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興趣更能激發潛能,分數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

2020-12-20 熙熙娛樂在線

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也應該都看過《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喜劇片,這一部印度的喜劇片存在著許多印度電影的元素,或許有很多的小夥伴會感到有一些不適應,往往在故事推進到一定程度之時,就會摻雜進來一些歌舞片段。

有很多的人會對這一段情節的安排感到非常的不理解,可實際上這就是印度電影一直以來很多時候都會採用的一種拍攝手段。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喜劇電影,同時又非常的具有哲理性,這部電影當初我第一次觀看的時候,同樣也是非常的有感觸,有很多想要吐槽的東西,但是二刷之後,又有了不一樣的體驗。

《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同樣也是傳達出了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很多時候它都是採用一種喜劇的效果來向我們展示故事情節,但這其中同樣也包含著許多深刻的哲理,《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同樣也講述了對於現代教育的看法。

只講分數或許會讓人的前途更加黯淡

其實分數教育,如今存在在很多的國家,在我國,同樣也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人們往往會用分數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標準。

我們常常認為,人在有壓力的情況之下,才能夠激發出潛能,當然這句話確實也沒錯,如果人沒有什麼壓力,那麼他的潛能也很難得到開發,但是在某些時候壓力過大,這或許並不是什麼好的事情。

壓力會讓人停滯不前,甚至會讓人開始害怕那些未知的事物,長期以往下去壓力就會轉變成為抑鬱,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在電影中,我們也看到了藍徹與校長「病毒」的那一段對話,非常的經典,他發表了自己對於當今分數教育的一種看法,很多的人在分數教育的長期壓制之下,喪失了對於學習新事物的一種興趣。

人們只知道和身邊的人競爭,在競爭獲勝的過程中會獲得快感,但是他們在學到新知識的時候卻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在這樣的學校當中學習,就好比在一個高壓鍋當中,增加的不是知識而是壓力。

興趣教育更能激發人的潛能,分數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

分數教育一直以來都對人的影響非常的深遠,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說這樣的一句話,興趣是人們最好的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帶有興趣的學習,往往效率會更高,在不感興趣的情況下去學任何的東西,都是一種被動的學習。

在被動的學習條件下,我們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同時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很痛苦,這樣會讓我們對學習產生一種抗拒心理。

一旦產生了這種抗拒心理,人們就不願意再去接受那些新的知識,分數也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我們能夠看到這部影片當中的兩位主人公,他們所經歷的情況和我們所提到的非常相似。

他們都在被迫學習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這也讓他們長期以來都沒有能夠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因為他們的學習生活並不是他們想要的,即便再努力,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他們的學習自然是更加的困難。

分數教育似乎給人們帶來的一種觀念,就是只要你這一科的分數高,那麼就說明你對這科更感興趣,可實際上在現實生活當中真的是如此嗎?

我們要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在面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卻要考高分的科目時,壓力會更大。

好在兩位主人公最終也是成功的追夢,他們如願以償,得到父母的支持,或者得到身邊朋友的支持,去學習自己所喜愛的東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進步也是非常的明顯。

結語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當中,想要真正地去學好某一科目,往往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對於這一科目的興趣,實際上,取得高分,並不代表著你對這一事物有興趣,很多時候分數並不能夠用來衡量某一些東西。

真正對有興趣的事物,你學起來就會更加的輕鬆愉快,在這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就會更加迅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夠讓你在學習生活當中有一個良好的開始。

相關焦點

  • 十年了,為何我們無法忘卻《三傻大鬧寶萊塢》
    很多人喜歡上他,就是因為看了一遍《三傻大鬧寶萊塢》,其中包括功夫巨星成龍。特別是從應試教育體制裡走出來的觀眾,對阿米爾·汗更是心生崇拜之情,因為他在電影中說出了他們的心聲。原來故事和「寶萊塢」壓根沒有半點關係,真正符合劇本立意的片名是《三個傻瓜》,三個傻瓜鬧的不是寶萊塢片場,而是一所以校風嚴格苛刻著稱的印度大學。
  • 喜劇片永遠的NO.1,《三傻大鬧寶萊塢》造就經典
    如果說有一部電影是真正在成長過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有教育功效的,那一定是《三傻大鬧寶萊塢》了。別只看名字,內容也可以很深刻。當時國內很多觀眾對於印度電影還停留在家庭錯綜複雜的關係,神秘的,可怕的宗教文化以及在夫權背景下,女性生存的壓力。
  • 國產喜劇片《無名之輩》比印度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差在哪裡?
    然而評判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好壞用的不是同一套標準,從商業的角度而言,它是成功的,但從電影的角度而言,它是徹底的失敗的。《無名之輩》在豆瓣的評分為8.1,當然這8.1分在我看來也有注水的成分,而《三傻大鬧寶萊塢》的豆瓣評分是9.2分,一般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電影它的分數注水的可能性是極低的,況且它還是目前豆瓣電影TOP250榜單中排名第13的優質影片。同樣是喜劇類型的電影,為何兩部電影的評分差這麼多呢?
  • 國產喜劇片《無名之輩》比印度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差在哪裡?
    最近重溫了豆瓣評分9.2分的印度經典喜劇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在印度上映的時候受到了空前歡迎。這部電影還囊括了孟買電影博覽獎的六項大獎以及國際印度電影協會的十六項大獎,算是真正意義上叫好又賣座的影片了,真的沒有想到那個一直不太被我們看得起的印度能拍出這樣優秀的作品。
  • 影評:《三傻大鬧寶萊塢》
    電影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調劑品」,經典電影也是層出不窮,如果你問我最喜歡的電影,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是印度電影《3 idiots》,中文譯名《三傻大鬧寶萊塢》,沒有之一。作為兒童節電影專題系列,這個電影也給教育和人生提出了很多思考。
  • 《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十年 一場青春的狂歡
    就是曾經很多人都覺得中文名字很特別的《三傻大鬧寶萊塢》(3 Idiots)。而中國臺灣翻譯的名字是《三個傻瓜》,中國香港的譯名是《作死不離3兄弟》。十年前的今天,它上映了並在印度本土迅速大熱,兩年後也就是2011年來到了中國,然後成為中國當代年輕人可能最熟悉的印度電影,而阿米爾·汗這個名字也真正被國人所熟知。
  • 《三傻大鬧寶萊塢》完整版
    蘭喬的特立獨行引起了模範學生「消音器」(奧米·維嘉 Omi Vaidya 飾)的不滿,他約定十年後再與蘭喬一決高下,看哪種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  本片獲孟買電影博覽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劇本等六項大獎,並獲國際印度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十六項大獎。
  • 看過《三傻大鬧寶萊塢》等寶萊塢作品一目了然
    大家好,歡迎來到團團說音樂,今天我們來說說印度寶萊塢製片廠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等電影,以此來分析印度電影的特點。《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2011年,正是國產電影高速發展的時期,美國的好萊塢電影也已經高度商業化,規模龐大。
  • 解讀《三傻大鬧寶萊塢》:豆瓣評分最高的喜劇片,它不僅僅是喜劇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劇照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男主蘭喬的十年人生故事。《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劇照男主有一句口頭禪叫做「一切都很好」,顯然他是一個樂天派,他心裡秉持著一份面對人生的堅守,那就是即使不能解決問題,至少也可以保持心靈的平靜,打破自己面對困難的恐懼,增加直面困難的勇氣。
  • 教育的理想國——這還是你看過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嗎?
    2009年,阿米爾·汗出演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英文名為《3 idiots》。我很喜歡《陽光彩虹小白馬》的一句歌詞,"心要你哄它,一切會好噠"。這句詞的創作靈感正是來自於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經典片段,"如果脆弱的心害怕得快死去,用個簡單的謊就能讓它平息,心是一個傻瓜,會相信那咒語",這咒語就是影片主人公蘭徹的口頭禪,"一切都好"(Aal izz well)。
  •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不一定知道的幕後故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出演《三傻大鬧寶萊塢》時,為了演好這個角色,男主阿米爾·汗每天只喝牛奶吃一點香蕉,拒絕享用自己的生日蛋糕。當時已經44歲的阿米爾·汗,將一個20出頭的大學生演繹得毫無違和感。為了看起來更年輕,他選擇了穿比自己身形大很多的衣服,通過服飾的視覺效果讓自己顯得年輕一點。
  • 《三傻大鬧寶萊塢》
    《三傻大鬧寶萊塢》。 這部豆瓣評分9.2的經典影片,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影片中描寫的填鴨式教育、社會公認的成功模式,無一不和我們當下的社會環境契合,而幽默詼諧的表現形式,讓我們在爆笑中思考。關於教育教什麼?是我看了電影之後的反思。
  • 重溫經典 《三傻大鬧寶萊塢》
    不少網友說中文翻譯過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耽誤了一部好電影,小編深有同感,但真的是一部很好很有質量的電影,影片涉及教育、哲學、友情、親情、愛情,情節更是吸引人,讓人恨不得一口氣看完。雖然影片時長兩小時五十分,但全程都是亮點,絕對不會讓人覺得枯燥。甚至很多人都是因為它才開始接觸印度電影,許多人看的第一部印度電影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
  • 影評 | 《三傻大鬧寶萊塢》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印度的喜劇電影,改編自奇坦·巴哈特的小說《五點人》。影片主要講述了蘭柯、法爾漢和拉賈三人的大學故事。
  • 還記得《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阿米爾汗嗎?我們又何嘗不傻呢?
    繼自導自演的《地上的星星》後,他這回純粹演出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再度碰觸到教育盲點;只不過上回他是開導學童的老師,這回則成了對抗體制的大學生。在上部作品《未知死亡》才化身用賁張肌肉表達滿腔怨怒的猛男殺手,阿米爾汗在《三傻大鬧寶萊塢》立刻「松」回成一個可愛的大學生
  • 《三傻大鬧寶萊塢》--All is well
    「All is well」這是《三傻大鬧寶萊塢》中蘭徹的口頭禪。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一切順利。彼時,蘭徹接手了洛勃未能完成的無人機項目,同時還有著一堆考試要同時兼顧。拉朱說:「那能解決問題嗎?」蘭徹:「不能啊!但你得到了面對問題的勇氣。」是啊!
  • 反映社會現實,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對教育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兩個人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一個讓飛機延誤,另一個匆忙從家中出去。這兩個人都要去尋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蘭徹,蘭徹對於這兩個人來講是同學、是朋友更是恩人,因此他們兩個人不惜一切代價要找到蘭徹。在尋找的過程當中,他們回憶起與蘭徹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經歷的種種,勾起那些既無奈又幸運的時光。
  • 《三傻大鬧寶萊塢》:主角背後人們對教育模式和教育意義的思考
    每一部電影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每一部電影都有深刻的含義,那麼迄今為止,哪部電影最具有教育意義呢,我認為最有教育的電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今天我來說說這個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這是一部印度電影,他在對教育意義的深刻闡述和批判,對青年學習者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下面我來說說我對這部電影淺顯理解。
  • 中科大畢業博士生之死,《三傻大鬧寶萊塢》早說明了真相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非常火的電影,我相信中國大多數人都是看過的,八年前的這部電影,到了現在,你還記得多少?你能否用你自己的話複述一遍劇情呢?我當年看完這部電影,寫了五千多字的影評,我把我能想到的知識點,全都寫了出來。
  • 《三傻大鬧寶萊塢》:激勵觀眾的勵志電影,還是另有含義?
    &34;這句話來自《三傻大鬧寶萊塢》的臺詞道出了大學生活的一種普遍存在現象,大學生是要和別人比成績?還是需要努力的提高自己?這的確是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三傻大鬧寶萊塢》就是一部關於這種現象的故事,該影片改編自奇坦·巴哈特的小說《五點人》,由拉庫馬·希拉尼執導,阿米爾·汗、馬德哈萬、沙爾曼·喬什和卡琳娜·卡普等主演的喜劇電影,於2011年12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10年,該影片獲得印度國際電影學院最佳影片、印度國際電影學院最佳劇本、印度電影觀眾獎最佳電影等多項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