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回顧二戰的時候會發現,在當時的歐洲大陸之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捲入了進去,除了一直奉行中立政策的瑞典與瑞士外,都加入了這場反法西斯戰爭。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歐洲大陸的二戰局勢圖的話。我們會發現,有這麼一個國家本是法西斯性質國家,並沒有參加這場世界最大規模的戰爭,這個國家就是獨裁者弗朗哥治下的西班牙。那麼同樣是法西斯國家,西班牙為什麼沒有加入軸心國,並且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呢?
西班牙內戰完全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我們後世更是習慣性的將其稱為二次大戰的前哨站。在這場戰爭中崛起的弗朗哥完全控制了西班牙的生殺大權,並且在1939年4月1日徹底地成立了法西斯政府。弗朗哥在西班牙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當時德國與義大利在物資與人力上的支援。當時的義大利更是砸鍋賣鐵似的支援弗朗哥,甚至鼓動民眾捐款來支持弗朗哥。其實,德國和義大利的動機並非是單純的,更多的是想要擴張法西斯勢力,以為日後的戰爭打下基礎。在戰略上德國也完全可以利用西班牙共同夾擊法國,但是讓德國人和義大利人都沒想到的是,這個如意算盤落空了。
當弗朗哥政權成立了僅僅幾個月後,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了。在希特勒與墨索裡尼的眼中看來,是你弗朗哥報恩的時候,可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弗朗哥卻在這個時候宣布了中立。其實,以法西斯的本質來看,弗朗哥並不是缺少擴張的野心。只不過在當時西班牙所處的情況上來看,這也算是弗朗哥的無奈之舉,當西班牙內戰結束的時候,整個西班牙都是一片百廢待興的樣子,在這個時候加入戰爭,無疑是將西班牙拖入毀滅的深淵。
同時,弗朗哥雖然奪取了政權,但是弗朗哥在對西班牙的控制上也並不牢固,戰爭的勝利,並不代表人心的勝利,在當時的西班牙國內依然有著許多反對的聲音,如果這個時候盲目的加入戰爭,估計他自身都會難保。政治上的不牢固也是弗朗哥拒絕了戰爭的一個主要原因。
其實,當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弗朗哥雖然也是法西斯獨裁者,但是他與希特勒和墨索裡尼在性格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後兩者皆狂妄無比,與他們不同的是,弗朗哥在二戰中始終都保持著清醒且敏銳的頭腦。在戰爭爆發之初,由於形式並不明朗,當德國人要求弗朗哥參戰的時候,弗朗哥則像德國義大利提出了巨大的物資請求,甚至要求奪取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這樣的要求使得德國很無奈。但是當納粹政權走上頂峰的時候,弗朗哥則派出了「藍色師團」,則是由兩萬名狂熱的法西斯份子組成的師部,以志願軍的方式參加對蘇戰爭。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夠在未來瓜分勝利果實時,獲得回報。
當法西斯勢力在歐陸展現出頹勢的時候,弗朗哥則立馬疏遠德國義大利法西斯,這樣的做法讓希特勒暴跳如雷,德軍甚至曾有過越過庇里牛斯山佔領西班牙的計劃。當二戰結束直至弗朗哥去世,西班牙獨裁政權都一直存在於歐洲,可以說弗朗哥將馬基亞維利的《君主論》演繹到了極致。他確確實實的成為了歐洲的一個「不倒翁」。
二戰結束後,弗朗哥的法西斯政權一直持續到了他1975年去世,雖然弗朗哥沒有帶領西班牙參戰,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弗朗哥的法西斯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