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韓寒郭敬明都被他「抓過小辮」,畢生捍衛漢語尊嚴的人走了

2020-12-23 青春山東

文章來源於南方都市報

昨天(4月2日),語言學家、《咬文嚼字》創始人、原主編郝銘鑑去世,享年76歲。消息傳出,出版界一片痛惜扼腕。上海文藝出版社副主編謝錦在朋友圈發文悼念:「第一次走進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小樓,第一個見到的就是郝銘鑑老師,還考問了我半天現代文學的問題。這一生,很榮幸有機會在郝老師這樣的出版人的言傳身教下開始學習做一個真正的編輯。一字不苟,一絲不苟。」

郝銘鑑展示《咬文嚼字》創刊號

郝銘鑑,出生於1944年,江蘇建湖人。曾任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上海文藝出版總社副社長、上海文化出版社總編輯、上海文藝出版集團編輯委員會執行主任。並任《咬文嚼字》《編輯學刊》主編,中國語文報刊學會、上海市編輯學會、上海市語文學會副會長等職。

1995年,郝銘鑑創辦了《咬文嚼字》雜誌。這本小小的刊物主要內容為糾正媒體藝人、名家作品的錯別字,因而有「語林啄木鳥」之稱。多年來,它不僅被編輯出版人奉為寶典,更深刻地影響了當代的語文生活,成為漢語文化品質的「捍衛者」。

被《咬文嚼字》「咬」過的名人、名著不計其數,韓寒、郭敬明、李銀河、馬未都、黃健翔、徐靜蕾、周國平都被「抓過小辮」;阿來的《塵埃落定》、麥家的《暗算》、賈平凹的《秦腔》、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畢飛宇的《推拿》、莫言的《蛙》等當代文學名著,也都未逃過目光如炬的「嚼咬」。

捍衛語文規範,就是捍衛漢字的尊嚴。郝銘鑑曾說:「刊物雖小,但語文規範化『茲事體大』。我們辦的是小叢刊,但需要的是大眼光。一個現代人,他的修養表現在非常優雅地運用我們的母語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從2012年起,《咬文嚼字》每年歲末都要發布「年度十大流行語」,以嚴肅活潑的姿態持續關注和記錄當代漢語的流變。譬如2019年的十大流行語包括「硬核」、「區塊鏈』、「我太南了」、「996」、「融梗」、「檸檬精」、「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等等,使得漢語語言的生成變異,密切交融於社會與文化的發展。

正如他自己所言:「在我看來,一個字的崛起,一個詞的風行,肯定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現象,而是特定時期的語言氣象的標誌,在它背後隱藏著的是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社會的心理狀態。」

《咬文嚼字》1995年合訂本

網際網路興起之後,民間對漢語語言的使用展現出異常蓬勃的創造力。郝銘鑑感慨:「這是語言最活躍的時代,也是語言最脆弱的時代。」作為現代漢語的「衛道者」,他在擁抱新生語彙的同時,一生堅持語言的規範性和純潔性。因他堅信:「語言是一條流動的河。這條河必須是在河床當中流動的,它的兩邊還有堤岸。因此語言應用要有一定之規,它是社會公器,需要大家約定俗成形成共識,彼此的交流才會有效。」

郝銘鑑曾獲 「上海出版獎」和「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個人」、「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人」、「全國百名有突出貢獻的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等榮譽稱號。2001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選題:盧雨荷編輯:盧雨荷

相關焦點

  • 《咬文嚼字》創始人郝銘鑑辭世,以畢生之力捍衛漢語言的尊嚴
    多年來,它不僅被編輯出版人奉為寶典,更深刻地影響了當代的語文生活,成為漢語文化品質的「捍衛者」。被《咬文嚼字》「咬」過的名人、名著不計其數,韓寒、郭敬明、李銀河、馬未都、黃健翔、徐靜蕾、周國平都被「抓過小辮」;阿來的《塵埃落定》、麥家的《暗算》、賈平凹的《秦腔》、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畢飛宇的《推拿》、莫言的《蛙》等當代文學名著,也都未逃過目光如炬的「嚼咬」。
  • 韓寒郭敬明 搞基???
    韓:我就是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小四你是我的人郭:死鬼,不許曬幸福。韓寒微微一笑說,久仰。郭敬明淡淡抬頭說,不了解。意念過招,誰也不服誰。一次採訪,韓寒被問到和郭敬明是怎麼回事。韓寒說我們性格不合,他喜歡的東西在我眼裡不值一文。我和他男女有別。
  • 曾經被韓寒懟到躲著走的郭敬明,是如何成為綜藝流量王的?
    郭敬明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這是在黑他,這是對他的攻擊,而韓寒的態度就有所不同,他在被採訪的時候,並不介意提起這件事,甚至會說,我和她男女有別,網友都說我是夫,她是妻。這兩個之間有太過的交際,也有著太多的衝突。郭敬明是80後,從四川的小城市來到上海大都市,打拼了許久,成為了作家,企業家,還有導演,現在又是綜藝流量王,住著豪宅,奢侈品無數。
  • 韓寒與郭敬明:人至中年,帝國未竟
    但這次,人們很快聯想起三年前電影《爵跡》最後一場路演時郭敬明的崩潰,甚至暗自期待著他再一次的崩盤。 2012年10月,韓寒的ONE一個正式上線,一篇長文章、一張圖片、一小段文字成為最初的樣貌。視韓寒為偶像的初代90後們當時剛好在讀大學,一時間每人手機裡都裝有ONE。 韓寒以《碎片》開篇,幾乎奠定了ONE的格局,「以後有更多的小說,散文,評論,我寫的,你所認識的人寫的,你所不知道的人寫的,甚至你寫的。
  • 被罵的郭敬明,消失的韓寒
    讀完大學,沒燙過頭,沒染過發,連個正經戀愛都沒有,而且我還一點都不苦惱,覺得人生過得有條不紊,挺好的。我那時還不知道,3年後的我即將——叛變我自己。我慢慢地嘗透了平淡生活帶來的麻木不仁、我發現我不再喜歡自己,也不再熱愛這個世界了。
  • 郭敬明這麼高調,為啥韓寒那麼低調,想念韓寒的女兒韓小野
    郭敬明最近又頻頻上熱搜,忙著給小鮮肉發S卡,懟爾冬陞,挺鄧倫,哭哭啼啼,委委屈屈,無處不在。每次看到他,都令人不由地想起那個總是被拿來做對照組,同樣年少成名的韓寒。郭敬明仿佛永遠停留在了 17歲,永遠明媚憂傷,永遠一副你們不懂我的表情。而韓寒,已經是一個成熟低調的中年人了。
  • 在郭敬明被罵上熱搜的時候,38歲的韓寒,活成了讓人羨慕的樣子
    ,甚至會讓人心裡覺得很彆扭,畢竟郭敬明所謂的道理,其實都是在偷換概念,強詞奪理。李成儒就battle過了,當時郭敬明在《最強大腦》的「手下敗將」——北大教授魏坤琳,就發聲暗諷郭敬明是詭辯,還總結了詭辯的幾種方法,都是郭敬明常用的。
  • 韓寒郭敬明宇宙守恆定律
    一看就是節目安排好的談話對象,大哥還能一臉震驚地喊:「韓寒!」這演技,李誠儒不發S卡都有黑幕。 如大家所願,食客們問的都是關於韓寒的高頻問題。多年前某個節目看你和別人互噴,你現在還那樣嗎?那這算不算被生活給磨平了稜角呢?之前你是很狂的人呀,現在怎麼成這個樣子了?
  • 韓寒是中國的幻象,郭敬明是中國的真相
    從這一點來講,他就已經輸了。對於中國電影的看法歷來分裂。評論和票房各執一詞,水火兩邊。這主要是因為精英在評論,屌絲在消費。但票房是由真金白銀髮聲的,韓寒不可能收穫太多人民幣的投票。但郭敬明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做到這一點。在這個夏天,韓寒親手把自己送進了小四挖出的一個大坑——雖然後者都無意讓他跳進來。韓寒與小四其實就是這個時代和這個國家的一幣兩面。
  • 還記得,韓寒與郭敬明的「上海絕戀」嗎?
    不是看著韓寒的《三重門》,就是看著郭敬明的《幻城》。媒體嗅到了話題熱度,自然不會放過,總將兩人不斷比較,讓粉絲為他們爭論不休。然而,此時的韓寒和郭敬明,雖然都是八零後,都住在上海,都是一個地方出道揚名,但壓根就不認識。
  • 韓寒vs郭敬明:上海土著和小鎮青年不一樣的人生
    出生於四川自貢小城市的郭敬明,家庭條件一般,父母都是工薪階層。 郭敬明的初中同學都來自於自貢井老城區,大多是鹽廠的工人家庭出身,郭敬明和他們打成一片。 韓寒出生於上海,父親是當地有名的作家,並多次獲獎。他每一次文章發表,都讓兒時的韓寒特別驕傲。 相比於郭敬明,韓寒的起點和視野比他高太多了。
  • 人人都想成為韓寒,卻個個活成了郭敬明
    文 | 王呈祥韓寒和郭敬明,兩個以文字劃分營地的年輕人,一個是意見領袖,一個是青春霸主,80、90後的我們曾視他們為偶像。韓郭同年都是38歲,同為青年作家,又同是從新概念起家,一個說從來未見過對方,另一個說對對方不甚了解,果真是一對歡喜冤家。今天拋開書畫藝術,我們來聊聊韓寒與郭敬明。
  • 觀點郭敬明、韓寒拍電影的事過去了,散散吧
    我看,還是謝飛導演說了句實話:郭敬明和韓寒這麼拍,行;其它人這麼拍就不行。我信這句話。兩人消費了自己的粉絲效應,有些質量問題的故事,賣出了超好的價錢,這事情很符合邏輯。因此,認為兩個人電影都糟糕透頂,或者說一個人糟糕透頂,另一個人是神童,這就邏輯混亂了。問題一如既往,還是出在對電影故事的理解上了。什麼是受觀眾歡迎的電影故事?
  • 洞見丨韓寒與郭敬明:時代寵兒的兩張臉
    這幻象導致知識界對韓寒這一來自新生代的力量,寄予了過大的期待與希望。陳丹青力挺這位八零後才俊,梁文道在電視上預言:「假以時日,韓寒會是當代的魯迅」。知識群體的激賞與媒體的大力推廣,「公民韓寒」就此誕生了。文藝青年韓寒,從此行進在意見領袖的寬廣大道上,扛著他所無法扛起的意識形態大旗,成為他所無能是、無力是的偶像:一個被外界強加的符號化自由鬥士。
  • 韓寒罕見露面,郭敬明公開道歉,所謂成長,是與世界不再針鋒相對
    #作為新概念作文走出來的八零後,韓寒、郭敬明幾乎稱得上是這一代人的精神旗幟。一路走來,韓寒寫書,郭敬明寫書,韓寒開賽車,郭敬明經商,韓寒拍電影,郭敬明也當了導演,韓寒寫過博客,郭敬明在微博上也很活躍。當然,郭敬明有抄襲的劣跡,韓寒沒有。兩個人雖說形象迥異,但很多時候,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其實大同小異,多少有些神同步的感覺。
  • 如今的郭敬明和韓寒,只能同時火一個人
    之前你是很狂的人呀,現在怎麼成這個樣子了? 探討韓寒為什麼不如往昔犀利,簡直快要成為針對他本人的「刻板印象」了。同樣的效應也發生在郭敬明身上,人們一直關注郭敬明是否還受年輕人喜歡,從90後一直延展到00後,將來10後怕還是要承擔著「是否喜歡郭敬明」的話題責任。 詩酒遠方問韓寒,經世致用郭敬明。
  • "斜槓青年"韓寒:郭敬明的一生之敵,二人的差距越來越遠
    在隨筆裡韓寒還提到了"作為拉力車手,大家都很喜歡龍遊,因為這裡的賽道非常好。"而後來的電影《飛馳人生》裡韓寒說道"20多年前我還只是個孩子,當拉力賽車從我身邊呼嘯而過,我明白這將是我一生的熱愛。"而這個時候的韓寒桀驁不馴,像一個愣頭青。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他是一個"忍不住看破說破,什麼都要點評一下的人。
  • 38歲韓寒:少年叛逆,中年圓滑?他與郭敬明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說起韓寒,第一反應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對手兼文壇「CP」郭敬明。兩個80後作家,皆成名於新概念大賽,又都發源於上海,同樣的年少有為,不得不讓大家拿來比較。然而,心高氣傲的兩人內心卻誰都不服誰,明撕暗懟多年的他們,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 《乘風破浪》是部好電影,但韓寒卻越來越像郭敬明
    孰是孰非我們暫且不表,只是韓寒採用如此低級的碰瓷手法對電影進行炒作倒是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怎麼韓寒宣傳電影的手法這麼low?如果不留意韓寒和郭敬明早前的經歷,如今的韓寒與郭敬明似乎沒有太明顯的區別:轉行拍電影,商人思維,低級炒作,褒貶不一。這些年來,韓寒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何說《乘風破浪》雖是合格的電影作品,卻是韓寒思想的退步之作?
  • 沈騰轉發內涵郭敬明惡搞視頻,他和韓寒關係是真的好
    綜藝《演員請就位2》本是一檔考驗演員演技的節目,但郭敬明卻將這節目變成自己選角現場。作為一名極其不專業導演,郭敬明坐在導師席上並未表現出自己專業的一面,反而讓人覺得是節目請他來就是為了製造話題。趙薇連忙解釋,「他可能演過很多劇,老百姓特別熟知吧。」