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南宋詞壇很罕見的女才子,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她時而溫婉多情,低吟「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時而又豪情奔放,高唱「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在詩詞創作上倡導「別是一家」說,令人耳目一新。她憂國憂民,甚至恨自己不能上前線殺敵報國。可惜易安居士空有一番才情,卻經常獨守空閨、惆悵滿懷。下面就分享李清照的一首蝶戀花,收放自如,才女果真不凡。
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
宋代:李清照
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宋徽宗宣和三年,李清照38歲。她春、夏兩季仍在青州,後來趙明誠知萊州,李清照感覺很孤單,於是就從青州赴萊州。途中懷念留居青州的姊妹們,一時心情激動,於是賦詞抒懷。這首小令開闔縱橫,雖然極其誇張,但情感又極其真摯,可謂收放自如、濃淡相宜。
詞的大意是:依依惜別,淚溼衣衫、洇溼雙腮。《陽關曲》唱了很多遍,縱有千言萬語,也難盡別情。身在異鄉、水遠山長,寄宿館所、秋雨瀟瀟,內心無限悽涼。惜別傷離、心亂如麻,更忘了餞行酒盞的深淺。囑咐姐妹,一定要讓過往的大雁捎來音訊,東萊畢竟不像蓬萊那樣遙遠。
詞的開篇抒寫對那些親如骨肉的姊妹的懷念之情,「淚溼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李清照出生於官宦人家,自小就嬌生慣養,剛結婚不久小日子也過得甜蜜圓滿。
可惜趙明誠經常東奔西走,她也就時常獨守空閨。好在有一些關係不錯的姊妹,經常來陪伴她。如今這一走,歸期不定,詞人心中不免惆悵。人生就是這樣聚散分合,歡聚的時光短暫,分離的機會卻數不勝數,女才子也曾無數次地體驗這種苦澀的滋味。
李清照是一位豪爽之人,可是她畢竟還是女流之輩,分別時刻淚灑衣襟,唱響送別陽關曲,更令她悲傷地說,「人道山長山又斷,蕭蕭微雨聞孤館。」如今長長的山路已將親人隔於兩地,自己孤身一人在這異地的旅館中,悽雨蕭蕭,心緒全亂。作者用「微雨、孤館」,烘託出孤寂氛圍,也為下片的抒情做好鋪墊。
下片換頭便傳出一種愁情,「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雖然捨不得離開,又不得不離開,進退兩難、方寸大亂,她竟然不知道怎樣喝下餞行酒,更忘記了「酒盞深和淺」,這些都說明詞人臨行前,一定是一番大醉,更表達出姊妹間的深情。
詞人在孤館輾轉難眠,長夜漫漫、愁苦不安,更能體會到異鄉的艱難。詞人於是囑託姊妹要多來信,「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不管多麼想念,親人已經別於兩地了,只好靠鴻雁來傳遞音信。好在東萊不像蓬萊仙山那樣遙遠縹緲,可望而不可即。
縱觀李清照的這首詞,極具匠心,波濤迭起,而秩序井然。全篇空間不斷變換,既有想像和誇張,又有真摯的情感,惜別之情逐層深入。
作者先是分別時淚流滿面,然後又是陽關曲唱到千千遍,接下來餞行酒是一杯接一杯。但詞人卻不是一味地悲傷,最後反而出人意外地用「東萊不似蓬萊遠」,作為寬解語,可見詞人收放自如,豪情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