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降魔篇》中黃渤飾演的孫悟空
近代早期孫悟空形象
京劇中早就有比較完善的孫悟空臉譜形象,後來把孫悟空搬上大熒幕可以看出其形象受京劇臉譜的影響很大。
孫悟空京劇臉譜
京劇臉譜的孫悟空形象對後世影響很大
最早的孫悟空熒幕形象《鐵扇公主》中的孫悟空
1941年出品的《鐵扇公主》中孫悟空造型
電影《三打白骨精》1955年電影《三打白骨精》
六小齡童的父親六齡童在電影《三打白骨精》中的孫悟空扮相堪稱經典。
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
《大鬧天宮》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1964年年製作的一部彩色動畫長片。
原著中的造型
1.身高
老版小人書中孫悟空的形象與猿猴無異,看不出人的特徵。
《西遊記》第二回:魔王見了,笑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什麼上下?」 ,四尺,即1.33米。唐僧說過孫悟空「你這個模樣,就像那小頭陀一般。」又說「你這般小小的一個人兒。」
第二十一回:那怪仔細觀看,見行者身軀鄙猥,面容贏瘦,不滿四尺。笑道:「可憐!可憐!我只道是怎麼樣扳翻不倒的好漢,原來是這般一個骷髏的病鬼!」
由此說明,孫悟空的身高是矮小型的。
2.臉型和五官
第二回,學藝時。原文: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原來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孤拐,指腳踝骨。或臉顴骨。轉折起伏很大,特徵非常突出。孫悟空面容贏瘦,臉上無肉,顴骨高突,尖嘴縮腮。是典型的瓜子臉。原著中多次描寫孫悟空的長相為毛臉雷公嘴,所以孫悟空是標準的猴子長相。
3.走路姿勢
第一回,孫悟空拜菩提老祖學藝,祖師聞言暗喜道:「這等說,卻是個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
第十四回,唐僧救孫悟空出來時,孫悟空沒有衣服穿。「卻說那孫行者請三藏上馬,他在前邊,背著行李,赤條條,拐步而行。」
第三十五回:孫悟空把銀角大王裝在葫蘆裡後,要趕回去救師父,又往蓮花洞口而來。「那山上都是些窪踏不平之路,況他又是個圈盤腿,拐呀拐的走著,搖的那葫蘆裡漷漷索索,響聲不絕。」
顯然,這些都說明孫悟空的雙腿不是直立的,很可能是羅圈腿,這「羅圈腿」是有標準釋義的,即:向外彎曲的畸形腿。走路時雙膝外拐,雙腳呈八字步。這些都表明孫悟空的形象基本是猴子形象。
孫悟空形象起源的幾種說法
針對孫悟空的形象起源,很多文人和歷史學家有過爭論,魯迅與胡適等文壇巨匠都曾為此大打筆仗。
本土說——由無支祁演變而來
魯迅認為孫悟空形象應當來自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淮泗水怪無支祁。他的面貌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大禹治淮水時,無支祁跳出來作怪。
無支祁想像圖
魯迅認為小說中的孫悟空與無支祁在多處地方驚人相似:無支祁最後被大禹鎖在龜山足下,孫悟空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無支祁形若猿猴,孫悟空本來就是猴像,其「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之狀亦無異。
外來說——自印度進口
印度猴神哈奴曼
胡適在其著作中說,「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
胡適的依據來自印度古老史詩《羅摩衍那》。《羅摩衍那》中記載神猴哈奴曼助羅摩奪回被人擄去的妻子。
相傳,哈奴曼可飛騰於空中,其面容和身軀可隨意變化,能移山倒海。又說,哈奴曼面如紅寶石,毛色金黃,身軀高大,尾奇長,吼聲如雷,力大無比,可移動山嶽,可捕捉行雲。
混血說——受多元影響兼收並蓄
季羨林在《羅摩衍那初探》中指出:「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基本上是從印度《羅摩衍那》中借來的,又與無支祁傳說混合,沾染上一些無支祁的色彩。這樣看恐怕比較接近事實。」換句話說,孫悟空的形象是一個受多元影響兼收並蓄的藝術典型。
還原真實形象
綜上所述,影視劇中的孫悟空形象與原著有一定差別,藝術作品中孫悟空的整體形象是人的特徵和猴子的特徵比例相當,由於創作需要,有時在猴子面貌基礎上儘量突出人的面部特徵,而原著中的孫悟空從身高,臉型和走路姿態來判斷基本就是一個完全的猴子形象。
各種熒幕中的孫悟空形象對比
最經典的孫悟空造型,82版《西遊記》,六小齡童飾演
李連杰《功夫之王》中的孫悟空造型
張紀中版《西遊記》吳樾扮演的孫悟空
周星馳《大話西遊》中的孫悟空扮相
美國版《西遊記》中的孫悟空造型
日本影視作品中的孫悟空形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周一到周五下午13:00到14:00的《歡樂正前方》。
(編輯:哲思 張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