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MC阿骨打
最近航空公司的日子實在是不好過。
不僅虧得褲衩都快沒了,還因為各種航班限制政策被買不到機票的大眾暴罵。
其實航空公司也無比委屈:不飛就沒收入啊!我們比你們更想復飛好不好!!!
這不,剛一放開,東航就出了個「周末隨心飛」的套票,想回一波血。
這個票上線當天就賣爆,系統直接宕機,保守估計撈了個上億現金流吧。
對於這波操作,我只能直呼內行。
時間限制在周末,要旅遊的話又不太可能周六去周日回,看似是有點尷尬,但不妨礙網友各種神奇腦洞攻略……
這大概是家裡有礦才能連續旅遊5個月吧。
△真· 飛天茅臺。
在我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時候,受到我媽靈魂拷問:
淡季機票本來就不貴啊,如果買春秋,都快夠你飛廈門十個來回了。
春秋的機票憑啥比別人便宜那麼多?能回本嗎?
說到春秋航空,很多人的印象是直角椅背,帶不了什麼行李,空姐不夠好看(誤)。
其實人家實力巨強,利潤率領跑全行業,是為數不多盈利的民航公司。
能夠賺錢的主要秘訣是:夠省(kou)錢(men)
春秋航空的創始人是王正華,最早是做旅遊的,在80年代創業的時候,東拼西湊了3000多,搞了個2平方米的鐵皮亭,旅行社就開張了。
但當時的旅遊市場不同今日,大家沒事也不會去外地玩,生意實在是不咋地。王正華也是帶著春秋熬了十幾年才苦盡甘來,於是對於賺的每一分錢更加珍惜。
王正華摳門的故事網上也挺多的,搜一下「春秋+摳門」,段子一大堆。
比如跟CEO共用不超過10平方米的辦公室,用著十幾年前的舊沙發;出國出差帶電飯煲、泡麵、鹹蛋、榨菜;一件衣服穿了20年,破了打補丁繼續穿之類的經典。
有天,王正華看了本書叫《西南航空》,覺得美國這個廉價航空很不錯,也想在中國搞一個,目的是「讓更多人能乘上飛機」。
△西南航空
嗯,上面那個是媒體公關稿裡寫的。
其實吧,背後還有個重要原因,春秋國旅一年要包8000個航班,一天最多有近20個航班是為春秋飛的。包機太浪費錢,還不如自己搞個航空公司更省錢!
除了老闆,員工層面,也鼓勵大家一起省錢。
對於飛行員來說,儘量直線飛行;儘可能長地滑行後起飛;飛得高一點減小空氣阻力,就能降低油耗。停在相對空的二類機場,遠一點的位置,泊機費也便宜很多。
空姐也是忙碌且全能,起飛後要不停地推銷各種商品和飛機模型,乘客走了還要親自打掃飛機。
之前還有段子說,春秋航空除冰是員工燒開水燙的。
不過也不是說大家思想覺悟這麼高,都是有實實在在的獎金激勵滴。
為了節約成本,春秋航空不進入中國民航票務預訂系統,基本上就靠括公司自己開發的官網和App直銷。不要低估這一步!每年可是能比別的航司多省下上億元呢。
通過網絡訂購電子客票,還可以省去開票送票的人工費,真是美滋滋。
對於大多數乘客來說,服務怎麼樣不重要,便宜才是硬道理。
春秋之前投放過9元、99元、199元等特價機票,都是秒殺的。
另外,問過身邊的朋友,說春秋的準點率還不錯,加上班次比較密集,有急事要飛的話會優先考慮。(估計也是為了一天多飛幾班,能趕多快趕多快)
只說省錢奮鬥的勵志故事,未免有點太雞湯了,接下來補充點乾貨,給大家分析一下,
航空公司的盈利模式 & 為什麼廉航能賺更多錢。
航空公司の日常運營:
l 成本:投入高,固定資產大(很多飛機都是租的),還有人工費用、檢修費用、燃油費、營銷費等。
這裡再補充一下知識點:因為買飛機的債務通常用美元計價,所以航空公司是天天盼著油價降、匯率漲,真·看天吃飯。
l 收入:票價x客座率x航班數
由於飛機挺貴的,航班數也不會買很多,客座率嘛各家航空公司都差不多,重點自然落在票價上了。然而,2010年以來,中國機票價格漲幅一直不大,甚至有時候比高鐵還便宜。
原因是這行業雖然門檻高,但蛋糕也確實大,看中的人太多,從2010年到2018年,中國人均乘機次數,年複合增長10.9%,飛機數量增長是10.8%,差不多是抵消的。激烈的市場競爭伴隨著多年的價格戰。
日常開銷很大,機票價格又不敢拉上去,這咋賺錢。
好多航空公司看上去光鮮亮麗,背地裡每年虧著上百億呢。能活下來主要還是靠政府補貼。因為也是基建性質,為了老百姓能坐上飛機,虧再多也要強行輸血嘛。
為什麼廉航價格更低,反而能賺錢?
核心思想是省省省,具體策略如下:
l 單一機型對應一種飛行員,節約買飛機、修飛機和培養飛行員的成本。
l 單一艙位,壓縮廚房空間,空出來的地方儘可能多加椅子。
l 多飛少廢話:提高客座率和飛行時間,保持每架飛機一天10+個小時在空中的狀態,提高飛機利用率。
l 其他管理、營銷等額外成本,能省就省。
也就是說,只做最基本的客運,把顧客送到是首要也是唯一的目的,堅決不擴展其他多餘的服務。
據說要不是監管及時喊停,春秋差點在飛機上設立站票。
l 方法1:做票務黃牛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缺票的地方一定有黃牛,但你永遠不知道缺票是不是因為黃牛在搶。
現在國際航線還沒完全恢復,買個機票像拍車牌,要靠手速和運氣。很多票代黃牛嗅到了商機,開始做倒買倒賣,從歐美回國的機票一度被爆炒至十幾萬。(不過這個提醒大家謹慎購買哈,很多用內部切票或者假護照的,還是存在一定風險)
包括東航這個周末套票,黃牛業務馬上就覆蓋到了。
l 方法2:去應聘百萬年薪飛行員
一個成熟的機長,年薪在大幾十萬到一百多萬不等,具體收入根據飛的航線、頻率、各公司不同待遇來算。
比如三大航這種看上去很大的,由於飛行員很多,飛的機會相對少一點,收入是業內比較低的。在西藏航這種高原航線,機長年薪一般都200w以上,但身心壓力也很大。綜合來看,春秋、吉祥這類民營航空公司待遇確實不錯,能做到機長人均百萬年薪。
之前網上看過一個段子,有個三大航的機長嘲諷春秋航空的機長開的是廉航,後者笑著回應:我們是廉航,但我們勞動力不廉價啊。
那對於心動的男生們,飛行員一般需要什麼要求呢?
硬性要求:身高、視力、年齡25周歲以下(也就是說,再過幾年,我們乘的飛機可能都是00後在開……)
還有個非常重要的點,作為知名摳門公司,春秋招的是:自費飛行學員。
不過話說回來,國外飛行員培養很多都是自費模式,這也有助於大家靈活學習、靈活就tiao業cao嘛。
一個成熟機長的培訓需要8年到10年的時間,如果一個公司願意「免費」給你培訓,那肯定也是要籤至少這個數的契約,把你綁定住。有得必有失,各自考慮清楚就行。
l 方法3:投資航空股
其實吧,最大眾化的方法還是投資。
出行還是比較剛需的一件事,只要搞出穩定靠譜的疫苗了,國內外疫情能完全控制住了,坐飛機出差或者旅遊的需求肯定會恢復的。去年有篇文章提到「中國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市場增長空間還是大的。
可能有人要問,那國內現在不是已經放開了嗎?
繼續補充知識點:近年來隨著高鐵的降維打擊(或許還有飛機老是失事的關係),國內遊選擇坐飛機的人越來越少了;再加上各大航空公司的國際線路佔比都在20%甚至30%以上,這些飛機實在是閒著沒事,都想來國內航線搶原本就不大的蛋糕。所以還是要繼續觀望疫情啦。
剛剛也已經聊過了航空公司是怎麼賺錢的,這些年各大航空公司很努力在改革,一邊合併整合,一邊準備調價,希望慢慢往良zhuan性qian的方向發展,長期來看還是可以期待的。
不過,真的牽涉到投資決策的話,大家還是謹慎,謹慎,再謹慎!!!!
前段時間巴菲特老爺子都說自己太年輕,悲傷地割肉航空股了,韭菜們不要隨便衝進去「抄底」哈。
春秋航空這個案例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飛機本質上還是個交通工具,空姐美不美,服務好不好都是附加的。
無論搬磚還是做生意還是投資,也得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在做什麼,抓住核心,不要為花裡胡哨的東西浪費太多精力,到最後什麼都撈不到。
設計/視覺: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