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了豆瓣評分9.2分的印度經典喜劇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在印度上映的時候受到了空前歡迎。
這部電影還囊括了孟買電影博覽獎的六項大獎以及國際印度電影協會的十六項大獎,算是真正意義上叫好又賣座的影片了,真的沒有想到那個一直不太被我們看得起的印度能拍出這樣優秀的作品。
反觀中國的喜劇片,這麼多年都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作品,這幾年被捧得較高的一部喜劇片大概就是《無名之輩》了。
它上映的時候也是受到了影迷的極大歡迎而且口碑極好,最後硬是用3000萬的成本創下了近8億的票房,是典型的低成本高票房電影。
然而評判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好壞用的不是同一套標準,從商業的角度而言,它是成功的,但從電影的角度而言,它是徹底的失敗的。
《無名之輩》在豆瓣的評分為8.1,當然這8.1分在我看來也有注水的成分,而《三傻大鬧寶萊塢》的豆瓣評分是9.2分,一般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電影它的分數注水的可能性是極低的,況且它還是目前豆瓣電影TOP250榜單中排名第13的優質影片。
同樣是喜劇類型的電影,為何兩部電影的評分差這麼多呢?到底比《三傻大鬧寶萊塢》差在哪裡呢?
法國作家阿貝爾.岡斯曾說:「構成影片的不是畫面,而是畫面的靈魂。」,那麼什麼是畫面的靈魂呢?
個人認為對於高級喜劇電影而言,喜劇效果、敘事方法以及主題刻畫恰好就是構成畫面靈魂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將從這三方面來解釋到底國產喜劇片《無名之輩》比印度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差在哪裡。
01.喜劇效果
對於一部喜劇電影而言,它的故事形式、人物設計是否高明巧妙又有趣以及如何利用喜劇手法來達到喜劇效果是它獨有的且最為重要的藝術形式,想要評判一部喜劇是否成功這個角度是一定不可缺少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導演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在每個主角或者配角的身上都融入了喜劇的元素,消音器因為大量吃補藥來學習導致頻頻放屁的設定以及他在全校師生面前手舞足蹈的演講被蘭喬篡改的發言稿,甚至是他處處想要爭第一但每次都被蘭喬壓一頭的戲劇化設定都讓人忍俊不禁。
拉杜家明明貧窮到讓人覺得觸目驚心的地步,但導演通過她媽媽整日將菜價掛在嘴邊,用擀麵杖給拉杜爸爸撓完痒痒後繼續用它做飯等細節設定讓人的情緒從對他家沉重的現實中解脫出來。
即使是後面拉杜在被逼無奈之下選擇了跳樓,導演也是將主要的視角放在了他的朋友和家人通過各種搞笑的方式幫助他恢復意識這個方面,刻意弱化那些令人悲傷的部分。
為了營造喜劇效果,導演每次在講述一個比較沉重的現實問題之前都會用一段歡快動感的音樂以及畫面使人們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之中,然後再將畫面調度到比較沉重的部分。
即使畫面調度到比較沉重的部分,導演也沒有很用力的很寫實的完全呈現現實的陰暗面,而是通過幾句話一兩個畫面將病毒兒子以及高年級學長的自殺來控訴當前教育「吃人」的模樣。
除此之外,蘭喬在校園中與病毒的鬥智鬥勇,三兄弟湊在一起各種闖禍、抖機靈的片段等等都讓人捧腹大笑,可以說在導演刻意的安排下,這部電影真的可以讓人從頭笑到尾。
那麼《無名之輩》在喜劇效果的呈現方面做的怎麼樣呢?我只能說在這部號稱是喜劇片的電影中我看到的讓人想要發笑的部分真的不多。
整個影片的笑料大概全部集中在眼鏡和大頭這一對活寶兄弟身上了吧,除了大頭給眼鏡上藥的時候他誇張的肢體動作、大頭在天台上揭露好兄弟外號由來的那段對話、憨憨兩兄弟去偷手機結果偷到一對模型機的驚喜小反轉以及眼鏡大字不識卻死要面子的那段表演也很有喜感之外,這部標著喜劇標籤的電影就沒有任何關於喜劇的部分了,就連影片中的插曲和配樂也多以烘託劇情、煽情為主。
如果給兩部電影的喜劇效果部分打分的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喜劇效果至少有90分而《無名之輩》的喜劇效果大概只有50分左右了。
02.敘事方法
一個編劇導演人不僅僅是隨便把一個故事搬上膠片就算完事,而他至少應該是一個作家,一個有獨特的風格、正確的認識而為大眾所有的作家。——〔中〕蔡楚生
一個好的導演一定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而《無名之輩》在敘事方面卻特別讓人失望。
導演的初衷大概是想秀一下自己多線敘事的能力並向《瘋狂的石頭》致敬的。
可多線敘事從來就不是把幾條故事線簡單的堆砌在一起就行的,多線敘事的本質是原本平行的幾條線通過戲劇化的劇情聯繫最後組成一個完整生動的故事的敘事方式。
可是在《無名之輩》這部電影中的看似是多線敘事,而且涉及到的人物也很多,但那些看似是推動劇情的線索卻像是胡亂纏繞在一起的亂麻一樣,壓根沒有建立起互相傳遞信息的渠道。
整個多線敘事的過程中人物之間的聯繫不是靠劇情來維繫的,而單純是靠錯綜複雜的血緣關係來平衡的,而且整個敘事過程中存在過多的無用情節如影片開始時的追逐片段毫無實際意義。
影片糟糕的地方大概就是將多條線和多個人物合在一個場景中的那最後的按理來說是影片高潮部分的最後20多分鐘了。
為了將所有人湊在一個畫面裡導演不是從開始的情節中就通過細節來鋪墊,而是像拍攝古惑仔打架一樣簡單粗暴的將所有人用「大鍋燉」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廣場,而且高明那條線歌頌的到底是小三美德?高明僅僅因為別人給他搭靈棚就要回來收拾爛攤子?高翔開槍打中馬先勇是什麼意思?整個最後的群像戲怎一個「亂」字了得,給人的觀影體驗可謂極致差了。
而且影片結尾的時候還給每個人都有了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但真正的無名之輩,哪裡那麼容易就找到屬於自己的路或搭起自己的橋,我們在摸爬滾打中從來都是走了這一步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如此清晰的交代既不符合底層無名之輩的實際生活,「一錘定音」的結局也剝奪了觀眾對於整個影片的回味和思索。
相較之下印度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雖然採用了單一線性敘事的方法,但這部影片主角和配角的個性都很鮮明,劇情的每一次發展都從細節以及人物家庭環境和性格方面做好了鋪墊。
影片中無論是三兄弟之間友誼的發展與轉折都很抓人眼球,尤其是拉杜和法蘭兩人終於在蘭喬的影響下擺脫自己身上的陰影那段劇情,雖然劇情有些狗血,但是導演在前期鋪墊和配樂都做的特別好,即使劇情不算特別,但依舊能讓人感動到流淚。
將簡單的故事講好且講的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讓劇中的主人公情緒的起伏能夠影響到屏幕前的觀眾,這才能稱得上是講好了一個故事,做到這點才能說是一個稱職的導演。
從這個角度來衡量《三傻大鬧寶萊塢》與《無名之輩》,兩者可以說天與地的差距了,當然誰是天誰是地明眼人肯定不會錯。
03.主題刻畫
一部高級的喜劇片除了引人發笑外,還需要抨擊社會弊病,能夠鞭笞現實、警醒世人,這條標準顯然是中外喜劇片通用的影響規則。
兩部影片在鞭笞現實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嘗試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想要講的是當前應試教育以及父母對子女未來和人生絕對控制的現狀,而《無名之輩》講述的是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底層人民的生活,從主題立意的角度來說兩者沒有高低之分,硬要說的話大概就是觀眾或許更容易因為教育問題而產生共鳴吧。
在主題闡釋方面《三傻大鬧寶萊塢》,導演將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三種矛盾:與學校教育的矛盾、與父母專橫教育的矛盾、與家庭情況之間的矛盾分別賦予在三位主角蘭喬、法蘭以及拉杜身上,通過設置這三位主角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及配角的一些經歷情節來揭露當前教育存在的弊端並通過主角努力掙脫矛盾迎接新生活的設定來告訴所有人如何掙脫束縛迎接新生,關於影片的主題讓人一目了然。
而《無名之輩》在角色選取的方面明顯略遜一籌,影片標榜的是底層人民的生活,可影片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名有有姓有職業,他們分別是保安、農民企業家、學生和殘疾人,難道在導演的眼中只有這些人是底層人民嗎?
而且影片中的所有人在幾番折騰後似乎什麼也沒有改變?讓人完全不知道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難道只是給觀眾陳列一下底層勞動人民群像?還是說這些底層人民永無出頭之日?
判斷一部影片的好壞,不是說他完美無缺,但至少得有好幾個方面是可圈可點的,可是《無名之輩》這部電影老實說除了任素汐等幾人的演技還算不錯之外,真心不知道還有什麼值得稱讚的地方,也難怪差《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除了名字有點怪基本沒啥槽點的電影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