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V關閉全港7家店鋪,香港老牌唱片店倒在數碼洪流中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龍珊】風光一時的著名唱片公司HMV本月18日宣布,由於債務累計4000萬港元,缺乏償債能力,不得已將旗下HMV零售業務自願清盤並關閉全港7家店鋪,結束在香港25年的業務。

源自英國的HMV上世紀90年代進駐香港,門店曾傲立銅鑼灣尖沙咀。如今隨著網際網路數碼音樂的迅猛發展,其經營幾度受挫,近年來先後經歷了總公司破產、被收購易主、謀求轉型未果、被爆拖薪欠債等狀況。這家全球唱片零售業曾經的翹楚終於難敵數碼洪流,至此成為無數香港樂迷的集體回憶。

現在的香港年輕人中,很難再見執著於購買唱片來享受音樂的發燒友。港青Jayden說:「因為好麻煩,手機點擊就好啦。」而他的父親、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林先生,則恰好是唱片業起飛、全盛到衰落的見證者。「現在小孩知道什麼是白金唱片嗎?我那時候收藏了很多。」林先生告訴記者,雖然如今很少再翻開那些舊唱片,但它們卻是年輕時光的回憶,「以前的人約會都約唱片店啦,邊聽歌邊等嘛,現在(買唱片)很小眾了。」

HMV的落寞並不是個例。如今的唱片業與十幾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太多香港唱片店在洶湧的數碼音樂浪潮中浮沉,直至被無情吞噬。而市場尚存的「HMV」們,也在積極尋求生存空間,販賣音樂周邊、開拓線上平臺,還有一些以音樂概念店的模式融入咖啡、餐飲等元素,以期調和樂迷之口。

相關焦點

  • 香港hmv全線結業,別了,唱片年代 !
    在此之前,屹立香港近30年的唱片店「香港唱片」也關閉了倒數第二家分店,並下線了官網,如今唯一一家位於尖沙咀海港城的分店恐怕也時日無多。壓力重重;第三,hmv零售抵不過網際網路時代的洪流,清盤是萬般無奈的選擇。
  • 轉角的邂逅,優雅的黑膠唱片店——HMV
    1921年7月,HMV第一家唱片店在牛津街開張,英國交響匠Edward Elgar爵士到現場為他們助陣。很快,HMV的生意越來越大,他們在牛津街的店鋪也越做越大。位於銅鑼灣的香港HMV旗艦店是中國唯一一家HMV旗艦店,香港HMV唱片店充滿了濃濃爵士風情,上萬張黑膠唱片整齊的排列在店鋪中共發燒友們挑選。繼承了正宗HMV的英式血統,香港HMV唱片店依舊有20世紀的風味。除了唱片,HMV加入了許多新元素~在這裡,不僅能買到唱片,還能享受醇美的咖啡和新奇的小工藝品。
  • 百年品牌重獲新生,hmv在香港蓬勃發展
    它起源於1921年英國作曲家埃爾加在倫敦牛津大街363號創辦的一個唱片零售店,後公司不斷擴大,在世界各地開辦了 275 家分公司(分店),而1986年在牛津大街150號開業的總店,面積達 50,000 平方英尺。此外還開展網上銷售業務。
  • 唱片銷售舉步維艱 HMV香港中環店關門
    晚報記者 韓壘 報導唱片發燒友心目中的聖地HMV位於香港中環中建大廈的分店於今日起正式結業。經過此地的人們都能看到一則結業招牌,如果你視唱片為心頭之好,順便還會留下一聲嘆息。雖然英國老牌HMV並不打算終止在香港的經營,但其在港幾家分店的慘澹經營,和為求生存而開拓新業務,都為這家百年老店蒙上一層悲劇色彩。
  • 世界唱片店日可以延期,但有些唱片店卻永遠等不到那一天了……
    而唱片店日設立的初衷,無非就是唱片店們希望在這個每況愈下的實體唱片市場中用力掙扎,獲得一次自我救贖吧。但即使受到這麼多樂迷喜愛,Ameoba Music也不得不因為今年的疫情而面臨閉店的抉擇,三家門店全部關閉,陷入空前的危機,而好萊塢店永久不再恢復營業。
  • 香港唱片金鐘店結業 時代巨輪下唱片業還有未來嗎?
    結業當日中午,創辦人蕭勁展曾默默到店鋪駐足,環視將於即將正式關閉的店鋪。問及他的感受,曾經說過對唱片行業不看好的他,只淡淡回應:沒什麼感覺。太古廣場分店由 1989年開業至今,可謂見證香港近 30年的歷史,亦一同走過香港的高高低低。但最終仍敵不過音樂數碼化以及網上音樂平臺的洪流。近年隨著數位音樂的流行,唱片行越來越少。
  • 在香港買數碼產品,四大連鎖店鋪介紹
    不過問題是,香港的各種店鋪遍大街都是,電子產品、家電自然也不例外。如何選擇產品更加優質,口碑更好的的店鋪呢,下面這些在香港比較大眾化,市場認可度較高的電子產品及家電鋪子,大家不妨特別關注一下。 中原香港有一家地產公司叫中原,知名度高,老牌勁旅。而在家電界,中原電器也是業界翹楚。
  • 香港音樂連鎖HMV清盤,曾見證實體唱片輝煌
    新京報訊 (記者 楊暢)據香港媒體報導,在香港25年的音樂實體店HMV數碼中國12月18日公布,旗下HMV零售因缺乏償債能力,決定自願清盤。 此次自願清盤受影響全職員工有70多人,即日遣散。香港HMV零售連鎖影音店業務開展長達二十餘載,見證過唱片業起飛以及家庭式娛樂影音CD、VCD、DVD的最輝煌年代,1999年張國榮新專輯海報揭幕儀式就是在尖沙咀HMV舉行。HMV是許多樂迷和音樂人常去的店,裡面經常能遇到逛店的明星。圖為2009年餘文樂與好友在HMV買唱片時被拍。
  • 網上購買CD推薦店鋪和網站
    為了方便新入CD機器音樂小白購碟,依據本人多年購碟經驗以及結合微信群友推薦,總結了以下在線店鋪和網絡資訊:淘寶店鋪:燒東唱片https://stereosound.taobao.com/店主有合作小夥伴在日本,所以日版CD,SACD有優勢;目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CD製作和銷售市場;相對歐版,日版的製作更加精良;還有一些經典版本的轉制,值得特別推薦,比如立體聲雜誌
  • 環球潮流圖鑑:在香港不想人擠人?這些店鋪值得收藏
    White Noise Records有著十三年歷史的 White Noise Records,這是香港少有的大型獨立唱片店,而店鋪是相當的難找,沒有抬頭注意「上海街 720 號」這個門牌的話,可能看著導航兜兜轉轉都找不到。
  • 《棟篤特工》領風騷 hmv數碼中國2018港票房居榜首
    近日,香港影業協會及香港戲院商會屬下的香港票房有限公司,公布 2018 年上半年度 ( 1月1日至6月30日 ) 的香港票房成績,結果 hmv 數碼中國集團在這張成績單上盡領風騷,其原創電影丶由黃子華和佘詩曼領銜主演的神級笑片《棟篤特工》,以 4,500 萬港元穩坐最高票房的華語片榜首寶座,以接近三倍的距離擊敗獲港元 1,740
  • 唱片於你為何物?和Colin走遍香港唱片鋪
    已經忘了第幾次傳聞hmv會倒閉,但這次應該是最接近的了,至少眼前景象已不復存在。 香港唱片業式微,這個話題已經不知道說了多少年。2017年元旦,在叱吒頒獎禮上,森美大哥也以棟篤笑的形式講出這個殘酷事實。數據顯示,1994年某連鎖唱片店內有94%的位置用來擺放唱片,而到了2016年,唱片店內僅剩28%的位置賣唱片。只有不到三成的位置在賣唱片,那還算不算是唱片店呢?
  • 香港HMV欠債4000萬港元自願清盤 曾見證唱片輝煌時代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導,HMV數碼中國18日公布,旗下HMV零售因缺乏償債能力,決定自願清盤。受影響全職員工有70多人,即日遣散。而公司將會支付部分員工8000元(港幣,下同)薪金、8000元遣散費及2000元代通知金,長期服務金及強積金也會一併安排。截至11月,HMV的總債務大約為4000萬元。尖沙嘴HMV18日已人去鋪空。
  • 是什麼讓香港老牌餐廳屹立不倒,經受住時間考驗經營至今?
    香港是個時尚之都,很多美食餐飲也是快節奏和不斷變化的。新玩意層出不窮,但又好像轉眼即逝。特別在疫情期間,許多新興的餐廳也熬不過龐大的支出而關門了。然而也有不少老牌餐廳經住了時間的考驗,這些餐廳值得我們去吃一吃,不僅要品嘗食物的味道,更要體驗時間留下的韻味。這家店坐落在一條斜坡上,小小的店面著實不起眼,但是裡面的食物卻是十分經典,人人都會愛吃。
  • 去香港買數碼產品,四大連鎖店必看指南!
    不過問題是,香港的各種店鋪遍大街都是,電子產品、家電自然也不例外。如何選擇產品更加優質,口碑更好的的店鋪呢,下面這些在香港比較大眾化,市場認可度較高的電子產品及家電鋪子,大家不妨特別關注一下。 中原香港有一家地產公司叫中原,知名度高,老牌勁旅。而在家電界,中原電器也是業界翹楚。
  • 有30 年歷史的「香港唱片」關店,香港的唱片業愈發慘澹
    因為實體唱片不景氣,有 30 年歷史的唱片店「香港唱片」從 6 月 27 日起將關閉位於香港金鐘太古廣場的門店。這家門店存有超過 20 萬張光碟。而「香港唱片」另一家在尖沙咀海港城的門店,也有關店計劃。《南華早報》將「香港唱片」的關店稱為「對香港實體唱片的最近一次打擊」。
  • HMV:主人的聲音
    在最初的圖畫中,小狗傾聽的是一架黑聲喇叭的唱筒式留聲機(phonograph)。1899年2月11日,弗朗西斯為這幅畫申請了版權保護,登記的標題是「狗在觀看和傾聽一架留聲機」(Dog Looking at and Listening to a Phonograph)。弗朗西斯將這幅畫展示給幾家出版商和一家留聲機生產商,但他們對此都沒有太大的興趣。
  • 世界唱片店日丨全球黑膠迷必去打卡的唱片店
    1HMVHMV,全球最大的連鎖唱片巨頭之一,擁有92年歷史的它於全盛時期,曾在全球擁有約275家分店,在音樂產業變革的大潮流下,2013年宣布破產。1990年代於香港開設了6家分店,曾經是國內樂迷們的朝聖之地。
  • 美容巨頭莎莎將關閉香港25家店
    此前市場傳聞的關店亦在業績更新中得到證實,公司計劃未來18個月內關閉20-25%的香港門店,而三季度已經關閉6間。莎莎稱,此舉主要因嚴峻的香港市場經營環境未見明顯改善,集團將藉此繼續推行成本策略以維持競爭力和恢復盈利能力,而租金作為最大運營開支之一,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