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業大佬集體炮轟電影龐氏騙局、IP泡沫…電影金融化亂象下,會鬧大笑話

2021-02-10 鈦媒體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針對「電影與資本,相愛不相殺」這一主題,來自阿里影業、博納影業、華誼兄弟和萬達院線的老總以及著名導演等激烈討論電影資本化的未來,對於愈演愈烈的金融化,大家幾乎一致炮轟,電影保底發行最終會引發龐氏騙局,而天價IP的炒作也在讓電影泡沫化路上越走越遠。


鈦媒體編輯 | 李小年

鈦媒體註:去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40億,今年直逼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北美。在這個發展過程中,資本的集體湧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資本究竟給中國電影會帶來什麼,對內容本身的的影響是好是壞?在阿里影業旗下淘票票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針對「電影與資本」這一主題,來自阿里影業、博納影業、華誼兄弟和萬達院線的老總以及著名導演們,都在激烈討論電影資本化的未來。

華誼兄弟影業CEO葉寧對於動輒天價起步的IP,分享了他的看法,「IP的泡沫來自於所謂的文學IP、遊戲IP、網際網路IP,很多人認為掌握了大量的IP就能變成最大的電影公司,這是一個笑話。我們所謂的IP不是電影的IP,首先是一個好的電影。」

博納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於冬則對IP無感,並爆料行業追逐IP的瘋狂,「我記得某一家公司的老闆說他要拍《三十六計》,我說你這輩子都拍不完.一年一部你拍36年.《七武器》拍七部,這叫IP嗎?」他反而非常尊敬那些對電影充滿了敬畏心的人,認為每一部電影孕育跟孵化、運作都是充滿了艱難萬險。

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則認為電影泡沫或許更多在電影之外,「過去資本是介入內容,今年資本已經介入電影院,很多資本是沒有經營能力的,資本介入電影院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買下來以後能夠儘快的打包賣掉。這樣的資本介入在電影院裡可能會出現泡沫。中國電影未來更多的泡沫不是電影本身,是電影背後帶來的衍生的產品。」

作為最早從事保底發行的博納影業,於冬直接抨擊現在的保底發行已經變了味,「最近的保底發行變成什麼了?就是溢價。從投資開始,成本不斷追加,連導演也要分紅、投資、參股,變成了一種股份制的項目合作,對影片是不利的。再一個就是被資本證券化,《葉問3》事件實際是被資本證券化,拿著這個產品明保暗保,圈了很多市場外的錢,或者金融資本的錢,這就造成了社會動蕩,引發了龐氏騙局。」

關於電影與資本的相愛相殺,電影如何更好的借力資本,以下是鈦媒體編輯提煉的更多討論:


博納影業董事局主席兼CEO於冬:資本是重要推手,靠資本中國電影才有今天

於冬:我覺得資本是一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推手,能迅速把中國電影的產業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形成跟好萊塢相抗衡的電影大國地位。

在中國電影最低點的時候,沒有任何資本瞧得起我們,瞧得起這個行業。那個時候的民營電影公司手裡有30萬算大錢,王中軍當時投資《甲方乙方》的時候,借了30萬,佔了10%,現在號稱當年他拍的《甲方乙方》,實際上是韓三平主導下的《甲方乙方》。因為韓三平沒錢,中影沒錢,找了紫禁城,加入了民營資本華誼兄弟。《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電影的一道曙光,當年電影達到3600萬,使這個電影的投資回報率有3倍以上,片方拿回900多萬。

所以我們就是這樣跟資本開始,越來越靠這些商業電影,逐漸的讓資本開始關注這個產業,關注這個行業。這十幾年來,應該說現在是中國電影「最好的時候」,但是也有一句話往往也是「最壞的時候」。我們現在也需要跟資本博弈,而不是僅僅依賴資本。要跟它博弈,既需要強大的資本的推力,也需要跟資本進行有效地配合,能夠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電影通過金融工具賺快錢對內容是傷害

曾茂軍:中國電影要想進入全球化的競爭,就必須要拍更多的大投資電影,能夠參與全球電影競爭的基本深製作成本可能都在一兩億美金以上。如果沒有資本的介入,那麼這些大的電影很難構成。

但是由於中國的電影太火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資本介入。火的有點過頭了,就會物極必反。資本就另外一個屬性,就是掙快錢的心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前幾年的資本介入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最近有一種趨勢,我們會發現一些掙快錢的資本進入以後,會造成投資者的心態的變化,這是第一個不好的,掙快錢。

掙快錢的心態就會讓更多的人對內容的關注度不夠,我們的精品就會減少。就有可能會造成消費者到電影院裡去不能看到更多好的內容,很快就會審美疲勞的,可能會造成中國電影的下滑。

資本的另外一個不好就是如果某一個資本介入電影不是希望通過電影本身而掙錢,而是希望通過複雜的金融工具,希望通過複雜的金融衍生品去掙金融背後的錢來貼補電影,對電影內容是有傷害的。這時候金融對電影就造成了傷害,所以我覺得資本和電影的關係關鍵是度怎麼把握。如果關注內容,關注品質,是要給觀眾提供好的內容,提供好的放映技術,我覺得是好的,一定有了複雜的金融衍生工具,掙快錢對我們的未來可能是一個警覺。

阿里影業CEO張強:國內資本活躍,但處於弱勢地位

張強:我覺得資本的力量是非常神奇的,十多年以前拍電影是找不到錢的,那個時候是抱著劇本找錢,叫僧多粥少。但是今天是翻地覆的變化,粥多僧少,今天我們抱著劇本找不到導演,找不到演員,到處得去求人。

今天資本在中國非常非常的活躍,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國際大導演,他們在西方在美國融不到錢,他到中國來給他投錢的人排著長隊,擠破頭要投錢,中國的資本真是非常的活躍。而且這個資本正在創造各種各樣新的模式,包括我們過去看到的在春節期間《美人魚》這樣的一個電影現象。

今天中國電影行業在商業模式的創新方面是全世界都領先的。從線上售票,中國的線上售票高達90%左右,全世界遙遙領先,背後就是資本的推手。我們還看到各個公司的創業的形態,新型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入。這次電影節可以看到有很多新公司湧現,太多的新公司,而他們的出現背後都是資本的推手,新的商業模式。今天中國在資本的推動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現象,中國資本這麼活躍,但是資本處在弱勢的地位上前幾天跟老闆聊天,他說他去美國找導演,往賓館一坐導演就來見他,在中國抱著錢找不大導演。中國最強勢的是大導演,大明星他們才有話語權。

總體的感受,中國的電影在資本的推動下是一個好事,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的問題,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在資本的推動下,在它伴隨促進的新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它一定預示著中國電影未來它會成為全世界最亮眼的一道風景線。

博納影業從美國退市是不想失去國內資本關注

於冬:博納上市是在2010年,那個時候中國影視行業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的資本進入,博納選擇了VC、PE海歸派的沈南鵬投資。所以我們就布局了紅籌結構,到美國上市這樣一個路徑。

那個時候王中軍還沒我掙錢多呢,他選擇了馬雲的人民幣的投資,個人的投資。所以如果那個時候我就遇到馬雲,現在出去上美國的是王中軍。這個話題是中軍也認可了,我們在下面也交流過。

五年,我們去美國再回來的時候,發現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反而當時沒有出去的這些公司,沒有被資本看好的公司後來居上。迅速擴張、發展壯大。可以說這五年博納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消失的五年。這五年所有的資本市場的分析師根本就沒有覆蓋過博納的新聞,雖然這五年博納的行業地位、電影的業績穩坐前三甲,這五年沒有掉過第四,但是從來沒有分析師,沒有資本來找你。所以這是我認為博納錯失五年的資本的助力。

我記得去年也是在這個時候,上海電影節也是在阿里的論壇上,我宣布了私有化,6月份吧。經過這一年我們又重新得到了資本的關注、注意力,所有中國的最大的投資家、金融資本,包括阿里、騰訊這樣的大的網際網路資本,開始進入博納,投資博納。所以這也是我們這五年來堅實的業務報表和財務數據和博納堅實的發展的路徑吸引了資本。

博納為什麼要回來?因為我們長期被拋棄在美國資本市場,被資本邊緣化的市場。尤其是中國電影產業在今天這樣一個產業發展的快速增長階段,如果再停留幾年的話,博納可能就被萬達收購算了,賣給王健林先生算了。

資本給內容創作帶來哪些影響?

導演黃建新:我是一個雙重身份,我一直是做編劇做導演,後來做監製。剛才大家討論說到一個問題,資本趨利是本質,如果你不能賺錢資本一定會把你拋棄。所以就造成了只要賺錢的電影就行,全世界最好的電影都不是最賺錢的,類型的、中庸的面面俱到的電影是最賺錢的電影,這是一個市場的特性。

資本進入電影,給電影帶來了一個工業趨勢。這是跟我們傳統的電影業是衝突的,我們知道工業體系是跟民主政治連在一起的。工業體系是定位每一個職業人在中間的位置,中國過去是導演中心制。導演是一個劇組的皇帝,工業體系是讓導演不能當皇帝了。所以引起了普遍的傳統的意義上的導演的巨大反彈。因為我是做導演我知道那邊的情況,所以這個衝突已經炒了好幾年還在炒。

因為工業體系要保證一個可重複性的生產的準確的定位,把電影當做創作,導演作為第一位核心人物,更這個體系是有衝突的。其實當皇帝的思想跟我剛才說的民主政治下的工業形態是衝突的,這是一個選擇。必須要做一個選擇,中國電影要在全球拿到最大的市場,要進入表現能力跟製作能力發行能力都要做到最大,一定要有一個體系。

資本為什麼追電影行業,不追那些固有化的,就是沒有故事沒有未來。資本在追一個東西的時候它還追故事追未來,這是一個跟電影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的。我們在做整個的電影製作的過程中,其實遇到兩種資本的介入方式。一種是在座的行家的資本介入,這個是很容易談,很容易在一起達成一致。

最慘的就是完全不懂的資本的介入,因為資本帶有權利,錢是有權利的,它有很多的跨界要求。所以現在電影圈裡做得比較職業的人是拒絕跟非職業的人談的,基本上有一個檻,不談,不是錢多錢少。因為它會對電影帶來破壞性的,額外的利益,只要你開了這一個戒就會有十個一百個的模仿,有很多的傷害。

鈦媒體歷時半年地毯式採訪調查,最深度、全面,

權威的《中國VR創業生態與投資趨勢報告》已發。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直達。

相關焦點

  • 永不崩盤的龐氏騙局?
    因此,批評者經常把這些保障與龐氏騙局做類比,以便於抹黑它。但這個類比也可以反過來說。如果美國社會保障計劃——一個讓數百萬人免於赤貧的方法與龐氏騙局有些許相似之處,那麼也許龐氏騙局也似乎沒有它的名字看起來的那麼可惡。在某些前提下,龐氏騙局的原理也可以用於做善事。
  • 快鹿案:影視噱頭下的「龐氏騙局」
    於是,一方面「快鹿系」理財平臺上充斥著大量的理財產品,銷售員神神秘秘地提示投資者這些錢是投向哪些電影;另一方面,老百姓被10%~20%的高收益率所吸引,錢源源不斷地進入理財平臺。但問題是,這些資金有多少真的投拍了電影,又到底獲得了多少票房收益權?到底有沒有上市公司為此買單?股市又是不是會真的有積極反應?理財產品在銷售時的承諾是不是真的能兌現?這些問題的答案恐怕就連快鹿自己也拿不準。
  • 「龐氏騙局」進入電影產業?
    然而,從影片上映開始,就陸續有全國各地的網友在微博上發截圖質疑《葉問3》片方涉嫌買票房,並@了「電影票房」等大V帳號以及一些媒體的官微。午夜場、早場通通滿場?火爆程度超越《速激7》!有業內人士關注到,《葉問3》的售票出現了異常。往往最不受觀眾「待見」的場次、位置,反倒成了擁搶的熱點。
  • 龐氏騙局一百年
    胡佛曾反諷地說:年輕人有福了,他們將繼承下政府的天量債務。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年輕的龐茲來到了翻滾中的美利堅。而1919年作為龐氏騙局的元年,將載入史冊。此類騙局,用英文來說叫做 rob Peter to pay Paul;用中國話來講,叫拆東牆補西牆;後來借著龐茲的光,被命名為龐氏騙局。所以龐氏騙局的本質不在於承諾不可思議的高收益——Zarroissi 6%存款利息看起來非常環保無害——而在於所謂「收益」,完全來源於接盤俠的本金。此模式要玩得轉的精髓,是極力避免意外的大額撤資。因此業務護城河,是找到靠譜的核心出資者。
  • 當心共享經濟下的龐氏騙局
    昨天我們講了 網絡購物背景下所衍生出的刷單詐騙 今天我們來講講 共享經濟背景下所衍生出的龐氏騙局
  • 音樂戲劇《龐氏騙局》2020全國巡演在兩江新區啟程
    同時,《龐氏騙局》還是目前市場上屈指可數的一部諷刺金融騙局的高質量喜劇作品,圍繞著名國際金融事件創作,觀眾在輕鬆愉悅中看完全劇的同時,也會對劇中深刻的現實主題產生強烈共鳴和反思。演出團隊抵達重慶大劇院後,劇組就開始進行緊密的連排工作,為更好地為觀眾呈現精彩表演。
  • 中國房地產現狀: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
    什麼是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起源於上世紀20年代,當時有一個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後,龐茲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
  • 《過昭關》電影什麼時候上映?《過昭關》電影投資是騙局嗎?
    類似的影視投資騙局還有很多,而且大都遭遇了製作成本數倍溢價、票房估值大跌眼鏡的情況。有的影片甚至壓根沒能上映,但是大多數騙局都有合法有效的合同,以至於大多數投資人投訴無門、有苦難言。 總結了7條常見的詐騙手段,涉及以下幾條的,投資者都需要警惕:1、虛掛明星,偽造合同,利用虛假項目行騙2、利用虛假「聯合出品」進行行騙3、以《普法欄目劇》名義詐騙或售賣各種熱門影視項目版權份額4
  • 龐氏騙局簡史,人間百年未變
    這位日後被以他姓氏冠名的鼎鼎大名的「龐氏騙局」,在後來的一百多年裡,可以說是經久不衰,屢屢創造奇蹟。如果龐茲現在還活著,可能連他自己都想不到,這件事到底有多神奇。發明龐氏騙局的中年人龐茲,在年輕時並未表現出天賦異稟的神力,反而可以用4個字來形容他青少年時代的無知,「啥也不是」。
  • 「龐氏騙局」創始人:人們瘋狂效仿他的騙局,卻不知他的悲劇下場
    聽起來十分誘人,你的父母可能會很心動想要投資,但你肯定會制止他們,因為很簡單,這是一個很典型的龐氏騙局,你懂得它帶來的危害,你的父母因此免受被騙的風險,但很多人不在父母旁邊,在利誘下被騙 ,最終妻離子散。
  • 廣州市比格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老爺保號》電影是集資騙局嗎?
    《老爺保號》怎麼能辨別我電影投資被騙?
  • BIS之後,世行行長也發聲了:加密貨幣極像龐氏騙局
    摘要: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周三稱,正在研究加密貨幣的應用,但「大多數加密貨幣基本上都是龐氏騙局,目前並不清楚它們將如何運作」,其還希望區塊鏈技術能夠在發展中國家「更有效地追蹤資金」並減少腐敗。近日,世界銀行和「央行的央行」都對加密貨幣的風險作出警告。
  • 《明天會好的》電影什麼時候上映?《明天會好的》電影投資是騙局嗎?
    首先給大家回顧(科普)一下這些年很拙劣的線上電影投資騙局:「聯合出品」,騙取投資,讓投資者成為「聯合出品人」。
  • 《不知不覺愛上你》電影什麼時候上映?《不知不覺愛上你》電影投資是騙局嗎?
    律法天空在這裡告訴大家,影視投資不可靠,影視行業黑幕重重,影視投資已發展成轉嫁風險、回籠資金、圈的項目,投資人往往血本無歸!  類似的影視投資騙局還有很多,而且大都遭遇了製作成本數倍溢價、票房估值大跌眼鏡的情況。有的影片甚至壓根沒能上映,但是大多數騙局都有合法有效的合同,以至於大多數投資人投訴無門、有苦難言。
  • 龐茲與麥道夫:龐氏騙局大推手
    01什麼是龐氏騙局龐氏騙局所以這也是發展最迅猛、形式最多變的一種金融騙局,更成為了其他很多金融騙局的「核心思想」。只要看清了龐氏騙局,世界上90%的金融騙局就都能看懂了。你看,龐氏和傳銷天生是一對。只用一年,龐茲就破產了。然後人們才知道,他根本就沒有買什麼郵票,更沒有什麼套利交易,「龐氏騙局」因他得名。
  • 音樂戲劇《龐氏騙局》邀您揭秘
    」改編為音樂戲劇《龐氏騙局》,並在法國首演,連續七年成為國立戲劇中心、巴黎城市劇院、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等法國各大劇院的熱門劇目,至今已演出百餘場次,觀眾達到數萬人。《龐氏騙局》邀請原版導演、編劇大衛·萊斯高(David Lescot)來華指導,由張亮、江映蓉、戴軍、趙子鋅、林麟、王維倩、蘇曄、郭露桐、方同春擔綱主演。在《龐氏騙局》中,我們將穿越回到百年前,通過龐茲的投機經歷,目睹一場已經被預知百年後即將發生的金融危機。
  • 龐氏騙局 - 旁氏騙局_中國經濟網
    所謂龐氏騙局,所謂龐氏騙局是指騙人向虛設的企業投資,以後來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者以誘使更多人上當。龐氏騙局是一種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是金字塔騙局的變體。     現年70歲的麥道夫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編織了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直到金融危機爆發,資金贖回壓力越來越大,麥道夫才於12月10日晚向擔任其公司高管的兩個兒子坦白自己的謊言。第二天,麥道夫因涉嫌欺詐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拘捕。
  • 王思聰投資的耳東影業,涉龐氏詐騙
    相信看過的《反貪風暴》的,一定都記得裡面著名的龐氏騙局:"通俗描述用高收益忽悠你投資,但是公司盈利沒有辦法支付這麼高的收益,就用後來人投資的錢填補前面人的收益。後來的那些被坑的人,俗稱韭菜。"諷刺的是,主投主控古天樂《反貪風暴》的耳東影業公司,近日就因涉龐氏騙局而成為業內焦點。
  • 別再被龐氏騙局忽悠了,你中招了嗎?
    ,首先投資理財界沒有正經人敢說穩賺不賠,天下也沒有穩賺不賠的東西了畢竟天有不測風云:其次,他們的宣傳模式和獎勵模式也像極了龐氏騙局中的金字塔式管理。我問我中招的朋友他們是不是說你賠了錢他們來承擔你的損失,是不是你如果沒有本錢他們會提出借給你並籤訂借款協議,我朋友說就是這樣,我終於確定了這個團隊負責人的心術不正。我把我知道的所有都告訴我朋友了,他聽我說完之後大為震驚,所幸還沒開課,把輔導費要回來了。
  • 最古老的騙局遊戲為何久立不倒?
    於是如飛蛾撲火般湧向龐氏騙局,幻想著撈一筆就跑。然後現實是,你希望你入局時後面會有人接盤,結果你卻成了那個接盤的傻子。現實更為魔幻的地方在於,確實有人入局龐氏騙局賺了不少錢,你一眼紅也跟著入了局,然而這個局誰都知道是龐氏騙局,包括你,但在局中的你硬是不承認這是騙局。你要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