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對於大眾而言,李小龍是演員?是武術家?
不僅僅是這樣。他還是一位詩人、哲學家、心理學家、作家,更是生活的藝術家!
《生活的藝術家》一書,剖析了李小龍的思想,將他作為演員、武術家、詩人、哲學家等各方面都展現在我們眼前,是讀者與李小龍做一次靈魂交流的機會。
書中都是李小龍對自己生活中、修煉中感悟的記錄、思考、分享。從中西方哲學、習武、創立截拳道等各方面娓娓道來,不斷給予我們智慧。
李小龍闡釋了他的功夫之道,「功夫是一種特殊的技能,與其說是一種體力活動或自我防衛手段,不如說是一種精巧的藝術」。他把中外的哲學思想融入了武術,如道家、陰陽等,不同於一般的格鬥技術。
他把武術與哲學結合起來,將常被束之高閣的哲學進行實踐,又將武術、哲學融入他的電影,創造了功夫片的鼎盛期,展現了不同於其他哲學家的哲學理論,而就其武術理論、實踐水平更遠遠超越了他所在的時代。
這本書中有一句說得很乾脆,「你的方法不等於我的方法」,直接要求我們不能全盤接受他的方法,切忌一指望月,別被手指遮住本質目的,而是朝著他「手指」所指的方向望去。
「我無法教你什麼,只能幫助你探求自己,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在看書的這段時間,我的詠春拳練習正好遇到了瓶頸,剛好,龍哥也在書中提到自己學習詠春拳時的問題。
葉問宗師指出李小龍在練習中還不夠放鬆,對此,他專門深入思考,這點和很多人不同,他聯想到了意識層面,想到我們在要求自己放鬆的時候,也就用到了意志,就沒放鬆了。
簡單說,看到這裡的你,試試呼吸。
結果如何?是不是反而難受了?所以,一些東西是自然而然的。他在出海後一拳打到水裡,得到了答案:要像水一樣!
水,是世界上最柔軟的物質,可以裝在最細小的容器中,顯得那麼柔弱。
但事實上,它卻有著能夠穿透世界上最堅硬東西的力量。
書中體現了李小龍由武入哲的路徑,也融入了很多生活中的思想,這對任何人看這本書都大有裨益,而且內容結合生活,又讓我們看到他作為普通人的一面,更能領會到讀者切身的益處。
有趣的是,我也是詠春拳愛好者,所以有很多共同的切身體會,我以李小龍書中所談的一些思想、心態去和同門切磋。
當感受到放鬆、空靈的心態,把自己忘掉,隨著對手而動,結果動作出乎意料的流暢,能夠把自己所學融會貫通,自然而然地使用出來。
我們只能選擇一部分書來讀,而真正影響人生,反覆吸收的書就那麼幾本。
經典固然經典,但總有一些書是和個人契合的,如《論語》對於某人可能沒什麼意義,而換成《道德經》卻奉為圭臬,這就是人與書的機緣。
我們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改造思想、解決問題,更是與作者對話、靈魂交流,就如李白與高力士道不同不相為謀,與杜甫相交則相見恨晚。
同樣,《生活的藝術家》對我而言,每次閱讀都是靈魂的洗滌,每次根據作者的思路去自我反思、解決問題,能感受到酣暢淋漓,這樣的書讀十遍都不多。
從前我喜歡看李小龍的功夫片,學習他所學的功夫,但沒意識到他哲學、思想認知的偉大。
通過這本書對其人有了新的認知,而他的思想又指引我解決一個個問題,化解一個個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