍克-3,當時國民政府空軍全部家當加起來也只有300架不到,打下1架少1架。日軍可用飛機多達2000餘架,而日本強大的軍事工業可以保證戰機源源不斷的生產。

 

當時日軍剛剛研製出的96式單翼戰鬥機,戰術上就是專門用來針對纏鬥機,時速快,以快打慢,打完就跑。

 日本空軍96式艦載機

 

300 VS 2000,老式雙翼機VS新式單翼機。這近乎是一場毫無勝算的空中對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蔣介石對日全面宣戰。出於對中國空軍的藐視,8月14日(淞滬會戰爆發第二天),日軍18架轟炸機在無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由臺北松山機場起飛,意圖轟炸大陸沿海機場。

 

其中9架轟炸機,直撲杭州筧橋機場。中國空軍第4大隊在大隊長高志航的率領下,駕駛霍克-3戰鬥機騰空迎戰,充分運用纏鬥機特性以及雲層特點,佔據有利位置展開攻擊。

「814空戰」中,日軍轟炸機被擊落2架,重傷2架,輕傷2架,這是抗戰爆發以來中國空軍首場勝利,後來這一天被定為「空軍節」。

 中國第一代空軍精英

 

「814空戰」極大鼓舞了當時中國軍民抗戰士氣,但是在接下來的對戰中,中國空軍的裝備劣勢開始展現。

 

8月17日,航校六期學員閻海文執行轟炸任務,戰機被擊落後跳傘誤入日軍陣地。這個曾在航校史上創下打地靶滿分記錄的小夥,以隨身手槍反擊包圍他的日軍,高喊「中國無被俘空軍」,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年僅21歲。

 

8月19日,航校三期學員沈崇誨在攻擊日本船艦時,戰機受損。在已無法順利返航的情況下,他加踩下油門衝向日本軍艦。這位被譽為中日空戰中的「自殺式襲擊第一人」,剛剛從清華大學畢業,年僅25歲。

如此盪氣迴腸的事跡,在那個年代的華夏天空反覆上演。

 

中國空軍飛行員壯烈赴死的精神,極大震撼了日軍,並為之感佩。當時大阪《每日新聞》特派員木村毅發回日本國內的報導這樣描述:

 

「中國已非昔日之中國」。

 

僅在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的霍克-3雙翼機已是消耗殆盡。儘管有蘇聯援助的伊15(雙翼戰鬥機)、伊16(單翼戰鬥機)陸續裝備,但面對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零式戰鬥機,硬體劣勢差了不只一個量級。

 日本空軍零式艦載機

 

在航校七期學員徐華江的口述錄音裡,這樣回憶與零式的交鋒:

 

「上空五分鐘左右,我的滑油箱被打漏了。我想脫離開,剛脫離日本又追著打,想走也沒辦法,不想走也沒辦法 。」

 

 

儘管被吊打,徐華江也在空中捱到發動機毀損才採取迫降。追擊他的日機飛行員三上一禧後來這樣回憶:

 

我看到中國空軍一直頑強打到空中停車才墜落下去,真是吃驚。

 

裝備不如人,要想不亡國,你只能拿命換。

 

 

Chap. 3  信仰 勇氣 榮耀 長情

 

任何傷亡代價對於戰爭,最後只會是冰冷的數字。從戰爭紀錄片的角度來說,容易將戰爭中的個體行為,描述成為冰冷的戰鬥機器。

 

而《沖天》則展現了一群真實的戰士。在雲端,他們以赴死的決心對抗敵機;在地面,他們則是有血有肉,並具有情趣的年輕人。

 高志航,航校教官(1907年生,遼寧人)

 

高志航是中國空軍教導副總隊長,後世同時被中國人、日本人交口傳頌為「空軍戰神」。

 

身為中國空軍的領軍人物,每次給學員上飛行課通過自家上空時,他都會帶著學生們玩低飛後爬升。不是為了耍酷,這是他和女兒約定的小秘密。

 高志航女兒高友良

 劉粹剛,航校二期(1913年生,遼寧人

 

劉粹剛是航校二期驅逐科尖子生,空中射擊命中率高達九成,與教官高志航並列前茅。東北三省淪陷以後,他學習特別賣力,一心想著要早日奪回鄉土。

 

你想不到的是,這個一心要收復故土的東北小夥,竟然還是個情種。有一天,他在火車上邂逅了一位名叫許希麟的姑娘。在給她的情書中,愛意款款,鐵漢柔情:

一開始姑娘沒有理會,於是劉粹剛沒事就開著戰機去人家屋頂上轉悠,做各種特技表演,還探出頭來揮手打招呼。

 

沒想到的是,未來的丈母娘先發話了:

「一定是那位姓劉的年輕人,飛得這樣低,好猛好險。又做特技給我看,電線震得抖動,你就和他通信做朋友吧。」

 

3年後,許希麟突破舊有觀念束縛,以及空軍關於結婚年齡28歲的限定,成為劉粹剛的妻子。

 

1937年10月,劉粹剛在執行任務時撞機犧牲。為繼承丈夫遺志,同年12月,許希麟在昆明創辦粹剛小學,專門收容和教育空軍子弟。

 陳炳靖航校十二期(1918年生,福建人

96歲高齡的陳炳靖在接受採訪時說,他的人生選擇,本就是年輕人的「衝動」。

 

1937年他剛從航海學校畢業,原本和同學到上海去搭船,結果碰上淞滬戰役。當時的日本軍機對市民進行轟炸,老人兒童無一倖免。

 

他對同學說:「不行,我們一定要去考空軍,要飛上天,抵抗敵人。」結果一行人只有他真的跑去念了航校。

 

陳炳靖說,因為抱著去死的心,甚至戀愛都不敢談。因為良心告訴他,不能害了其他女孩。

 

面對死亡,飛行員們也歷過內心的恐懼和掙扎。但在面對死亡的那一瞬間,相信他們都已參悟,或者,已經和生死達成和解。

 李繼賢航校十六期(1913年生,江蘇人 

2014年,以102歲高齡李繼賢老先生接受採訪。關於飛行員的生死,他這樣描述:


回不來就不要回來了,回得來就回來了,就是這樣。

 2015年8月,李繼賢老先生離世

 張大飛航校十二期(1918年生,遼寧人  

張大飛在犧牲前,日記中這麼寫道:

「我現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26歲,這些人生滋味以前沒嘗過。3天前,最後的好友晚上沒有回航,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我了。我禱告,我沉思,內心覺得平靜。」

他們是一群被迫修行的年輕人,他們雖有著外界看來貌似光彩的身份,但在天空,他們是孤獨的。擊落敵機或被敵機追擊、圍攻,成功逃脫或是戰死沙場,無論怎樣的過程和結果,都必須是一人承受。

正如湯卜生《一個飛行員的自述》裡說的:

 

等我們安全地回到機場,和人們談到了幾乎失去生命的經過,是沒人可體驗到的。因為生命是這樣的東西,已經失去了,沒人能知道它,沒有失去的,也沒人會體驗它。

 

這是一個人,面對死亡時的孤寂。

 

 

Chap 4. 林徽因,半生的創痛

 

提到林徽因,多半會聯想到這樣的關鍵詞:才女,建築學者,以及與徐志摩的情事。

 

而影片也為我們帶來了林徽因的另一面,以及一家人與中央航校學員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淵源和往事。

 

1937年底,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陸續淪陷,中央航校也往昆明撤退。成千上萬老百姓被迫離開家園,在自己國土上逃難,其中就包括知名學者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家。

 

一路南下奔波3000多公裡,他們終於來到昆明郊外,此時,林徽因的肺病爆發。在找尋旅館投宿的途中,梁思成被一陣優美的小提琴聲所吸引。循聲而尋,他們在一家小旅館邂逅了航校七期的五六個學生。

 

因為林徽因的三弟林恆同是航校第十期學員,梁思成一家人和這群年輕人的關係一下子變得十分親密,就好像是自己的弟弟一樣。

 林徽因之女 梁再冰

1938年2月,這幾個背井離鄉的年輕飛行員航校七期畢業,邀請梁思成和林徽因作為「榮譽家長」出席畢業典禮。當時的梁思成和林徽因,無法預知「榮譽家長」這一特殊榮耀,未來將背負何種創痛。


不久後,這群匆匆邂逅的飛行員開始有人陣亡。第一位犧牲的是陳桂民,廣東人,因為在後方沒有親屬,所以部隊將他的遺物寄給了「榮譽家長」,包括一些日記、信件和照片。

據林徽因兒子梁從誡回憶,林徽因捧著他的遺物泣不成聲。

 

隨後犧牲的一位,叫做葉鵬飛,也是廣東人。再接下來,當時在昆明旅館拉小提琴的黃棟權也犧牲了,他的遺物也寄到。此時正值林徽因肺病復發,臥病不起,她常常一遍遍翻看這些年輕人的信件和照片,悲不自勝。

 

更沉重的打擊傳來,剛從航校十期畢業的三弟林恆,也在成都上空陣亡了。然而,這樣的噩耗並沒有停止。1944年,已是少校軍銜的林耀,在衡陽保衛戰(抗日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場城市保衛戰)中犧牲,他的陣亡通知書,同樣寄到了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手中。

 

至此,梁思成與林徽因所認識的二十幾位航校飛行員,全部陣亡。

這樣的離別方式過於殘酷,給林徽因帶來了深重的創傷。她懷著難言的悲哀,在病床上寫下長詩《哭三弟恆》。此時,距林恆犧牲已經三年,她悼念的,顯然不只是胞弟一人。

 

 

Chap. 5 為了誰?

 

紀錄片《沖天》為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而作,由臺灣紀錄片導演張釗維執導,金士傑擔任旁白,劇中部分真實人物角色配音還原,則由張艾嘉、賈靜雯、蔡燦得等人擔任。

值得一提的是,金士傑與張艾嘉兩人的父親本身就是國民空軍。

 

影片製作周期17個月,採訪了兩岸三地近40位還在世的空軍飛行員及眷屬,整理了大量採訪素材、口述、歷史資料,並採用動畫手段對缺失戰爭場景進行還原。


2015年12月在臺灣上映時,臺灣年輕人幾乎無人問津,沒有濺起一點水花。面對這樣的反應,導演張釗維這樣回答:

 

「我知道現在臺灣社會的氛圍,對和大陸有關的歷史不那麼感興趣。其實,我剛開始的時候,最想做給大陸看,想告訴他們『這場戰爭實際上是這樣的』。」

 林徽因之女梁再冰與導演張釗維

 

「我並不想談國民政府空軍的建軍史,我想讓更多人對空軍飛行員和他們的眷屬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在我看來,空軍飛行員是一群被迫修行的年輕人。」

 

這是一部屬於全體中國人的紀錄片,這段歷史如果不被還原,不拍出來,那麼真的是一種巨大的遺憾。

 

目前,《沖天》在大陸仍然沒有上映計劃。但是,相比影院裡那些天天輪轉的小鮮肉或一星爛片,我相信,《沖天》將會在大陸年輕人心中激蕩起巨大的水花。

 

那是一個螺旋槳稱霸天空的年代;一個可以眼睜睜看到對手錶情的年代;一個可以開著飛機追女友的年代;更是一個優雅與速度同樣重要的年代。

當我們仰望和平天空的燦爛焰火,更不該忘記那批隨時準備為國沖天赴死的年輕人。

最後,以邱吉爾對英國皇家空軍說的那句名言,作為本文結語:

 

在人類徵戰的歷史中,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對這麼少人,虧欠這麼深的恩情。

 

回復「沖天」獲取影片高清版迅雷下載連結。該片如果未來有機會在大陸上映,請大家務必到影院觀看。這是對於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於影片製片團隊的最大支持。


 

同樣,撰寫本文時亦參考公眾號毒蛇電影文章。國內最好的電影公眾號,在此一併推薦感謝。

 

對於文中可能出現的「敏感字眼」,請有舉報癖好的人先看完影片,想想這段也許同樣是你我父輩用鮮血浸染的歷史。

 

沖天一怒,為國顏。

Mr.Ben 微信號: skyswimmer1981

■    ■    ■

推薦閱讀 ▼ 點擊可閱 

相關焦點

  • 臺灣不賣座,大陸未公映,但你不得不看的中國良心片
    這是一部在臺灣並不賣座,在大陸沒有公映,無人知曉,但是你不得不看的中國良心片!▼滑油噴出來,就模糊了,看不清楚。飛機嚴重抖動。你想走也沒有辦法,不想走也沒有辦法。.被打到發動機嚴重毀損,才迫降稻田裡。.我摸到飛行口袋的時候,有兩顆子彈,拿在手裡這還是熱的。
  • 沖天 臺灣不賣座,大陸未公映,但你不得不看的中國良心片
    這是一部在臺灣並不賣座,在大陸沒有公映,無人知曉,但是你不得不看的中國良心片!滑油噴出來,就模糊了,看不清楚。飛機嚴重抖動。你想走也沒有辦法,不想走也沒有辦法。.被打到發動機嚴重毀損,才迫降稻田裡。「好多女孩不懂空軍的危險,看他身體健康,看他有地位,不曉得他隨時會死的。好多女孩不懂嘛,但是你良心曉得,不可以這樣。每個人都不敢交(女朋友),這是良心的問題。」
  • 這部紀錄片臺灣不賣座,大陸未公映,但豆瓣9.1分,看後淚目!
    這是一部在臺灣並不賣座,在大陸沒有公映,無人知曉,但是你不得不看的中國良心片!滑油噴出來,就模糊了,看不清楚。飛機嚴重抖動。你想走也沒有辦法,不想走也沒有辦法。.被打到發動機嚴重毀損,才迫降稻田裡。.我摸到飛行口袋的時候,有兩顆子彈,拿在手裡這還是熱的。
  • 臺灣不賣座,大陸未公映,看後卻淚目!
    這是一部在臺灣並不賣座,在大陸沒有公映,無人知曉,但是你不得不看的中國良心片!滑油噴出來,就模糊了,看不清楚。飛機嚴重抖動。你想走也沒有辦法,不想走也沒有辦法。.被打到發動機嚴重毀損,才迫降稻田裡。.我摸到飛行口袋的時候,有兩顆子彈,拿在手裡這還是熱的。
  • 這部紀錄片臺灣不賣座,大陸未公映,但豆瓣9.1分,看後淚目!
    這是一部在臺灣並不賣座,在大陸沒有公映,無人知曉,但是你不得不看的中國良心片!張大飛,空軍第三大隊。去年年底在臺灣上映,除了官方捧場,在年輕人中幾乎沒有激起水花。導演張釗維,說:「我知道現在臺灣社會的氛圍,對和大陸有關的歷史不那麼感興趣。」
  • 這部紀錄片臺灣不賣座,大陸未公映,但豆瓣9.1分,看後淚目!
    這是一部在臺灣並不賣座,在大陸沒有公映,無人知曉,但是你不得不看的中國良心片!滑油噴出來,就模糊了,看不清楚。飛機嚴重抖動。你想走也沒有辦法,不想走也沒有辦法。.被打到發動機嚴重毀損,才迫降稻田裡。.我摸到飛行口袋的時候,有兩顆子彈,拿在手裡這還是熱的。
  • 臺灣票房慘澹,大陸從未公映,但這還是每個中國人都必須要看的巨作!!!
    這是一部在臺灣並不賣座,在大陸沒有公映,>無人知曉,但是你不得不看的中國良心片!「好多女孩不懂空軍的危險,看他身體健康,看他有地位,不曉得他隨時會死的。好多女孩不懂嘛,但是你良心曉得,不可以這樣。每個人都不敢交(女朋友),這是良心的問題。」
  • 那些在大陸禁止公映的經典同志電影
    這些禁片不分國產還是進口,只要是觸痛了廣電總局的G點,就絕對不能在大陸的電影院公映。因此,作為廣電總局「眼中釘肉中刺」的同性戀電影,無論多麼優秀,都會被首當其衝地蓋上「性變態」的恥辱章,被一禁到底。那麼,究竟有多少經典同性戀電影在大陸被禁呢?待我一一道來。1. 1993年《霸王別姬》
  • 那些在大陸禁止公映的經典同志電影~
    這些禁片不分國產還是進口,只要是觸痛了廣電總局的G點,就絕對不能在大陸的電影院公映。因此,作為廣電總局「眼中釘肉中刺」的同性戀電影,無論多麼優秀,都會被首當其衝地蓋上「性變態」的恥辱章,被一禁到底。那麼,究竟有多少經典同性戀電影在大陸被禁呢?這部電影實際上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同志電影——甚至被禁的原因也不是由於同性戀劇情,而是由於對於「文革」話題的迴避。
  • 大貓看臺灣(三) —— 和「大陸人」「內地人」「中國人」很不一樣的「臺灣人」
    但是,我一張嘴說話,就暴露了:我沒有那一口臺灣腔,讓人一聽,就知道我不是臺灣人。接下來,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就是,他會問我是哪裡人。但詢問的方式不外乎這麼三種:1、——「你是大陸人?」——「是啊,我剛從上海來的。」2、——「你是內地人?」——「是啊,我剛從上海來的。」3、——「你是中國人?!」——!
  • 旺旺仙貝遭臺灣人抵制:「作為一名中國人,不丟臉」
    因此忽視了一群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的人。3月20日,有臺灣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張圖片。內容是旺旺集團因為愛國而被臺灣省的部分毒瘤抵制。並且還配文:「臺灣人的尊嚴。」隨後,旺旺的官微發了一首內涵臺灣毒瘤們的打油詩。言下之意是:「抵制我,不看看你們是什麼東西。」相比於那些為了錢誰都不敢得罪的兩面派,旺旺集團正面剛的操作實在太圈粉了。
  • 生於臺灣移民美國定居大陸,他高呼:我是中國人 不是美國人
    他大聲力爭:「我是美國人,不是中國人!」但美國同學仍常如此霸凌他。他也因此常與同學打架受傷。他大學畢業後,某次跟隨他父親去中國大陸商務旅行。這是他首次去中國大陸。他對中國大陸原本沒有任何印象,去了之後才發現大陸如此山川壯麗、大山大水、氣勢雄偉,而物產豐饒、地大物博,民風淳厚親切。他覺得在那裡他未受歧視且言語溝通無礙,是他心中嚮往的國度。
  • 「韓粉」轉大陸抗疫影片喊:作為中國人「我很驕傲」
    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報導,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雖然被罷免了2個多月,甚至連高雄市長都已經完成補選,新市長陳其邁都已經正式上任,韓粉專頁至今依然活動相當活躍,但是,相關專頁除了一般的批評民進黨當局執政發文之外,還轉貼了大陸影片,並喊「作為中國人我很驕傲」。
  • 不是臺灣現象級影片在大陸石沉大海,就是大陸票房神作在臺灣遭遇...
    2011年顧長衛的《最愛》雖然大陸票房沒有達到預期,可也有5000多萬,但在臺灣只有4萬人民幣。不過不光大陸電影在臺慘澹,香港電影也同樣如此。港陸票房都大賣奪冠的《單身男女》到了臺灣也只有12萬人民幣。在臺灣電影市場最賣座的影片前20找不到一部大陸影片,而香港電影也只有周星馳的《功夫》,剩下寥寥幾部臺灣電影,其餘均被好萊塢外片瓜分。
  • 臺灣同胞看《戰狼II》:做中國人真好啊
    加上片中不斷重複出現的「我是中國人」、「中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所以不可以殺中國人」的對白,特別是最後吳京高舉五星紅旗,帶領眾人平安穿越交戰區,對臺灣觀眾來說更是「太刺激啦」。他認為,這部影片對於許多「天然獨」的年輕人來說,恐怕難以接受。
  • 盤點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臺灣藝人,唯獨林心如就是不願意!
    周杰倫也在一次受訪中直言:「我是中國人,這事有什麼好討論的」,看得出來周杰倫對於網友一直造謠也是忍無可忍了!自己就是中國人,這個已經不需要再討論了,已經承認了無數次了!羅志祥 羅志祥在2016年的《極限挑戰》大電影做宣傳時,被一名媒體記者問及:「作為臺灣藝人,跟大陸嘉賓合作有何感想?」
  • 為什麼當臺灣人不稱自己為中國人時,中國人很生氣
    有外國人問:「當臺灣人不稱自己為中國人時,為何中國大陸人很生氣?」一些網民給了他答案,摘要如下:
  • 專訪黃智賢:兩岸都是中國人,臺灣的前途就是與大陸統一
    過去臺灣人總說「我們中國人如何如何」。可現在,他們會說「我們中……」忽然又改口說「我們臺灣人如何如何」。他們其實是害怕被貼上「親共」的標籤。臺灣人的中國人認同真的很低嗎?並不是。如果統計臺灣人是否認為自己是泛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有86%的民眾會選擇肯定答案。
  • 實在看不下去!大陸網友出徵,為臺灣出氣!
    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從曝光的影片可發現,藤井實彥先用手指著慰安婦銅像,接著伸出腳踹銅像,而且還定格拍照。再從另外一個監視器的角度看更明顯,藤井實彥大方地把腳放在銅像上,相當不尊敬,但拍照的友人也沒有出面阻止,任由他對銅像做出不敬舉動。此舉引發島內民眾憤怒,紛紛要求藤井實彥出面道歉,國民黨、新黨並率眾前往「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抗議。
  • 臺灣少女歌手不承認是中國人卻來大陸撈錢?腦殘粉力挺,黃安怒舉報!
    只有少許的代表作品,也長期未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了。如果不是有人提起,可能就會被遺忘在塵封的記憶中了。作為隊內唯一的中國成員,自然在我大天朝也被特別關注了,但大家卻漸漸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講真我們內地人真沒有那麼玻璃心,你臺灣人承認中國人與否,真的我們一點兒不care!但這些裱卻有兩幅面孔,一方面直接或間接宣言臺獨觀點和正面側面辱罵內地人民,一方面又來內地撈金!是的,藝術無國界,但是人有。你們這些臺獨港毒可以言論自由,但如果硬氣不來內地賺錢,我還敬你們是塊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