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上的 maitree rimthong 拍攝的照片
本文 3049 字,閱讀需要 7 分鐘文 / 石橋碼農
1
近期我的微信公共號開通了付費閱讀,在如何收費、如何持續獲取流量上我走了一些彎路。
現在我有了一個改進的方案,但也不確定它會是行之有效的,準備實踐一下看效果。
2
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套知識付費文章的運營方法:
內容定位在某個垂直細分領域,在第三方平臺宣傳在微信公眾號上直接收費,1塊錢付費後閱讀
但是我的公眾號原讀者不多,且多為技術讀者。我直接推藝術內容,讀者少,對藝術感興趣的就更少了。本來就不感興趣,你還付費閱讀,基本就無人閱讀了。
還有,文章本來是在公眾號付費才能閱讀的,怎麼在第三方平臺擴散宣傳呢?
3
付費閱讀文章有兩部分。如果在第三方平臺,僅是展示前言及免費部分,那麼起不到宣傳作用。
現在信息太多了,用戶是不缺信息的;你只展示一部分消息,還是非關鍵消息,用戶怎麼會主動關注你呢?
用戶從第三方平臺遠涉山水關注你,只有一種情況,就是認為你值得他關注:
要麼能獲得不一般的情感閱讀體驗要麼具有不一般的學習價值。
什麼都沒有,憑什麼關注你?
所以,在第三方平臺免費擴散文章的免費部分,這招行不通。久不久之,第三方平臺的帳號也會變水,時間長了就沒人關注了。
這是我開始用的宣傳方式,後來覺得不妥。
4
如果把時間錯開呢?
就是在公眾號推送的閱讀文章,在2周後、甚至1周後在第三方平臺宣傳。
按理說這也沒有問題,因為時間本來就是所有商品價值的最終壁壘。以前賣得貴的東西,例如座機電話,經過歲月的衝刷,都會變得廉價甚至免費。
知識付費產品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即使你不免費分發,時間久了也有人替你分發。
所以這種錯開宣傳的方式,在開始時我是很認可的。但這個方式仍然有一個問題。
付費讀者會有情緒:原來我付費才能閱讀,現在你免費分發,別人不付費也能閱讀,那以後我也不付費了,我就等著免費分發了,反正也不是馬上非讀不可的內容。
你看吧,這樣也不行。
5
怎麼辦?我觀察了一下其它知識付費產品是如何運營的。
早期「羅輯思維」運營的時候,在優酷的視頻都是免費的,羅老師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也是免費的,羅老師只是在文章下面帶了貨:書及其它有品質的生活物品。
後來羅老師想:我用知識內容費勁地把流量引來,然後再賣貨,我為什麼不直接賣知識呢,知識本身就是價值啊?
所以羅老師開始創辦《得到》,開創了國內知識付費的先河。商品的價格緣於價值,既然知識有價值,那為什麼知識不能直接收費。
但是我觀察了一下,《得到》在宣傳上,分享出去的內容也是全免費的。
《得到》上的付費專欄,如果你購買了,把文章發給朋友,朋友是可以免費閱讀的。還有羅老師的60秒語音,也是有價值的內容,這項內容在羅輯思維公眾號上一直是免費的。
其實在羅老師之前,還有一個領域,一直都是收費的:網絡小說。
大概在2003年10月,起點中文網開創了在線付費閱讀服務,直接對小說收費。那個時候不要說移動網際網路,連PC網際網路都還擠在網吧裡。起點中文的這一舉創舉,比羅老師的知識付費還要早12年。
但是我們注意,網文小說的付費閱讀,是免費開前面大約30章,後面200章是收費的。網文小說也不是一上來就收費。
還有,現在在職場領域火爆的《極客時間》,前面第1章也是免費的。
還有,現在短視頻領域火爆的直播帶貨,這不羅永浩老師也準備上場了嗎。貨是收費的,但是看直播是免費的。沒有哪個直播是收門票讓人看直播的。
知識付費、直播賣貨,無論是哪種網際網路模式,都必須有免費的流量來源,付費群體的只是免費流量群體中的一部分。直接以付費的方式,將免費流量卡在外面,付費群體也進不來了。
6
所以,現在對知識付費內容如何運營,已經很明顯了。對微信付費閱讀文章:
1,文章要寫成專欄的形式
面向某一類或某一個問題,給用戶提供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微信公眾號有模板,可以將散亂的文章集成專欄。
2,給專欄提供大綱,有計劃地更新
如果專欄要收費,這時候要考慮兩個目標用戶群體:
一是對這個系列的文章已經很感興趣,並且認為有價值的讀者,他們可能是付費的,沒有問題;二是對這個系列還不是特別感興趣,你一收費就把讀者攆跑了。
怎麼辦?
給讀者一個大綱。要讓讀者知道你接下來會更新什麼內容,讓他明白這個專欄對他有沒有價值。
如果擔心更新進度,可以學習網文作者存稿。在大綱亮出來的那一刻,就提前把所有內容寫好,然後按部就班一篇一篇推送就是了。
3,誰決定一個專欄能否收費呢?
讀者決定一個專欄能否收費,不是作者。
在前面免費文章中,已經積累了多少意向讀者,這是收費的前提。如果免費部分讀者都很少,收費了人會更少。
當然,有的作者可能會講:即使讀者少也沒有關係,我先設置付費閱讀了,以後粉絲多了,自然有人閱讀。
這也是一個策略,但是更好的定價策略,碼農認為應該這樣:
先以一個專欄免費的部分聚集讀者,可以邀請他們進微信討論群,待人數達到200人、甚至500人時,再把專欄的收費部分放出來。
有人可能覺得作者這樣太雞賊。但是大家想想,知識本來就是有價值的,寫文章是非常耗心智的,既然對自己有價值,為文章付點錢不是應該的嗎?
4,端正創作理念
對於作者來說,作者和傳統的手工藝人沒有區別,細心做好內容,然後大大方方地收費,理所當然。
有人說,你的文章沒有成本,發給我免費讀一讀;你不發,我還不愛讀呢,我每天很忙的,誰有空讀你的爛文章,讀你文章幫你創造單擊率是瞧得起你了。
這不對,這不是知識付費的讀者,這樣的讀者在付費文章的推送過程中都會取關的,不可惜。
還有人說,你的書能不能夠贊助我一本。這更搞笑,全天下的作者都一樣,只是寫書,並不是印書的,你憑什麼要求創作者自己掏腰包送你一本呢?
有這樣觀念的人,他也不是知識付費的讀者,取關了也不可惜。
有的創作者說,這是我寫的文章,請你閱讀,如果可以的話,請幫忙點個「在看」;或者說,這是我的書,贈你一本,請你多指教。
這也不對。你創建的是價值,是給別人帶來美好生活的。需要的人自會購買,不需要的人買了也無用。又何必低三下四求別人呢?
這是創作者自己的創作態度,還有對待讀者的態度,都要端正起來。
5,定價多少合適?
我在前面3月19日的文章「階段性總結:成為一名優秀的自媒體人,離不開這2個攫取能量的方式,和這1個高效的編輯工具」裡提過,優先定價1塊錢,當然10塊錢也都可以。在10塊以下的範圍內,這裡還有另一個定價因素。
如果你的討論群有1000個讀者,專欄裡還有30篇付費文章,每篇收1塊錢,可能有100個人付費,那麼不計算長尾收入,這個專欄你的月收可能就是3000塊。
一個月賺3000塊,會不會餓死?如果可能會,就把價格調高一點,每篇文章2塊錢。如果你的討論群只有500個讀者,那麼就把價格設置為4塊錢。
定價以後,就是按部就班地把所有文章更新完,然後就開始投入到下一個專欄的生產中去。
6,怎麼宣傳?
和前面文章中講到的套路是一樣的,在第三方平臺宣傳。
只不過並不是擴散所有內容,只是將專欄的免費部分擴展出去,包括個人博客,也僅是擴散免費部分。
如果有自己的App,可以學習《得到》,充許付費用戶免費分發給好友。
7
通過對今天這個問題的思考,我發現兩個詞很重要:實踐、跨界。
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標準。今天想到的辦法,也不一定就是行之有效的,但保持在實踐中更新就是了。
還有跨界。有困惑的時候,向同行業的其它人看看,從不同行業的相同模式中學學,或許就有答案了。
好了,我是石橋碼農,這就是今天的分享。關於如何有效地運營微信付費專欄,歡迎留言討論,在公眾號回復「自媒體創作與運營」進讀者群交流。
2020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