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者的本事 全在消化造反

2021-02-19 文心說

天地會檄文擲地有聲,上溯辛亥,痛撻滿清,下指列強,怒揭禍心,一句天下所共誅之,更仿佛即刻重回亂世,江湖在左。

 

      中國人講究師出有名,檄文即戰鼓,一則搶佔道義高地,我馬上要揍你了,注意,不是我一個人要揍你,天道人心叫我一起揍你。二則給兄弟們鼓勁,大旗一拉,替天行道。

 

  只是歷史上的檄文一般都是挑戰統治者,比如商湯伐夏桀要出一篇《湯誓》,列數夏之罪,天人共憤,你們國家的百姓已經活不下去了,我們必須要立刻出發,救民水火,聽我的就跟著我幹,不聽我的「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我就全殺了。

  估計夏的百姓聞說之後都是瑟瑟發抖,鬥志全無,所以《湯誓》效果那是相當完美,不過天道好輪迴,六百年後,周也憑著一篇照抄的《泰誓》幹掉了商。

 

 改朝換代要檄文,挑戰權威也要檄文,比如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但講真,沒見過幹幾個宵小還要正兒八經出個檄文,什麼時候我堂堂中華之治安要靠堂會幫派摒除恩怨,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了,這到底是9012年,還是1092年。雖說不過是江湖手段,終究還是畫風詭異,不倫不類。

 

 其實這統治者的本事,全在怎樣消化造反,我這句用的是李零先生一篇文章的標題,他認為中國人的精神深處一直有一種挑戰精神,挑戰鬼神,挑戰皇帝,挑戰禮法,挑戰規則,百折而不撓。我對此深表懷疑,我總覺得咱們骨子的不是挑戰精神,而是忍耐精神,不逼到絕境,那股子勁兒出不來。敢出來跳的,不是後有靠山,就是亡命一搏。

 

據說羅馬史,從頭看到尾,就是麵包、馬戲、基督教。因為老百姓沒飯吃,會造反,有勁兒沒處使,會造反。孤苦無告,也會造反。麵包、馬戲加宗教是消解造反的好辦法。而統治者的本事,就全在如何消化造反上,比如削藩收權,大用能吏,剿撫並舉,王霸雜治,做的漂亮青史留名,做的不上檯面只怕也是要貽大方的。

 

ps:  看文看音!別看不懂就瞎舉報,咱這是赤膽忠心好伐!

相關焦點

  • 李零:統治者的本事,全在消化造反
    在追溯歷史的同時,李零教授也啟發我們反思歷史:「『大一統』的『統』,是統治者的『統』,統治者控制人民,頭一條就是控制知識分子的大腦。」而「中國人的精神深處一直有一種挑戰精神:挑戰鬼神,挑戰皇帝,挑戰禮法,挑戰規則,百折而不撓。」
  • 為何清朝十二帝中很少有造反篡位的文官出現呢?
    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因為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所以,在王朝建立初期,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便大量吸收漢族人才,在每一個官職的一把手中,都會設立兩個職位,一個是由滿族人擔任,一個是由漢族人擔任,這樣一來,滿族或者漢族有一方有了造反之心,另一方可作為監督上報中央。
  • 為什麼歷史上的歐洲國家的統治者真寬容,看完漲知識了!
    為什麼歷史上的歐洲國家的統治者真寬容,看完漲知識了!經常看歷史的人都知道,相比於我們中國古代的動不動的滅三族、九族的說法,在歐洲那是相當的少見,如果造反的人最多也只是本人被殺而已,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歷史上的歐洲國家的統治者要這麼冠宏大量?
  • 品牌營銷邪術虛擬人偶建設穩定型人格之統治者品牌虛擬人偶模型
    ,但是實際上它是隸屬於穩定性人格,仔細品味歷史中每一個統治者其實都是迫於現實的無奈才進行起義造反,最後實現成為統治。統治者品牌虛擬人偶模型也有自己的反面屬性,那就是:創造繁榮與成功的過程中所付出的辛苦與努力,當統治者模型表現出反面屬性時更容易激發目標群體的同情心與共鳴感,所以就會獲得目標群體更加深刻的大腦印象。統治者模型是認為權利不是一切,但卻是唯一的人,這類人喜歡的是控制權,樂意承擔領導角色。很多國企或者壟斷性企業都是統治者,就算他們不承認,在人們心中也留下了各種統治者的烙印。
  • 合發全球品書閣:從《扛住就是本事》看如何消化熟人成本
    和其他平臺不同的是,合美惠圖書頻道不會做大而全的圖書館式的在線商城,而是根據讀者的良心推薦以及圖書市場數據來甄選有閱讀價值的書籍。例如,最近在圖書市場賣得比較好的一本書——《價值》(張磊著),以及《扛住就是本事》(馮侖著)。筆者最近閱讀了《扛住就是本事》這本書,發現裡面有很多人生哲學值得分享,其中有個關於「熟人成本」的論述很是精彩,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 【預告】妖豔的統治者
    STEP5保證獲得【妖豔的統治者】亞多米尼史特蕾達最少1角!!舉行保證★6階段招募「妖豔的統治者」。期間1/24(日) 06:00 ~ 2/24(三) 05:59 (UTC)「妖豔的統治者」角色登場!!1.支援物件登場!!
  • 32小時不消化?全是地溝油、防腐劑?
    、全是地溝油、防腐劑......這些言論是真的嗎?2、方便麵吃了32小時不消化,方便麵則仍保有殘餘,尚未完全消化。他聲稱,方便麵之所以難以消化,是因為其中加了抗氧化劑等多種食品添加劑,長期食用有害健康。
  • 全球首部消化內鏡隧道技術全英文專著出版
    中國網訊(記者 劉永曉 孔彬彬) 全世界消化內鏡專科領域第一本消化內鏡隧道技術的英文專著《消化內鏡隧道技術治療學》於2013年9月22日在上海的世界胃腸病大會上舉行首發儀式,該書主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科令狐恩強教授
  • 此人臨死前將大將留給兒子,假如他還活著的話,司馬懿怎敢造反?
    梟雄半輩子也跟兩個死敵劉備、孫權明裡暗裡互相爭鬥,都想要成為最早的統治者之一。他原先生活過這麼一句話:霸業需要好幾代人去完成。如果按照曹操所說的話在他臨死前三國原本就是三國,沒有什麼變化但是他這輩子應該最想像不到的事情應該就是自己的軍師司馬懿了,沒想到他是最後那個大笑的人。曹操這個人雖然生性多疑可是他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小心思,在曹操臨死前給兒子曹丕留下了這麼一員大將。
  • 無釐頭造反家朱高煦,他的造反之路究竟有多坎坷?
    如果朱高煦從此放棄造反的想法,他可以過得很舒服,哥哥朱高熾對他很好,侄子朱瞻基對他也很好。只要朱高煦有什麼要求,朱瞻基能答應的全部答應,不過這並沒有感化朱高煦,反而令其更為放肆。二、尷尬的造反之路公元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這年朱高煦四十六歲,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然而朱高煦仍沒有放棄他的皇帝夢。
  • 馬皇后如果活到建文朝,護著孫子朱允炆,朱棣還敢舉兵造反嗎?
    如果到了建文一朝,馬皇后還健在的話,朱棣很可能不敢造反的。朱棣造反是因為朱允炆的削番政策。如果馬皇后當時還健在,首先她一定會反對朱允炆那過激的削藩政策,再一個就是,朱棣就算當時就算心一橫豁出去反了,估計也沒法成功。
  •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康熙大怒:誅全族
    在清朝歷史上,提到風雲人物就不由得想到康熙帝,作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從政61年,「他」卻造反70次,成為了清朝噩夢,76歲時被康熙下令:「誅全族」! 1672年冬,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企圖起事,但是陰謀當即就敗露了,康熙帝下令關閉京師九門,實施抓捕,儘管在這次造反中誅殺了200多名造反者,但是並沒有成功抓獲楊起隆。
  • 白蓮教是啥,為什麼幾千年都在造反?他們到底有啥目的?
    白蓮教第一次有歷史記載的造反是在五代十國時期,毋乙、董乙以「末尼」為旗,舉兵在陳州造反。後來就是北宋宋徽宗時期,有方臘起義和鐘相起義,宋朝將白蓮教定義為邪教,開始嚴厲打擊。從此,白蓮教被宋朝定位邪教,政府開始嚴厲打壓。為了避免惹官府的注意,摩尼教改名「明教」,後來又和彌勒教,白蓮社等等宗教結合起來,漸漸才演變成了現在我們口中說的白蓮教。
  • 龍珠超,細思甚恐,全王可能只是個傀儡,大神官才是宇宙的統治者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都認為全王才是全宇宙最高的統治者,畢竟宇宙萬物都在以全王的意志運行。全王有清除萬物的超能力,稍微不高興就會讓一個星球乃至一個宇宙徹底消失。但是綜合之前挖下的坑以及最近更新的劇情來看,全王可能只是一個傀儡,全宇宙最高的統治者是大神官。
  • 古代四川時常造反,歷朝歷代都束手無策,為何元朝之後卻消停了?
    歷史上也確實如此,這裡曾發生無數次的叛亂和割據,直到元代,蒙古人花費大代價將之佔領,並划去其部分地域後,這一情況才得到改觀,從那以後,四川幾乎再未有過造反。 作為國土面積相近且都有數十個省級或州級行政區劃的大國,中國同美國的行政劃分有著明顯的差別。美國因為被歐洲殖民的歷史,殖民者們往往拿著筆在地圖上一划便是一個勢力範圍,所以今天美國各州的邊緣往往呈直線。
  • 為什麼越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心理學家:這幾點原因很現實
    也正是由於如此,那些沒有本事的人,想得越來越多,內心也越來越敏感,脾氣也會更加的暴躁,甚至陷入惡性循環。3、越沒本事,越容易遇到挫折再者說,為什麼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發脾氣?他們見不得別人好,總是會妒忌別人;但是一個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往往會擁有寬大博愛的心胸,較高的格局和層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有本事的人,可能會一笑置之,而沒本事的往往會氣得一直跳腳,大發脾氣。
  • 全球首部消化內鏡隧道技術全英文專著出版—新聞—科學網
    《消化內鏡隧道技術治療學》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科令狐恩強教授與其他作者合影。 全世界消化內鏡專科領域第一本消化內鏡隧道技術的英文專著《消化內鏡隧道技術治療學》於2013年9月22日在上海的世界胃腸病大會上舉行首發儀式。該書主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科令狐恩強教授。
  • 馬家軍內部有什麼仇恨,馬鴻逵為何蔑視其他馬家軍為造反的回回
    說到寧夏的馬家軍,用馬鴻逵自己的話說:「我們不是造反的回回」。造反的回回主要是「甘馬」和「青馬」,他們都是跟著回民義軍領袖馬佔鰲一起歸降清廷的。馬千齡最大的本事是養了個好兒子,也就是馬鴻逵的大伯馬福祿。馬福祿從小聰明好學,深得老師康泰歡心,還收其為義子。不過馬福祿從小目睹西方夷狄欺凌中華,隨決定棄文從武,並於光緒六年考上武進士,留京侍衛。馬家的轉折點發生在光緒二十年冬天,那一年西北穆斯林因教派紛爭發生大規模械鬥,進而演變為起義。馬福祿應固原提督雷正綰之邀,回鄉招募鄉勇,組建團練。
  • 明朝大將藍玉如果活著,朱棣敢造反嗎?
    首先要明確的一個事實就是:朱棣「敢不敢造反」,跟藍玉「是死是活」,關係真心不大。其實,就算靖難之前,當年的戰神藍玉已經死了好些年,但對於「有追求」的燕王朱棣來說,造反這個決心,不是一般的難下。一個直接的前車之鑑是:明朝以前,歷代大一統王朝裡,地方同姓王爺造反奪位的成功機率,依然還是個悽慘的零。
  • 史上最滑稽的造反:染坊工人百人造反成功,只為了吃一頓御膳
    歷史上無數次造反,只有這次造反既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更是滑稽的。染坊工人為了吃御膳的夢想而造反,而且成功殺到了皇宮,吃到了御膳,但是御膳還沒吃完就被消滅了。這麼有意思的歷史,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