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含「樂」字的縣市分布及地名的多種讀法

2020-12-18 萬有引力匠心社

地名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詞彙,在書面語中都具有音、形、義三方面的內容,是歷史的精髓要素之一,也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打開中國地圖,很多地名會讓人語塞。地名經常出現多音字,如河北樂亭、浙江會稽、安徽六安等,誤讀的情況比較多。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在我國地名中出現在地級市和縣級市、縣、區中含「樂」字的地名。一個「樂」字,在地名中卻有三種讀音。

據統計,我國含「樂」字地名的地級行政區有且僅有一個——四川樂山市,而含「樂」字的縣級行政區有20個。

「樂」,這個字在我國地名中出現的次數比較多,「樂」這個字這個多音字,漢語讀作lào或liáo、lè、luò、yào、yuè,其本義是一種弦樂器,引申指愉悅、使……愉悅等。

地級行政區

樂(lè)山市

我國唯一一個地名含「樂」字的地級行政區。隸屬四川省的地級市,古稱嘉州。轄4區6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2720.03平方公裡,截至2018年底,戶籍人口350.68萬人。樂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樂山大佛而聞名,有「海棠香國」的美譽。

縣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地名含「樂」字的城市共有20個,其中讀lào的地名有兩個,讀yuè的地名有一個,其餘地名均讀lè。包括6個縣級市,2個市轄區,11個縣,1個自治縣。

1、樂(Lào)

樂亭縣

河北省唐山市下轄縣,陸地面積1308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24.9公裡,是河北第一沿海大縣。樂亭縣歷史悠久,北魏置樂安亭,唐時屬馬城縣,金時置樂亭縣因古樂安亭得名。

此音的由來,可能是冀魯地區古方言發音所致,也是代代相傳、約定俗成的結果。樂亭因名人、名曲(樂亭大鼓)名揚全國,是李大釗先生的故鄉。但外地人提起樂亭縣來,一般多讀作樂(Lè)亭,讀(Lào)亭的不多。

樂陵市

山東省德州市下轄縣級市,位於魯冀兩省交界處。1988年9月1日,撤銷樂陵縣,設立縣級樂陵市。

樂陵縣誌記載,樂陵的由來和戰國樂毅攻齊國所修築的城有關,也有「大阜曰陵;樂,取四民用足,國乃安樂之義也」一說。

2、樂(yuè)

樂清市

是中國浙江省轄縣級市,由地級溫州市代管。1993年9月18日,撤銷樂清縣,設立縣級樂清市。

晉朝始設置樂成縣,五代後梁開平二年,為避梁太祖父朱誠之諱,改縣名為樂清。樂清,意為「樂音清和」,據說源於王子晉和蕭臺山。王子晉系周靈王姬洩心的太子,騎白鶴,吹笙簫,仙遊三山五嶽。他對樂清情有獨鍾,傳說王子晉騎鶴前來,在山頂壘石築臺吹簫,故名簫臺山。

3、樂(lè)

樂都區

青海省海東市政府所在地。2013年撤銷海東地區和樂都縣,設立地級海東市和樂都區。樂都縣的名字來源於古樂都,南北朝時南涼主立國,建古樂都。

樂昌市

廣東省轄縣級市,韶關市代管。素有「廣東北大門」之稱。隋時因境內有樂石、昌山兩山而改稱樂昌縣,1994年撤縣設市。

樂平市

江西省轄縣級市,由景德鎮市代管。東漢時建置樂平縣,因縣城「南臨樂安江,北接平林」而名「樂平」。1992年撤銷樂平縣,設立縣級樂平市。

樂業縣

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取「安居樂業」意名縣。樂業縣被譽為「世界天坑之都」。

樂至縣

隸屬四川省資陽市。唐時置樂至縣,因縣東有樂至池而得名。陳毅元帥就生於樂至縣。

樂安縣

隸屬於江西省撫州市。樂安建縣於南宋時,因轄區有樂安鄉而得名。境內古村古蹟眾多、非物質文化遺存豐富。

樂東黎族自治縣

是海南省直管自治縣,位於海南島西南部。樂東黎苗自治縣是我國所有帶「樂」字的縣級以上地名中的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

長樂區

福建省福州市轄區,1994長樂撤縣設市,2017年長樂撤市設區。長樂取自《詩經》「長安久樂之義。

博樂市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師部所在地。1920年,由精河縣析置博樂縣,博樂市1985年撤縣建市。地名源於博爾塔拉河名。博爾塔拉,為蒙古語,意為「銀色的草原」。

新樂市

隸屬河北省石家莊市,1992年撤縣建市。西時為新市縣,隋時改為新樂縣。

南樂縣

隸屬河南省濮陽市。西晉時設昌樂縣,五代時晉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國昌諱,以新治在舊治南,故改名南樂縣。

將樂縣

隸屬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縣誌記載「傳東越王時將樂西鄉有樂野宮,又以邑在將溪之陽,土沃民樂,故曰將樂」。

平樂縣

古稱昭州,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名的由來於「取平樂溪為名」。

康樂縣

隸屬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管轄,北宋時設置康樂寨,金時升康樂縣。

靜樂縣

又稱鵝城 ,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管轄。隋朝時改稱靜樂縣,以邊境靜樂為名。

昌樂縣

隸屬山東省濰坊市,是著名的藍寶石之都。昌樂文化底蘊深厚,古為齊國首城,是齊文化的發祥地。

民樂縣

隸屬於甘肅省張掖市管轄。1913年析張掖縣置東樂縣,1933年改為民樂縣。

分析這些地名發現,樂字讀(Lào)的與冀魯地區的古方言發音相關。在《詩經》開篇第一首詩《關雎》,最後一句是「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個「樂」字,清代就有學者指出應該讀(Lào),可見在《詩經》中可能就是這種讀法。

讀樂(yuè)的樂清,與笙簫之音樂有關。

而讀樂(lè)的地名,多與「安」、「昌」、「長」、「康」等組合,特別是「昌樂」和「樂昌」顛倒互用,取安居樂業、長安久樂之意,表達出統治者和人民的美好願景。(文/劉懿)

相關焦點

  • 這3個地名,外地人經常念錯,最後1個地名的讀法更是出乎意料
    那麼對於我國的眾多城市名稱,你都能夠快速的叫得上來嗎?接下來,就讓我們讓我們來看看江西省那些最容易被人讀錯了的地名吧!看看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是這樣,被這些地名弄得暈頭轉向呢?婺源看到這個地名的首字,你是不是會讀成「mao(第四聲)」呢?其實,它的正確讀法是「wu(第四聲)」。
  • 一節語文課——那些難讀易錯的中國地名
    整理這樣一篇內容的直接動力應是一周前結束的《中國地名大會》。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一兩月看電視的時長頂得上過去一兩年,盲目換臺搜索中恰巧趕上了這一節目的決賽——這,這,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比賽啊()。打趣歸打趣,在我555天的城市圖文中,偶爾會將一個城市名的讀法標註出來、或對其由來進行簡單地介紹,多多少少也稱得上一個「中國地名大使」。
  • 從地名看百越分布
    原創牛汝辰一般認為百越的分布自東南沿海至西南一帶,即臣瓚所說的「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裡,百粵雜處,各有種姓」(《漢書·地理志》顏師古注)。從地名上看,今蘇北、魯南一帶古代百越地名分布很密集,如姑幕、朱虛、無婁、無鹽、姑蔑、無棣、夫於、夫重、諸馮、句澤、句陽、須句、須朐……其數量並不比百越腹地(今蘇南、浙北)少。再聯繫到史料中有句踐徙都琅琊(今魯南)的說法,由此可斷定魯南、蘇北曾是百越活動極盛之地,只是後來楚滅越後,越國瓦解,其民或同化於中原人或遷徙他處,這一帶才沒了百越蹤影,但地名流傳了下來。
  • 趣味的地名:省市縣都帶有相同字,你知道有哪些?
    今天要盤點一種有點趣味的地名現象,那就是省市縣三級的地名都帶有相同的字,如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你知道還有哪些例子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福清市是一個縣級市,位於福州市東南部。作為福建省會的一個縣級市,福清市綜合實力較強,是全國百強縣之一,也是福建十強縣市。
  • 中國最最搞笑的地名集,中國最容易讀錯的地名,看看你能讀對幾個...
    33、滎陽  滎陽位於鄭州西15公裡,是河南省距省會最近的縣級市,讀滎(xíng)陽縣。一些朋友第一次看到滎陽的滎字,不知道滎怎麼讀這很正常。容易讀成「榮陽」、「縈陽」甚至「水陽」等。滎的讀音有兩個,分別是xíng、yíng。滎出自《史記.高祖本紀》:「漢與楚相距滎陽數歲。」滎讀xíng時是指地名或穴位名,滎讀yíng時指縣名;滎也指古代湖澤名。
  • 我國有幾千個縣市,這4個縣名極具喜感,甚至感覺在罵人
    我國有多少個縣市呢?2003年據統計,全國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3000多個縣市,每個地方都擁有一個獨特的名字。和人名不同的是,這些地名的來源大部分都含有許多特殊的寓意,因此有些名字讀起來甚是好玩,比如北方喜歡用「屯」「溝」「堡」等等,既有特色又好記。
  • 臨沂最容易讀錯的15個地名,看看你讀對了幾個?
    莒南正確讀法:莒(jǔ)南 (外地的朋友是不是讀成lǚ南呢?呵呵)莒南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是臨沂市的一個縣。臨沭正確讀法:臨沭(shù) (外地的朋友是不是讀成臨mù呢?呵呵)臨沭: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的魯蘇交界處,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因臨沭河而得名。
  • 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
    導言:我國頗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各不相同。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發展與沉澱,造就了特色的中華文化。「街」一個神奇的字,只有一個讀音,讀法卻千變萬化「街」的含義非常的簡潔明了,即街道的意思,東西為街,南北為路。在新華字典上,只有jie這一個讀音,可許多的地區將它讀gai ,比如廣東地區的撲街(gai)。
  • 中國最難讀的地名,你讀對了幾個?
    縣新聞時,錯把歙念成xī,也曾把安徽黟(yī)縣的黟字標錯音。中國地名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以至總是難以避免念錯地名。就問你一句,你有沒有鬧出過這種笑話?在這個靠導航走天下的年代,可能你會覺得念錯就念錯唄,沒什麼大不了的,頂多只是尷尬,付之一笑或調侃一下就過去了。但其實,念錯地名不只尷尬那麼簡單。截止至2018年末,我國城市數量從193個增加到672個,建制鎮數量從2176個增加到21297個。
  • 講話時說錯的100個字,容易讀錯的人名地名國名
    100個字,這些字都是單音字,括號內為正確讀音:恬(甜)靜   包庇(畢)   唾(tuo去聲)棄   湍(tuan陰平)急    酗(序)酒   木屑(謝)  絢(炫)麗  諂(產)媚   棘(集)手   機械(瀉)  造詣(義) 謁(頁)見   舐(是)犢   拯(整)救    箴(珍)言   翌(藝)日  哺(補
  • 我國最神奇的一個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而在我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3000年來都是一個讀音,如今在方言中也是如此,恐怕你的讀法也錯了。 一字讀法3000年如一,如今卻幾乎人人讀錯 雖說,中國的方言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在中國卻有一個堪稱是最神奇的字,所有的方言中都是一個讀音,這個字即為「上街」的「街」,一看到這個字,你的心裡是不是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jie」這個讀音,但是實際上,這並不是其真正的讀音。
  • 歙縣洪水高漲,地名卻不知道怎麼讀,安徽還有3個地名容易錯!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歙縣這個地名的問題。這兩天歙縣可以說是被全國人民熟知了,但大家對於歙縣都有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不知道歙縣的地名怎麼讀!有這樣問題的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正式介紹一下歙縣。歙縣是安徽省黃山市下轄的一個縣,其正確讀法是讀(she),聲調是第四聲。歙縣是安徽省的教育大縣,整個縣的高考錄取率在全省都名列前茅。
  • 日本地名問題隨筆
    於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頒布強制性的《苗字必稱令》,規定「凡國民,必須起姓」。由於這項政策推廣倉促,限期未上報者要接受處罰,因而很多沒有準備的日本國民便不得不「就地取材」,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橋邊的就姓大橋,家門口長棵松樹的就叫松下,門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於是田中、三木、山田、上野、河內、上原、市原、陸前、近江屋、吉岡屋、三河屋、肥厚屋等取自地名的姓氏便紛紛湧現。
  • 福建省各縣級城市地名由來
    閩侯縣:1913年3月由閩縣、侯官縣合併,取首字為名;據《中國地名辭源》:閩縣因閩江得名; 侯官縣原作候官,以西漢曾在此設候官得名,清朝以後,通作侯連江縣:唐武德六年(623)析閩縣地復置溫麻縣,同年改現名;以「城域大江前橫,盈盈如束」而得名;據明《寰宇通志》:連江在縣治南,東流入海,
  • 中國最難讀地名大盤點,這161個中肯定有你讀錯的!
    (yī)縣的黟字標錯音。 喀什的喀:讀kā,西漢時有疏勒國,清朝有疏勒縣,1954年從疏勒縣分設喀什市。維吾爾族稱喀什為「喀什噶爾」。「喀什噶爾」有多種解釋,一為「各色磚房」,二為「玉石集散地」。 烏魯木齊市:蒙古語裡意為「優美的牧場」。古代稱「迪化」。準噶爾蒙古語為「紅廟子」之意。
  • 6張地形圖,快速了解山東省威海各市轄區市
    威海市在北、東、南三面濱臨黃海,海岸線總長978公裡,全市地形以丘陵為主,另有低山、平原、島嶼和灘涂等多種地貌類型分布。威海市樹是合歡,市花是桂花,全市總面積約579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283萬人,市轄2區2縣級市,分別是環翠區、文登區、榮成市和乳山市。環翠區,地處威海市北部,因境內環翠樓得名,建於1489年的環翠樓因地處群山環抱、翠綠環繞中得名。
  • 關公故裡這個地名,學者們爭論了十幾年
    不過,國家對地名審定程序是有明確規定的。 1986年,國務院發布了《地名管理條例》。《地名管理條例》第三條:地名管理應當從我國地名的歷史和現狀出發,保持地名的相對穩定。必須命名和更名時,應當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原則和審批權限報經批准。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決定。
  • 中國最難讀地名大盤點,這161個中肯定有你讀錯的!|中國自駕地理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345 篇 原 創 主 文-前些年,素來以嚴謹聞名的央視曾鬧出笑話,在播報安徽歙(讀shè)縣新聞時,錯把歙念成xī,也曾把安徽黟(yī)縣的黟字標錯音。喀什的喀:讀kā,西漢時有疏勒國,清朝有疏勒縣,1954年從疏勒縣分設喀什市。維吾爾族稱喀什為「喀什噶爾」。「喀什噶爾」有多種解釋,一為「各色磚房」,二為「玉石集散地」。烏魯木齊市:蒙古語裡意為「優美的牧場」。古代稱「迪化」。準噶爾蒙古語為「紅廟子」之意。
  • 我國這5大姓氏人數超美國總人數?這幾個罕見姓氏,你是否見過?
    有的姓氏來源於圖騰,有的來源於祖先中的字,有的來源於地名,同時還有姓來源於官名,除此之外,人類的姓氏還有多種起源。據研究,中國人的姓氏來源一共有十四種。正是因為姓氏的複雜,《百家姓》這本書應運而生,帶來了深厚的文化意義。《百家姓》起源於宋朝,宋朝皇帝姓趙、吳越國皇帝姓錢、正妃姓孫、南唐國主姓李,因此,這四個人就排在了前四位。
  • 我國最特別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引言 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4672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學科——甲骨學。 一些人在學習英語等外國語言時頗感頭疼,覺得外國的人名很長並且地名也很長,一串串的字母密密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