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綠》,原來朱自清和溫州還有這些淵源!

2021-02-09 甌江潮

金溟若(1905-1970)是瑞安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生於瑞安林垟,本名金志超,是溫州近代著名教育家金嶸軒之子。

金嶸軒在兒子四五歲時,就為他聘請了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秀才替他發蒙開筆。但金溟若成年後,卻坦承朱自清先生才是他的國文啟蒙老師。 

金溟若從小學到中學都在日本就讀,一度與國文斷了緣。1922年,金嶸軒選擇了省立第十中學,將他插入四年級讀國文。

朱自清來溫州任教後,金嶸軒特地請他為金溟若指點國文。朱自清告訴金溟若說:「文學的運用和藝術的境界是國際性的,所不同的,只在所使用的符號——即文字的不一。要在這一原則下去領悟自己國家的文學。」朱先生還告訴他:「以當時的文學訓練,不論以前讀的是日文、英文,同樣能有助於國文的進修。」朱先生為幫助他學好國文,特地選了一本古文今譯的新書《辛夷集》給他講解。

▲白水漈古道

朱自清和少年金溟若很談得來,成了忘年之交。金溟若說:「朱先生那些在溫州寫的,有的未被寄走前,我曾看過原稿,或者看過留下的底稿。朱先生不但是『認真』地做人,而且他的寫作態度,更是認真,原稿上留下的塗改痕跡,重重疊疊的,有時簡直使人難以辨認,可謂一字不苟的了。這份認真,只要看過他文章的人,便不難窺知。」 

金溟若追隨朱先生半年,慢慢地知道運用中國文字,寫出了第一篇用中國文字寫成的散文,題為《孤人雜記》。朱先生看了,居然很欣賞,把它寄給了時事新報的副刊《學燈》上發表,並為他取了「溟若」兩字,作為筆名。這是金溟若的第一篇散文。後來他又寫了一篇《我來自東》,朱先生也要了去,刊在《我們的七月》上。這是一份朱自清與俞平伯兩人的私人不定期刊物。

金貫真(1902—1930),原名家濟,浙江永嘉人。1925年春,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中共黨員,為中共溫州獨立支部主要成員。北伐時任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秘書兼黨團書記。1930年5月,任紅十三軍政委,從平陽返回溫州後不幸被捕,壯烈犧牲於溫州城區松臺山麓,年僅28歲。

▲金貫真(左)與中共溫州獨立支部成員等合影

1919年2月,金貫真考進省立第十師範。他學習勤奮,並在進步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投入新文化運動,如饑似渴地閱讀革命書刊,探索革命真理。由於金貫真品學兼優,堅持追求真理,校長金嶸軒為他改名「貫真」,激勵他為實踐真理而奮鬥終身。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和蔡雄、蘇淵雷等進步青年組織「血液社」、「宏文會」等新文學研究團體,邀請朱自清先生擔任指導。朱自清先生看到金貫真寫作的詩歌和文章,給予了很高評價。

現代平陽曾走出三位特別有影響力的人物,號稱「平陽三王」:「棋王」謝俠遜、「數學王」蘇步青、「新聞王」馬星野。

馬星野(1909-1991),曾任南京《中央日報》社社長等職務。1984年4月,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授予他「傑出新聞事業終生服務最高榮譽獎章」。  

▲1984年,馬星野榮獲密蘇裡大學校長頒獎

馬星野自小就展露了優秀的文學素養。14歲在浙江省立十中就讀時,朱自清先生正好擔任馬星野這一班的級任導師和國文教師。

朱自清對馬星野的作文十分讚賞,一次在他的作文卷後,引李商隱《宋玉》中的詩句「何事荊臺十萬家,獨教宋玉擅才華」作為評語,一時在校中廣為流傳。

1924年10月,自從朱自清先生攜眷離開溫十中後,馬星野以同等學歷考取廈門大學。1930年,羅家倫任清華大學校長時,舉薦馬星野任校長室秘書兼《清華校刊》編輯。上世紀三十年代,朱自清去英國留學回國後,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往日的師生在北京再度重逢,馬星野又得到朱先生的指導,情誼更深。

1981年,年逾古稀的馬星野,在臺灣思念半個多世紀前在省立溫十中讀書的情景,深情地撰寫《和氣春風朱自清——懷念我的中學老師》一文,文中追憶說:「朱先生是一塊美玉,他的一句詩,一席話,都值得長久回味的價值……他那溫良恭儉讓的和平神態,永遠使我畢生難忘。」

朱維之,現任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文藝思潮史略》、《基督教與文學》等書的作者,格裡包耶陀夫《聰明誤》、彌爾頓《失樂園》、《復樂園》、《鬥士參孫》等的譯者。

他曾回憶,少年時曾在浙江第十中學師範部就讀,校址在道司前懷籀園。最難忘的是秀麗的山水和輩出的人才。

讓他難忘的有一文一武兩位良師,文的是朱自清先生,武的是王懷琪先生。

「朱自清先生於六十多年前(1923年)到溫州,教的是語文和社會學,他那豐滿而突出的前額,和藹而澄明的雙眼,滔滔如流水的言詞,詩人兼學者的風度,給人深刻的印象。他在中學部和師範部任教的班次很多,備課又認真,每次都發給很多講義,用以補充所講的內容,所以總是很親切而匆忙的,時常擦著額上的汗水。那慈和的教態,令人起敬,不能不留心聽他的每一句話,注意看他的一舉一動。在課外,他也始終和氣地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簡明而精確。」朱維之當時與幾個愛好文學的同學,有時到朱自清先生家去訪問,有一次見他案頭放著一疊寫好待發的信件,收信人多數是當時的名作家如俞平伯、沈雁冰、鄭振鐸等。

「但他對我們這些中學生也象對朋友一樣地談話,談他自己在溫州的生活,寫作的方法等。他叫我們擴大讀書的範圍,如詩經、楚辭、諸子百家、唐宋詩詞。他還在百忙中為我們批改課外所寫的詩文,用藍紫墨水加點和曲線,並給以適當的評語以資鼓勵。他在課外給我的教導和影響比課內還多得多。

他的作品《溫州的蹤跡》成了我們學習寫作的範本,如其中的《綠》是寫仙巖梅雨潭的風景的,我們遊覽了勝景之後,再讀他那清新明徹的名文,便不能不受深遠的感染,等於給我們上了直接寫作教授法的課。自清先生的啟蒙教導,六十年來,對我這年近八旬的老學生還是起作用的。尤其是他那「整飭、謹慎、周到、溫和、寬容、高度正義感,加上隨時隨地追求進步」(吳晗語),更是我終身的良師。

「忘不了南嶽山中的霧雨和燈光,忘不了昆明街頭先生的背影……」多少年來,趙瑞蕻先生一直在懷念著朱自清先生。

▲1956年趙瑞蕻一家攝於上海

趙瑞蕻(1915-1999),筆名阿虹、朱弦等。浙江溫州人。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曾參與成立《南湖詩社》,歷任中央大學外文系教師、南京大學外文系、中文系教授等,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發起人之一。他還是著名的翻譯家兼詩人,年輕時曾翻譯過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紅與黑》。

朱自清在省立第十中學任教時,曾教過趙瑞蕻的哥哥,趙瑞蕻當時還不到九歲。

趙瑞蕻第一次看到朱先生是1937年在長沙臨時大學。通過熟人的介紹,趙瑞蕻懷著激動的心情第一次拜訪朱先生。當朱自清先生得知他是溫州人,而且是溫中畢業時,十分高興,問了一些關於溫州的情況並談到了仙巖的梅雨潭。朱先生鼓勵他繼續努力寫新詩,並指示他把外國語和外國文學學好,將來再回頭研究中國文學。

後來,趙瑞蕻和十幾個愛好詩歌的同學成立了一個「南湖詩社」,請朱先生和聞一多先生當導師,與朱先生有了更多的接觸和求教的機會。趙瑞蕻說朱先生總是認真地看詩社交給他的稿子並提出意見;平時還同他們親熱地討論新詩創作和詩歌研究等問題。有一次,趙瑞蕻寫了一首長詩《永嘉籀園之夢》交給朱先生教正,這首詩是趙先生思念親人,懷念故鄉時所寫的。朱先生看後非常讚賞,在一次詩社聚會上,他當眾宣布「這是一首力作」。

朱子取,樂清黃華鎮岐頭村人,1908年出生,省立十中畢業,朱自清是他的國文教員,曾給他起名為朱從,字雲飛。

朱子取中學畢業,考大學時對自己名字不滿,自己改名「取」,有求索知識、進取不息之意,以第二名成績考上浙江高等工專(今浙江大學),後又因病退學,1934年畢業於德國人開辦的上海同濟大學機械科,各科成績全部是最優等。

1942年,朱子取任上海晶華玻璃廠總工程師時,廠區被日軍劫收,規定所有華人員工進出必須向日軍敬禮,他沒有向日本衛兵行禮,因此招來兩記耳光,受此凌辱,他拍案拂袖,拋下親手設計的窯爐設備和自動裝瓶機,毅然攜眷離開上海回溫州定居,為振興家鄉民族工業出力。

上世紀50年代,朱子取先後任溫州西山造紙廠、溫州鐵工廠(溫州冶金廠前身)工程師,60年代主持創製63型悶吸式河泥機船、寬幅電動織網機等,獲得部、省、市級獎勵,還受命攜帶電動織網機,代表國家去日本進行技術交流。

相關焦點

  • 「英奇匡國,作聖啟蒙」,你知道溫州中學的校歌校訓是誰寫的嗎?朱自清與溫州的淵源竟那麼深!
    朱自清來溫州任教後,金嶸軒特地請他為金溟若指點國文。朱自清告訴金溟若說:「文學的運用和藝術的境界是國際性的,所不同的,只在所使用的符號——即文字的不一。要在這一原則下去領悟自己國家的文學。」朱先生還告訴他:「以當時的文學訓練,不論以前讀的是日文、英文,同樣能有助於國文的進修。」朱先生為幫助他學好國文,特地選了一本古文今譯的新書《辛夷集》給他講解。
  • 名家散文|徐可:朱自清的梅雨潭
    在離別溫州之際,他向馬孟容索畫以為紀念。馬孟容知道朱自清喜歡海棠花,遂以月色、海棠、八哥作畫一幅,贈與朱自清。朱自清甚喜,隨即回贈一篇散文《「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成就一段文壇佳話。在溫州一年時間裡,除了教書、寫作、交遊外,朱自清最喜歡的事情,莫過於遊山玩水了。1924年10月,朱自清舉家離開溫州後便沒有再回溫州,但他對溫州的山水卻一直不能忘懷。
  • 一張喜帖引出往事如許 豐子愷原來與浙大和溫州有這些淵源
    浙大副校長羅衛東、桐鄉豐子愷紀念館、上海豐子愷研究會、溫州浙江大學校友會等。也仰慕豐先生的民間文博機構,溫州衍園美術館。一方有與浙大淵源的學者後人。如鄭振鐸先生的嫡孫鄭源,他的外曾祖父高夢旦、高嘯桐兄弟在浙大前身求是書院初創時期都曾經擔任總教習或教習職務。還有浙大前身浙江高等學堂學生馬孟容嫡孫馬亦釗先生。一方是浙大西遷後人。
  • 朱自清散文集取名:這些女寶寶的名字詩意濃濃,情景交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周作人的」小品文體「和冰心的」小詩體「之外,當屬朱自清的抒情散文體。鬱達夫曾經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裡說到:「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由此可見,朱自清在散文領域取得的聲譽遠遠大於詩歌。其中以《綠》、《荷塘月色》的成就為最高。朱自清的散文核心在於」真「。
  • 除了「背影」和「橘子」,關於朱自清,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作為兒子的朱自清  除了「背影」,還有「豆腐」1927年朱自清父親朱鴻鈞與兒孫攝於揚州除了耳熟能詳的《背影》,在《冬天》一篇中,朱自清也描寫了父親。與《背影》中橘子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冬天》裡的豆腐。
  • 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有感
    讀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綠》的時候,我被這大自然的「綠」,深深地陶醉了,在這「綠」的仙境中,讓人似乎真的感受到,有明亮、深密、醉人的「綠」!文中的梅雨潭是浙江的一處名勝。仙巖屬大羅山脈,坐落在溫瑞平原上。
  • 朱自清很著名的一篇散文,善用比喻,首尾呼應,令人回味無窮
    朱自清是現代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在「五四」以後很有影響力。寫作上具有紋路細緻、結構精巧,樸素優美、真氣照人的特色。後來偏於記實和說理,語言更加接近口語。朱自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不滿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統治,一身重病,拒領美國「救濟糧」。偉人曾提出應當寫朱自清頌,讚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很多讀者都非常熟悉他的優秀散文作品,比如《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等等。下面介紹朱自清很著名的一篇散文,善用比喻,首尾呼應,令人回味無窮。
  • 朱自清及其生前好友後人來揚,揭秘先生朋友圈肝膽軼事
    鄭光家中保存的收據原件朱自清核心提示昨日下午,朱自清先生的後人以及朱自清生前朋友的後人相聚在朱自清故居,共同追憶先輩的往事。這些被塵封了數十年的親密趣事,在今天看來仍飽含深情。朱自清先生逝世鄭天挺、馮友蘭等趕去張羅後事朱自清和鄭天挺是大學同學,在《朱自清年譜》和《朱自清日記》中,均提到其曾和鄭天挺一同參加某人生日宴會等生活瑣事,二人也同為暑期講習班文史組教員。
  • 朱自清小學編寫的《吾師朱自清》文化讀本發布
    現場   《吾師朱自清》文化讀本正式發布「1901年,年幼的朱自清隨家人從東海遷居揚州,並在此度過了小學和中學時光。1916年秋,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1年,朱自清從北大畢業後回母校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今揚州中學)擔任教務主任。朱自清在揚州生活了16個春秋。」
  • 黃磊叫周迅妞妞 見面就捏臉原來兩人還有這些淵源
    黃磊周迅兩人見面就捏臉,可見黃磊和周迅的關係非常的好,經過一番了解,才發現,原來黃磊周迅兩人還有這些淵源。黃磊叫周迅妞妞《嚮往的生活4》周迅帶著旗下藝人張婧儀來到蘑菇屋時,黃磊開門,看到是周迅後,就捏了一下周迅的臉,一句「原來是你啊」可見兩人很熟,關係不是一般的好。
  • 朱自清散文集初探
    《朱自清散文集》是2006年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自清。主要收錄了朱自清的作品。本書主要為收集朱自清先生的精選優秀散文作品。基本信息編輯推薦作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範"。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給後人留下了近200萬字的文學遺產。然而,他對中國現代新文學的突出貢獻,無疑則是他所擅長的散文小品。
  • 朱自清散文裡的花兒
    朱自清寫花兒或寫到花兒的散文,多是成篇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間,這正是在他的韶華時光。如《春》《匆匆》《看花》《荷塘月色》等。翻看《朱自清全集》中的日記部分,想看一看他在日記中,對這些有關花兒的篇什的點滴記錄,恰恰在這個時段,其日記缺如。雖然在日記中往往也會是隻言片語,卻就這樣也是缺如。
  • 朱自清與俞平伯的友誼
    朱自清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俞平伯(1900年1月8日-1990年10月15日),原名俞銘衡,字平伯。浙江湖州人,出生於江蘇蘇州。
  • 愛寫作的筆桿子丨徐嘉璐:朱自清故居遊記
    2019-05-07 16:2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義烏新媒體小記者 徐嘉璐2月18日,我在浙江溫州,一個沉澱了歷史和文化的城市,遊覽了朱自清故居。當天下午,姑姑和姑父帶著我和表弟首先來到了府前街。
  • 「重回」《匆匆》誕生地 臨海展出朱自清生前遺物
    這是朱自清《一封信》中頗讓人意外,卻又飽含深情的獨白。1922年春,朱自清應浙江省第六師範校長鄭鶴春的聘請,只身前往臨海教書。在臨海教書期間,朱自清創作了散文名篇《匆匆》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等名作。
  • 一泓綠
    最早聽說仙巖,與大多數人一樣,因為朱自清——因為梅雨潭,因為《綠》。儘管仙巖近在咫尺,但直到今年秋深方才成行,一睹梅雨潭的芳容。到了仙巖,才知道景區內不僅有梅雨瀑,還有雷響瀑、龍鬚瀑、三姑瀑等瀑布。沒走多久,就見到了梅雨瀑,細細盯著,靜靜聽著,默默讀著,第一次感受到作家筆下的描摹對象與現實中的風景是如此貼切吻合。記得朱自清寫道:「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巖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
  • 原來他們還有這些淵源!
    原來他們還有這些淵源!
  • 夕陽已去,皎月方來:朱自清那些如詩如畫的散文美句
    說到朱自清先生,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那句:「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從此,父愛在我們心中,有了不同的韻味。朱自清先生一生創作無數,尤以散文著名,因此他既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帶有詩人氣質的散文大家。鬱達夫先生更是評價他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貯滿那一種詩意。」
  • 龍灣區文化館選送的三人舞「綠」在全省舞蹈比賽中完美演繹
    本次龍灣區文化館選送的原創三人舞《綠》,由李偉、胡益平、王鵬三位編導合力打造,並由李偉、王鵬、汪淵文三位專業舞蹈演繹。李偉是龍灣文化館的一名80後副館長,是溫州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曾是杭州歌舞劇院舞蹈首席男演員,去年剛從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畢業的王鵬,曾將「桃李杯」和「荷花獎」兩個業界最高獎項都收入囊中,再加上原溫州市歌舞團的首席演員汪淵文的加入,可謂從編導到演員專業水平都相當優秀。
  • 溫州的手撕麵包突然火了?原來都是這些人炒的!
    下午5點,解放路「鷹溪緣傳統糕點」傳來清脆的廣播:「手撕麵包還有十分鐘起鍋!」原來是一個雙眼皮小美女在吆喝,老闆不在,她來張羅。這家店除了賣手撕麵包,還賣各種糕點,但排隊的20多人,幾乎都只要麵包。   記者三家店走下來,看了,也吃了,他們的麵包大小一樣,「膚色」相近,味道也區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