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什麼?華住用15年證明,企業可以成為真善美的社會化表達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秦朔朋友圈

原標題:企業是什麼?華住用15年證明,企業可以成為真善美的社會化表達

· 秦朔 | 文

連續創業者中的「季琦時刻」

在中國的創業創新舞臺上,有一個特殊群體——連續創業者。

如果以上市作為一個衡量標準,這一群體中有跌倒了爬起來的史玉柱(從巨人到徵途),功成名就又重新乘風破浪的雷軍(從金山到小米),從線上殺到線下的莊辰超(從去哪兒到便利蜂),九敗一勝的王興(從人人到飯否到美團),電動車領域的「三劍客」李斌(從易車到蔚來)、何小鵬(從UC優視到小鵬汽車)、李想(從汽車之家到理想汽車)……他們如同高爾基筆下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

今天,9月22日,作為中國最著名的連續創業者之一,季琦再一次站到舞臺的中央。他2005年創立的華住酒店集團(早期集團名稱為漢庭,2012年改名華住),從納斯達克回到香港,成功實現二次上市,收盤上漲4.71%,以港幣計算市值達到1000億元。

1999年,季琦和梁建章、沈南鵬、範敏創立攜程,200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2002年,季琦作為創始人之一和首任CEO代表攜程用500萬元啟動資金創辦如家,後來於2006年在納斯達克上市。2010年,漢庭在納斯達克上市。

華住的15年,從2005年8月在崑山火車站對面開出第一家酒店,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擁有6187家開業酒店(758家租賃及自有酒店,5429家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近60萬間客房。目前,華住還有2375家新籤約酒店正在籌備中。

|第一家漢庭(崑山火車站店)

華住旗下的漢庭、全季等品牌已經成為國民心目中的旅居符號,就像麥當勞、肯德基、海底撈、西貝那樣的餐飲符號。

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背景下,華住在香港二次上市,進一步顯示出重倉中國、服務內需的戰略方向。今年二季度,華住淨增了234家酒店。季琦表示,新冠疫情後,酒店業的市場整合會繼續加速,華住已做好準備,將堅定推進「千城萬店」計劃,下沉三四線城市,重倉中國這一超大型的成長性市場。

從攜程到華住,我一直關注著季琦的創業歷程。他出身貧寒農家,身上有強烈的奮爭精神;他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是IT男,技術和系統是他在運營管理企業時的信仰;但季琦最吸引我的,是他身上濃厚的人文精神和對商業文明的不斷求索。

企業的目的是什麼?

當新冠疫情給很多經濟活動按下了暫停鍵,它也給企業家按下了深度思考的起始鍵。

這是企業的壓力季,直面危機的行動季,也是企業家的思考季。

2020年,企業家的思考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

企業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企業的明天究竟在哪裡?

我在書裡找答案。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說,企業的目的在於創造顧客。「我們不能單單從利潤的角度來定義企業,盈利只是檢驗企業效能的指標」,企業存在的目的在企業之外,在社會之中。

5月27日,中國平安創立32周年。我請教馬明哲。他說,企業的目的是努力實現價值最大化,包括股東、客戶、員工、社會四方面價值。

5月31日,湖畔大學第六期學員開學典禮。我請教馬雲。他說,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價值,在此基礎上再創造利益相關者價值。

華住在香港上市前,我把這個問題提給了季琦。

季琦的回答是:「做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社會的進步,為了讓社會公平,為了更多的人能夠過上好的生活。」

具體到華住,「就是成就人們的美好生活。讓旅途中的人花費不多的錢,可以安心睡覺,舒舒服服洗澡,享受高速WIFI,品嘗優質可口的早餐;讓員工、加盟商、合作夥伴、股東、社區和國家,都能成就美好生活」。

季琦對企業的理解,不是簡單「賺錢」或「創造顧客」,他覺得企業應該和宗教、藝術一樣,服務於人,讓人快樂,讓生活美好。

季琦出生於江蘇南通如東縣,家裡幾代都是農民,小時候生活很苦,住的房子很差,外面下雨家裡也下。冬天睡不暖和,薄薄的被子上要再壓很多衣服保暖。父母經常吵架,也讓他覺得沒什麼家的感覺。「因為痛苦的童年,在我自己做酒店後,就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不在家裡的人能有家的感覺,這個家是安全的、可靠的。」

季琦的經歷孕育了他的人生哲學,又演變成華住的企業哲學,即「求真、至善、盡美」。求真——探求真理;至善——謹行善業,認認真真做好的事,對的事;盡美——追求極致,永遠創新。

季琦說:「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讓自身更美好,還能改善整個生態圈的生活,讓世界更美好,甚至促進人類文明的進程,這才是華住理解的偉大事業和盡美人生。」

|2005年 第一家漢庭合影 創業團隊在崑山店珍貴留影

服務現代化的推動者

酷愛讀書的季琦很喜歡約瑟夫·熊彼特的一句話:「所謂經濟發展,並非在於為女王提供更多絲襪,而是在於使絲襪的價格低到工廠女工都能購得。」他認為這句話詮釋了商業活動的意義,就是以人為本,普惠眾生。

從有地方住到住好,普惠眾生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的數據,按酒店客房數,目前中國酒店業的連鎖化率僅24.9%,遠低於美國的71.8%和歐洲的38.6%。在2005年漢庭成立時,酒店業的連鎖化率只有個位數,有人用「五星級+招待所」形容當時酒店業的結構。產品弱、效率低、盈利差,大多數酒店不具備規模經濟效益,這是行業的普遍狀況。廢汙合流、汙水直排、後院洗滌晾曬布草、無煙感噴淋、無監控安防、大通鋪、異味大隔音差,更是隨處可見。

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走標準化、系統化、大眾化、規模化、品質化、品牌化的連鎖經營之路。這正是過去15年以華住為代表的品牌連鎖酒店努力的方向。目前,華住擁有超過20個各具特色的酒店品牌,從國民品牌漢庭酒店、中檔品牌全季酒店,到高檔品牌花間堂、施柏閣酒店及度假村及禧玥酒店,形成了覆蓋城市所有細分市場的服務網絡。

因為華住等品牌連鎖酒店的努力,整個中國酒店業的服務現代化水平有了長足進步。

季琦是一個產品主義者。漢庭創立之初,就高度重視產品和服務的品質與創新。如床頭多設置一個寬帶接入口和3.5米超長網線,讓住客冬天可以窩在被子裡使用筆記本電腦;設計「一面蕎麥、一面海綿」的雙面枕,減輕商務人士的頸椎壓力;推出「零秒退房」和房卡會員卡門禁卡「三卡合一」的一卡通,讓住客輕鬆方便;雖然是經濟型酒店,也給馬桶加上電熱墊圈和自動清洗設備,採用屏幕更大的電視,帶給住客多一分驚喜。

季琦自己出差住別人家的酒店,總帶著一把尺子,量書桌的尺寸、行李架的尺寸、人家床板的尺寸。住自己的酒店,更是細細巡店,甚至趴在地上摸床底下有沒有灰塵。

中國酒店業競爭激烈,「好而不貴」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華住始終堅持「高性價比」路線,一方面通過大規模採購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持續通過技術創新特別是網絡與智能技術的運用,提高效率,降低人房比(員工/房間數),以此幫助加盟商實現良好的投資回報。此外,華住還通過像全季這樣的差異化創新、「做的不同」,來提升附加價值。

華住的市盈率一直很高,超過了不少網際網路公司,因此在國際投資者看來,華住是一家有獨特技術的創新型酒店管理公司。

用技術提升價值

季琦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本科和碩士時就是狂熱的技術發燒友。現在華住所有的管理軟體都是自己寫的,如會員、供應鏈、IT、雲服務、品牌、市場、金融、投資顧問、品質控制、產品、培訓、經營管理等等,形成了專有的技術基礎設施和獨特的商業作業系統。

以華住的忠誠度計劃「華住會」為例,通過從一開始就建立獎勵積分等計劃,持續培育,目前每十個中國人就有一個華住會的會員,大部分還是付費的。這些會員貢獻了76%的夜間量,也極大抵禦了OTA(在線旅遊網站)的衝擊。

華住的雲預訂(中央預訂)和雲支付比例達到55%,是世界酒店業的第一。通過雲預定和雲支付,服務人員的人工操作程度和出錯率大大降低。

華住的自助入住、自助選房、華小二前臺、送物機器人等,看上去不那麼起眼,但加在一起大約可以為每家門店節省1.6人,6000家店一年就可以節省人工6個億。

|漢庭24小時全天候機器人

華住開發的收益管理系統,目前可以做到58%的酒店客房定價由系統自動做出,根據酒店周圍3公裡的大數據將價格精細調整,實現最優。未來的目標是100%,這樣所有店長都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顧客服務和質量提升上。

華住已經開發了22個「易系列」的軟體,解決業務難點和用戶痛點。通過「易發票」,開增值稅發票的效率可以提升5倍;通過「易客房」,每家酒店的客房清潔人員,全部在手機上分配清掃房間,記錄清掃結果,提出整改意見,降低了人員溝通與重複工作的成本,一個阿姨因此一天可以多完成4-6間客房的清潔,酒店成本降低,阿姨收入提高,顧客的感受也更好了。

季琦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華住在上海中山西路收了一家四星級酒店,接手時GOP率(經營毛利潤率)大概是30%左右。他提出能不能做到70%。酒店原來有個監控房,24小時三班倒輪流值班,一班至少6個人,基本都是翹腳在那兒喝茶看報。解決方法是,把監控屏幕移到前臺,對所有監控頻道錄像,原來錄像只存一周,現在存一個月,甚至存三個月,因為硬碟很便宜。消防警報系統放到前臺來,因為消防報警系統非常響,警報一響,前臺馬上能聽到,不需要專人盯著監控屏幕看。整體改造花了幾萬元,每年省下的人工則是幾十萬。

前臺原來也是三班倒,每班四五個人,全部改成自助登記入住,前臺的工作人員從十幾個變成幾個。這個酒店的GOP率,很快超過了70%。

「你不要擔心失業問題,因為我們發展新店的速度很快,精簡下來的人員有新的空間。由於華住的人房比只有0.17,遠低於同行,相應的人力成本佔比也低很多,所以我們能付給員工比行業平均水平高32%的薪水。」季琦說。

|漢庭3.5大堂公區

疫情是價值觀的試金石

季琦是產品主義者,也是價值觀主義者。

他強調,價值觀不是拿來說的,而是要在「臨事」時尤其是逆境中體現的。

2020年這場驚心動魄、對線下服務業造成巨大打擊的疫情,就是一塊試金石。

試什麼?

疫情是不可抗力,酒店開一天虧一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要不要開店?

酒店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華住旗下有10萬員工,要不要減薪、裁員?

華住的選擇是堅持開業,保證堅守在一線員工的薪酬,不裁員,不降薪。與此同時,疫情期間季琦本人零薪酬,華住班委(最高管理層)薪酬打對摺,合伙人薪酬打7折。

疫情之初季琦算了一筆帳,如果疫情惡化超過3個月以上,加盟商和華住無論怎麼省錢也難以為繼,那時用工可能需要調整,如調休、部分上班、發基礎工資、暫緩支付社保養老保險等等。

「但是,不管情況多麼惡劣,我們跟員工一起共渡難關的決心不會變!」季琦說,「我們的員工都不容易,很多是社會最基層的人,他們的教育、收入、生活狀態都非常辛苦。疫情來了,我最揪心的事不是華住少掙錢了,股票跌了,最揪心的就是這些人怎麼樣?剛開始口罩很緊張,我和班委們討論說,如果弄不來口罩,員工沒口罩,寧可關店。」

人心是相通的。華住的員工也心系企業。武漢的一位店長大年初二晚上接到集團通知,第二天就從老家襄陽趕回,做好消毒後就打開廚房,為醫療隊員煮上一鍋牛肉熱乾麵。有家店接到雷神山醫院施工團隊的緊急電話時,店裡只有客房大姐和領班兩人當班,但她們堅持下來,早上6點半起床,7點吃完早餐就進入樓層清掃消毒,最多時每天清掃124間客房,要清出滿滿兩車垃圾,所有房門的把手都會用消毒水擦得鋥亮。

當一個10萬人的組織,人人挺身而出,奇蹟成自然。

疫情期間,華住累計接待住客數量超過550萬人次,有781家酒店被政府徵用,累計接待並服務醫護人員超過3.5萬人,無接觸服務累計使用超過361萬次;

華住向堅持開業的門店員工派發了超過406萬隻口罩,近3000箱洗手液等,先後共發布42份疫情防控制度和流程,最終實現門店員工疫情期間「0感染」;

為了確保住客安全,華住消殺全面覆蓋所有門店,為住客提供360度無死角安心住宿體驗,不惜成本,報廢疫情隔離區價值近4000萬元的布草;

華住對堅持營業的旗下加盟店免收加盟管理費,被徵用的加盟店無論是否中斷營業,均可在次月的加盟管理費中等額抵扣;華住還與銀行合作為加盟店提供了50億元的資金支持。

疫情對華住和加盟商產生了很大負面影響,損失潛在營業收入約38億元(和正常情況比),開店虧損約25億元,但華住堅持開店所彰顯的社會價值,贏得了方方面面的信任與口碑,在抗疫基本勝利後,華住的業務快速反彈。

截至8月中旬,華住集團開業率達98%,單日出租率破90%,單日RevPAR(每間可售客房收入)突破200元。

|2020年抗疫日記:接待援鄂醫療隊

製造業的華為,服務業的華住

在不堪回首、風雨交加的疫情中,季琦給全體員工寫了四封信。

在1月23日的第一封信中,季琦說「住客和員工的安全比生意更重要」,「我絕不會支持任何人出於業務原因,妥協員工的安全。生意可以再找回來,員工,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有任何損失,我都會於心很不安。」

在2月2日的第二封信中,季琦說我們不會通過裁員和減薪來應對危機。不管是出門在外回不了家的旅客,還是醫護人員、封城無家可歸的人員,都需要有一個休息的地方,「我們的酒店就是為出門在外的朋友們準備的,我們不能因為懼怕和擔憂而逃避」。

在3月17日的第三封信中,季琦提出「回歸生意的本質」,「給旅途中的人們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居所」。「假如有疫情了我們關門,發洪水了我們關門,地震了我們關門,下暴雪了我們關門……有啥風吹草動我們就關門,華住怎麼可能成為住客心目中信任可靠的企業呢?在需要你的時候,你躲避;在豐收的時候,來摘果子,這樣的事情不是華住會幹的事情,我們的價值觀不允許!」

5月22日的第四封信,恰逢武漢「封城」120天,季琦樂觀地提出,未來人們還會旅行、度假、出行,任何技術都無法替代人類移動的需求;任何災難,都無法阻止人類面對面的交往。

如果說華為是製造業的標杆,華住就是服務業的標杆。季琦心中不熄的夢想是,讓華住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市值最高的酒店管理集團。

這一天也許不需要再用15年。

季琦有一個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微信公眾號。他在《酒店業的三個階段》一文中說,華住的關鍵創新在於用三種複合材料打造一個未來型的酒店集團,這三種材料分別是品牌、流量和技術,分別對應華住的三個關鍵戰略:線下大王、會員主導、全流程數位化;也代表華住所強調的三種關鍵能力:產品力、回報力、創新力。

|華住「三位一體」模式

「合金的品質取決於每一種材料的純度,因此,每一戰略都必須極致。比如品牌要能夠跟國際頂級的酒店集團(比如希爾頓、萬豪等)媲美,流量要向Booking這樣的OTA看齊,技術要達到Oracle Hospitality的水平。」

在季琦看來,未來的酒店集團不僅僅為商務旅行者服務,而是可以為千家萬戶、為億萬消費者服務。「華住在中國的潛在客戶不是4-6億,而是全部14億人民。酒店不再是少數人的奢侈品,也不是部分人的消費品,而是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鋼結構可以建造摩天大樓,可以到上百層。但是,複合材料打造的航空器、太空飛行器可以飛上天,可以飛向太空。不管我們的夢想有多遠,我們的合金軍團都能到達那裡!」

行善業而得昌盛

華住15年,走過了歐美酒店集團50年乃至更長時間走過的路。

這裡的奧秘是什麼?我請幾位華住人給我「一句話答案」。

華住中國CEO金輝說,奧秘是敢闖敢幹、迭代改進的創業者文化。「華住是民企,我們捕捉到百分之五六十的市場信號時就開始行動了。」

華住集團首席產品官周光明說,奧秘是中國文化和東方美學的復興。「華住所希望表達的美,並非是擺放在博物館中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而是普適的,讓絕大多數人感受到舒適與溫暖,並恰到好處地融入東方美學氣質。」

華住集團首席信息官劉欣欣說,奧秘是技術。「技術能把過去5年完成的工作縮短到一兩年。」

季琦說,是這個時代和中國市場帶來的機遇,加上向善而行的堅持。

「找到意義,找到真理,才能讓我們分辨善惡,此所謂『至善』。在華住,不作惡是底線,不能為了多開店,忽悠加盟商;不能為了省錢,使用有汙染、對環境有害的材料;不能為了一己之私,損害合作夥伴的利益。華住對善的理解包括:住客熱愛、員工美好、加盟商發財、社區和諧,等等,不僅不作惡,而是行善業而得昌盛(Do well by doing good)。真和善的自然結果,就是創造美好。」

15載光陰風雨兼程,任山河遠闊蓄勢再發。

對華住的調研,不僅讓我看到了中國服務業現代化水平的進步,看到了服務業的「中國創造」,也讓我再一次深深體會到:商業的本質是用市場化的方式對社會的善意表達,是為了持續地提升國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見目前,天見久遠。久遠的東西,就是光明、美好的東西。

中國需要季琦這樣的企業家,中國服務業需要華住這樣的好企業。

相關焦點

  • 企業關心的社會化用工問題,都在這裡!
    疫情的影響下,全國大部分企業都受到了極大的損失,許多企業因員工無法到崗復工。在巨大的壓力下,眾多企業選擇通過社會化用工開啟「自救模式」。不過,大多數企業對於社會化用工模式知之甚少,所以,就會出現以下這些問題:為什麼要選擇社會化用工?社會化用工能為企業帶來什麼?什麼公司適合社會化用工?為什麼要選擇社會化用工?
  • 社會化用工如何解決企業用工問題?
    縱觀2020年不難發現,企業在用工方面出現了招聘難、員工留不住、用工成本高等諸多問題,一時之間許多企業也犯了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企業也在瘋狂探索各種用工方式,而最終它們將目光放在了社會化用工上,那企業為什麼會選擇社會化用工呢?
  • 2020中國社會化用工年度創新峰會在即,企業用工將迎來轉折點
    現在許多企業都主動將以往採用的僱傭模式轉變為當下火熱的社會化用工模式,以實現降本增效。在此背景下,如何解決資源壁壘,拉近人力資源過剩企業與人力資源緊缺企業的距離,實現供求雙方快速精準匹配,也成為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由此,用友薪福社倡導的社會化用工模式也再次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據悉,在就業市場總體縮減的背景下,社會化用工市場卻不減反增,並漸成企業用工以及人員就業的新趨勢。
  • 蘇寧家樂福:堅守初心,踐行社會化企業的責任擔當
    12月26日,蘇寧舉辦「30周年公益慶生儀式」,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總結回顧了企業三十年創業、創新發展歷程,並發布蘇寧新十年發展戰略,其中「聚焦」和「服務」成為關鍵詞。面向第四個十年,張近東表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蘇寧將進一步強化做社會化企業的定位,「聚焦零售主業,賦能行業發展、服務社會創業,既是蘇寧的商業模式,也是蘇寧的社會責任。」
  • 年輕企業成為主力軍!2020青島高科技高成長企業榜單發布
    年輕企業成為主力軍!2020青島高科技高成長企業榜單發布大眾日報記者 張曉帆2020-09-15 16:02:33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9月15日,海創匯第四屆全球創業創新生態峰會暨青島高科技高成長企業發展論壇舉行。會上,海創匯與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發布2020青島高科技高成長企業榜單及發展報告。
  • 靈活用工:突破企業人力成本的瓶頸
    對此,新經濟100人提出了社會化供給的解決方案,即藉助社會外包力量。疫情期間,大量企業忙著裁員,喔趣科技的員工卻在大年初三就開始工作。已經有幾百家企業向他們尋求靈活用工的解決方案。事實上,整個2019年,喔趣科技都在做靈活用工,幫企業做按需招聘。喔趣科技創始人兼CEO儲峰認為,這次疫情給全社會做了一次深刻的市場教育,對人力資源行業創業者來說算是一次機遇。
  • 日韓企業繼續看好在華發展
    新華社記者袁軍寶攝新華社青島4月15日電(記者張旭東 袁軍寶 王陽)青島奔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汽車發動機配件的日資企業,在中國已紮根25年。「海外疫情持續蔓延,訂單確實受到一定影響,但我們堅信困難終會過去。這段時間正好練練內功,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內部環境整治和培訓教育,為疫情結束後的發展積蓄力量。」公司副總經理劉永江說。
  • 在華外資企業加速復工復產
    72.8%的在華外資重點企業復產率超過七成,這其中減稅降費發揮了積極作用。業內人士表示,在華外資企業紛紛復工復產,就是在用實際行動說明「我們繼續看好中國」。根據商務部日前對全國8700多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截至4月14日,復產率超過七成的企業佔72.8%。調查還顯示,中國華南地區98%的日資企業已經恢復生產,超過四成的企業開工率達到100%,另外還有超過四成的企業開工率達到80%—100%。
  • 外國在華企業對中國經濟投信任票
    這充分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深入人心,絕大多數國家都已認識到外空安全問題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決議再次表達了國際社會維護外空安全的共同願望,對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促進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提出、國際社會廣為接受的理念。這一理念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為解決當今世界各種問題和挑戰提供了根本行動方案,已經載入聯合國各種文件中。
  • 華映被投企業斬獲36氪大獎,熊向東:期待與優秀企業同行
    華映資本被投企業斬獲多項年度獎項,華映資本創始管理人熊向東對所有獲獎企業表示祝賀,並期待與更多優秀企業攜手同行。企業服務、消費品牌、高端製造等各領域湧現出一批黑馬創業者,股權投資市場仍然雄心勃勃、富有生機。在此背景下,36氪創投研究院啟動了「2020年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競爭力企業」和「2020年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影響力企業」兩大獎項評選。
  • 什麼是夕陽企業?銀行會成為夕陽企業嗎?
    銀行絕對不會成為夕陽企業,銀行是國家重要的金融機構,怎麼可能會成為夕陽企業呢?什麼是夕陽企業?夕陽企業相對應的是朝陽企業,夕陽就是快要下山的太陽,形容企業就是已經看不到希望,在走下坡路,說難聽一點就是快到撐不下去,快倒閉的企業。
  • 未來15年,企業迎來韌性成長的數位化機遇
    12月15日,在上海西岸美術館舉辦的《韌性成長:跨國公司數位化轉型峰會》峰會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展望了「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數位化機遇,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執行長柯睿傑,以及來自通用磨坊、麥當勞、阿斯利康、康明斯等在華跨國公司代表,分享了跨國公司在中國緊跟趨勢、充分落地產品和服務的經驗,為企業推動數位化轉型、
  • 在華布局研發中心熱潮迭起 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新發展格局
    ■本報記者 白舒婕   伴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演變以及中國高水平開放政策的不斷升級,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布局不斷深入,從簡單的銷售,到建立分公司,再到建立區域總部與研發中心,中國在外資企業國際拓展大棋局中的戰略地位日益提升,外資企業在華研發投入也在不斷增加。
  • 18位RDPAC會員企業在華掌門人寄語第三屆進博會
    RDPAC執行委員會主席、西安楊森總裁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表示,「本屆進博會RDPAC會員企業參展數量達到19家,創歷屆之最,其中15家將攜全球抗疫的最新成果和進展亮相進博會公共衛生防疫專區。我們期待著進一步加強跨國藥企與中國政府及本土企業的合作,共同抗擊全球新冠疫情,以創新與國際合作,助力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
  • 古巴將借首屆企業論壇加強對華合作
    原標題:古巴將借首屆企業論壇加強對華合作   古巴官員日前表示,將
  • 華建集團(600629.SH):3家下屬公司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華建集團(600629.SH):3家下屬公司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600629,股吧)(600629.SH)公布,近日,公司下屬公司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工程建設諮詢有限公司(「現代建設諮詢」)、上海申元巖土有限公司(「申元巖土」)和華建數創(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華建數創」)收到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和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聯合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具體情況如下。
  • 康明斯在華運營機構成上海自貿區「GOP」首批企業
    康明斯在華運營機構成上海自貿區「GOP」首批企業 2020年12月22日 08:35    來源: 中國國商用汽車網 包括外資、央企、民企的首批41家企業與保稅區管理局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作為康明斯在華運營機構,康明斯發動機(上海)貿易服務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 高明15家企業入選大型骨幹企業名單
    高明大型骨幹企業發展再添新動力!近日,高明區政府公布「2017年大型骨幹企業名單」,海天、溢達、誠德新材料等15家高明企業入選。根據相關政策,這批入選企業將享受11項立體扶持政策。
  • 企業文化牆可以做什麼?
    企業文化牆的存在,賦予了歷史的成就感和營銷的發展動力,當然文化牆有著傳播和展現性的存在,當然企業不可能不以文化內容為鋪墊,來宣傳企業文化理念和員工風採的呈現,目的讓企業能夠以文字的形式來帶動企業和員工的發展前景,因此企業文化牆可以做什麼?一起來看看吧。企業文化傳播。
  • 159家企業榮獲2020年放心酒工程示範企業,重慶6家企業上榜
    在酒類營銷數位化高峰論壇現場,V積分數字科技合伙人蘇婕認為,通過電商、線下銷售門店、社會化營銷平臺的在線化,有助於「看清消費者」,在此基礎上,以智能化手段,提升消費者黏性,促進多次消費。華龍酒直達董事長翟山也認為,去傳統化離不開數位化;滿足需求離不開數位化,企業做大做強也離不開數位化。暢銷書《深度粉銷》著者、粉絲營銷專家丁丁認為,數位化是企業真正的競爭系統,也是未來發展的「免疫系統」,這條系統性工程之路,需要堅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